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格外严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贸易却依然为中国对外贸易抹上令人欣喜的亮色。2015年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环境中持续发力,继续夯实发展基础并提质增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并推进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政策效果在逐步显现。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生产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无疑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在艰难中前行,动力不减,亮点频现。
一、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总况
对外文化贸易统计直接影响对其规模、增速和结构的认识。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存在口径不一、交叉统计等诸多缺陷,由此不仅妨碍权威数据的统计发布,也使已有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为进一步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工作的开展,促进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2015年商务部、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对外文化贸易统计体系(2015)》,对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统计数据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影响深远。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文化服务出口比2014年增长37.2%。2016年一季度,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总额达906亿元,同比增长6.5%;文化产品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重从2.7%提高到3%。而本文将从政策、体制改革、产业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五个方面阐述2015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总况。
(一)对外文化贸易相关政策密集跟进,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2015年,国家在文化领域相关政策持续密集出台,内容涉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小微文化企业支持、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行动、公共文化服务等。这些政策由多部门联合发布,不仅与已有的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承接呼应,形成初步的政策体系,而且推动各部门之间协同协调、互促共进。特别是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力度大,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在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过程中,各地出台了既符合现状又发挥优势的政策文件,如广东提出推动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特色文化出口,促进粤港澳对外文化贸易资源共建共享;四川提出围绕演艺、彩灯、艺术品、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对外文化贸易企业等,都反映出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实施的广度、力度及因地制宜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贸易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下,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发力。2015年,在文艺评奖、公共文化服务、国有文化企业建设、产业融合、文化市场执法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针对文艺评奖,直指评奖的导向性和权威性;针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针对国有文化企业责任使命,强调“两效统一”;针对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应用和新兴文化业态培育;针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目标是促进文化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等。这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文化市场繁荣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发展,由此也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引领。
(三)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产业基础夯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7235亿元,比2014年名义增长11%,同时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并且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跨界融合特征愈加明显。“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所形成的“越界、渗透、融合、提升”的发展态势等推动着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文化贸易的竞争已不再单纯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间以及创新能力的竞争。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2015年,互联网在文化产业以及对外文化贸易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加重大,不仅激发出空前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尤其是为大量中小微文化企业,包括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坚实而广阔的生产经营、营销推广、创业创新的平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向着2020年成为国民支柱型产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繁荣的产业基础,使贸易潜力更为强劲。
(四)自由贸易区及试验区的建设推动文化贸易创新,开放大格局显现
2015年,中国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其中《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等的签订,推动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入开展。其中不乏文化领域的相关规定,对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无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通过,进一步扩大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也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得以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和扩大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高效的实验田,不仅显现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开放的大格局,而且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触的桥头堡。
(五)“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投资全面发力
