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圣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川

文殊院
文殊菩萨保学业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朝时改称信相寺。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人们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文殊院的文殊菩萨据说特别灵验,可以保佑信众学业、事业顺利,婚姻和谐。

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东西两厢是钟鼓相对,斋堂与客堂对称排列。各殿堂之间由长廊密柱相连接。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各殿堂的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精美,是研究我国古建筑雕饰艺术难得的实物样本。藏经楼收藏有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经》、《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烧香许愿

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当,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以及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都师帖》条幅。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2元。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成都市内16、55、64路公共汽车可达。

昭觉寺
川西第一禅林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西藏地区的经师们认为,众香城即是成都,常涕菩萨洒血处即是昭觉寺,并以此处土地呈现红色为证。据说这里烧香还愿特别灵验。

昭觉寺始建于唐代,规模宏大,高僧辈出,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历史上昭觉寺曾几度易名,且大都为皇帝赐名。该寺至今被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禅宗流派视为祖庭。在《大般若经》中,有关于常涕菩萨在众香城鹄立七年以候昙无竭菩萨说法,刺身血洒地的记载。

昭觉寺内的木雕千手观音

昭觉寺在汉朝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曾将其改名为宣华苑,宋徽宗时又复名为昭觉寺,明末毁于战乱之中。清代康熙二年,当时著名高僧破山和尚发起重建,迎请佛经,恢复丛林大观。康熙皇帝曾题诗赞它“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

昭觉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先觉堂、圆觉堂、御书楼、观音阁、涅堂、藏经楼和圆悟禅师墓园等。在1989年由昭觉寺住持清定法师重建了现在的大雄宝殿、圆通殿、钟鼓楼及念佛堂,使之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壮观的寺院之一。

1元。成都市北5公里的青龙乡。乘1、63、69、70、71、80、83、302路公共汽车可到达。

宝光寺
宝光“灵签”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是我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据传这里求签非常灵验。

唐僖宗曾驻跸于此,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宋时香火极盛,僧侣达3000之众,后毁于兵火。现在的建筑是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主持扩建的。

宝光寺规模宏大、气宇非凡,占地8万余平方米,有五殿十六院,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钟鼓楼、伽蓝殿、客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及东西方丈室,层次分明、布局严谨;其中尤以罗汉堂最为著名。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年间,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高约10米,面积1600多平方米,九进九楹,由100根石柱支撑,建筑奇特、布局巧妙。殿内供塑有菩萨、罗汉及历代祖师像557尊,五百罗汉或立或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没有重复。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供于大殿中央,高约6.6米,有28个头、56只手、196只眼睛,工艺精湛,形象生动。罗汉堂的全部塑像都出自清代四川雕塑大师黎广修及其门徒之手,线条清晰,无一雷同,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各显其技的产物,堪称“东方雕塑艺术瑰宝”。

宝光寺不仅建筑宏伟,还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有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所雕刻的“千佛碑”;创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尊胜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和同年从斯里兰卡求回的藏于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蜀汉章武铜鼎、唐代显庆陶塔、元代金银粉写的《华严经》、舍利子、贝叶经等,还有如宋徽宗、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徐悲鸿、张大千、慈禧、康有为、赵熙、谢无量等古今名人的1000多件书画作品。

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典型布局的寺院。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据载,释迦牟尼涅槃后,印度阿育王为弘传佛法,将佛舍利分送十方起塔供养,中国得十九处。宝光寺处“八吉祥六殊胜地”,故得其一,塔名福感。塔中时有宝光涌现,引得野鹤来朝。晚唐时,僖宗幸蜀,以宝光寺为行宫,见塔下霞光涌聚,掘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颗。悟达国师奏请改建原塔,按舍利数一颗一级,共13级,高30米,顶部冠以金顶,更名为“无垢塔”,世称宝光塔。

5元。新都县城北,距成都20公里。成都火车北站、高笋塘汽车站均有公共汽车、小巴前往。

青羊宫
有求必应祥瑞之地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青羊宫是成都市区内现有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庙宇。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羊是道教的神兽,有祥瑞之意,据说这里也是个有求必应的地方。

青羊宫现存建筑是清代陆续修建的,主要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玉皇阁(斗姥阁)、降生台、说法台、唐王殿(紫金台)等。其中以三清殿、八卦亭最具特色。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光绪元年(1875)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该宫主要建筑,殿内供贴金泥塑三清尊神坐像。端坐在大殿中央莲台上的头戴芙蓉冠,身披云霞紫袍,指衔灵珠的天尊就是万神之主、宇宙的开辟者元始天尊,道经说他居住在清微天玉清境中,又叫作天宝君。每至天地初开,他便以秘道授予诸仙,令其下凡济人。在他左边的天尊名上清灵宝天尊,又称作灵宝君。居住在禹余天上清境,故称上清。右边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又称作神宝君,居住在大赤天太清境中。大殿两边还塑有十二金仙。殿前有石砌平台,原陈列明代铁铸鼎一个,花瓶二个,烛台一对。殿中有铜羊二支,各长90厘米,高60厘米,俗称青羊。一为单角铜羊,造型奇特,各部位为鼠耳、牛鼻、虎爪、兔嘴、龙角、蛇尾、马脸、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八卦亭在三清殿南,始建年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亭基呈四方形,有八根镂雕盘龙石柱,刻技精湛,流畅生动。

青羊宫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花会,相传这天是老子的生日。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文化公园就成为一年一度的春节灯会和花会会址。

1元。成都市新西门一环路内侧,市内乘5、11、17、19、25、27、34、35、42、47、58、59、63、82、84、109、302路公共汽车可到达。

石经寺
求财灵庙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成都人常说:如有心愿,就去石经寺烧香!石经寺是川西五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著名的香火胜地。因寺内里供奉的一尊石经祖师“不朽金身”据说很灵验,故四季前往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正月达于高峰,这里求财最为灵验。

石经寺位于龙泉山东侧山脚,庙宇群依山而建,逐级抬升;庙内古木参天,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据资料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朝正统三年(1438年),系湖北僧人楚山大师云游至此时募资而建,初名“天成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思仁赠给石刻《金刚经》一部,故改寺名为石经寺。后又经过乾隆、嘉庆年间两次大规模扩建,奠定了现在寺庙的基础。

石经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祖师殿等共两组7重殿宇组成,另有禅院、客堂等附属建筑若干。石经寺最奇特的是祖师殿供奉的祖师像,此像是楚山祖师圆寂后的肉身经脱水处理而成,被佛教信徒尊奉为“活佛”,石经寺因而香火鼎盛。

石经寺的善男信女总是络绎不绝

5元。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内。距成都37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龙泉湖仅4公里,距龙泉水蜜桃基地18公里。

青城山
道教“第五洞天”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青城山顶附近的上清宫,在众多道观中香火最为旺盛,当地人传说此处供奉的太上老君格外灵验。

