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型构建:深度解读互联网+的8大核心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节 “互联网+”从战略到落地

如果一直高高在上,那么“互联网+”就真得只是概念上的炒作了,所以,“互联网+”需要运用到实际的行业/企业中,需要从战略行为转换为落地。

国家战略支持落地

“互联网+”升格为国家战略,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都会对“互联网+”落地做出政策响应。

不同层级的政府文件,会在资讯建立、技术扶持、人才引进、优惠力度等诸多方面下足工夫,政府会扮演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引领“互联网+”的专业平台入驻旗下,也会向传统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类咨询和人才,帮助行业/企业顺利过渡和转型。

“互联网+”产业园及孵化器,会让早期进入“互联网+”的开拓者尝到甜头,也会利用成熟的经验指导后来者,各级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战略意图,通过物联网连接物物信息,再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获得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呈现给顶层决策者,发现城市建设的不足,加快城市智慧运作。

生态型平台前景广阔

传统企业资源集中、渠道垄断的优势犹在,它的互联网转型会非常谨慎,因此,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战略落地或倾向于成熟的生态型平台。

首先,成熟平台有着同类企业成功和失败的大量案例,可以有效避免失败带来的诸多不利;其次,平台在客户、市场等资源的积累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些数据囊括整体产业链布局,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回馈到企业决策者手里,对于未来企业的走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型平台并非面对单一客户,会有大量的企业使用这个平台,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付出较少的财务代价,换来一个“即插即用”的平台(如图1-11所示)。

图1-11 “互联网+”生态平台

“互联网+”要做的只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快速寻找转型突破点,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赢得先机。

受益方高度体验

早前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排队”是必修任务。后来增加了排号机,客户可以查看多少人在排队,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业务不同,办理的时间自然不同,客户还是无法了解究竟需要排多长时间,如果可以预估时间,或者预约办理时间,相信很多客户的体验效果和满意度都能够大幅提升。

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工具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只有客户“受益”,企业才能“收益”。

曾经接触过一家制造型企业,它主要是生产编织袋和纸箱封装好的小包装货物,外销成品的重量在20~50千克,由于产品较重,人力搬运非常耗时,经常看到整个厂区主路被堵塞,提货司机抱怨声此起彼伏。

周转率的萎靡会让企业的资金回报减少,于是企业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人文关怀上,建立休息室,可以让司机饮水、看电视、休息;信息上,建立了排队系统,短信通知装货时间和地点,并在大屏幕上滚动播出;货运上,抛弃了高风险和低效率的人力码垛,采用机器人码放编织袋和纸箱,企业货物流转效率提高了70%以上。

然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并未结束,企业在顶层模型上建立了数据仓库,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他们的提货种类、需求时间、采购周期等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企业内部,这个闭环信息是财富,数据挖掘完全可以洞见客户的未来需求。企业开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数据的广度、深度、粒度挖掘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忠诚度、未来量等信息,主动发起资源、产品推送,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忠诚客户。

上下游的链路打通并不意味着供应链的全部贯穿,物流、现金流等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同样关键,供应链的“互联网+”才能真正将企业解放出来,也使企业又开始了供应链的全面整合。

看得出来,“互联网+”的战略落地要充分考虑受益人员,只有消费者、客户获得最佳体验才能让企业/行业进一步发展。

O2O切入点

在团购消费领域,O2O的市场占有速度非常迅速,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如图1-12所示),报告显示,移动端用户活跃性在逐渐威胁或赶超PC端,美团移动端用户数超过9000万,美团移动端用户月均访问量10289万次,是PC端的近2倍。团800发布的《2015年5月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移动端交易额占比更是高达95%。

图1-12 易观智库《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

如今,O2O已经不满足于零售和餐饮等本地化生活服务,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领域纷纷开始尝试“互联网+”。

如广州市的“城市服务”,市民通过微信入口即可找到医疗、交管、户政、出入境、缴费、教育、公积金等17项民生服务,户口办理等基础服务在手机上即可一次性完成,无须多次往返办事窗口,目前该账号已服务接近百万广州市民。

医疗领域,全国已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服务累计超过300万患者,为患者节省超过600万小时,还有大量的App软件出现,大幅提升了就医效率,节约了公共资源。

在企业端,商务网站每天传递着公众数据,但是很多企业主已经不满足PC端的信息公告,App和微信的切入让下游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咨询,为后期供应链平台构建移动端入口。企业未来会在“O2O + B2C(线上线下的企业对消费者模式)”“O2O + C2B(线上线下的消费者对企业模式)”“O2O + P2P(线上线下的对等模式)”大肆发展,最终形成“O2O + F2C”,即线上线下的交互,从工厂到消费者的直接交付,形成供应链、消费链的互联网化。

必须承认,移动端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让用户快速融入到市场和企业的运营框架中,这不仅是战略落地的良好切入点,也是发展和治理市场、行业体系的重要工具。

利用现有工具

交易数据是关键要素,访问数据、搜索数据同样也是,一些数据会成为O2O,另一些数据则会成为大数据分析、解构环节最重要的本体。

移动互联会串联线上线下的所有资源,这个资源将会以“滚雪球”的形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行业/企业的战略落地离不开资源,这必将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数据的深度还为大数据提供了资源本体,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出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对于这些资源和数据,我们并非需要支付太多的成本,政务云、电信云、金融云、移动应用云、桌面云、医疗健康云、文化产业云、教育产业云、能源产业云、农业产业云在各领域已经发展成熟,企业仅需要支付少量的资金即可以获取大量的资源。

善于利用现有工具和技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的战略落地面临着多个痛点:一是市场化程度不足;二是信息化强度不够;三是主观臆断不明确;四是风险预判能力不清晰。所以企业决策者在抉择企业未来时,往往在“转型”和“再造”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犹豫不决。

传统企业,尤其是产能落后、架构失衡、产品无竞争力、企业生命价值较低的企业,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失败也许加速灭亡,或者直接埋葬企业的未来;而选择“再造”,少有企业拥有大的魄力和手笔。

就像前面说的,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路可以考虑借助生态平台,利用工具的力量。BAT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成功解决方案,传统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互联网+”,将渠道扁平化,减少供应链的支出,实现F2C的最终解决方案。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的另一个出路是投资、收购、并购互联网企业,吸收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将成熟的技术和传统企业的运营对接。

不同行业/企业的业务类型、商业模式、运营理念存在差异,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会有颇多坎坷,但是“互联网+”作为国家顶层战略出现,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支持会不断涌现出来,行业/企业只有把握时机,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探索全新的区域,扩大自己的生态,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写在最后

信息科技历经了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饱含痛苦和坎坷,但同时也获得了不菲的回报,有些企业的利润呈现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有些行业甚至翻身而起,成为业界的标杆。

总有一些应该把握的信息技术被遗憾地错过了,“互联网+”技术也被很多“排外”思想极力阻挠,我们无法预判未来数年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震撼冲击,“互联网+”的资源使用性价比、利用率、便捷性等优越性异军突起,在技术领域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核心技术。

而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家经济受到了房产市场降温、债务高企、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能力过弱等问题的拖累,国家层面需要重新构建新经济来推动市场和消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背景有着更远期的谋划,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未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信号。

技术引领经济是不是科学的命题,无须矫正!借助技术手段辅助经济再腾飞,才是合理命题。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最早接触该技术的先行者已经将企业发展到新的高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被注入“推进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一曲“技术+行业”的主题曲已经奏响,且看我们如何优雅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