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法: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管理者要培养能超越自己的接班人

各级干部都必须努力培养超越自己的接班人,这是我们事业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没有前人为后人铺路,就没有人才辈出。只有人才辈出,继往开来,才会有事业的兴旺发达。

任何人都必须开放自己,融入华为的文化生活中去。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会有大出息。

——摘自任正非的《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蜀国一时出现人才短缺的窘况。对此,当时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廖化(生年不详,卒于264年),三国时蜀汉将领,曾为关羽(生年不详,卒于220年)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曾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做先锋”的谚语可谓一语中的。当然,廖化未必是无能之辈,但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状况却是事实。所以,蜀国在与魏国的长期角逐中,从一度让魏国“畏蜀如虎”的强悍,转而一步步地衰落,最后被魏国消灭。由此可见,领导者重视培养接班人,尤其是培养能够超越自己的接班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任正非是一个喜欢阅读历史并且从历史中梳理智慧的人。华为要长盛不衰,就离不开对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那么,任正非是如何培养接班人的呢?对此,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说:“也正是他(任正非)的甩手掌柜风格,培育了接班人成长的土壤。(僵硬的土地上是长不出苗的)”可见,任正非在培养接班人方面,采取的是“充分授权”的方式,这样,便给了接班人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使之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2012年初,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撰写了一篇叫作《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文章,在经过公司管理团队集体阅读后,最终定稿。对于这篇文章,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这样说:

“《一江春水向东流》首先经过了几次董事会的讨论,又在一级管理团队征求意见,继而二级管理团队、三级管理团队分别征集修改的反馈,历时几个月,数千人反复地酝酿,终于集体定稿。当在董事会上讨论,读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初稿时,我感到文章既真实又真诚,道理非常简单,似乎没有能改的地方,勉强改了三个字。我们董事会成员的人坐在一起多次讨论、修改,最终还是放弃改的念头,转而把心思放到好好悟透它上面。

“看这篇文章就像回放电影一样,华为成长经历中的关键镜头,一幕幕真实地再现。在回放中,任总道出自己的心路历程,总结了自己是怎样带领公司走到今天的,也幽默、诚恳地告诫接班团队,怎么做一个‘无为’的带头人,怎么能‘团结众人’实现企业目标。当然这些话也是对各级继任者说的,也是向青年人说的,谁说二三十年后,他们不是将领,不是专家呢?任总在用朴实的语言从哲学层面谈华为的生存和对接班人们的期待。

“文章中说到的事,大多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华为成立之初,公司没有职业化管理体系,没有正式的办公决策会议制度,任总大多时间是见客户、听汇报。那时候开办公会议,是听各路‘游击队长’说,任总参与讨论,更多讨论的是如何响应客户需求。他的充分授权,给下属成长的空间,他身体力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不断自我改进,团结众人,这也成为下属学习实践的方向。”

应该说,任正非的这种“充分授权”,在某种程度上,对接班人起到了一种“试金石”的作用。通过授权,接班人的品德与才能就会在实践中突显以及增强。在这种授权中,任正非密切关注的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绩效。这是选拔干部与接班人方面的必要条件和分水岭。如果接班人做不出绩效,或者绩效不理想,就无法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原则,也就进入不了干部选拔的通道,更不必说进入接班人的行列。由于接班人是要带领团队继续创造业绩的,因此在将大的平台交给接班人前,接班人首先要能够在小的平台上做出绩效。当然,这个“绩效”更多的是看带领众人完成的集体绩效。

第二,能力。对于高层来说,更强调决断力,如果业务方向错了,则必然影响公司的绩效;对于中层干部来说,更强调理解力,这涉及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执行;对于基层来说,要强调执行力,如果基层在执行上出了问题,则所有战略都是空中楼阁。

第三,核心价值观。华为的干部,尤其是接班人,务必要传承与践行公司的价值观,这涉及公司能否基业长青,并且是选拔干部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品德是底线。这里所说的“品德”,更多侧重于对商业行为准则的遵守上,比如,不贪污,不腐败,不违反公司的商业行为底线。

在确立了上述四个选拔干部与接班人方面的标准后,任正非在接班人体制上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集体领导、轮值CEO等措施,从而更好地处理接班人问题,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微语录

管理者要有宽阔的心胸,不要担心接班人超越自己;只有接班人更优秀,企业才可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