青城山主要的道教建筑有:建福宫、上清宫、天师洞、老君阁等。

建福宫在青城山麓丈人峰下,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原名丈人祠,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始建,祀奉宁封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赐名会庆建福宫,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后殿悬挂一幅长联,共394字,为全国第三长联。右侧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遗迹。旁有鬼城山,传为岷山真人鬼谷子(即蜀中八仙之首容成公,传为黄帝师)隐居处。

青城山山门

天师洞是四川省著名宫观,又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和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也称古常道观。天师洞位于青城山半腰。初名延庆观,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始建,唐改称常道观。唐孙思邈、杜光庭相继来此修道。现存建筑是清康熙年间由住持陈清觉主持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大殿、古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洞府等,是青城山最大宫观。三清殿为主殿,一楼一底,楼上为无极殿,楼下殿内有须弥座彩塑三清造像,殿正中悬挂康熙皇帝手书“丹台碧洞”匾额。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通高90厘米,唐朝开元十一年(723年)刻。神座前立有“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揽书”碑。碑本四面刻文,正面刻“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手诏”,碑阴刻益州长史张敬忠的上表,该碑记载了唐代佛、道之争:开元初飞赴寺僧夺常道观为寺,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下诏观还道家一事。内有一棵千年银杏,传为东汉张道陵所植。

上清宫是青城山位置最高的道观。晋代始建,后废,唐玄宗时重建,五代王衍时再建,明末毁。现存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大殿祭祀三清,还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八卦鸳鸯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经》全文等珍贵文物。宫左玉皇坪据说是前蜀王衍行宫所在地。

上清宫

祖师殿,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据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现有相传为杜光庭读书处的读书台。

祖师殿附近有闻胜亭、问道亭。问道亭相传是黄帝拜见仙人宁封子问道处。祖师殿后有薛昌浴丹池、云松塔、轩辕台等古迹。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600多米。老君阁阁基宽400平方米,共6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

90元。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距成都70公里。成都火车站广场和西门车站每天有多班发往青城山的旅游专线车。

普照寺
普照寺女众道场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很多人都认为普照寺烧香许愿的灵验和测字准确,每年大年三十,燃香祈福的人群络绎不绝。许多人是连续很多年都去朝拜,认为这样才能生意兴隆、诸事顺当。1988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造访普照寺,为普照寺留下“普照寺女众道场”墨宝。林青霞、谢霆锋、容祖儿、刘嘉玲等影视明星和东南亚一带的商界巨子曾多次前往普照寺放生祈福。被李嘉诚尊为“师父”的陈伯生前对普照寺更是情有独钟。

普照寺坐落在在青峰山主峰顶,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完工,历时205年,其布局仿成都文殊院形制,建筑形制上有着巧妙的寓意。普照寺围墙周长1.2公里(2.4里),意取佛教二十四诸天;紧邻味江的西北方巧依山岩,不建围墙,取“地不满西北”之意;寺院内部有六重大殿,加斋堂、僧舍等共计365间,取黄道周天数,房屋分为24个天井,又寓意二十四节气。

都江堰市大观乡青峰山(现更名为青城外山)上,距市中心19公里。

凌云寺
功德寺庙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凌云寺创建于唐朝初年,旧名报恩寺,因为是乐山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凌云寺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功德寺庙,是等级最高的寺庙,而且许愿可以不还愿。

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时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兵祸,大部分被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此后又经多次修葺。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

凌云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树,盛夏季节,清荫怡人。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宇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

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乐山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凌云寺内有建于宋代的灵宝塔一座,位于凌云山灵宝峰上,形制风格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心密檐式砖塔,相传海通禅师的骨灰就在塔内。寺中碑林陈列有近200古今名人书法碑刻,有黄庭坚、郑板桥、康有为、赵熙、郭沫若、张爱萍等人的墨迹。

凌云寺外有多处苏东坡遗迹。后人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将原明末奸臣魏忠贤的祀祠改名为“东坡楼”。楼前的洗墨池,相传为苏轼的洗砚之处。

10元。乐山市东南方向岷江对岸的凌云山上。在乐山码头乘坐渡船或者沿大佛边的石梯步行可达。

乐山大佛
世界最高的大佛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乐山大佛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乐山最著名的景观。佛大则灵验,佛大则威严,佛大则给人的福佑广大。传说自大佛建成后洪水再也没有危害乐山,可见大佛之神奇灵验。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人们观赏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着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俯瞰乐山大佛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大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中国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它那端庄清秀的真容才重见天日,以后大佛又被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进一步维修保护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展开。

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票70元,含栈道、麻浩崖墓、乌尤寺。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乐山市内3、7、13路公交车可达,乐山港渡船可达,船费1元。

乌尤寺
数罗汉知未来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在乌尤寺的五百罗汉堂里,你可以随便从哪个罗汉开始数,你多大年龄就数多少个罗汉。据说数到的那尊佛像的名字就是你的未来,从佛像护身卡上就能知道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十分灵验。

相传乌尤山与凌云山原本相连,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凿开,故又名离堆。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改今名。

乌尤寺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乌尤山头。寺内建筑依山取势,高下相间,布局巧妙,且寺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现寺内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殿、观音殿、罗汉堂等殿宇,多为明、清时候修筑。

弥陀殿立于岷江断崖旁的栈道上,建于1920年,内供一尊高约5米的阿弥陀佛像。弥陀殿后为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像,两侧分列着四大菩萨。大雄殿为乌尤寺的主体建筑,1913年重建,殿门正中悬挂的横匾为清末著名书法家黄云鹄所书。大雄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三尊佛像,每尊高达14米,是香樟木精雕细镂而成,全身镀金,衣纹潇洒自如,神态慈祥肃穆,具有唐代塑像风格。如来殿位于大雄殿后,为清末同治年间重修,上层为藏经阁,藏有《伽藏经》、《日本续藏经》各一部。殿内供5尊如来像,两旁为24尊护法天神木雕像和十八罗汉泥塑像,表情动作风趣幽默。观音殿重建于1925年,殿内供奉3米高的观音菩萨像,造型优美,仪态万方。

乌尤寺罗汉堂

乌尤寺钟楼内悬钟为明代永乐年间所铸。钟鼓亭壁所嵌石碑上的《般若心经》,书刻俱佳,为书法极品。大雄殿左侧厢房现开辟为文物陈列室,展出自汉朝至清朝各种文物近千件。乌尤寺各处还有多处名人题咏,其中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

通票70元,含栈道、麻浩崖墓、大佛。乌尤寺位于乐山市东1公里乌尤山上。乐山市内3、7、13路公交车可达,乐山港渡船可达,船费1元。

夹江千佛岩
求财 消灾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广元千佛岩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据说在这里许愿很灵验。

千佛岩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

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岩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

