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电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1950

对于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而言,年岁渐长反而有利于演艺事业的发展,因为她本身就属于泼辣凌厉、老于世故的类型。她一向演不好天真无邪的少女,演职业女性、残酷竞争的幸存者或善于征服男人的蛇蝎美女倒是极为出彩。《彗星美人》中的资深女演员玛戈·钱宁是戴维斯演得最好的角色。在片中,玛戈看似败在了一个年轻女演员的花招之下,但实际上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代表着人格与意志力战胜了肤浅的美貌。玛戈·钱宁这个人物简直就是戴维斯本人的写照。

人们总是将戴维斯所表现的上了年纪的女明星跟葛洛莉娅·斯旺森(Gloria Swanson)在《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扮演的暮年默片女星相提并论,后者的演出同样大获好评。《彗星美人》和《日落大道》都是1950年上映的,戴维斯和斯旺森都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但两人均未得奖,最终由主演《绛帐海棠香》(Born Yesterday,1950)的朱迪·霍利德(Judy Holiday)捧走了小金人。戴维斯的影迷们声称戴维斯本来稳操胜券,但由于部分评委将选票投给了与她演对手戏的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使《彗星美人》这一块选票分散,才导致最佳女演员奖花落别家。戴维斯与巴克斯特的竞争关系恰好与影片中的情节相呼应,这一点十分讽刺。如果将戴维斯和斯旺森的表演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两人所扮演的角色类型相似,但处理方式不同。同是饰演青春已逝的大明星,戴维斯所扮的玛戈·钱宁比较写实,而斯旺森扮演的诺玛·黛丝蒙德则有如一座哥特风格的蜡像。在今天看来,《日落大道》似乎比《彗星美人》更胜一筹,或许是因为前者迎合了我们这个充满讽刺的时代,或许是因为比利·怀尔德作为导演比约瑟夫·曼凯维茨(Joseph Mankiewicz)更加高明。但戴维斯的表演比斯旺森更精彩,因为她所扮演的角色较为理智,也更加动人。戴维斯自己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是一位具有大气魄的偶像,所以她的表演即使超出常规也显得很真实。

《彗星美人》的剧本由曼凯维茨创作。影片开头和《日落大道》采取了同样的手法,都以一位作家的叙述开场:在一场电影界的颁奖晚宴上,尖酸刻薄、老谋深算的电影评论家埃德逊·德维特(乔治·桑德斯[George Sanders]饰)茫然地扫视全场,注意到了留给伊芙·哈灵顿(巴克斯特饰)的奖杯。随后,他开始依次描述与伊芙有关的一系列人,这些人都曾是她往上爬的垫脚石:导演比尔·萨姆森(加里·梅里尔[Gary Merrill]饰)、剧作家罗伊德·理查德(休·马洛[Hugh Marlowe]饰)、罗伊德的妻子凯伦(西莱斯特·霍姆[Celeste Holm]饰),她一度是伊芙最坚定的支持者,还有曾被伊芙奉为偶像、后来却险些被她生吞活剥的女演员玛戈。当老朽昏庸的晚宴主持人为伊芙大唱赞歌时,这些人的脸上流露出了复杂的神情,暗示着主持人所说的并非事实真相。

影片将玛戈·钱宁塑造成了一个独特的个人,而伊芙·哈灵顿则代表着一类人。伊芙出场时是一个在偶像面前激动得气都喘不过来的影迷形象,眼里充满了虚情假意。通过苦心经营,她逐渐打入了玛戈身边的圈子,先当上玛戈的助理,又做了她的替身,最后成了她的竞争对手。卑躬屈膝、故作可怜是伊芙的拿手好戏,起初大家都被她哄住了,只有替玛戈管服装的伯蒂(特尔玛·里特[Thelma Ritter]饰)看穿了她的伪装。这个脾气暴躁的老女人对伊芙编出的悲惨身世嗤之以鼻:“好一个故事,就差没有猎狗跟在她屁股后头追了!”然而,玛戈却相信了伊芙那套说辞,任何一个演员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自己无比热爱、恨不得为自己献出生命。温柔、善良的凯伦也很同情这个可怜的姑娘,甚至设法将玛戈在乡下困了两天,让伊芙有机会作为她的替身上台演出。不料伊芙恩将仇报,反而勾引了凯伦的丈夫、剧作家罗伊德。在此之前她就曾经试图勾引玛戈的未婚夫比尔(其扮演者梅里尔在现实生活中恰好是戴维斯的丈夫),但比尔拒绝了她,并冷冰冰地说:“我要追谁就主动追,我可不喜欢人家倒贴。”

伊芙·哈灵顿代表着一个面具化的普遍形象,玛戈却是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尽管她自视过高,但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而不是只知道炫耀的自大狂。作为主要叙事者,桑德斯扮演的德维特则确定了整部影片的讽刺性基调。他手持时髦的烟嘴,头发梳得溜光水滑,晚礼服无懈可击,从骨子里蔑视眼前的一切事物。此人城府极深,凡事自有打算。当伊芙幼稚地勾引她那两位女恩人的男人时,他却冷静地运用手腕将伊芙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桑德斯凭本片中的精彩演出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在影片接近结尾处,他毫不客气地质问伊芙:“难道你以为我像那群弱智小毛孩一样,能让你随便糊弄?难道你拿看待他们的眼光来看待我?真是匪夷所思!……谁也骗不了我,你更是想也别想。”他的话给了伊芙一顿迎头痛击,可以算得上整部影片中最粗暴的一段对白。

