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只是懒?
道理我都懂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两句话:一句是“道理我都懂,只是懒”;另一句是它的变体,是“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听起来很让人沮丧,想来也是,懂了这么多道理,结果没什么用,该懒还是懒,提升不了行动力,自然也就改变不了人生的现状。我们常说格物致知很重要,不禁让人感叹,致知和明理究竟有何用处?
致知和明理自然是有用的,而且很有用,但判断有用和没用是有前提的,也就是你以为自己道理都懂,是不是真的懂?如果明明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却怪罪于道理没用,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吧。
你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判断某个道理自己是不是真懂、愿不愿意懂、值不值得懂的标志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你有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如果你真的认为它有理,你愿意学习,也就是你真实地看得到它的好处,并且这个好处正是你要的,那你又怎么会不去践行呢?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
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我曾问过很多人:“你认为自己懒吗?”结果90%的人都这么认为。认为自己懒,说明自己认为自己能变得更好却不愿意变得更好。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另一种是对自卑的保护。明确认识到自己懒却不愿意变得“不那么懒”,证明他们对于如何正确做事的认知模糊不清,并不清楚付出更多的成本能否带来更好的结果。所以选择懒的这个行为,本质上是看不到正确做事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我见过很多人拿懒当借口,就好像勤快了就能怎么样了似的。在我念大学的时候,暑假期间,有一些亲戚会把家中的小孩送到我家里点拨学习,很多人会在我了解小孩之前就说一番类似的开场白:“我家孩子啊,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不过老师们都夸他聪明,就是懒,不肯用功。”真的仅仅是懒的事儿吗?
有人说,不肯用功是孩子自制力不足。这的确是一方面,但自制力不足的本质不也是认知不足吗?因为认不清学习有什么用,或者看不到学习成绩跟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强关联性,或根本不认为它们之间有强关联性,因此才会选择不用功。如果要把聪明这个概念扩展到广义,认知就是聪明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能力在既定的环境里做出正确的决定,那又怎么能算是聪明呢?
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假如有人开出一个亿的价码,让你每周坚持消化两本书,每天早晨5点起来跑步一小时,并从早上7点拼命工作到晚上9点,再进行一小时的深度思考,然后才能休息,只要你坚持10年,就把这一个亿给你。我相信很多人在这种回报的诱惑下,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假如这些事跟一个亿确实有着强关联,但现在并不跟你提前敲定这一个亿的合约,而是告诉你这样的道理,说这么干就肯定能挣大钱。相信99%的人就坚持不下来了,因为多数人的认知看不了这么远。当回报在某些人眼里不存在或不明显时,他们的动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现出懒的特性。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未来的回报却是清晰可见的,于是他们选择努力。现在你还能说,自己天生就是懒吗?懒并不是什么遮羞布,这恰恰体现了在认知上,你跟别人是有差距的。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告别懒惰
当我们说一件事在我们心里确实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去做,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无从改变时,其实症结就在这里,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误,它可能并没有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重要。
我跟大家一样,有时也会懒惰,也会拖延。比如今天本想去健身房,但给自己找个肌肉酸痛的借口,可能就不去了,但若是中午有重要的商务合作,哪怕是三九寒冬,我也会大清早就起床,早早考虑今天该穿什么衣服、讲什么话,并反复在心里复述。这不就不懒惰了吗?
因此,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是否表现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事的认知,而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则取决于这个经综合考量后的分数在你心目中的优先级。
优先级是个主观认定,有些人的阈值很低,对他来说,60分的事情就值得他拼尽全力,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90分的事情才值得他挪一挪屁股。那么针对阈值较高的这部分人群,如果想尽量能在动力还欠缺一点的事情上坚持下去,我会给以下四个建议。
学会分解任务
如果整个任务的完成期限较长、难度较大,那么分解就是一个必选项,否则就很容易失去玩下去的动力。分解任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能自动将阶段性的目标提取出来,而当人获得阶段性成绩时,自然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供给自己一部分坚持下去的动力。
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
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它的判断却是主观的,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大脑对它进行适度加工。比如你没有完成任务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你所在的小团队的业绩,你可以在大脑中加工成:影响团队业绩就会连累直接领导,他可能会在老板面前丑化我,下次升职加薪没我的份儿,成为公司边缘人,被裁员……再想下去,你就会有动力将任务完成。
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
很多人上来就告诉你一番大道理,说不要拖延、不能懒惰,然而与其刻意对大脑进行提醒,不如切实养成一个好习惯。养成习惯并非那么容易,它需要一个方法,叫“得寸进尺”。
明知道要将一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需要4个小时,我们如何改掉低效的完成模式呢?答案就是将单一任务的专注时间延长,用白话说就是,“要玩使劲玩,做事就好好做事”。这很难吗?是的,但一开始我们可以尽量将时间分配给玩乐,这就不会很难。最重要的是将习惯养成,保持娱乐时间与专注任务时间的分离,培养起界限感,然后通过“得寸进尺”,慢慢将玩乐时间缩减。
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训练人的大脑和训练动物的大脑没有太大区别,都需要一些刺激。我们看到水族馆里,海豚表演转圈之后,饲养员就会给它们东西吃,表演鼓掌之后,又会给它们东西吃。人也是一样,一项任务经分解之后,本身的成就感如果无法给予你继续下去的刺激,就需要强行加之以边际效应递减较慢的刺激,并将此刺激在其余奖励方式中剔除,使这个具有唯一性的外加刺激同任务绑定。
如此,当你想获得这个特定刺激时,就只有完成特定任务的每一个小阶段这一个选项,这就将完成一个大任务这件需要意志力的事彻底转变成了获得刺激奖赏这样愿意自发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