10元。广元千佛岩位于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可由成都昭觉寺车站乘坐直达高速大巴,每天一班,票价62元。或在广元市内换乘公交车。

云台山
求子 祈福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农历正月初五和六月二十四为会日。相传唐明皇曾到过云台山。民间传言,此处神灵很灵验,故来这朝山拜佛、许愿的信徒络绎不绝。“大朝”之名由会期“大朝圣”而来。云台山有一“打儿洞”(岩),相传新婚夫妇为求得子,在此处背对打儿洞,反手扔石子,如扔进洞者就能生得龙子,还有放生池、九九云梯等。

相传云台山是魏将邓艾被冤杀后的人头所化而成,故称“人头山”。人们常见雨后彩霞出现在山顶,故又名“云台山”。云台山海拔1254米,巨石嶙峋,是周围诸峰之首。景区峰峰如画,岩岩皆景。“一线天”异常险峻,又名“老君洞”,传说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观音殿”建筑构思新颖,将山石内的泉水自观音像手中玉瓶内引出,断续而有规律地流出,长年累月不断流,凡是登山至此者,都要喝上几口,洗洗脸手,传说此水可消病去灾,兼具美容之特效。山顶上建有望远楼、川主庙。川主庙原奉的是治水有功的李冰父子,老百姓四时朝拜,意在祈求风调雨顺。望远楼,是道光十九年署令毛土骥始建的。

广元市元坝区大朝乡境内,距剑门关15公里,距昭化古城20公里。

光福寺
“有求必应”铜观音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光福寺最珍贵的是一尊铜观音像,观音像是宋康定年间(1040年)的文物。相传铜观音相当灵验,“有求必应”,古代多为官家求雨。

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人称“泸山第一殿”,创建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原名“飞梁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宪宗朱见琛敕封为现名。

光福寺主要建筑有飞梁寺、千佛殿、文武宫、大雄宝殿、魁星阁、望海楼等。寺内保存有技艺精湛的木、石雕刻艺术品,珍藏着历代漫游泸山题咏诗歌赋的名流佳作,供奉有明代的铜、铁铸塑佛像以及数千斤重的清代大青铜吊钟和塔式香炉等珍贵文物,还保存有百余道国内罕见的地震碑林,记有西昌、冕宁、甘洛、宁南等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资料。在右侧蒙段祠内,还保存凉山州境内出土的自原始社会以来历代石器、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数百件。

寺前有唐、宋时代的千年古柏,柏高数丈,上入苍穹,根柯如铁,主干径围8.9米,树形虬曲,非常奇特。

2元。光福寺位于西昌市东南的泸山上。从西昌城出发可乘22路公共汽车,票价1元;也可坐到达邛海公园的公共汽车,在邛海宾馆下车,步行上山约10分钟便到。

“有求必应”的光福寺

灵山寺
天下第一灵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灵山寺名扬天下,以“灵验”著称,因为杨祖师在那里坐化。在清末灵山寺就已香火鼎盛,一年四季香客不断,殿内灯烛香火昼夜不熄,每年农历七月庙会是敬香的高峰期,庙堂里里外外,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被誉为“天下第一灵、川南第一山、攀西第一寺”的灵山景区位于凉山州冕宁县境内。相传乾隆年间佛教弟子杨学信(法名悟真)云游四方时途径冕宁灵山,观有祥云笼罩,为灵山奇山异景所动,便决定在灵山建寺庙静修,历15年建成灵山寺,弘法21个春秋,有弟子48人,1804年圆寂后其肉身不腐,被弟子供奉于佛堂,前后160年。他为后人留下了“七星抱月”庙堂蔚为壮观,更为后世再创了“善为上、永结灵广”的庙风。据说天下的韦陀像都是立姿,仅本寺有其坐像。

灵山不仅以“灵验”著称,而且在灵山深处还有隐藏了千万年闪耀着纷呈异彩的红海、墨海、连山海、裤裆海、向阳坪瀑布、喷水岩瀑布等鲜为人知的景观,现已渐渐露出如梦如幻般神奇的美貌,更为灵山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凉山州冕宁县的小相岭西麓,紧邻108国道,距省会成都458公里,离月城西昌80公里、冕宁县城14.3公里。

荣县大佛
灵验大佛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来坐佛佛像,世称荣县大佛。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为中国第二石刻大佛。

荣县大佛所在的庙宇,唐代名开化寺,后称大佛禅寺。宋代重修后大佛寺规模很大,明末清初毁于兵火,于清嘉庆年间重建。因受地形限制,寺庙只能依山就势;缩退山门,以大佛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展开,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达摩殿、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禅房等殿堂组成。山下远望禅林;古刹错落有致。清末民初,寺内香火极为旺盛。解放前后,年久失修,寺庙有所损毁。“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专款全面维修寺庙,广植树木。现在全寺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系古建筑或仿古建筑。

寺庙的山门在山麓西北,门前1对石狮,威武雄壮。进山门,拾级而上。第一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宇。殿内塑大肚弥勒,正称布袋和尚,俗称大肚罗汉、笑罗汉,此塑像因形象生动而闻名四方。观者发笑时,笑声通过罗汉的口腔产生共鸣。

重檐殿宇之上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即为依山石刻的荣县大佛,两边是泥塑的地藏和观音。大雄宝殿为四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全称大佛护身楼,简称大佛楼。荣县大佛开凿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完工于1092年,历时8年。佛像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衣纹流畅、神韵飘然。头顶上方有一道十条卷供护罩,上刻“大开觉路”四字。

登大佛楼,既可层层观赏大佛雄姿,又可左经莲台、右转啸台。拾级而上,直达头顶佛光阁,举目眺望,远山近水,荣城风貌,尽收眼底。

10元。大佛寺坐落在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荣县属自贡市,自贡至荣县西门站下车可达,票价8元。

塔公寺
康区信教群众朝圣拜佛的圣地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塔公寺之所以名闻天下是与觉卧佛(即释迦牟尼佛)像神奇的因缘有关,因而有“凡发愿到拉萨朝圣而未能如愿者,朝拜康藏塔公寺的觉卧佛像有同等的效果和功德”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塔公寺觉卧佛殿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亦是当年文成公主在塔公寺为利益众生而发愿塑造的。造像用的材料是当时汉藏地区的神山水土和大量的珠宝,因而这尊观音像具有超乎寻常的灵异神力。

塔公寺修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俄尔巴传承寺院,相传为文成公主所建,后来印度高僧调伏当地与佛法作对的妖魔,重新为寺院举行加持开光法会。当时天空中传来“塔公、塔公”的声音(“塔公”一词在藏语中是“佛菩萨高兴、欢喜”的意思),从此,“塔公”就成了寺院的名称。由于殊胜的密意因缘,塔公寺又被命名为“一见解脱如意寺”。