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从顶层设计和规划走向逐步落实的重要一年。国务院相关部门为了落实战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文化贸易领域的合作,鼓励包括电影、电视、演艺及相关服务、商业艺术展览等行业在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2016年颁布实施,对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此外,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继续提升。以海外文化中心建设为例,2015年,文化部先后实现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分部——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心、希腊雅典中心、柬埔寨金边中心、荷兰海牙中心、白俄罗斯明斯克的正式揭牌,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新窗口,也为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台和渠道保障。不仅如此,2015年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成果显著,并购、直接投资等愈加频繁,不仅对外文化贸易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更重要的是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呈现出明显的跨界融合趋势。
二、2015年重点文化行业对外贸易状况
(一)电影:中国电影票房创新高,对外贸易成绩喜人
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中国电影影片质量不断提升,类型更加多元化,银幕数与影院数持续增长,不仅电影票房创新高,而且对外贸易也成绩喜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以440.69亿元完美收官,同比增长48.7%。其中,国产电影票房达271.36亿元,占票房总额的61.58%,成为首个票房超过400亿元的年份。而在2015年票房排行前十名的影片中,国产片有6部,进口片有4部;81部票房过亿电影中,国产占到了47部。中国电影业的整体已具备一定实力,而且国际化需求也开始逐渐显现。
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到海外拍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大制作的专利,中国电影剧组奔赴国外取景拍摄变成一种常态。中外合拍片类型多样,国内制片公司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和国外进行合作。统计显示,2015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48.13%。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对外贸易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以及更广泛的世界影响力。
(二)电视:电视节目版权贸易改善,中国影视剧出海形成华流
版权贸易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文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版权贸易取得了新的进步,为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向海外输出电视版权共计1511项,较2014年的1555部有所回落。2015年全年共引进版权136项,较2014年减少180项。然而,总体来看,中国电视版权贸易条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就电视节目出口来看,2015年中国电视节目出口总额为51331.91万元,向东南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出口较为集中,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数据的背后可以明显地发现并感受到“华流”的影响力。早在2014年,就有1万多小时中国影视节目销售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电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12亿美元。而在2015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例,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家都对中国优秀电视剧青睐有加。
(三)新闻出版:版权贸易结构进一步持续优化,数字出版增长态势良好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中,新闻出版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持续提升,逆差状况在不断改善。目前,中国新闻出版单位已经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设立了400余家分支机构,成为中国新闻出版贸易的重要主体和平台。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共输出版权10471种,较2014年增长1.7%;引进版权16467种,较2014年减少1.4%,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为1∶1.6,与2014年持平。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为10485.6万美元,增长4.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数字出版物出口2366.9万美元,增长12.7%,占全部出口金额的22.6%,提高1.7%。随着现代科技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渗透,尤其是“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出版在新闻出版对外贸易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四)演艺:新业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网络演出增长迅猛
长期以来,演艺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演艺对外贸易的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其国内产业基础也持续夯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5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为446.59亿元,与2014年的经济规模为434.32亿元比较,上升2.83%。不仅如此,演出行业诸多新形式业态逐步成长起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热门文学、影视、游戏IP改编的舞台作品不断涌现;同时舞台剧IP向影视转化,如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的同名电影收获票房超过14亿元。此外,小剧场戏曲成为戏曲创新、培养观众的有效方式;而剧场与商场相互结合则成为演出营销推广的重要方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网络演出的兴起给整个中国的演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中国互联网演艺市场规模近80亿元,同比增长48%。
厚实的产业基础、新兴业态的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的助力,使中国演艺对外贸易获得了更强的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和多元化的贸易模式。其中,境外消费的贸易模式在2015年也呈火热态势。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乐团、剧团、舞蹈团来到中国演出,带来了如德国邵宾纳剧院的《哈姆雷特》、波兰剧院《伐木》《先人祭》、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作品《惊奇的山谷》等优秀剧目。国内的一些演出剧目也已进入海外主流市场。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在《纽约时报》多个版面报道;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在日本巡演64天,在29个县、市演出57场,观众近12万人次;2015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也有4部中国戏剧作品亮相。此外,中外演出项目联合制作也进一步加深。
(五)动漫:国产动漫成绩喜人,网络动漫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国动漫产业在从数量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型的过程中,虽经历了苦痛,但是迎来了成功换挡、平稳加速的发展时期。从发展规模看,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漫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131亿元,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近20%。从市场主体看,民营企业凭借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动漫内容产品生产制作领域成为主力军,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从投资环境看,2015年动漫产业投融资活跃,其中动漫内容领域最为抢手,2014年有记录的仅31笔投资,2015年激增到71笔。动漫生态圈内企业投资并购也同样活跃,2015年参与动漫内容领域投资的IP开发及衍生品企业激增至22家。从消费规模看,随着动漫IP化运营日益显著,动画电影不断渗透,动漫用户的规模将不断增大。尤其是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动漫在互联网文创娱乐产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动画工作室选择将动画直接放到网络上播出,中国动画出现了从电视向互联网的“雁阵”式迁移,中国网络动漫TOP10(前十名)的点击量超过40亿次。同时海外动漫版权内容成为国内主要网络、视频网站吸引点击的利器。
