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版序
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当今西方世界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各国反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越南战争加深和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危机,阿尔及利亚战争动摇了法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其他更深刻的思想上、文化上和道德上的因素,使西方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把注意力转向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始终都在默默无闻地、潜在地发展起来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试图在这个既标有“马克思主义”革命标签、又包容西方文化的历史价值的理论体系中,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答案,并寄托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
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这样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近十多年来,已开始深入到大学讲坛,并与现存的各种哲学流派、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种学派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背景的“对话”——而这一“对话”本身又反过来为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使它更深入地渗透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
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从原来只为共产党所“垄断”的状态,过渡到可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程度。按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不应只是作为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而应成为全体进步人类实现社会正义化、合理化和自由化的指导理论。所以,确切地说,尽管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先驱者——卢森堡、卢卡奇和科尔施,原本都是共产党人,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造者和奠定者们,却是在共产党之外的知识分子和典型的理论家——他们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和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等人。
因此,本书所评述的新马克思主义,严格地只限于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因为霍克海默等人从一开始就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Institut für Sozialforschung)为基地创立和发展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人们常称他们为“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超出法兰克福学派的范围——它还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兴起的“新左派”(New Left)和其他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所发展起来的形形色色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派别,基本上都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其先驱——即卢卡奇等人——的追随者。所以,本书在论述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虽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形形色色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但重点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还要说明的是,在“新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之外,人们常用“西方马克思主义”(Occidental Marxism)这个范畴。笔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包括的范围应该是更加宽广得多,它指的是整个西方——即西欧和北美——的马克思主义,以区别于东方——即苏联、东欧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词从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 Ponty,1908—1961)第一次在1955年他的著作《辩证法的历险》(Les aventures de la dialectique)中使用以来,就一直是用来突出那些表现西方国家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不言而喻,它包括了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法共、意共和西班牙共产党的自有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它也包含了流行于西方各国的“多元化”(pluralism)的多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所有这些,都是更为复杂、更为含糊不清的问题,本书不打算费神去分析它,只是在与本书所论述的问题相关时,才稍微提几笔。回到原题,马克思主义从一百多年前诞生的时候起,就是西方社会的精神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根据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革命因素,为达到改造西方社会的目的,提出和创立了他们的理论。所以,在20世纪初,尽管由于俄国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的俄国,但列宁本人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理论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见列宁著:《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以来就重新活跃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和事实两方面,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人的思想。西方人,包括西方共产党人,敢于冒被东方共产党指责为“修正主义”的危险,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作重新分析、研究和修正,恰恰证明了自称为“正统”的“东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贫乏。
笔者自1977年底以来,先后在巴黎大学与法兰克福大学调查和研究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感有必要向中国读者逐步介绍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实际影响。在研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如同研究西方其他现行的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一样,笔者的出发点是把它们当作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作人类精神的创造物。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知识就是力量。”他的这句至理名言,永远都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我(我相信也同样激励着我们的亲爱的读者们)不停地探索着过去的和现有的理论知识。
高宣扬
1984年于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和法兰克福市政府图书馆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