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吴鼎昌主政前的贵州社会概况
处于西南内陆的贵州,既美丽富饶,又十分贫瘠,历来被认为是“贫瘠为各省之冠”的省区。晚清时期,贵州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在印刷业、纺织业、火柴、制革业、面粉加工业等方面,陆续开办了若干工厂,但从规模和资金力量来看,都十分有限;就技术而言,大多停留在手工阶段,机器使用甚少;从投资门类上,大多属于传统轻工业,许多亟须发展的新型产业则无人经营。抗战前夕的贵州社会状况,“生产方面,大部分尚赖之血汗”“手工装有机器之工业,规模宏大之商店,迄今尚绝无仅有”“本省各项工业之合乎中央《工厂法》组织之营业工厂,尚未有所闻。
辛亥革命后,贵州农业经济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农业生产工具、劳动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也停留在清末的水平上。粮食产量徘徊不前,许多年份还低于常年水平。
商品经济已有所发展,洋纱、洋布等外国商品输入;输出商品则主要为农副产品和矿产品。随着省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各地形成了一些商品集散地和较为繁华的商业贸易市场。但是贵州商业贸易的发展程度毕竟有限,而且主要分布于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地,广大偏僻之处,“几乎全部赖于行贾走贩之通。”
在清末即已开始传入近代学制,经过民国初年的实践,文化教育已出现近代化萌芽并有所发展。标志贵州近代图书出版开始的贵阳文通书局的开办,新式学堂的出现,近代学制的引入,少量留学生的派遣,宣传新思想报纸杂志的出版等,尽管微弱,但毕竟为闭塞的贵州注入些许新鲜活力。
抗战前的贵州,已经出现了近代化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但与其他省地相比,贵州政局动荡,经济、文化教育落后,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