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以一个组织成员的身份,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以及与其他要素之间的配合来完成劳动创造和价值体现,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的主流生存方式。在时空坐标下,企业为了持续成长,既要有空间的效率,又要有时间的延续。理论上,空间的效率意味着竞争力和“活下去”,在一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下,企业的资产报酬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应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的水平。时间的延续意味着价值与发展空间,企业的商业逻辑、盈利模式和根本追求符合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组织自身的运转角度出发,追求组织持续成长需要三个层面的努力,这也是我们理解组织的三个核心维度。第一个层面,我们把组织看作是各种要素基于经营管理逻辑组合在一起、追求投入产出效率和价值实现的要素系统,称之为组织客体。要素水平本身就在动态变化,不存在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当的差别。能够发挥自身价值,且符合企业阶段性成长需要的要素水平,对于企业而言,便是适当的。由于要素在企业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基于经营管理逻辑的组合与运转,因此,要素水平的“适当”意味着相互之间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客体的运转逻辑为:构成企业机体的要素之间实现“平衡”—要素之间连接畅通—要素之间良性循环与互动—基于动力因素的螺旋式发展。我们也可以将之理解为认识组织的“物质维度”。
第二个层面,我们把组织作为能量场域的存在部分称之为组织的能体。人和物以各自的物质存在为中心,都有自己的能量体存在。能量存在层次和强度的差异,直接影响人与工作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匹配和互动结果。组织作为一个复合的能量场域,整体的能量强度与层次,以及内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能力的发挥情况与创造力。这是我们认识组织的“能量维度”。
第三个层面,我们把组织随时在做选择的存在部分叫作假设系统,也称之为组织的主体。对于个体来讲,我们所有的行为和结果本质上都是各自选择的呈现,而这个选择建立在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生命的基本认识之上。认识论是一切方法论的前提,组织亦是如此。组织是由人群组合而成的法人,拥有复合的人格,组织主体所在的层面以及所做出的选择是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客体要素的组合与变化特征(包括经营结果)以及组织能体的状态,都是主体选择的结果呈现。我们可以把对组织主体的理解看作是认识组织的“意识维度”。
本书从“时空坐标下组织客体要素之间动态匹配”的组织成长原理出发,提出了组织建设的实施框架,包括组织诊断、组织设计(包括结构设计与规则设计)和组织运营几个核心步骤。组织诊断部分介绍了如何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能量与假设系统维度迅速完成对一个企业组织核心命题准确而深入的判断。在此基础之上,组织设计相当于基于组织未来发展规划而设计了一份组织建设的施工图纸。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分工与组合规律的功能设计,规则设计侧重于保障功能发挥和分工组合动态实现的制度体系。组织运营则是组织根据设计图纸动态施工的过程,反向修正和优化组织设计。本书围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规则设计和组织运营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展开,通过各自包含的核心命题的阐述,旨在为企业组织提供更为普适性的组织建设认知与方法借鉴。
在组织诊断环节加入组织能体和主体维度的考虑,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完成对组织状态更为本质的判断,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之后组织设计与运营的方向及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补充了我们关于组织成长基本规律的认识:组织的成长不仅需要时空坐标下要素之间的动态匹配,同时也是客体、能体和主体之间系统作用的结果。而这一原理和实相的存在也使得组织超出了时空坐标的范围,获得了更为本质意义上生命力的传续与影响力。一个企业无论在客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怕是企业在客观上已经不再存在,带着这个企业认识论和精神追求的员工,仍然会在各自的家庭和新的组织里面延续这个企业的价值判断与追求,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更大范围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在详细阐述组织客体建设的原理、方法与案例的同时,分析了组织能体和主体对于组织成长的作用原理,也指出了实现组织能量系统和假设系统升级的努力方向。无论是追求主客体统一,对于“一”的回归所产生的创造力,还是认识论升级后组织能够连接宇宙智慧,将“顺应天道、得合人心”变成真实拥有的能力,都需要以组织中个体的实修证悟为基础,尤其是组织中拥有影响力的岗位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体实修证悟是组织能体和主体升级的基础,而组织也为个体提供了最好的实修道场。
寻找组织成长在实操意义上的本质规律,一直是我的研究兴趣。这本书是我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称之为《组织成长论》,更大的意义在于树立一个方向,希望以此为目标不断接近究竟的真相。
感谢我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一弛教授,是他将我带入管理学的学习与职业当中,让我有机会得到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专业训练,并从一开始便在心里种下了尊崇科学精神的种子。感谢中国硫酸协会理事长、原云南三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庆胜先生,是他让我完成了管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鲜活转换,并从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感谢杨海鹰老师,是他让我看到了学问研究及生命科学的究竟方向,并告诉了我走向究竟的方法,人生从此被长久地照亮。
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父亲,他一直在我心里,从未曾远离。
李书玲
2017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