这个世界不欠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自序:除了时光,没有仇敌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每天浑浑噩噩地上班,下班,开一些无聊的会,刷一些稀奇古怪又狗血的微博、微信,每更新一个新手游我就第一时间下载来玩,每个月花几千块钱用来购买一些毫无意义的游戏道具,以打发自己过剩的时间和旺盛却无处安放的精力。

但是,我心里十分清楚,这些被刻意安排的“事务”丝毫不能缓解我内心巨大的荒芜感,也并未给自己带来丝毫能力与智识上的增长,自己的疲惫与忙碌只是虚度而不是成长。

然后,为了抵御这种日复一日的虚无感,我做了一个叫思维补丁的公众号,那是10月,在第一篇文章发布出来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在春节时(次年2月)争取让这个公众号的粉丝达到2000人吧!

没想到,仅仅因为一篇文章,思维补丁就“爆红”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公众号的读者由70人增长到了70000人之多,单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亿,仅仅在微博就登了两次热门话题排行榜,这给我造成了一种巨大的恍惚感,以至于我常常惶恐于自己不配如此。

天地之间,时光无涯。我常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你我互不相识,我们有各自的生活,我们的梦想不一,我们的境遇不同,但我们都有最基本最朴素的愿望:万物自在,各正性命。

这本书里面的文字,绝大多数是我陆续发布在个人公众号思维补丁上面的。当初,我为思维补丁定的Slogan(标语)叫:语关一切常识。现在想来,这颇有些恬不知耻的意味——因为有秉烛前行的凄凉,照得见方寸之间的泥泞坎坷,照不见三尺之外的泪眼婆娑。

古今中外无数写字的人都希望用一支笔唤醒周围人酣睡时的丑态,而我,不想唤起所谓的“沉睡之人”,既无此心,更无此力。

现在,我更迷惑于“常识”尺度的标准,这个时代如此丰富,每人心中对于常识的定位和解读必然是迥然的,恰如这世事的种种,很多都是源自大家不理解彼此的立场而已。

就像我原来的本职工作是公关,但我在老家向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时,经常被人满脸错愕地询问:你在哪个夜总会上班?

我能说我的老乡缺乏“常识”吗?

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分裂感吧,任何两个人都可以组成一对扭曲的镜面,倒映着丝毫无法互相理解的两个灵魂,大家走出自己的圈子,立刻都是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有一种被孤立、被遗弃、被误解、被伤害的刺痛感。

很多时候,时代成了替罪羊,每一个癫狂者都将自己的疯癫和变态归罪于时代。

已经记不清在多少篇文章中看见过“时代病了”这样的表述了,这很有意思,人总是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和劣根性,将错误冠以他人,如果转一圈发现实在没有合适的人替自己背负十字架,没办法,只能将那些令时代惭愧的行径抛给时代本身。

这个时代的反省太少,而嘲笑太多。

每个人都在掩饰自己分裂的另一半,一定程度上,自我分裂几乎无法控制,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一些自相矛盾的观点:上个月还在用文字抵制日货和占领钓鱼岛,这个月却在兴高采烈地炫耀赴日签证和游玩行程。而最令人惆怅的是,他们的愤怒和愉悦可能都是真的。

都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人们对历史所知越多,就越是容易重复而不是避免历史的错误。这在思维层面尤其如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拥有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不幸的是,恰恰只有真正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这么觉得。

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人心之卑劣、欲望之庸俗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更迭和主流意识的轮换而销声匿迹。人们惯于遗忘,尤其是遗忘自己的愚蠢和无知。太多曾经的惭愧,都洗刷成了朝阳下的一片静滩,过往连串脚印都无迹可寻,更何谈沙滩上用手指划出的名言了。

但对于写作者而言,文字恰恰变成了一面镜子,所有这些粗鄙之文,照见了作者曾经的愚钝和幼稚的探索。所以我一直重复强调: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我不想也不能去指导别人的人生,左右他人的价值,这所有的文章只是一种思考的自我表达罢了。

其实每个灵魂都有着自我表达的深层渴求,只不过各自选取的方式不尽相同,追逐的问题不同罢了。

生活像一潭静湖,不知深浅的我们砥砺前行,这里有雨露甘霖,但更多时候是泥沙俱下,湖水将我们裹挟其中,堕落或升华,你我更多时候身不由己。然而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我们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无法收回。这是时间的魅力,也是这世间的残酷。

除了时光,没有仇敌。

时代的噪音下,大家都在寻找共鸣,很荣幸,我们给了彼此这样一个机会。

慧超

2017年3月2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