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4)
依托已有基础是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资源,避免大量新建和新增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通道建设、港口和口岸建设。分层分类是指要明确国家、地方、城市不同层次的分工,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重点任务。先重后轻是指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优先部署,比如干线通道、基础网络、互联互通关键环节。先易后难主要指对国家间关系相对稳定、合作意愿强烈、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优先考虑,对那些尽管有合作意愿、但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实际达成共识的、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要暂缓开展,严控风险。
在空间布局上,要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内外对接、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规划好海陆两方面的通道、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口岸以及国内重点建设区域。互联互通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既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海路,也包括电信、互联网、物联网。目前亚欧大陆桥已经在丝路经济带上发挥骨干作用,今后还要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大通道的建设,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俄中蒙大通道的形成。重要节点城市和口岸主要是指陆上和海上的交汇点,要重视那些海铁联运条件好、港口功能强、腹地广阔的城市,如华北地区的天津、华东地区的连云港和宁波、华南地区的深圳以及北部湾。从国内区域层面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的是,陆上重点在西北地区,海上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战略实施的进度和程度不是仅仅由中方一家决定的,而是要靠沿线相关国家的认知和共同努力,因而国家层面的对接十分重要。在国家层面上,重点是要围绕“五通”着力推进。第一,政策沟通是关键。第二,道路联通是前提。第三,贸易畅通是核心。第四,货币流通是手段。第五,民心相通是根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我国西北省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古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内省份主要在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西北地区有全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以及生物和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且组合条件好,广袤的土地也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均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将使西北地区偏僻的地理区位劣势得以改变。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完善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并为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国内区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有大港口的地方都能成为起点,特别是有远洋航线、对外贸易发达的城市,要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这些重要节点城市及港口,促进我国与东盟、南亚、北非等国家的经贸合作。
国际区域,对于陆上“一带”,中亚地区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及土库曼斯坦是重点和优先。对于海上“一路”,在布局和起步阶段,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应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点国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印度应作为南亚地区的重点国家。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第四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古代丝绸之路使欧亚两大文明相互交融、两地人民的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为欧亚友好和平奠定了基础。现代丝绸之路继承先辈精神,使古丝绸之路重焕光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丝绸之路精神的薪火相传,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建原则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需要,中国愿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更多责任与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共建原则呢?
第一,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传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一代代丝路来往的商旅,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被中国政府重新倡议,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国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家庭的最好见证。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严格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来实现“一带一路”愿景,来达成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不会替代现有合作机制和倡议,而且还会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与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建设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将自身的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发展经验转化为市场与合作的优势,是中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结果。“一带一路”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并拓展、延伸到其他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家,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今天的世界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信息数据化等全面开放的世界,任何一方有优势只是相对的,中国和沿线相关国家都可以进行合作,享受“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市场红利。在“一带一路”共同的倡议下,大家可以扬长避短,把握时机,顺势而为,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
第三,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今天世界的全球化,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综合发展的结果。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发展提出的倡议,它摒弃不同社会制度的偏见,打破意识形态的樊篱。无论沿线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信仰佛教、基督教,还是信仰伊斯兰教;无论是认同西方价值观的,还是秉承东方理念的,都可以抛开旧习,进行合作。“一带一路”就是来化解这些差异,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促发展。沿线国家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准、技术等方面相互对接,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相互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紧密合作。
第四,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准则,发挥在市场资源配置中企业的主体性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特点不一,因此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只有政府主导推进,才能引导沿线各国进行国家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如果政府做不好示范、引导和服务,经济社会资源就得不到有效配置。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特别是开好局、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特别关键。政府要引导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使企业成为主体,重视引入民营资本,促进各国企业间的合作。调动社会各个部门、各种资源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金融部门要做好资金支持。同时,“一带一路”也要实行现代商业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智能海关等模式,使网上丝绸之路和实地丝绸之路完美结合,这不仅将拉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而且还会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中国政府成立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发挥政府的作用。领导小组涵盖了发展、改革、政策、外贸、金融、外事等众多部门的相关领域。
第五,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新近崛起的新兴市场,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起步和发展阶段,急需建设资金,技术短缺,经验缺乏。“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利益在于走出衰退、加快复苏、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旨在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包容性平台,挖掘各方优势和潜力,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整合,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人文与金融的合作,依据沿线国家不同的发展情况,创新合作形式,充分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经济体的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不同经济体之间打开了机遇之窗。
合作的框架思路
传统丝绸之路主要以商贸、人文、经济往来为主,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战略不单单继承传统,更主要的是打造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推动下,形成了六大经济走廊,构建了“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
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中国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65个地、市、州的430多个县、市,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千米,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亚欧大陆桥穿过我国东、中、西三大地段,经过亚欧大陆多数国家,其走向和古丝绸之路一致,被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经济中心,基本上属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缺乏。而其中间地带除少数国家外,基本上都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大,资源丰富。新亚欧大陆桥通过区域,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性与优势互补性,蕴藏了非常好的互利合作前景。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为沿桥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于促进陆桥经济走廊的形成,扩大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合作,促进亚欧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进而开创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说,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路线:华北地区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国和俄罗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于加强三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推动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三方跨境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