为纪念班禅大师而修建的纯金纪念塔——木雅金塔

塔公寺由大雄宝殿、觉卧佛殿、祖师殿、护法殿、千手千眼观音圣殿、莲师殿、成就塔殿、塔林、僧人宿舍及绕寺一周的大小转经筒所组成。

大雄宝殿是全寺僧人念经修法的主要场所,大殿四周保留着许多壁画,描绘有诸佛菩萨像、萨迦五祖图、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师和印度高僧堪波摩得萨哚进藏情景,壁画有300多年的历史。觉卧殿中供奉着著名的觉卧佛,佛像镶满了金银珠宝,还供奉有元朝国师大宝法王八思巴的脚印,以及一尊高约1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圣像。这尊观音像是当年文成公主在塔公寺为利益众生发愿塑造的。在塔公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包括迦叶古佛的佛牙舍利,十一世纪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用过的法铃,八思巴赠给寺院的鎏金铜佛,印度高僧哄钦嘎然的手杖也装藏在成就塔里。

寺院外围建有大大小小的转经筒近200个,寺院是一个坛城,绕寺一周相当于念了十三亿六字大明咒和十几亿莲师心咒。如果把周围5大神山连在一起,绕完整个坛城至少要15天。

几百年来,信教群众认为,如不能去拉萨朝拜释迦牟尼,只要去塔公寺觐见了“觉巫”也同样功德无量。从此塔公寺便名扬康巴,有了康区“小大昭寺”之誉,成为康区信教群众朝圣拜佛的圣地。

塔公寺每年定期举行的法会有: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祈愿大法会,祈祷新的一年里世界和平,佛法昌盛,一切违愿消除,风调雨顺,如意吉祥。

塔公寺

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十,大日如来法会,修持大日如法来法,举行火供,并超渡世上一切亡灵。

农历四月十一至十五日,受持八关斋戒,修持观音法门。

农历六月初一至十四日,护法大法会,供养护法,跳金刚舞,祈请保佑。

农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结夏安居,诵经修法。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九日,护法大法会,跳金刚舞。

10元。塔公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川藏公路线上,距离成都市约400公里。从康定到塔公有班车,也可包车。

灵雀寺
参神拜佛赏酥油花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灵雀寺藏历正月十五的酥油花会、藏历9月22至29日的江刻大法会、藏历10月21至25日的安却大法会十分隆重,尤以酥油花会最为著名。灵雀寺制作的酥油花,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为藏族工艺品中的精品,享誉康巴。进寺参神拜佛,欣赏酥油花、领略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灵雀寺位于四川省道孚县城西北的尼措山脚,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译得名,藏名意为阳海寺,是甘孜藏区“霍尔”十三大寺之一。

灵雀寺创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部分殿堂震塌,后复修。民国元年(1912年)因喇嘛发动和组织反天主教斗争,该寺被当地政府军所占,其法器、经卷、文物损失巨大。

酥油花

寺庙依山而建,四周为道孚民居所围绕。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形成一阶梯式建筑群。设山门4道,有殿、堂、僧房500多幢。分大雄宝殿、金佛殿、小经堂、护法神庙、辩经堂、存经库、文物室及喇嘛住房等。主要建筑为三楼的大雄宝殿,供奉大小金佛百余座,整个大殿的建筑体现了民族形式、宗教特色的独特风格。外形严肃庄重,宏伟壮丽,内堂雕刻精美,塑绘逼真。门窗等处的木雕和壁画非常精致。该寺在建筑结构、用材、装饰等方面和当地民居有很多互补之处。整个寺庙背山面水,形成阶梯式建筑群,四周围以高墙,设山门4道,宛若一座城镇。

大雄宝殿后堂为21根11米高大柱子构成的“便孔”,正中塑有10米高的吉子便巴大佛,两旁塑有阿底峡、宗喀巴三师徒,紧连便孔的就是可同时容纳2000个喇嘛诵经的大殿中堂。堂内有雕刻精美的大神龛,经架上藏有上百部《甘珠尔》、《丹珠尔》等大藏经,正中塑有2米高的宗喀巴佛像。此外,寺内还有近年圆寂的崩龙活佛的灵塔。

无。康定每天早上有到道孚的班车,大概下午5点左右到,车费约50元。

惠远寺
菩提白塔许善愿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惠远寺是康藏地区非常少见的敕建寺,这个寺在建筑形式上很特殊,是康藏地区几乎唯一的汉藏结合式建筑群,寺的规格也很高,和哲蚌寺一样使用九龙九狮饰。惠远寺外门分列两行的这些白塔,名为千菩提塔,又称善愿塔,每个塔代表信众的一个善良愿望,千菩提塔在康藏地区非常少见。

千菩提塔

惠远寺,藏名为“嘎达向巴林”,海拔3600米,建寺于清雍正七年(1728年)。寺庙占地500亩,地势平坦,寺庙后草山环绕,寺前是广阔的草坪和农家千亩田地,小河蜿蜒流过,对面青山翠绿,郁郁苍苍,风景秀丽,是佛家之圣地。

惠远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8年),当时政府因西藏局势不稳而请七世达赖喇嘛噶桑嘉措避难于此,特拨白银,征地500余亩,修建庙宇、宫殿楼房,寺门正中高悬清世宗钦赐“惠远寺”巨大镏金匾额。由于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降生于此地,从此惠远寺在藏区影响至深。

该寺经3次重建,新建庙宇山门两进,僧房400余间,筑内外围墙三层,宫殿式金瓦顶楼,配以金幢宝瓶,法轮异兽,彩绘历代帝王及战将,各种唐卡画,活佛神像于檐檩之上;浮雕九龙九狮门枋,肥梁胖柱,铺陈富丽;庭院宽敞,布局严谨;楼堂庭廊,和谐得体。殿宇建筑豪华,具地方特色,为康巴建筑艺术精品。该寺现收藏有各种贵重文物多件,内藏大小镀金佛像132尊,高的达5米以上,个个金镶玉裹,玲珑剔透,形态逼真。殿宇两侧分别立有雍正九年(1731年)《御制惠远寺》,蒙、汉文石碑各一座;《果亲王诗碑》一座;《果亲王谕惠远寺碑记》一座;同治四年(1865年)四川候补道史致康《泰宁惠远寺碑记》一座等,参差排列,记述了该寺的修建历史。

寺庙每年为种种祭祀活动念经245天,大的法会有正月的“默朗钦布”,六月的“亚却”和十一月的“安却”。每逢法会,各地的信徒都前来朝拜、诵经,热闹非凡。

10元,进入大殿需另外付门票10元。惠远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原名乾宁县)协德乡境内。康定至道孚县八美镇143公里。可以乘坐从康定到道孚县的班车,经过塔公后就是八美镇;塔公和新桥也有到八美镇的小面包车。

