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开
越剧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繁荣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越剧电影的上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越剧这朵艺苑奇葩也“遍向神州处处栽”,越剧除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盛行外,北京、天津、吉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贵州、青海、新疆、香港、台湾等地在历史上也都有越剧院团存在。直至如今,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依旧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越剧院团。
上海越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首任院长袁雪芬,前身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剧院在创建之初便荟萃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周宝奎等一大批成就卓越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还集结了徐进、庄志、吴琛、黄沙、钟泯、陈鹏等一大批编导专家。目前,剧院汇集了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陈颖、章瑞虹、华怡青、许杰、孙智君、王志萍、丁小蛙、章海灵、张永梅等一批优秀演员,王清、盛舒扬、吴群、张宇峰、樊婷婷等一批优秀新生代演员也正在成长中。建院以来,上海越剧院排演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近400出,产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情探》、《碧玉簪》、《追鱼》、《西园记》、《孟丽君》、《打金枝》、《彩楼记》、《孔雀东南飞》、《凄凉辽宫月》、《三看御妹》、《李娃传》、《秦淮烟云》、《珍珠塔》、《春香传》、《北地王》、《血染深宫》等优秀剧目,共有50多出剧目拍成了电影、电视剧。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舞台姐妹》、《蝴蝶梦》、《梅龙镇》、《早春二月》、《救风尘》、《家》等一批新剧目也得到了观众认可。2013年,为纪念越剧改革70周年,上海越剧院演出了大型现代剧目《舞台姐妹情》,徐玉兰、王文娟等历代演员悉数登台,唱响了一曲“上越全家福”。据悉,上海越剧院目前正在将改编自当红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越剧《甄嬛》搬上舞台,希望《甄嬛》能为越剧增添一道新景。
越剧《家》剧照
浙江越剧团诞生于1949年,是在原浙江省文工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光辉历史。经过数十年磨砺雕镂,深得前辈教化而厚积薄发的浙江越剧团,坚持男女合演的特色之路,以舞台体现和影视拍摄多条腿走路为目标,在继承创造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排演了《汉武之恋》、《巧凤》、《大义夫人》、《一鸟九命》、《天之骄女》、《仇家姑娘》、《血溅清风石》、《陈三两》、《秋瑾》、《宫墙柳》、《范蠡救子》、《乾嘉巨案》、《九斤姑娘》、《红色浪漫》等优秀剧目。目前,浙江越剧团拥有华渭强、周云娟、舒锦霞、王滨梅、翁荔英、李丽等一批实力派演员。
杭州越剧院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前身为由“江南”、“蜜蜂”两个民间职业越剧团合并组建而成的杭州越剧团,1979年重新恢复建制以来,于1985年9月改组为杭州越剧院,增加了二团(原桐庐越剧团)、三团(原富阳越剧团)两个演出团体,阵容扩大。半个世纪以来,剧院先后上演了一百多出优秀剧目,创作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梨花情》、《流花溪》、《寒号鸟》、《梁祝情梦》、《曲江风月》、《少年天子》、《剪花情》、《大道行吟》、《一缕麻》、《心比天高》、《新狮吼记》、《女人街》等,经常上演的《碧玉簪》、《玉蜻蜓》、《何文秀》、《珍珠塔》、《盘夫索夫》、《孟丽君》、《焚香记》等越剧传统剧目深受观众欢迎和专家肯定。目前,剧院演员阵容整齐,群星璀璨,流派纷呈,拥有郑国凤、谢群英、陈晓红、陈雪萍、徐铭、沈祝敏、周妤俊等一批优秀演员。
南京市越剧团成立于1956年2月,前身为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和著名越剧老生演员商芳臣于1951年组建的上海云华越剧团。1954年,竺水招带领云华越剧团落户南京,1956年2月正式成立为南京市越剧团,竺水招为首任团长。1968年,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并入南京市越剧团,更为剧团增添了艺术实力。南京市越剧团在成立之初就曾以《南冠草》和《柳毅传书》这两出新编剧目享誉剧坛,由竺水招、商芳臣主演的《柳毅传书》于196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为彩色电影。其后剧团又编演了《莫愁女》、《秦淮梦》、《哑女恨》、《侯门之女》、《孙安动本》、《秀才遇仙记》、《李清照》、《梨园天子》、《杜兰公主》、《报童之歌》、《江姐》等剧目,《莫愁女》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为彩色戏曲片,《秦淮梦》、《哑女恨》、《侯门之女》等剧目被拍摄为戏曲电视剧。