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崛起·不可阻挡的楚人(3)

楚成王说此话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他觉得重耳对自己很有礼貌,并且能在落魄之时投靠楚国,也是对楚国的信任。而关于退避三舍这件事,不也正说明重耳的礼让态度吗?可是重耳并没有如他想得那么善良。重耳之所以想到退避三舍这个说词,是有他的原因的。当重耳来到楚国,他感受到了楚国的强大。同时他也会打自己的算盘:若是他日同楚国交战,晋国能否打得过强大的楚国?

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重耳到达楚国之后,一直在密切观察楚国的形势。他发现,通过近年一系列的征战,特别是在将几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打败以后,楚国上下信心十足。他们就像是一个不断膨胀的皮球,胀得满满的却不自知。再看看那些满脸自足的将士们,他们恨不得立刻上马去打仗,一个个急于求成,实则根本没有稳下来。重耳想,若是以后真的要在战场上见面,或许可以利用他们这方面的短板,让他们尝尝溃败的滋味。

除此之外,重耳也考虑到,楚人长期生活在南方,与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伍,根本不会遵循中原的礼节。之前在与宋军的对战中就看得出来,楚军在战场上是以结果为目的,为了胜利不顾其他规则。因此待以后两军对战之时,若是晋军还是为了礼节手下留情,就一定会被楚军击败。要想打败楚军,必须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们。

公元前637年,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对重耳十分重视,将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他。在双方宴饮之时,秦穆公直言会支持重耳回到晋国。

在晋怀公继位后,一直担心留在秦国的重耳带领秦军来晋讨伐,于是下令跟随重耳周游的日必须立刻回到晋国,否则将杀死他们整个家族的人。晋怀公更是因为此时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晋国几位大臣得知重耳在秦国,都暗中劝说重耳回去继位,并保证会借机帮助他上位。于是秦国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以示对重耳的支持。晋怀公听说秦军到来,赶紧派兵抵抗。可是晋国百姓听说重耳回来了,都不愿动用武力。可见重耳在当时就已经是晋国百姓期盼的国君人选了。当然,晋国内部也有一些大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愿重耳回来。

在秦国势力的帮助下,重耳最终继位,成为了晋文公。同时晋怀公在逃亡的路上被重耳派人杀死。

城濮大战的教训

不久之后,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遂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因当年宋国国君待他颇为照顾,很想帮他一把。可是晋文公上位不久,也不想直接与楚国交锋。于是他想出对策,一方面先答应宋国的求救,并让宋国先去秦国和齐国,请他们出面与楚国交涉;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讨伐曹和卫,将他们的土地分一些给宋国,以弥补他们的损失。

楚成王得知晋国想要出手救宋,顿时觉得有些棘手。重耳这个人心思重,头脑灵敏,总是能观察到别人不会注意的细节,也总是能想出一些歪点子。于是,楚成王告诫楚国大将子玉,不可轻易与晋国交手,因为重耳这个人不容易对付,此人在外流亡十九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见过,各诸侯国的状况都熟悉,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可是国君这样称赞他人,子玉反而不高兴起来。他与晋国大战一场的决心使他无法理智地判断这件事的状况,竟一意孤行地向楚成王请战。楚成王对他的做事方法并不满意,只给了他很少的兵力出战。

子玉派出使者告诉晋人,可以与他们做一个交换。倘若他们肯放过曹与卫,那么楚国就撤掉围困宋国的军队。可是晋国的做法是,将楚国的使者抓了起来,接着又与曹、卫两国达成协议,允许他们复国,但是他们要与楚国绝交。

晋国的这一做法让子玉怒不可遏,他立刻率兵向晋军袭来。可是晋文公下令要晋军后退,这引起了晋国将士的不解。晋国是由国君率队,可楚军是由大将率队,哪有君避臣的道理?可是晋文公坚持当年的承诺,退军九十里。

看到晋军后退,子玉以后是晋军怕了他们,赶紧趁机追上去。可是楚军不知,晋文公的这一信守承诺的行为,实则是一个完美的圈套。

首先,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就让晋国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而楚国自然在道义上处于下风。其次,军队后退九十里,那么晋国在军队补给上就省了力气,却给楚军增加了疲惫。另外,楚军跑过这九十里,正好进入了晋国提前设好的圈套当中。

在楚军和晋军稳住阵脚,面对面击鼓准备开战之时,楚军信心大增,觉得这一战志在必得。战鼓响起,两军的战车同时发力向对方冲去。距离逐渐拉近时,楚军透过漫天的沙尘,远远望见晋军的战车前面,不是战马,而是老虎!

这一望可吓坏了楚军,他们从来没在战场上见过这阵势。这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抵挡的能力范围。于是楚军开始阵脚大乱,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有后撤的趋势。

这一片混乱正是晋军想要看到的,他们快速向楚军冲去。等到距离更近了,楚军才发现,原来晋军车前根本不是老虎,只是战马的身上披着虎皮而已。可是待楚军看清楚,已经无法重整队形继续作战了。

城濮之战就这样以楚军的失败而告终。机智的晋文公利用他在楚人身上学到的狡诈,反咬了楚人一口。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在战争中使用诈术的例子,楚人也不再是在战场上唯一懂得耍滑头的国家了。