甘孜寺
康区黄教第一寺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甘孜寺是甘孜最大的寺庙,全称甘孜扎西罗卜楞寺,意为洁白美丽吉祥珍珠洲,因寺址有白色石头而得名,它是康区黄教第一寺,是“霍尔黄教十三寺”之首。

甘孜寺清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为霍尔十三寺中最先建成者。内设泽(显教)、阿巴(密教)、郎吉(老密教)3个札仓(僧人院)。1957年有札巴、喇嘛3300人。下辖分寺13座,并在印度、拉萨、成都及当地开办商号多家。1958年大部分喇嘛、札巴还俗。

甘孜寺位于甘孜县城北山坡,坐北朝南,大殿依山而建,随地势层层上升,建筑风格属汉藏结合。大殿共分四层:一层为大经堂;二层为护法神殿;三层为强巴佛殿;四层供奉着由印度请来的觉卧仁泊切。

寺内护法神殿里有大量藏刀和旧式火枪。据说是当地藏族供奉给寺庙表示不再杀生的决心。甘孜寺寺主香根活佛现年57岁,为甘孜县政协副主席。香根世系始于1846年,承传至今为第三世,第一世系十一世达赖喇嘛的三位候选灵童之一,后十一世达赖喇嘛经金瓶掣签认定,落选的其中一位灵童便是香根一世,名洛绒粗臣,法名罗桑克珠。香根活佛世系与甘孜孔萨土司家族关系非常密切。

10元。甘孜县城到甘孜寺约3公里的路程,出租车单程5元/人。

阳光从殿顶周围的玻璃天窗透进寺内

德格印经院
藏族文化宝库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德格印经院藏有不少其他珍贵的书版,如西藏医学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是印经院创建时最早完成的一批刻版。又如《汉区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多罗那他著)等,不但是研究汉藏关系和印度古代史的难得资料,其书版也极为稀有。这里是藏族地区藏版最多的印经院,被誉为藏族文化宝库。

德格印经院是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原是著名的德格土司官寨所在地。清雍正七年(1729),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为发展佛教,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继位后,又大兴土木,加以扩建,前后历16年始具规模,原名为德格贡钦寺印经院。

经院占地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红墙平顶,庄严古朴,具有浓郁的康巴藏式古建筑特色。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即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

除刻印萨迦派佛教典籍外,德格印经院并不局限此一派,藏传佛教各派典籍均有所涉及。印经院还大量刻印各派学者的著作,涉及佛教哲学、历史传记、地理方志、医药、历算、语文、诗词等多方面的内容,既不囿于一家之言,又不拘泥于宗教经论。

转经人

印经院共积有21万余块经书刻版和少量佛教画版,规模宏大。除少数书版的卷末只刻一面外,其余都是两面镌刻。刻版所用木材,采用坚硬的红桦树。印经院历来注重刻版质量,笔画雕深刻细,别有风格,而在刻书之前,对文字工作尤为重视。负责校雠书稿和缮写的印经院秘书,都是博学之士。

该院最早刊刻的《三体合璧般若八千颂》,雕镂精致,朱砂刷印,是所藏经版中的精品。印经院创始人第十二代土司住持镌刻甘珠尔时,曾收集当时流传的版本,聘请八邦寺著名学者司徒·却吉迥乃整理,精心审阅校订。历时5年,共刻经版33748块;丹珠尔的刊刻历时7年,共刻经版64512块。这部闻名于世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使印经院享有盛名。

25元。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东欧普龙山沟口文化街中段。

八邦寺
噶玛噶举重要传承寺院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八邦寺历代活佛大多学识高深,重虔心修道,著书立说。各种著作涉猎广泛,各有建树。许多著作及绘画,至今仍被视为珍宝。第八世司徒活佛却及迥乃博学广闻,聪慧异常,一生阅历丰富,学识渊博,著述极多,尤其在藏文文法、藏医药、藏画等方面造诣精深,堪称一代宗师。著作《司徒文法广释》一书,该书被视为论述藏文文法的权威性著作,至今为藏文文法的高级教材,住持配制的“仁钦日卜”丸,是流传至今的疗效独特的著名藏药。他还创造了著名的噶玛——八邦画派。在他的影响下,八邦寺画师历代辈出,其壁画和唐卡画成为康区藏画的代表,享誉海内外。

八邦寺属噶举派四大支派之一的噶玛噶举派寺院。八邦寺全称为“八邦土登育科岭”意为“集祥佛教转法洲”,简称“八邦寺”。自雄秋伦巴建寺(约在公元1223年前后),迄今已有近780年的历史。历来赞颂此寺有三大殊胜:一是建筑宏伟庄严。二是典藏丰富,多有珍稀。三是高僧迭出,大德广慧。

八邦寺建筑沿山而上层层叠叠,取势巧妙。经幡招展,金顶金碧辉煌,十里可见,雄伟壮观。建筑风格中除噶举派传统寺院之外,还融入了格鲁派寺院、印度寺院的建筑风格,既宏伟壮丽又细腻神秘。

主殿“卓拉空”建于山冈之脊上,为一四合院式的3层建筑,正殿高24米,8根粗逾合抱的大柱,俱为千年巨树整树造成,愈增大殿的雄伟气势。二楼为活佛住所,雕梁画栋,金碧溢彩。殿内四壁绘满珍贵的壁画,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及六道轮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是著名的藏画“噶日”画派的杰作。“卓拉空”除正殿外有房屋130余间,丹青披拂,经幢招展。殿堂装饰富丽堂皇,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姿态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目前没有公路直通八邦寺,需骑马到达。

色须寺
宗喀巴的佛牙舍利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色须寺的镇寺之宝,是宗喀巴的牙舍利塔。传说宗喀巴的牙齿现存3颗,色须寺保留的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因为色须寺的第一位法台是宗喀巴大师的善首大弟子,因此有此殊荣。

石渠县目前规模最大、最为知名的寺庙是色须寺。色须寺是康区唯一有资格授“格西”学位(藏传佛教中的最高学位)资格的格鲁(黄教)派寺院之一。

色须寺创建于1701年,寺院设显密宗两大学院,下属5个康林(分院),15个真札(班),有良好的习经制度,曾两次受到班禅大师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赞扬。色须寺共有4层,由赤巴活佛主管,加上喇嘛,长期住在寺庙的共有10人。但流动于色须寺的喇嘛和朝圣者多达1000人,尤其是在每年气候最好的7月和8月,来往人最多。

色须寺由一百多个寺庙组成。该寺珍藏数以万计的佛像、佛经,其中被称为藏区第二大佛的弥勒佛雕像(高约19米)及两层楼高的铜制镀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为珍贵。

藏传佛教的祈祷旗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尼呷镇)瓦土乡境内,距石渠县城约10公里处。石渠县城有到色须寺、巴格玛尼墙的直达车。

理塘寺
康南佛教圣地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原为黑教寺庙,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途经该地时改为黄教并为其开光。经逐渐扩建,成为康区南部最大的黄教寺庙,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称。其宏伟的建筑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康区之最,被视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可见该寺早已声名远扬,名震康巴。

