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

新信息技术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图书馆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新信息技术的出现而不断的向前推进,由传统图书馆发展到复合图书馆,新信息技术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机遇,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是新理念图书馆的代表之一,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实现,泛在图书馆的基本涵义就是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即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泛在图书馆”这一名称,首先出现是在上世纪末,199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Keller设想未来图书馆时,他说“我要创立泛在图书馆”“使得学生们和教授们随时、随地能够取得课本或者与课本有关的信息。”Tia O'Brien.You Thought Librarians Were Dull? [EB/OL].[2012-02-15].http://www.stanfordalumni. org/news/magazine/1999/sepoct/articles/keller.html.200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馆长Charless B.Lowry博士在他所制订的马里兰大学图书馆五年计划书中,明确地提出要建立泛在图书馆,并且还提出了泛在图书馆应具有的一些特征Charles B.Lowry.The Ubiquitous Library-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New Directions&Continuing Legacy[EB/OL].[2010-11-25].http://www.lib.umd.edu/deans/ublibreport.pdf.。2005年,Lowry认为相对于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等名称来说,泛在图书馆这个名称更好,并且再次阐明了泛在图书馆的一些特征Charles B.Lowry.Let's Call It the Ubiquitous Library Instead[J].library and the Academy,2005,5(3):293-296.。2006年底,美国乔治南方大学的LiLi在第72届IFLA大会上又提出了泛在图书馆所具有的6个特点LiLi Li.Building the Ubiquitous Library in the 21st Century[EB/OL].[2010-05-21].http://archive.ifla. org/IV/ifla72/.,主要呈现出:①网络化。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资源和服务;②全天候。可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连续提供服务,既没有时限要求,也不存在地域上的限制;③开放性。泛在图书馆为全球用户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④多格式。动态地、无缝地提供多种格式的异质信息,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⑤多语种。为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多语种支持,无论用户使用何种语言,都可以毫无困难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能促使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信息用户更好地利用泛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⑥全球化。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宗教、语言能力、计算机水平,都一视同仁的为其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

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迅速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随着泛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架构(云平台和移动技术等)让图书馆逐渐隐形于各类网络服务之中,使得图书馆作为一种基础服务而逐渐成为赛百空间的基础设施之一。泛在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型态和发展模式越来越明晰,它突破了现有物理图书馆理念的局限,打破了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赋予了图书馆以全新理念。泛在图书馆除兼具了传统图书馆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有以下三大特色张瑜.美国泛在图书馆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突破时空的局限

信息资源与获取方式的泛在性是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除了具有丰富的纸质馆藏资源供用户到馆借阅外,还有自己的数字图书馆门户或云端的信息资源网联结,作为信息集成和发布的平台,通过门户或云端的信息资源网联结,为用户提供一个多重载体形式、多层次资源的信息环境,用户无论是在物理的实体图书馆、办公室、公交车上、出差途中,还是在用户的虚拟社区,也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在节假日的凌晨两点,只要想获得信息服务,只需通过泛在智能设备连接远在天边的泛在图书馆自动化信息服务系统即可获得相应的信息服务。这里所指的智能设备,包括各种电脑、高清电视和智能手机等张文彦,张瑞贤.美中wap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9(7):64-68.。泛在图书馆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通过多样化的载体形态、动态渠道为信息用户提供动态的、无缝的、渗透式服务,带给用户的最直接感受就是方便、快捷,实现了用户信息获取途径的泛在化。

(2)泛在智能化

泛在图书馆的高度智能化体现在用户在接受知识服务的时候,泛在图书馆对于用户而言是“透明”的,用户通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泛在计算、泛在智能和泛在网格技术是泛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的技术,这要求泛在图书馆对知识产生到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予以足够重视。它通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移动通讯设备)与外界进行信息互动,构建基于行业或学科的宏观知识空间和基于用户特定需求的微观知识空间,以动态、交互、无缝的知识组织形式,将各种异构信息有效地组织和整理,更好地实现全世界知识文化宝藏的充分共享。

(3)以人为本

泛在图书馆资源组织实现从资源网络到知识网络的转变。所谓知识网络,安德瑞斯·休弗特认为,为了建设利于知识创新和交流的网络结构,实现网络参与者之间知识共建共享,泛在图书馆对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及信息资源之间相互关系重新架构,建立以“人”而不是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知识流动机制。泛在图书馆在其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将“人”置于知识网络服务链的中心位置,完全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设计各种系统、功能和服务,而且这种设计不是一蹴而就、固定不变的,而是要跟踪、分析他们的信息需求变化和行为规律做出相应调整,以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泛在信息技术不但促进了图书馆的变革,也加速了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共享,为用户提供一个泛在知识环境而成为可能,泛在知识环境这个概念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召开的“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中提出的,2001年2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数字图书馆研究小组(PITAC/DL)向布什总统提交了名为“数字图书馆:普遍访问人类知识”的报告Digital Libraries:Universal Access to Human Knowledge[EB/OL].[2011-02-03].www.itrd.gov/pubs/pitac/pitac-dl-9feb01.pdf.。此报告提出,“任何公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利用任何与因特网相联结的数字设备来检索所有人类知识”。在这一设想中,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普遍访问全人类知识的工具并形成广泛存在的知识环境。

2003年6月召开的“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提出了“后数字图书馆”,并在“知识在信息中迷失——NSF数字图书馆研究方向研讨会报告”中提出了后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创建泛在知识环境Chatham, MA.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C].//Report of the NSF Workshop on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Digital Libraries.NSF Award No.IIS-0331314.2003(6):15-17.。它从技术上看就是实现以人为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这个能力的基础是个性化、客户化、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泛在知识环境中目标将集中于实现科学知识成果的快速发布,这种新型的交流基础设施能实现知识的全面开发和创造。

泛在信息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提供了更宽广范围的传播,网络带宽、低成本的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已经成型,并作为基础的电子设备组成部分,如移动电话、PDAS、3G、4G网络、无线网络等的出现构成了一个泛在信息环境的世界,使用户任何时间、地点访问网络成为现实,使用户与服务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无论用户处在何种环境与状态,在这种泛在信息环境中,用户可以在各种地方通过多种通讯媒体与终端访问互联网,用户处在网络无处不在的泛在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了更好的信息组织工具、方法、存储、检索等,为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了充备的保障。

随着信息环境的变革,虚拟的数字资源将逐渐成为泛在信息环境的主体,而且数字资源的格式类型呈多样化,以多种形式遍布于整个网络空间中,但实体信息资源依然存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体信息资源的效用得到加强。各种海量数字的存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复杂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生态的复杂性,各种形态信息资源、不同存储格式、虚拟与实体资源的共生给用户的信息获取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信息资源的共现与信息资源的配置带来了困难。

泛在信息环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传播通道,除了借鉴新的信息技术来强化传统的信息传播外,泛在信息环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无线网络的传播通道,使信息的传播更好地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使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播,QQ、MSN、论坛、社区、E-mail、在线会议Webex等所构建的信息交流平台无处不在,同时为用户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