2015年,中国动漫“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外合作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在戛纳电视节上,与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230余场商务洽谈,其内容涉及版权代理、海外发行、联合制片、人才引入、IP开发等内容。而“一带一路”也成为新的主线和新的亮点。中国动漫在东南亚、中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区市场拓展都取得新的进展。
(六)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快速增长,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引人注目
游戏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亮点,不仅市场规模大、用户多,而且海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社交游戏、移动游戏、单机游戏、电视游戏等)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7亿元,同比增长22.9%。快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中国日益壮大的游戏玩家群体。2015年,中国游戏用户达到5.34亿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政府重视简政放权以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并给予自主研发与原创更大的支持力度,由此使包括游戏对外贸易的整个游戏经济获得快速成长。2015年,中国游戏的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出口实际销售收入达到53.1亿美元,同比增长72.4%,呈现出“保东南亚争美欧”的态势。
(七)艺术品: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盘整期,艺术品电商持续吸引投资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起落,但是总体发展态势还是值得肯定的。据《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640亿欧元。美国占据了全球艺术品市场43%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英国和中国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21%和19%。美国的销售额在全球表现最佳,历史上美国市场最高年度销售额为273亿美元,2015年在此基础上增长4%;而中国市场则经历了大幅度下滑,销售额同比下降23%。尽管如此,在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市场销售额整体还是增长330%。
而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艺术品交易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在线艺术品交易以双位数保持强劲增长,显示迅猛的发展态势。面对广大的选择线上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高端收藏家愿意加入到线上拍卖,由此推动艺术品电商的快速发展。而近几年艺术品电商的风生水起,成功吸引了各方的投资,为未来中国艺术品对外贸易的繁荣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促进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相关措施建议
(一)加快文化立法,注重政策实效
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文化领域的立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文化领域立法滞后的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相适应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有效改观,不仅在立法数量、层次上相对欧美等国尚有很大差距,而且相关法律大部分为法规和规章,法律效力较低,对违规违法者的约束力不强,并且在许多文化领域还存在许多空白。因此首先要进行文化领域立法规划,在基本法律法规、重要行业部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特别是对国际组织相关协定安排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另一方面要在推动自由贸易区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视在推进国际文化新秩序的进程中争取中国的话语权。此外,针对近年来国家发布的诸多文化领域的相关促进和支持政策措施,同样要进行系统梳理,并加强对政策的跟踪,推动政策的落地见效。
(二)深化战略实施,合理调整结构
目前在诸多国家战略中,“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互联网+”战略对外文化贸易的影响最为明显。要紧紧抓住这些战略实施的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贸易与投资。特别是更好地利用文化外交、文化交流、互联互通等各种平台和渠道,推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一带一路”地理方向上的提升和跨越,从而使对外贸易的国别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多元。此外,要加大互联网技术以及平台在对外文化贸易领域的应用,着力提质增效,优化贸易商品结构,使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因品质及效率而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三)创新贸易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不仅有巨大的创新空间,而且具备非常有利的创新条件。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大力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模式,特别是利用平台、技术的力量推动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贸易模式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外文化贸易领域的直接投资,即商业存在模式的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国有、民营,大型及中小微文化企业等,要分类施策,以创新多元、多样的贸易模式来加快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同时,在文化投融资领域,要拓宽渠道,不拘一格地鼓励、吸收、吸引各种资金的进入和支持,尤其注重对民间资金、公益资金等社会性资金的汇聚和利用,从而拓宽相关投融资渠道。
(四)推动跨界融合、科技兴贸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繁荣要顺应跨界融合的趋势,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内部的融合,通过融合扩大市场、增强贡献力,提升影响力,从而使对外文化贸易在优化经济结构、变革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文化贸易领域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文艺生产的效率和文化消费的体验性与效用水平,增强文化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双向互动性,推动科技兴贸的能力和层次。
(五)重视人才培养,弥补创新不足
人才的重要性对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而言再强调都不过分。其原因在于当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相关人才,包括创作人才、表演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均极为匮乏。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懂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社会经济等的高端人才非常缺乏,成为制约该战略实施的瓶颈,因此一定要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同样,要不拘一格、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渠道和方式,以弥补在生产、贸易过程中因人才缺乏而造成的创新不够、潜力不足的问题。
王海文 焦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