理塘建筑依山而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大殿佛舍位于寺庙中央和高处,体势巍峨,拾级而上,给人以极目云天,绝尘归神之感。佛舍内从门到内壁,从主柱到横梁,都绘有独具风格的壁画,每幅画都表现一个完整的佛教传说。这些壁画线条繁杂,变化多端,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在大殿内的禅房,设有一、二世香根灵塔,塔高3米左右,以紫铜镀金,塔身錾有各式花纹图案,镶嵌有如子母绿、金刚石、珊瑚、玛瑙、珍珠、松耳石、琥珀、翡翠等各种珍宝,制作工艺精湛,别具匠心。

寺内珍藏有各种类型的释迦牟尼金铜像、佛教经典、三世达赖用过的马鞍、明清时代的壁画等珍贵文物。该寺每年藏历正月十五的酥油彩塑花会,喻为“康区一绝”。寺宙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大法会,独具特色的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及酥油花会等。

无。理塘寺位于理塘城北约1公里的托洛纳卡山腰西麓。从成都、康定都有班车到此。

家中敬佛

翁甲神山
开启藏区108处圣地门户的金钥匙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翁甲神山之所以有名,除了它迷人的自然风光之外,寺院周围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奇石异山。相传这里有开启藏区108处圣地门户的金钥匙。人们只有先到这里取得金钥匙后,再到其他宗教圣地朝拜祈愿方能灵验,因而来此地转山朝圣者络绎不绝。每年12月的“古朵节”以及每逢猪年(相传此圣地创建于猪年),远及印度、西藏、近如云南、川西南地区,成千上万的转山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盛况空前。

神山周围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几座紧紧相连的山峰,被统称为翁甲圣地。翁甲神山的最高峰——东旺亚峰海拔为4769米,在山顶东可眺茫茫大雪山,西可望到顶共草原和嘎金雪山,北面是贡卡大草场。

在山中,最奇特的是在半山腰大溶洞中的翁甲寺。翁甲寺原为苯波教寺院。传说莲花生大师的一位亲传弟子到翁甲后,改建为宁玛派。因该寺四周的岸壁上有自然形成的108个“翁”字(佛六字真言中的第一字)而得名为“翁甲寺”,即百字翁寺的意思。该寺殿堂僧舍随自然形成的岩洞依崖而居。四周自然景观有七仙女峰、睡狮、大象白螺、格萨尔王马鞍和珠牡王妃织机,莲花生大师的“铜色仙境”净土,藏区圣迹“独脚獐”,验证善恶的“阴间关道”和“地狱三角架”,除病祛邪的“净身瀑布”和镇寺之宝“金刚亥母猪象”(多吉帕果)等神奇绝妙的美景。每山每石的来历都有动人的传说,因而人们把翁甲寺视为康区普陀山。

转经

每年藏历七月的“布拉诞辰节”、藏历十二月的“古朵节”和藏历猪年,这里都有专门的仪式,成千上万的人拥向翁甲寺,人流从山脚一直蜿蜒到山巅,蔚为壮观。

翁甲神山距甘孜得荣县城东北方向15公里。

转山消灾难
墨尔多神山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墨尔多神山的神奇,被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所顶礼和传颂。据《墨尔多神山志》记载:墨尔多山上的空行母十分灵验,因此在此修行极易修成正果…… 围绕墨尔多神山转一周,相当于念经七万遍。来生不得下地狱,今生也能消灾难。正因为如此,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中外宗教信徒的崇拜。西藏以及其他藏区僧侣们将去墨尔多山朝拜视为功德圆满。

墨尔多山,藏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黑教)的神山,嘉绒藏族文化中心,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5105米。站在墨尔多山之巅,东面可望见峨眉金顶,西可遥望卫藏冈底斯雪山,俯首可览境内8条银色的河流。

墨尔多神山主峰北面,有天然形成的喜马拉雅、冈底斯、阿尼玛卿等藏区8大神山的缩影造型,以及深不可测的遇有惊动就会风起云涌的高山海湖;主峰东面有数十座造型逼真的天然石碉群;西面是神奇的神仙洞和自生塔。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成都至丹巴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

各莫寺
见者得益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各莫寺白塔又名菩提大宝塔,由六世贡唐活佛为之取名为“见者得益”,意为:“凡有缘得见此菩提宝塔之人,均能获得世、出世间广大利益,并由此而结下解脱成佛的殊胜因缘”。

各莫寺,又名慧圆寺,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原名法相寺,距今200余年。各莫寺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鲁派别寺院,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

寺庙里最壮观的建筑莫过于菩提大宝塔。宝塔坐北朝南,共七层,高35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塔院面积3213平方米。宝塔塔基为正方形,一层至三层为正方形逐级缩小的佛殿,第四层为圆形塔瓶,塔瓶正面的拱形门边饰有华贵的鎏金门饰,在此之上的第五、六层分别是重叠鎏金的大方门和平卧重叠的十三层法轮。第七层为顶层,置有滴水檐和日月宝顶。塔内各层佛殿及塔身内均供有众多佛菩萨、本尊、以及经书、法器、祖师遗物及舍利等堪称不共所依之圣物。塔座外面,四周环绕着一米多高的黄铜皮转经轮140只。转经轮上方竖立的木板上绘有忏罪三十五佛及无数火光佛等佛像。殿堂各层的屋檐面上则绘有许多鎏金十相自在图、法轮、牝牡麒麟等光彩夺目的吉祥图案。举目望去,在蓝天白云和雪山碧草的映衬下,宝塔显得格外庄严神圣、华美壮丽。

20元。各莫寺位于阿坝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距县城13公里。成都茶店子汽车站每天清晨6:00、6:30有发往阿坝县的班车,阿坝县城内可坐三轮车。

格尔登寺
晒佛节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每年正月十三到十六,格尔登寺都要举行“莫朗节”即晒佛节。在活动中,喇嘛们将把寺里珍藏的巨型唐卡在阳光下展开,以供大家观赏和信徒膜拜。在以后几天的活动里,有包括跳神仪式、抬悬巴、商业买卖等活动。在举行莫朗节期间,附近的藏民都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场面非常的热闹。

格尔登寺是阿坝县最雄伟、壮观、气派的寺庙,每一座大殿都是独立的,但总体结构又十分和谐。格尔登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活佛14人。格尔登寺建于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属若尔盖达扎朗摩格尔登寺的子寺。经过100余年的发展,该寺已成为安多藏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藏传佛教的寺庙

寺院建筑鳞次栉比,俨然是一座小城市。该寺由金碧辉煌的大经堂、四个札仓、五个佛殿和许多各式各样的僧舍构成。围绕寺院四周的转经走廊长两公里,安装有5000余个转经筒。每逢举办宗教活动,可云集僧侣一千余人,场面十分壮观。

