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6)
他相信,只有人类能制造出这种声音。他屈身在这些文明的宝藏中间,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梦,或许这将不再是梦想了。人类正在返回英格兰,手持宇宙尘席卷世界之前、科学赐予他们的武器,在冰雪之间清出一条道路。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会走陆路,并且是从北方归来呢?但他把这些想法抛到脑后,免得浇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脚下三百英尺处,冰雪覆盖的重重屋顶犹如一片支离破碎的海洋,笼罩在清寒冷冽的月光之下。数英里开外,巴特西发电站那几根高耸的烟囱在夜空中微光闪烁,仿佛清瘦的白色鬼魂。由于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已在积雪重压之下倒塌,如今只剩下它们还在挑战上苍的权威。
米尔沃德教授沿着书架慢慢往回走,还在思考已在脑中成形的计划。二十年前,他看到最后一架直升飞机艰难地从摄政公园起飞,螺旋桨在飘扬的雪花中不停地翻搅。即便那时,当寂静将他紧紧包裹时,他依然不相信北方已经永远地被人遗弃。可是,他独自一人,在用生命换回的图书中间流连,已有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了。
最初一段时间里,他在无线电中听到一些传闻,那是他与南方有所联系的唯一方式。在赤道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温带”,人们为了建立殖民地而相互争斗。他们在行将消失的丛林中绝望地拼杀,跨过已经飘起第一片雪花的沙漠。他不知道远方的战斗结果如何,也许他们已经失败,无线电中已有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任何消息了。不过,如果人类和机器确实从北方——不管哪个方向吧——归来,他应该会再次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会彼此交谈,还会谈到他们来自何方。
米尔沃德教授每年只离开大学建筑十几次,然后一直等到必须的时候才会出门。过去二十年里,他每一样生活必需品都是从布鲁姆伯利区的商店里找来的,在最后一次大迁移期间,由于运输工具匮乏,大量库存的必需品被遗留下来。实际上,在许多方面,他的生活都堪称“奢侈”——就连衣服都是由牛津街皮草商“供应”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位英国文学教授穿过如此昂贵的上等货。
太阳在晴朗无云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辉,他背起包裹,打开大门。十年前,这个地区还能见到成群的饿狗在狩猎,近几年则看不到了,可他依然保持警惕,每次走上大街时都要随身携带一把手枪。
阳光闪亮,反射的光辉刺得他双眼生疼,身上却感受不到半点儿热量。尽管宇宙尘埃带已经掠过太阳系,太阳的光线看起来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可它的热力早已被洗劫一空。没有人知道世界气候回暖需要十年还是一千年,人类文明早已赶往南方去寻找一片新天地,希望在那里,“夏天”一词不再是空洞的笑谈。
最近几场雪把道路堆得满满当当,但米尔沃德教授没费多少力气就走到了托特纳姆法院路。有时,他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挣扎着穿过雪地,还记得有一年,他在一座巨大的混凝土瞭望塔里被困了整整九个月。
有些大楼的屋顶堆满沉重的积雪,房檐上挂着一排排冰溜子,仿佛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尽量远离这样的房子,一直往北走,终于来到他要找的商店。空洞洞的窗口上方,商店的招牌文字依然醒目——“詹金斯父子店,专营无线电与电气产品、专业电视设备”。
经由屋顶一处破口,积雪已经堆进了店铺,不过楼上的小房间仍和十二年前他最后一次拜访时一模一样,桌子上还摆着全波段无线电收音机。他曾在这里度过一段孤独的日子,直至所有希望化为乌有,空空如也的罐头盒随意丢弃在地板上,默默诉说着这一切。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必要再经历一次同样的考验。