在《彗星美人》中间部分,玛丽莲·梦露作为一个小配角露了个脸,戏份虽少却犹如星星般闪闪发亮。同年早些时候,她在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中也担任了一个小角色,这两部影片使她在电影界崭露头角。此时的玛丽莲·梦露已经具备了日后那位绝代艳星的一切素质。在《彗星美人》中,她作为德维特的女伴出现在玛戈举办的派对上。德维特引她去见外表丑陋但有权有势的制片人麦克斯·法比安(格雷戈里·莱托夫[Gregory Ratoff]饰),并建议她“赶紧上去,给自己找个靠山”。梦露叹了口气,抱怨道:“为什么这种人看起来都跟闷闷不乐的兔子似的?”

早有人注意到,无论影片的灯光是怎么打的,只要梦露一出现,所有的光线仿佛都会集中到她身上。在《彗星美人》中,尽管她出场的时间很短,身边又围绕着一群远比她有经验的演员,但我们的眼里仍然只能看到她一个人。是不是她传奇式的辉煌生涯改变了我们看待她的目光?恐怕未必。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彗星美人》初次上映的时候,观众们就注意到了当时尚且默默无名的玛丽莲·梦露。在派对上,梦露所扮演的角色看到玛戈的毛皮大衣后与身边的人进行了一番交流。曼凯维茨创作的这段对白对梦露日后的银幕形象具有深远影响:

“瞧,这东西可真值得一个姑娘做出牺牲啊。”梦露说。

“恐怕有些姑娘已经为它做出牺牲了。”导演说。

“是黑貂皮。”梦露说。

“什么?”导演没听清,追问道,“她说的是黑貂皮还是盖博?“黑貂皮”(sable)与著名演员克拉克·盖博(Gable)的名字英文读音相近。

梦露答道:“无论哪一个都值。”

或许后来梦露将这部影片中的表演又用在了其他片子里。对于戴维斯而言,派对上的一幕是她在《彗星美人》里演得最好的部分。在这场戏中,她的头一句台词便是那句著名的“系好安全带,今晚的路可不平坦。”玛戈当天正好满四十岁,本来就心情低落,又在此时遭到了伊芙的背叛,再加上多喝了两杯,情绪失控,竟当众承认自己年龄大了,“感觉就好像脱光了一样”。她望着比尔,苦涩地说:“比尔才三十二岁。他瞧着就是三十二岁的样子。五年前他就是这幅模样,再过二十年也还是这副模样。我恨男人。”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戴维斯的表演是受塔卢拉赫·班克海德(Tallulah Bankhead)的启发。在《<彗星美人>的台前幕后》(More About All About Eve,1972)这本对话录中,曼凯维茨告诉加里·凯利(Gary Carey):“塔卢拉赫不但不否认戴维斯受了她的影响,而且劲头十足、手段高明地充分利用了这一传言。她这么做也不难理解。”娱乐媒体故意在戴维斯和班克海德之间制造出了一种敌意,但曼凯维茨表示,他和戴维斯在拍摄《彗星美人》时都没有想到班克海德。戴维斯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就能找到足够的表演灵感。

在整部影片中,戴维斯一直在抽烟。当时的电影明星习惯把香烟当做道具,但她抽烟既不是为了做样子,也不是为了表达情绪,而是因为她想抽。对她来说抽烟是个极其重要的习惯,因为抽烟使她游离于人群之外,香烟不但阻断了人们对她的狂热追捧,也阻断了他们的贪婪索求。她周围常常裹着一团烟雾,犹如看得见的气场。

安妮·巴克斯特既是本片的亮点,也是本片的弱点。她所扮演的伊芙虽然缺乏足以与玛戈相匹敌的气势,但作为一个心怀鬼胎的影迷倒很逼真。片中有一个情节是伊芙顶替玛戈上场演出,导演曼凯维茨并没有将伊芙的表演展现在我们面前,仅仅表现了伊芙演出之后受到的好评。他这一招非常高明,最好还是将伊芙的演技留给观众去想象。同时,他也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姑娘过于紧张的表情、过于专注的眼神以及有些可疑的谦卑态度上。

曼凯维茨(1909—1993)出生于一个作家的家庭,他的兄弟赫尔曼(Herman Mankiewicz)就是《公民凯恩》的剧作者。曼凯维茨凭编剧并执导《三妻艳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和《彗星美人》连续夺得了1949年及1950年的奥斯卡奖,他的《幽灵与未亡人》(The Ghost and Mrs.Muir,1947)、《赤足天使》(The Barefoot Contessa,1954)和《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1955)同样为他在电影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曼凯维茨终身以言论刻薄著称,《彗星美人》被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掌声雷动》(Applause,1970)之后,他公开表示,虽然制片厂获得的版税比他作为该片导演及编剧所得的报酬“不知高了多少倍”,但他对此并无异议,用他的话说,剧院之所以要在售票窗口打出“概不退票”的牌子,是为了防止乡巴佬看了这部音乐剧之后报警。

(殷宴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