格尔登白塔是该寺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它底座边长25米,成正方形,高39米,七层,雄居于寺院前的高地上,十几公里以外都能见到它高大神秘的身影。塔的四周有24座小白塔环绕拱托,塔内供奉着千尊佛像,精湛的壁画600余幅,可与大型艺术展览馆媲美,游人可入内拾梯逐层欣赏。

该寺的宗教活动有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法节,正月十五酥油花灯会。

15元。格尔登寺位于阿坝州阿坝县城西北角山坡上。从成都到阿坝县城有长途班车。

小西天尕米寺
活佛赐佛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当地人说尕米寺求财,求子,求官,求福都非常灵验,这里的活佛是除了布达拉宫以外的最有声望的活菩萨,受活佛赐福可以延年益寿,祛病免灾,每年都有好多人来还愿。

尕米寺坐落在松潘漳蜡小西天山脚下,传说自元朝苯教大师降帕钦波开启圣山灵光后,四面八方的飞禽到了它们垂暮之年,都会飞到小西天圣山来归息。又传说每逢12年轮回世界的轴心转至鸟年,整个藏域的神山神灵,苯教三百年六十位神以及世界禽鸟之王,皆汇聚于此。在这年朝拜神山,就会增加12倍的慈善功德,洗清这世轮回中所造的罪孽。这一年,所有来自人世间各地的菩萨和神灵都会在此居住。

尕米寺是松潘地区早期雍仲苯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苯教寺院之一。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为“佛法汇集之尕米寺”。

据载,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西藏穷波地由仁青坚赞喇嘛路过此地,见地势开阔,呈凹形,南面缓坡,牧草丰美,西临岷江,东面所靠山岩中,且有天然苯教教徽,即当地人所称的“雍忠岩”。仁青坚赞遂发愿在此建寺院,取名尕米寺。因为该寺所处之地人称为小西天,连起来故称“小西天尕米寺”。

尕米寺拥有5个扎仓以及1座尼姑寺,僧尼近千人。建有经堂2座,僧舍上百,佛塔数尊。由于这里历史悠久,殿宇浩大,学院齐全,被本教徒尊为雍仲本教东方藏区本教大本营,并且在整个本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庙会期间,周边民众皆来朝山、拜佛。转山者自寺后不远上山,右上左下,绕雍忠岩一圈,从寒盼寨背后出来,再顺公路返回寺院。此时,用寺旁之溪水烧茶、煮饭、净身,此乃相传为神水,可治愈百病,水上建转经筒,藉水力运转,代人诵经。

阿坝州松潘县北30公里处松南公路旁。

峨眉山
拜普贤 保平安 事业成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峨眉山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据说峨眉山的菩萨很灵验,病者,拜了菩萨可祛病;无子者,拜了菩萨可得子;无事者,拜了菩萨可保家庭平安。这里求事业、求官尤为灵验。峨眉众多寺庙中以万年寺和报国寺香火最为旺盛。

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缘,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嵋,细而长,美而绝”故名。景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面积154平方公里,顶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层峦叠嶂、流泉飞瀑、古木参天,景色随季节与地势不同而变化,著名风景如“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等各具佳趣,引人入胜。

峨眉山金顶

早在公元二世纪,峨眉山已经有佛寺兴建,至明清时候,峨眉全山共有大小寺庙一百七十余座,僧众达数千人。现今保留下来的寺庙近30座,僧尼300人,都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僧人遵照佛教仪规,坚持朝暮课诵,佛节佛事活动。早课于每日凌晨五至七时举行,课诵内容不分单日双日,以事务繁简有所变通。晚课于每晚餐后举行,晚课分全堂、半堂、皈依三种仪式。主要寺庙并接办应缘佛事,即应信众的要求在寺庙内为群众举办念普佛、放焰口供天等佛事活动。各个时期还根据不同需要,举办各种法会,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法师约集附近寺庙僧人联合举办。

散落峨眉全山的寺庙中,以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最为著名。峨眉山的寺庙突出特点是善于择址,善于利用自然环境,利用不同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气候特点,利用不同地势,置庙宇于环境之中,环境烘托建筑,建筑又进一步突出环境。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虽由人造,宛若天成。寺庙本身既是风景点,同时又是观景点。

寺庙中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峨眉山进山游览票120元,报国寺8元,万年寺10元,华藏寺10元,伏虎寺6元。峨眉山上山车票:报国寺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9元/人,报国寺客运中心—万年寺车场:11元/人,报国寺客运中心—雷洞坪车场:30元/人;万佛顶小火车票往返全程票价:60元人民币/人,小火车运行时间:早上8: 00晚上6: 00。索道票价峨眉山万年索道 上行:40元人民币/人,下行:30元人民币/人,往返票:60元/人。峨眉山金顶索道 上行:40元人民币/人 下行:30元人民币/人 往返票:70元/人。

从西昌、昆明、成都、重庆、西安、北京等地,均有火车到峨眉山,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仅10公里。从成都开出的多班列车途经峨眉山市。从成都市前往,车辆班次最多的车站是新南门的旅游汽车客运中心,只需1.5小时就可到达。乐山到峨眉山为旅游热线,相距31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班车很多。

报国寺
峨眉山最灵的寺庙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位于峨眉山脚凤凰岭,是峨眉山进山的门户,为峨眉第一景。报国寺据说也是峨眉山上最灵的寺庙。

报国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供奉佛(普贤)、道(广成子)、儒(陆通)三像,取三教会宗、大团结的意思。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亲笔题写了“报国寺”大匾,逐渐更名为报国寺。

报国寺坐西向东,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寺内正殿共四重,依山而建,分别是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与山门一同位于报国寺的中轴线上,由前至后逐渐升高。花影亭、七香轩、凝翠楼、待月山房等建筑布列两侧,排列有序,布局井然。大雄殿内,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两侧排列十八罗汉。七佛殿内尊放七座高大的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卢婆佛、拘搂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六尊佛像。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则已不再供奉。

峨眉莲花灯

报国寺内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七佛殿内,两侧墙壁上存有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四幅《七佛偈》木刻条屏真迹。七佛殿后,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江西景德镇窑工烧制而成的大型彩釉瓷佛一尊,高2.7米,佛像底座为千叶莲台。瓷佛身缀千佛莲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经教义。这尊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匀称,生动形象、线条流畅,实乃国内罕见。前殿有一座7米高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藏经楼里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大条幅及郑板桥、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墨迹。报国寺周围古楠修竹掩映,寺外松林中新建一大亭,挂有明嘉靖年间峨眉圣积寺所铸的一口大钟。钟高2.3米,重10余吨,敲钟时声闻30余里,当时因在晚上敲,因此得名“圣积晚钟”,现为“峨眉十景”之一。

