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巴黎油画记
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哭,或笑,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余曰:“诺。”
其院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木,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然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进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断臂折足,血流殷地,偃仰倒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雾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问:“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今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一)“盍”就是“何不”,犹如“诸”就是“之于”。古人称“急读”“缓读”,现在说起来,就是“何不”拼成“盍”音,“之于”拼成“诸”音。
(二)列叙种种人马,用八个“……者”,字数少的在前,字数多的在后。凡作用相同,形式相似的语句连在一块,通常总是字数少的在前,字数多的在后。
(三)“赭”是颜色,可是篇中用作“烧成了赭色”。口语中有同样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