米尔沃德教授挥手拂去《业余无线电手册(1968年版)》上的雪末,这本书曾指导过他这个无线电门外汉。试验仪表和电池还躺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令他欣慰的是,有些电池还能用。他翻遍仓库,接好必要的电源线,尽其所能检查了收音机。他准备好了。
很遗憾,他永远没法向无线电制造商表达他的谢意了。扬声器里传来微弱的嘶嘶声,唤醒了他关于BBC的回忆,只是从九点新闻播报到交响音乐会,所有与这个世界相关的事物都已如梦消散。他的心情变得烦躁,情绪无法控制,他迅速搜遍所有波段,但广播中除了没完没了的嘶嘶声,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一点令人失望,但仅此而已——他明白,真正的考验要等到晚上。在这期间,他还得搜刮附近的商店,寻找任何有用之物。
他返回楼上小屋时,天色已近黄昏。太阳下山后,在他头顶上方一百英里高处,脆弱稀薄、无形无质的赫维赛德层将会向外围朝着群星方向扩张。于是数百万年间,每到夜晚,它便会成倍发挥功效,可人类直到半个世纪前才学会如何对其加以利用,比如,向世界各地发送或仇恨或和平的信息,与他人共谈凡尘琐事,演奏一曲曾经名为“不朽”的乐章……
带着无限的耐心,米尔沃德教授开始慢慢调试短波波段,二三十年前,这些波段里还充斥着嘈杂的惊叫声和混乱的摩尔斯电码。他仔细地听着,随着时间流逝,心中怀抱的渺茫希望渐渐消失。城市本身一片沉寂,仿佛一度喧嚣的以太海洋,只有从半个世界以外传来的模糊的雷暴声打破了死寂。人类已经遗弃了最后的征服之地。
午夜过后,电池电量耗尽。米尔沃德教授再也没有心情继续搜寻,于是蜷缩在毛皮大衣里,心烦意乱地睡了。他心想,虽说没能证明他的计划可行,可也没能证明不可行呀,这倒给了他一些安慰。
第二天,他开始往回走,毫无热度的阳光笼罩在荒凉的白色大道上。他感觉很累,本来前一夜就没睡好,刚刚睡着又从梦中惊醒了——他经常会梦到救援到来时的情景。
城市的宁静被打破了,远方的雷声突然响彻雪白的屋顶。它来了——这一次毫无疑问——从曾是伦敦游乐场的北部群山那边滚滚而来。两侧高楼顶端的积雪簌簌滑落,好似迷你的雪崩,倾注到宽阔的街道上。随后,又是一片寂静。
米尔沃德教授呆呆地站着,他在权衡,在思考,在分析。这声音持续良久,不可能是普通的爆炸——他又开始做梦了——这简直就是远方原子弹爆炸引起的雷鸣,每一次都能炸飞并融化百万吨积雪。他的希望再次苏醒,昨晚的失望情绪渐渐消逝。
短暂的原地停留几乎要了他的性命。从附近的侧街里突然蹿出一只巨大的白色猛兽,转眼就冲进他的视野。那一刻,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他迅速缓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掏出无用的手枪。那东西甩开脚步,穿过积雪向他扑来,脑袋左右摇晃,仿佛被催眠了似的,居然是一头硕大的北极熊。
他丢下一切可扔之物,转身就跑。他在雪窝里挣开脚步,逃向最近的建筑。谢天谢地,地铁入口距此只有五十英尺。铁栅栏是关着的,可他记得几年前就把锁弄坏了。他强忍住回头观看的冲动,因为他什么也听不见,不知道后面追来的家伙离他有多远。糟糕的是,他的手指僵硬麻木,铁栅栏怎么也打不开。终于,它不情愿地张开一道窄缝,他用力挤了进去。
一段童年记忆不合时宜地冒出头,他曾经见过一只白化变种雪貂在铁丝笼子里不停地舞动身子。今天这一幕再度上演,对方长着同样优雅的皮毛,只是块头更壮硕,几乎有成人的两倍高,正用后足站立,对着铁栅栏发泄怒火。在它的撞击之下,栅栏扭曲变形,还好没被撞倒。不一会儿,北极熊四肢着地,轻声打着呼噜,渐渐走开。它用前爪挥了一两下便撕开教授的背包,几听食品罐头散落在雪地里。它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正如它无声无息地出现。
米尔沃德教授从一幢建筑逃到另一幢,辗转三个小时才赶回大学校园,这时他依然浑身发抖。经过这么多年,他在这座城市里终于有伴儿了,不知道城里还有没有其他访客。当天晚上,他得到了答案。天亮以前,他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就在海德公园的方向,狼嚎声一阵阵传来。
一周以后,他发现这些来自北方的动物也在迁徙。有一次,他见到一头驯鹿向南方跑去,身后跟着一群悄无声息的狼,有时在夜间,他还能听到拼死撕咬的声音。他很惊讶,原来还有这么多动物生存在伦敦与北极之间的白色荒原里。如今,正有什么东西把它们向南方驱赶,这个消息让他十分振奋。他相信,让这些凶猛的野兽都害怕的,只能是人类。
焦急的等待开始渐渐影响米尔沃德教授的心智,他常常在冰冷的日光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身上紧紧裹着毛皮大衣,幻想着救援到来的那一刻,想象人类会用哪种方式重返英格兰。也许这支远征队来自北美洲,他们横跨冰封的大西洋,花了好几年才抵达这里。但他们为什么大老远从北方绕过来呢?他认为最可信的原因是,大西洋的冰山不够结实,从南方过来不安全。