作为南京市越剧团的保留剧目,《柳毅传书》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改编演出的新版《柳毅传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这部浪漫神话剧目更加充满神奇与唯美。剧团成立五十多年来,拥有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蒋鸿鳌等第一代名演员,在竺小招、袁小云等第二代演员的呵护培育下,陶琪、朱蔺、樊建萍、陈菊芳、魏小梅、李萍、华洁、杨凤英等青年一代渐渐成长为剧团主力。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原为尹桂芳于1946年创建的上海市芳华越剧团,1959年1月落户福建省会福州,尹桂芳为首任团长。建团五十多年来,芳华越剧团主打剧目为《何文秀》、《玉蜻蜓》、《红楼梦》、《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等尹派名剧,并排演了《屈原》、《武则天》、《金山战鼓》、《秦楼月》、《梅玉配》、《滕玉公主》、《真假太子》、《苏小妹》、《情侣劫》、《碧水赞》、《争儿记》、《杨立贝》、《南方怒火》、《江姐》等一大批新编剧目。其中,《江姐》首次实行男女合演,尹桂芳在剧中扮演江姐,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女英雄的光辉形象;《武则天》也由她主演一代女皇武则天。芳华越剧团为“尹派”艺术的重要传承基地,由尹桂芳重点培养的王君安现如今是芳华越剧团的当家小生,她的嗓音清越婉柔,扮相俊雅挺秀,集男子汉的英武与女孩家的清丽于一身,是当代尹派小生中的佼佼者。目前,剧团还拥有李敏、王一敏、陈丽宇、郑全、陈翠红、徐建利、沈敏、楼丽华、张群力等一批实力派青年演员。
浙江作为越剧的发源地,省、市、县各级越剧团及民营越剧团数不胜数,演员更是数以万计。1982年,为大力培养戏曲新人,浙江省从全省范围内选拔出373位戏曲新秀、新苗参加全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有200人获得“优秀小百花奖”、“小百花奖”等奖项。此后,在浙江省委与文化部门重视下,从会演获奖人员中精心挑选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18岁)组成浙江越剧小百花集训班,集中在浙江艺术学校进行严格训练。1983年11月,又从40名培训人员中精选出28人组成浙江越剧小百花演出团赴香港演出。小百花演出团在香港演出了《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等新编剧目及《楼台会》、《哭牌·算命》、《法场祭夫》、《断桥》、《二堂放子》、《送花·楼会》等十余个传统折子戏。由于演出团青春靓丽的阵容、精彩绝伦的表演,香港的越剧观众被彻底征服,为之倾倒,首次赴港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后于1984年5月21日,在原浙江越剧小百花演出团基础上正式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自此,一个崭新的越剧团体出现在世人面前。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原创大戏《五女拜寿》于198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彩色戏曲艺术片,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与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演员何赛飞、董柯娣分别获电影最佳女主角奖与特别奖,尹派小生茅威涛、傅派花旦何英、张(桂凤)派老生董柯娣、张(云霞)派花旦何赛飞、范派小生方雪雯被称为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五朵金花”。之后,剧团又排演了《大观园》、《唐伯虎落第》、《相思曲》、《陆游与唐琬》、《红丝错》、《西厢记》、《胭脂》、《南唐遗事》、《琵琶记》、《寒情》、《白兔记》、《藏书之家》等剧目,近年以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南好人》颇受关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以茅威涛、董柯娣、陈辉玲、何赛飞、洪瑛、江瑶、邵雁、徐爱武、何英、方雪雯、陶慧敏、夏赛丽、俞会珍、周美姣等演员名震越剧界,后又有颜恝、黄依群、吴春燕、何炯华等演员加盟。进入新世纪以来,剧团又涌现出蔡浙飞、魏春芳、章益清、李霄雯、周艳、孔立萍、娄亚利、徐国芳等大批后起之秀。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之后,浙江全省内迅速掀起一股“小百花”高潮,大量“小百花”越剧团闪亮登场,在越剧界形成“小百花现象”,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舟山小百花越剧团、余杭小百花越剧团等众多的“小百花”越剧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同组成“小百花群体”,这也为越剧带来浓厚的青春气息,越剧舞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戏曲小百科
2006年5月20日,越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界的袁雪芬、徐玉兰、傅全香、王文娟、范瑞娟、张桂凤、茅威涛、董柯娣、金采风、吕瑞英、毕春芳等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当家主演、“范派”小生吴凤花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