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创意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察:你知道这个世界在流行什么吗

观察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审视并进行探索的能力,失去了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与思考,便不会有灵感与创造。创新源于实践,更源于敏锐的观察力。哈佛著名学者西奥多·莱维特说:“在萌生创意的过程中,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而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达克更有名言称:“所谓天才,不过习惯了以一种非习惯性的方式观察事物而已。”

 

2013年,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的天才办公室为国内家长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材料,这份材料列举了那些在儿童期表现聪明过人、在成年后获得出色成就的人的某些典型行为,其中指出:善于观察、对新鲜事物怀有特别的好奇心,是这些人共有且突出的特点。

一般来说,智力超群的人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观察的精确性、计划性以及观察的速度也往往优于普通人群。哈佛超常儿童跟踪研究协作组织对部分超常儿童进行过一项名为“找出相同圆形与不同圆形”的测试,结果,那些超常儿童不仅成绩优于比他们年龄大的儿童,而且在观察方式与速度上,也明显优于他们。

 

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触到的信息有80%以上都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通道传入大脑、通过观察获得的,可以说,观察是包括创新在内的所有智力活动的门户所在。若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个人的创新力往往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对创新者而言,观察更是格外重要:只有拥有了细致入微、精细无比的观察力,才能够在他人之前发觉流行的趋势与走向,进而将这些苗头性的内容引入自己的创意之中,使自我与产品、创意共同形成潮流引导者。

但是,这种“潮流引导者”的角色并非人人可担当,对于那些观察力不足的人而言,观察力的落后往往导致了他们只能成为效仿者,不断地沿袭着“他人领先、自己效仿”的模式。而个人观察力的不足,使他们对于流行中那些细致的元素根本没有任何的把握,这就造成了连效仿都有可能成为“东施效颦”。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观察力获得提升,进而从“效仿者”真正地发展成为“引导者”?我们需要从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始做起。

·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下

从生理与心理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若生活在单调枯燥、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会使脑细胞更多地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皮层发育较为缓慢,这种情况下,智力便会显得相对落后。相反,若一个人经常性地生活在丰富多彩、充满刺激的环境中,并坚持到户外、野外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大脑皮层也会因为接受了更多的刺激而常常处于兴奋活动的状态中,进而促进大脑发育,获得较发达的智力。

在复杂多样化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能够锻炼出出色的交际能力与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要去发觉生活中潜在的流行苗头,并将这种苗头运用于创新过程中。这也是形成观察力的第一步。墨守成规的生活往往导致闭目塞听,而在闭塞的环境中,就不容易产生创新,当然也就很难创造出与众不同、有价值的东西。

·进行“回想游戏”

练习自我观察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回想游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练习。例如,当你走进一个房间后,闭上眼睛,尽可能地回想走入房间以前你看到了什么,越详细越好。

练习的时间长了,你便可以尝试着在生活中观察:走到邻居家的门前,将周遭环境看清楚:门前街道上停了哪些牌子的车,隔壁房屋外是否有人在活动,另一间房间的门前放着什么……当你观察完周遭的环境以后,再问问自己:这些代表着什么意义?尝试着进行合理的联想,如除草的人应该就住在那间房子里,因为门前街道上并没有停放任何有关除草公司的车辆。

·拥有明确的观察任务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你当然可以通过漫无目的的观察与联想来增强自我创新力,不过,确立观察目的能够使观察变得更有效。因此,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行为提出要求,获得一定广度与深度的锻炼。

当你拥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时,你往往会变得比较主动,并会更积极地去观察。比如乌龟四脚朝天时到底是怎样翻过来的。带着这一观察任务,你便会仔细地观察乌龟的翻身。在确定任务时,可以将总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细小的、逐步解决的任务,便可以避免知觉的偶然性与自发性。

·准备充足的相关知识

成功的观察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基础上。俗话说:“谁知道得最多,谁看到得最多。”有效的观察必须要具备关于观察对象的充足预备知识,知识准备越充足,对观察对象的理解便越透彻。一位富有考古学识的历史学家可以在一片残缺不全的瓷器片上发现不少重要而有趣的东西,而一个门外汉却往往一无所得。可见,平日里多学习,多进行知识的积累,是良好观察的前提。

·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运用眼睛,更要有效地发挥除眼睛以外的各种感知器官的作用,分工合作、协同活动,以提升观察的效果。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便在教育领域中指出,观察力的提升需要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因此,当你需要观察时,不要只用自己的眼睛,要耳、嘴、手、心皆去感受,通过多种感知渠道,观察的效力自然会大幅度提升,而且所得到的印象也往往是深刻的。

有了观察力,个人观察越仔细,便越能发现生活中可供用于创新的各种点子,激发好奇心,从而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观察与生活中去。如此良性循环之下,个人创新力自然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