然而,还有一件事,他的解释无法让自己满意。为什么看不到飞机侦察呢?很难想象,人类的空中力量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
有时,他会在书架之间走来走去,口中不时窃窃私语,念叨着他最喜爱的书籍。多年来,有些书他都不忍心打开,生怕就此回忆起不堪回首的过去。不过现在,随着日照时间越来越长,阳光越来越明亮,他时常取下一本诗集,重新阅读最爱的诗句。然后他会走上顶楼,对着窗外大声朗读这些充满魔力的诗句,仿佛它们可以打破冰封整个世界的魔咒。
天气在回暖,失落的夏日幽灵似乎正在重新返回这片土地。现在白天的温度已升至零上,在许多地方,花朵顶开积雪渐渐绽放。不管是什么东西从北方而来,它已经接近了,一天里会有好几次,那神秘的巨响如奔雷般响彻整座城市,震得积雪从上千幢房子的屋顶滑落。米尔沃德教授感到诡异的暗流在四处涌动,令他困惑,甚至有些不安。有时,他好像听到两支强大的军团在交战;有时,一阵疯狂而又可怕的想法会涌进他的脑海,久久不愿散去。他常常在夜间惊醒,似乎听到了群山走向大海的声音。
夏天渐渐过去,随着远方战场的声音越来越逼近,在米尔沃德教授心中,希望与惊恐愈发频繁地交替出现,令他饱受折磨。尽管再也看不到狼或熊——它们应该都逃到南方去了——他依然不敢冒险离开藏身之处。每天早晨他都会爬到顶楼最高的窗子前,用双筒望远镜朝北方的地平线观望。可他只能看到汉普斯特德区顽强不屈的积雪,正在同太阳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在短暂夏天的最后几天里,他的观察也到头了。夜晚的雷鸣声比以往更加接近,但没有任何迹象可以显示它与城市的真正距离。米尔沃德教授即便爬到窗前,抬起望远镜看向北方的天空,也依然什么也看不到。
教授躲在坚固堡垒的高墙之后,终于见到了不断前进的敌军,第一缕阳光映照在它们的矛尖上闪闪发光,这一刻,米尔沃德教授明白了一切。空气如水晶一般洁净,群山峰峦锐利,熠熠生辉,直指冰蓝色的天空。它们身上几乎不再有积雪覆盖,曾经的他见到这一切会欢欣鼓舞,可是现在,他已经笑不出来了。
一夜之间,被世人遗忘的军团再一次攻克了人类最后的防线,即将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末日群山的峰顶闪烁着致命的寒光,看到这些,米尔沃德教授终于明白,这几个月里,他听到的正是它们行军的声音。难怪他会梦到大山在行走了。
来自北方——远古的家园——迈着胜利的步伐再次踏上这块被征服过的土地,冰川回来了。
家有人猿(1)
奶奶觉得这个主意简直糟透了。随后,她便怀念起人类仆人大行其道的日子。
“你居然以为……”她嗤之以鼻,“我愿意跟一只猴子住在同一屋檐下?那你可大错特错了。”
“别这么保守嘛。”我回答,“再说,朵卡丝也不是猴子。”
“那她……它是什么?”
我翻了翻生物工程公司的说明书。“奶奶,听听这个。”我说,“超级黑猩猩——注册商标潘·赛比恩斯——是一种智力发达的类人猿。它们在原始黑猩猩的血缘基础之上,经过选择性培育及基因修改……”
“我就说嘛!一只猴子!”
“……所以掌握了大量词汇,因此可以理解简单的命令,经过训练之后,还可以承担起所有家务和常规性的体力劳动。它们性情温顺、和平、卫生,尤其适宜照顾孩子……”
“孩子?让约翰尼和苏珊跟一只……一只大猩猩待在一起,你能放心吗?”
我叹了口气,把手册放到一边。
“你说到点子上了。朵卡丝很贵的,要是我发现那两个小坏蛋敢欺负她……”
幸好这时,门铃响了。“请您签字。”送货员对我说。我签好字,朵卡丝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你好,朵卡丝。”我说,“希望你在这儿过得愉快。”
她眉骨高耸,下面长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忧伤地凝视着我。她只是外形比较独特而已,实际上,我见过有些人类长得还不如她呢。她大概有四英尺高,身宽差不多也有四英尺,穿着整洁而朴素的制服,看起来就像二十世纪早期电影里的女仆,只是她光着脚,脚掌很大,遮住了好大一块地面。
“早安,太太。”她回应道,声音有些含糊,但足以让人听懂了。
“她能说话!”奶奶惊叫起来。
“是的。”我回答,“她现在能说五十多个单词,能听懂两百个词汇。和我们一起生活,她还能学到更多,不过到那时,我们必须在词汇表的42和43页上把她新学的新词标注出来。”我把说明书递给奶奶。这一次,她居然找不到一个单词来形容此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