伏虎寺
密林藏伏虎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伏虎寺位于峨眉山麓伏虎岭下,报国寺西侧约1公里处,寺庙深藏于茂密的丛林之中,又称虎溪禅林。伏虎寺虽没有报国寺人多,但是据说伏虎寺有一尊文殊菩萨特别灵验。

峨眉山同心锁

伏虎寺建于晋朝,宋时名神龙堂,后因附近常有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当地民间传说伏虎寺外的虎浴桥正是当年老虎在溪边洗浴之地。

伏虎寺位于山坳之中,被树林包围,杉树、柏树等多达10余万株。寺宇建筑纵横交错,构成若干四合院。占地百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从这儿沿山路往上,经过石笋沟,山水咆哮的清音阁,峭壁凌空的栈道“一线天”,一直到幽静雅致的洪椿坪,一路风景佳绝。伏虎寺的选址和建筑形式高妙,使不少建筑学家为之叫绝。

尤为奇特的是,寺中几处殿宇虽然被参天古森所覆盖,屋顶却终年不见一片落叶,因此清康熙皇帝曾经题赐匾额“离垢园”。形成这一罕见景色的原因,据说是特定的地势——寺庙坐落于山阿之中,山风浩荡,自然清除了屋顶落叶。

寺中正殿外立有华严宝塔亭,亭中有座高达6.8米的紫铜古塔,十四级,铸造于16世纪末,塔身铸有佛像4700余尊,以及《华严经》195048字全文。寺外泉边有桫椤树,又名峨眉树蕨,是距今1.7亿年前与恐龙同时的植物中至今仅存的几种之一。

洪椿坪
长寿树 锡杖泉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洪椿坪位于峨眉山宝掌峰下的一片丛林之中,海拔1120米,由清音阁上行六公里左右可到达,是峨眉山中最佳的避暑圣地。

建于洪椿坪的千佛禅院,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明崇祯四年继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失火烧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峨云禅师重建。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重建后的寺庙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坪。三棵洪椿,一棵在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经专家鉴定,现在存活的洪椿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

洪椿坪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廊庑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等。观音殿的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相传明代时的香火旺盛,僧众云集,寺僧人数多时高达千人以上。但寺庙里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禅师持杖祈祷,用锡杖凿岩引水,感动了天池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时至今日,锡杖泉依旧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洪椿坪寺庙墙上写有“洪椿小雨”四个字,记录的是“峨眉十景”之一,因清晨的此处总是空气清冷湿润,似雨如雾。

大雄宝殿中供普贤像,左右为十八罗汉像,雕塑俱佳。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近2米,直径1米,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称颂,是寺内珍藏的艺术珍品之一,据说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观音门坊上有1921年四川人撰写的双百字长联,是峨眉山楹联中联语最长者,上联描绘峨眉毓秀的山景,下联则缅怀寺中大德高僧,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巧寓其中。寺内还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正明司碑”,记述为汉藏两种文字所书,藏传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质藏汉文木碑,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仙峰寺
九老仙府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仙峰寺海拔1752米,是峨眉八大寺之一,与寺右侧0.5公里处的峨眉山著名溶洞景点九老洞合成“九老仙府”,为“峨眉十景”之一。

仙峰寺古称慈延寺,一称仙峰禅院,元朝时这里还只是小庵一座,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本炯和尚扩建成寺,清朝时改名“仙峰寺”,一直至今。仙峰寺前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有长寿岩高插入云。

峨眉清晨

仙峰寺旧时只有殿宇四重,屋顶上覆有锡板铁瓦。现存的佛殿多是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的,财神殿、大雄殿、舍利宝殿及厢房组成了两组四合院,建筑面积4450平方米。

寺中存有日本和尚云涛所绘的“万壑一钟”。后殿为舍利铜塔。寺外不远,有一巨石“三峰石”,刻有“南无阿弥普贤菩萨”和“仙圭”等字,寺名即由此而来。

洗象池
普贤汲水洗象处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钻天坡。明末这里只是一小庵,僧人在这里只烧茶水以待游客,原名初喜亭,意为游人到此,以为快到顶了,心里欢喜。清代康熙年间行能大师扩建为“天花禅院”,后因庙前有一六角形小池。传说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因此得名。

寺中殿宇在一片冷杉林中,1981年、1983年相继在寺后修建了咏月楼,洗象池左畔修建了半岩花雨亭,总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殿宇屋顶用铅皮、锡瓦覆盖,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供普贤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后供泥塑“西方三圣”,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衣纹飘逸、体态端庄。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因独特地势,是绝佳的赏月圣地。月明之夜,月光映入池中,西落东升,均能得见,被称为象池夜月。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宛若置身霄汉。唐诗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咏赞峨眉月。“象地夜月”俗称“峨眉十景”之一。这一带又是短尾猴群栖居处,常沿路边甚至入寺向游人索食,野趣无穷。

金顶
开光灵验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2006年6月18日由108位得道高僧为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金像开光。此金像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十方普贤菩萨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10个头像分为3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

金顶上最早的建筑相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名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取名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即现在的金顶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

现在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1989年按全貌重建的,清朝道光年间修复的铜殿及华藏寺皆在1972年毁于失火。

十方普贤金像

华藏寺现今悬挂的匾额为赵朴初所书,正殿共三重,分别为弥勒殿、大雄殿普贤殿(金殿),殿宇屋面为金黄色和铁灰色琉璃瓦,红墙朱柱,雕花彩绘,金碧辉煌。分别供奉镏金铜铸弥勒像、韦驮铜像及铜铸普贤像。三殿均在中轴线上,逐级上升,游人步入其中,登上金殿,有渐入天国之感。

华藏寺内各殿匾联、佛像、法器、供器多为新制,明代金殿铜碑竖于弥勒殿内。普贤殿(金殿),矗立在摄身岩畔,殿高15米,殿内供奉铜铸普贤骑像一尊,二重檐下有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金顶”横匾,殿前有月台,旁有现代名人撰书碑刻六通。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可观看金顶四大奇观,“佛光”、“云海”、“圣灯”、“日出”。

万年寺
祈福、撞钟求平安

民间推荐灵验指数
★★★★★

万年寺位于峨眉山狮子岭下,距离报国寺15公里,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是峨眉山历时最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万年寺烧香祈福、撞钟求平安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万年寺

万年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慧持大师创建,当时名为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慧通重建,改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

万年寺内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

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经兴废,现今只剩一座明代无梁砖殿。现有的殿宇两重,是1953年重建。无梁殿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模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隆形拱顶,上面绘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飘拂的四天女。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圆顶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

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罗汉五百,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现在殿内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又称“通吉”、“三曼多陀罗”,代表德行。传说此菩萨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宏愿,因而成为主理德、行德者,尊号“大行普贤”。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普贤常骑六牙白象。

寺内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遂有李白千古传颂的《听蜀僧浚弹琴》诗,诗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蛾眉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