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是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一方面是在医疗健康领域验证、修正和发展传播学的理论与假设;另一方面通过传播的技巧和手段,研究与健康有关的重要问题。
杰克逊(Jackson L.D.)于1992年首先提出了“健康传播”这一概念。他指出,健康传播就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在将医疗成果转化成大众健康知识加以传播、正确构建社会图景以帮助受众建立预防观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学者埃弗里特·M·罗杰斯(Everett M.Rogers)在1994年提出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研究议题涉及广泛,既包括以艾滋病预防为龙头的疾病预防,也包括药物滥用预防、医患关系研究、计划生育、癌症的早期发现、戒烟等内容。
1996年,罗杰斯又在另一篇文章中对健康传播做了如下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这一定义因其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而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引用。同时,它也是目前在健康传播领域中应用得最广泛、最权威的定义。
2000年,美国在国家健康计划“2010年的健康人”(Health People 2010)的目标中,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一种技巧或者手法,通过这些来研究与健康有关的重要问题。该计划2001年的项目报告给“健康传播”下的定义是:“研究和使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和影响个人及社区的增进健康的决定。”
张自力是国内较早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健康传播的学者。他认为,不同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健康传播进行界定。这些概念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健康传播的不同特点。他以研究取向为依据,将现有的健康传播定义划分为四大类别:主题取向、功能取向、传播层次取向和情境取向(张自力,2009)。
1993年,在由北京医科大学主编的《健康传播学》一书中,对健康传播的定义是:健康传播是健康信息传输、流动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组织、群体或个体运用传播手段,针对目标人群或个体的健康行为问题,进行适宜的信息传播。健康传播发生在传递一项健康信息至受传者接受这项健康信息的过程,其性质和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在健康问题上作出决定所需要的事实、意见或态度,以利于解决健康问题和改善生存质量。这是国内研究者对“健康传播”所下的较早的一个定义。
我国台湾学者徐美苓对“健康传播”的定义是:“为人们寻找、处理、共享医疗资讯的过程。其关心的范围不仅在个人寻求医疗资讯的过程,或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在整个医疗体系内信息的流动与处理。”在徐美苓的定义中,焦点在于医疗领域,包括健康传播的主体、客体与媒介等;其次,健康传播是多层次的,既有个人行为,也有系统行为。
结合以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有关“健康传播”的定义和内涵,本研究将“健康传播”这一概念理解为:在呵护生命和“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下,政府、社会组织(包括媒体)和个人运用相应的传播手段,传递与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提供与疾病预防和诊疗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传播行为。
二、健康广播
本研究拟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健康广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
广义上的“健康广播”指的是,广播传播内容中与生命、健康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服务。具体看,广义上的健康广播可以包括:①以健康广播节目为主要内容构成的健康专业频率;②由广播电台自办的旨在传播健康信息、提供健康相关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性节目;③广播新闻报道中与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新闻、公共健康环境(如雾霾治理)、突破医学科研课题、医学人物、心理学发现等相关的新闻资讯;④广播体操节目、舞曲节目等与健身运动相关的节目。
狭义上的“健康广播”则主要指上述第二点内容。这些服务性节目所传播的内容大都与生命健康的要素,如疾病、保健、诊疗、养生等直接相关。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目前广播健康服务中体现最集中、分布最广泛的一块。此外,当“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地震、泥石流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广播中相关的救护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心理援助知识等,也应划为狭义上“健康广播”的内容。
不论广义还是狭义,“健康广播”应具备如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基于广播媒介的一种健康传播公共服务;二是可以借助广播的传播优势和功能,有效地向听众提供与公共健康和个体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服务,传播正确的健康价值观,从而影响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帮助听众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