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使用行事历,减少用于“时间管理”的时间
你应该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去收纳物品,但越整理这些东西,它们便越难被使用。或者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管理时间,但时间都被浪费在了任务排序上,反而没有时间去真正地执行。
这会让你认为自己在本书之前所阅读的内容都是虚伪无用的。但事实上,你的时间管理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窘境之中,原因就在于,你将时间管理的目标搞错了:我们管理时间并不是为了“管理”与“收纳”。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任务,我们的真正目标永远是“使用”“执行”“体验”与“完成”。整理与排序只是一个过程,若将“手段”误认为“目标”,自然会导致时间管理本身反而变成了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情。
时间管理当然是必需的,但安排行程、规划任务这些事情,不应该被放在“工作时间”来做,而是应该利用工作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完成。正式的工作时间,一定要留给那些真正需要去执行的任务。
●认清“行事历”的重要性
写行事历与写任务清单不同,行事历因重要任务而出现:透过写行事历,可以让你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情。一旦厘清了每个时间段的工作目标与进程,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做起来心情也会完全不同。因为你会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开始与终点在哪里,而且,你正从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中积累生活的成就感。
●不要将“容易变动”的任务写到行事历里去
“行程”与“任务”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任务,因此,你应该学会使用“行事历”与“待办清单”两种工具:“待办清单”上的任务,是你一天中需要应用的事情总列表,行事历上所写的事情,往往是已固定的任务。
很多高效能人士习惯利用“行事历”来排工作顺序,看起来这样很节省时间,但如果将所有的琐事都写到行事历上,包括那些不一定非要在某个时间去做不可的事情,就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一有任务就排上行事历这个举动,本身就要花费设想时间,一件任务插队,会导致其他任务都被延后,时间都需要修改,所以,你必然会花费许多时间去安排任务。
周二11月27日
10:00写会议报告
10:40询问华腾项目工作进展
11:20整理大客户资料
上图是一位经理的行事历,他因为知道自己要做上述任务,于是便在前一晚将这些任务都排好了,并且很精准地排在某一时间点,让自己去做某个任务。
但实施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样的“预排”是很容易无效的,因为很可能礼拜二的早上10点钟,自己被叫去参加了一个会议,或者刚好昨天一项重要的工作未能完成,或是部门中出现了意外事件,需要他去处理。
于是,他还要再花费一样多的时间,去将这些已经排好时间的任务再次调整——来来回回,大量时间被用于“调整时间”,这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
这位经理的经历能够证明时间管理中的一项铁律:即使你是一个极其严谨、自律的人,你也无法掌控“外在环境、主管、客户、工作伙伴临时要你去做的事情”。因此,你应该将自己的行事历内容做出改变:
你的行事历上应该写上那些不容易变动,甚至不能发生变动的行程,如项目进度与会议。
比如,某一项专案要在哪一天进行到哪种程度,这种事关组织、团队发展的大事就可以写入行事历里,因为这一进度不仅确定以后不会变,而且也不能变。通过行事历,你便可以督促自己与团队在那个“截止日”到来以前,完成重要的任务。而会议也是如此:高效能人士参与的会议往往具有时间固定性,你就是要在那个时间点到那个地方去参加,绝对不会改变。
●确定截止日期,行事历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排序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花费任务时间在行事历的管理上,因为这些“真正需要写入行事历”的行程都有这样的特色:这些时间都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这是外在环境施加给你的时间,你只是被告知要这么去遵循这一时间安排,所以,它们根本不需要你去管理、思考,你只需要记得:“我在某某时间要去做那件事情,而且一定要做。”
这就意味着,你只需要将自己被通知的时间放上行事历而已,因此,你应将这一部分优先区分出来。
然后,你可以接下来对“截止日”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你的专案被设定“将任务在周一布置下去,并在这周五需要完成项目的50%”,这一时间是已经确定的进度,是你不能改变的,在这种时候,你要怎么办?你自然是依据一周五个工作日,将任务分成十等份分配,然后,每天起码要求自己完成一等份的内容。
这就是为何“行事历不需要花费时间排序”的很重要原因:因为没有什么好排序的,先确定了截止日期,其他的就只是逆向回推进度而已。
一旦“截止日”“每周进度”出来以后,我们便非常明确地知道“我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事情”,然后再很自然地先将分量划分,实际执行当下依据“多退少补”的原则,最后截止日期时将所有分量的工作都完成即可。
●使用哪种行事历?找出最适合你的模式
了解了写好行事历的重要性以后,要采用什么样的做法呢?过往,很多人习惯使用纸本记录,通过手写,将生活的纪律、创意与感动都收纳进去,然而现在随身智能设备如此普及,自然有很多人想要利用此类工具。
其实,纸质记录与科技产品记录没有孰优孰劣,两者只是载体不同,而背后的行事历写法与原理都是相同的。
在采用哪种行事历问题上,其实你不需要过分拘泥:分析自己惯常的工作模式,哪一种模式可以使你感觉到“记录真好”的热情,哪一种能够带给你最大的利益,那种模式便是最适合你的行事历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