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公司(实用操作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让消耗最小,功效最大——让公司变得更加高效(2)

安全生产是最大的资源节约

当今社会公司的安全生产总是被反反复复地强调,可以说讲得人们的耳朵都生了茧,可遗憾的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屡屡发生,不断出现人和物的重大损失,无数个公司因此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其实损失一点金钱和物资还只是小事,但是因为安全事故让公司损失最宝贵的资源——员工,这是公司无法承受的损失。

因此公司只有时刻警钟长鸣,紧抓安全生产才能避免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资源节约,道理很简单,避免了损失就等于节约了资源。

下面就来看一下美国的杜邦公司是怎样紧抓安全生产的:

美国的杜邦公司拥有独特的公司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他们总是向世界自豪地宣称“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应该说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是经过血的教训后才建立起来的,该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从事黑色炸药的生产,结果因为安全问题多次发生事故。因此公司就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例如公司在1812年时曾规定:进入工厂区的马匹不能钉马掌,马蹄都必须用棉布包裹着,以免铁钉碰到火药引发明火。

尽管如此,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公司的1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人在事故中丧生或受到伤害,最终杜邦公司濒临破产。后来重新崛起后的杜邦公司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在公司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

在此后的100年时间里杜邦公司逐渐确立了安全至上的理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在安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预防为主。杜邦公司认为一切不幸都是可以预防的,他们认为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意外事故是否发生的关键在于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行为。管理者并不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他只能给自己的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因此,杜邦公司在选择办公室时通常都不会选择高级场所,杜邦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全都在一些中档的办公楼,而且所在的楼层也以中低层居多。因为杜邦公司觉得这样自己的员工会更安全。

2.在工作时间内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有安全的考虑。杜邦公司规定公司的员工除非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可以在办公区域快速地跑,除此之外任何人都只能慢慢地走,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急跑而不小心摔倒或者是造成其他的危险。在杜邦公司全球各地的任何一个办公室都很少看到人们急匆匆的身影,因此从表面上来看杜邦公司的员工都在优雅地走着,这已经成为杜邦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公司还规定在办公室里任何一支铅笔都不能笔尖朝上地插在笔筒里,只能笔尖向下或是平放着,这样做可以防止铅笔尖扎伤人的身体;在办公室内不能大声喧哗,以防引起他人的紧张;员工过马路时必须走斑马线,骑车时不能听音乐,否则事故后公司不报销医药费;打开抽屉后必须及时关闭,防止人员碰撞;上下楼梯,一定扶着扶手。

3.在工作时间外仍然要做到安全第一。杜邦公司从1953年开始考察员工下班后的安全表现,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公司规定员工在家里因为做家务受了伤,也必须向公司汇报。

4.杜邦公司召开的每一个会议,不管是内部员工的会议还是和政府首脑的会谈,会议的主持人的第一句话一定是:“开会之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杜邦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很少召开大会,在杜邦有一百人参加的会议已经算是大会,开会之前必定会进行安全考察,并且在会议上宣布疏散步骤。

5.杜邦公司经常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开始的时候杜邦的安全制度只针对员工的人身安全,后来发展到保护环境、保护社会,不管工厂建在哪里都要成为一个安全的工厂。杜邦公司原本只生产炸药,而炸药本身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产品,但是杜邦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就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安全炸药;很多人对普通玻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视而不见,但是杜邦公司却从安全设计的角度出发,发明了夹层玻璃。

杜邦公司推行的安全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杜邦的员工在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公司平均10倍。杜邦公司从早期的每年超过100起事故到后期每年几乎都是零事故,这无形中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杜邦公司因为很好地推行安全文化,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最大的资源节约。不仅如此,这种安全文化还更好地保护了公司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为公司增加了财富。因此无论是哪个部门或是行业,都应该在工作中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就是最大节约的思想。

怎样做好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公司在一定阶段内,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而制订的计划。它的实质是保证公司的销售和生产对规定的需求与所使用的资源取得一致。它主要着眼于销售什么以及能够制造什么,这就能为公司制订一个合理的生产进度计划,并且能够以粗能力数据调整这个计划,直到实现负荷平衡。

一、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编制生产计划的具体程序

1.根据公司的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来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预测某类产品的生产规划中预期分配到该产品的哪一部分可以用来指导生产计划的编制,让生产计划员在编制生产计划的时候能够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

2.根据生产预测、已经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的需求数量去计算毛需求量。需求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当前库存、已经存在的客户订单、期望的安全库存、其他的实际需求、预测以及其他各项综合需求等。

毛需求量也就是本时段的客户订单合同以及预测关系之和。这里所说的“关系和”指的是如何把实际订单值和预测值组合取舍得出的需求。这个时候,生产计划的毛需求量也就不再是预测信息,而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生产信息了。

3.根据毛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批量规则,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预计的可用库存量,计算出各时段的计划产出量和预计可用库存量。