城濮之战结束后,曾经依附于楚国的诸侯国都改投了晋国。楚国失去了往日的地位,眼看着晋国的势力一天天扩大,自己却无能为力。

从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晋国为核心的政治新秩序逐渐形成。晋国,成为了众诸侯国争相讨好的对象。这个位置是楚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可是如今近在咫尺,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次战争虽然没有对楚国国力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却在心理上给了楚国一击重创。相反的,在此次战争中,晋文公的地位一跃而上,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

楚国向北扩张的步伐就此停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没能再扳倒实力雄厚的晋国。或者说,晋国也同样没有动摇楚国的地位。两个国家就这样持续对峙了百年之久。

或许是听惯了胜利的消息,城濮之战的结果让楚人无法接受。他们开始对一向信任的楚成王埋怨起来。这位为了楚国的未来一生拼杀的国君,在他晚年之际,因一场失败的战争而备受非议。他在楚国的地位也是在这个时候一落千丈。

商臣弑父

商臣,即后来的楚穆王,是楚成王的长子。在商臣年幼时,楚成王就觉得他聪明过人,想要立他为太子。当楚成王将这件事告诉当时的令尹子上时,子上说:“君王的年纪并不大,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妻妾,说不定将来会有更中意的太子人选。事后若是要废黜商臣另立他人,怕是会引发祸端。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适合立为太子。但是楚成王依然疼爱这个儿子,最后决定立他为太子。

后来,楚成王又改了主意,他想废黜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商臣听到了这个消息,但还不是很确定。他问他的老师潘崇说:“怎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呢?”潘崇告诉他:“你设宴招待楚成王的妹妹江芈,故意对她表示不尊敬。”商臣听后,觉得确实是个好办法,于是照办了。果然,江芈因此大发雷霆,她指着商臣吼到:“贱东西,难怪国君要杀掉你而立王子职为太子。”就这样,自己将被废黜的消息得到证实。他气急败坏,却不知下一步该如何。潘崇问他:“你能侍奉王子职吗?”商臣摇头。潘崇又问:“能逃亡出国吗?”商臣还是摇头。潘崇最后问:“能发动政变吗?”商臣回答:“能!”

于是就在这一年秋天,商臣率领宫中侍卫军包围了楚成王。他不止要求自己的父亲退位,更要逼迫父亲自杀。楚成王自知无力回天,只是央求儿子,可否让自己吃完一顿熊掌再走。商臣清楚这是父亲想要拖延时间,因此没有答应。至此,一生戎马的楚成王,被自己的儿子逼迫上吊而亡。

楚成王这一生,得到过太多的荣耀。他曾是楚人心目中的神。在他出生之后,他已经完全接受自己就是南蛮,并且他十分看不起中原封闭死板的周礼文化,他讨厌规则制度,他认为蛮力即可征服这个世界。他一直没有想明白的是,为何中原人要用生命来维护礼仪制度。或许在他临死前的一刻,他才会想通吧。

商臣继位后,对帮助他成为太子的潘崇十分敬重。他将自己做太子时的房屋财物都赏赐给潘崇,任命他为太师,掌管国事军事。商臣在位的时候,与晋国曾有过几次交手。

楚穆王二年,楚国军队想要攻打江国。晋国出兵帮助江国抵抗楚国的进攻。这场仗直到第二年秋天,楚国趁秦国与晋国交战之时,趁乱将江国灭掉。之后的一年,秦国出兵攻打郢都。楚穆王则决定迁都,史称上郢。

公元前621年,晋国国君晋襄公去世,晋国局势一片混乱。最后众人拥立晋襄公之子夷皋为国君,即为晋灵公。但由于晋灵公年幼,由大夫赵盾主持国事。当时的晋国仍然处于不可动摇的位置上,因此即便是大夫当政,也丝毫没有影响晋国的发展。在第二年,赵盾更是联合了齐、宋等诸侯国进行会盟。大夫毕竟不是国君,楚国看到这种形势,认为夺取中原似乎有机可乘。

三年后,一直觊觎中原的楚国跃跃欲试。楚国大夫范山对楚穆王建议到:“晋国国君如今年少,心思不在于称霸诸侯。北方此时可以图谋。”楚穆王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就楚国的千秋霸业,但何不试一试呢?于是决定出兵攻打北方诸侯国。他将郑国列为北征的第一个目标。成功后,他囚禁了郑国的公子坚、公子龙和乐耳,迫使郑国与楚国讲和。此时宋国和卫国等国的救兵赶往晋国救援,但还是晚了一步,没有碰到楚军。也是在这一年,由于陈国归附于晋国,引起楚国的不满,楚穆王下令攻打陈国。虽然最后陈国得胜,却担心楚国以后伺机报复,还是与楚国讲和了。

公元前617年,楚国大夫子西和子家策划杀害楚穆王。楚穆王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诛杀了二人。这件事之后,楚穆王的统治地位更加不可撼动。

在战乱年代,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是在这一年,楚穆王联合陈国国君陈恭公、郑国国君郑穆公以及蔡国国君蔡庄侯一起出兵攻打宋国。这一次联合出兵,可谓是历史性的联合。楚国国君已不是被中原看不起的蛮夷,反而可以作为联合军队的统帅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这一次出兵的结果,是宋昭公被迫请求讲和,亲自带领楚穆王打猎。并且此次事件之后,宋国、郑国、陈国等中原诸侯国开始依附于楚国。

这可以说是楚穆王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公元前614年,将楚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向江淮地区推进之后,楚穆王去世。之后,其子熊侣继位,是为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