4.计算出可供销售量以供销售部门机动销售选用。

5.计算粗能力,用粗能力计划去评价主生产计划的可能性。粗能力计划是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资源进行计算和分析。

所谓粗能力计划是指在闭环MRP设定完毕主生产计划之后,通过对关键工作中心生产能力和计划生产量的对比,判断主生产计划是否可行。

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简单点说就是对公司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6.评估生产计划。一旦初步的生产计划测算了生产量,测试了关键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对生产计划与能力进行平衡之后,初步的生产计划也就确定了。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生产计划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究竟是同意生产计划还是否定生产计划。

如果实际需求量和生产能力基本平衡的话,就同意该生产计划;如果需求量和生产能力的偏差比较大,则应该否定该生产计划,并提出修正方案,力求实现需求量和生产能力的平衡。调整的具体方法是:

(1)改变生产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申请加班,改变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

(2)改变预计负荷,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重新安排毛需求量,并通知销售部门拖延订单、终止订单等。

7.在生产计划运算以及细能力平衡评估通过之后,批准和下达该生产计划。

二、制订生产计划时的具体要求

1.独立具体:要列出具体的、实际的可构造项目,而不是一些计划清单项目或项目组。这些产品必须可以分解成可以识别的零件或是组件。应该列出实际的需要采购或制造的项目,而不是计划清单项目。

2.计划的项目应该尽可能地全面代表公司所生产的产品。

3.生产计划应该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以把预防性维修当作一个项目安排在生产计划中。

4.生产计划制订后要在一个有效的期限内保持适当的稳定。那种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破坏生产系统原有的合理性以及正常的优先级计划,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

标准化作业让工作有迹可循

严格地说标准化作业是本土货,并不是舶来品,也就是说我国自古就有标准化作业:《孙子兵法》中关于射箭姿势的规定就是“标准化作业”;我国武术中的一招一式都是采用“标准化”;我国古诗词的字数、平仄都是采用“标准化”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标准化呢?标准化就是成文的(必须形成文件规定),当前最佳的(所使用的方法不管是从效率、安全、质量和成本来说都是最优的,因为标准化作业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用了“当前”两个字),安全地完成工作的方法,并且要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

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标准化作业的相关内容。

一、什么工作适合运用标准化作业

作业内容明确而且可以重复的工作适用于标准化作业,实施标准化作业的地点并没有限制。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单项的、零碎的、机动性强的工作,都不适合运用标准化作业。

二、实施标准化作业的好处

1.为公司积累经验。

2.让员工严格按照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让员工最大限度地获得安全。

3.避免因为人才的流动而导致的生产不稳定。

4.通俗易懂,员工通过看作业指导书,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地操作。

5.为产品质量的保证带来保障。

6.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7.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

8.让员工参与编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三、标准化作业的三个要素

1.标准存货量

具体是指公司进行维持正常工作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

很显然,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不会绝对按照公司计划来发生,事情总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给工作造成的不便和紧张,公司必须有所准备,必须有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的前提,因此不管任何时候公司都必须有标准的存货量。

2.周期时间

具体是指完成一道工序所必需的全部时间。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的限制,那么所有的工作都会停滞不前,工作效率会遭受巨大的影响。比如说销售人员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前或推迟完成规定的工作,就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或损害公司的形象,还会造成公司人员和资金的浪费。

如果在合格证的问题上没有固定周期时间的限制,那么一旦合格证没有在顾客期望的时间内到达,顾客肯定会不满,对公司的信任也会下降,同时也增加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难度。

所以说不管公司所做的是哪一道工序,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保证服务及时、准确。

3.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不明确,又或操作人员不遵守作业程序,都会造成工作延迟,造成工作质量的不合格,或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工作。

如果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那么整个工作现场就会变得混乱不堪,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很多不合理的现象,这样的状况不会让公司满意。

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下级考核的依据。因此,要想让客户和员工都满意,各道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方便执行的作业程序。

四、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1.准确,要避免抽象的语言,例如“上紧螺丝时要小心”。到底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能原谅的。

2.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也就是遵循标准总是能够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在标准中不能出现和目标无关的词语和内容。

3.数量化,具体化。

一个良好标准必须让所有人都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去解释与理解。为了做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比如,使用一个更加量化的表达方式时,不应该直接使用“脱水材料”来表达,正确的表达方式是“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

4.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又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使用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5.现实:所制定的标准必须是现实的,也就是可实际操作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可操作性差是国内很多公司制定标准的通病。

6.修订:标准必须随着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而且执行的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操作情况的反映。

在下列情况下修订标准:

(1)国家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已经发生改变,或是行业标准已经发生改变。

(2)内容难,或是难以实际执行的标准。

(3)当所需要适应的外部因素发生改变时,比如环境问题。

(4)当工作程序发生改变时;工作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5)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6)当发现问题或改变步骤时;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