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趣解《西游记》
关于本文
精彩快读
●《西游记》是一本道书,许多修行道理都藏在故事里,连他们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叫的。
●如来在小说中另一面却是完全被世俗化和功利化,代表着绝对权威,或者说象征着世间法的领袖、地位、权力、上层建筑,这其中包含了手段、阴谋、世故、虚伪、欺诈等阴暗面。
●所谓“会的不难,难的不会”,学佛法也是这样,所以如来开始已经把最上乘的无字真经传授给师徒四众。无奈凡俗之人智慧有限,理解不了如来的本义,偏偏来找佛祖纠缠、理论,如来只好再将有字经文传承于世,这就是最后一难晒经的由来。
背景介绍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本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弥勒内院看门人
看门人从小爱看《西游记》,以前不经世事,就爱注意哪个神仙神通广大,哪个妖怪排名第一。呵呵,神仙里自然是菩提老祖和镇元大仙了!如来是佛,当然另当别论。妖怪中嘛,金翅大鹏鸟技压群妖!其实它也不算妖怪,还是如来的亲戚呢!谁让它自贬身价,甘愿作妖作怪!现在学了佛以后,再去看《西游记》,竟然发现它骨子里是一本阐释佛法的妙书!随手拈来,你都可以找到对应佛法的出处和解释。以下是看门人的趣解和别裁,不当之处权当是看门人的调侃和戏谑。
这个唐僧象征着名相与色。不要误会这个“色”字,这个色不仅包含了狭义的色欲,还泛指一切的形相和物质,代表整个完整的心身生命。这个心物一元的东西或曰:本性,所以唐僧是师父,取经代表着修行修道。换句话说,唐僧代表了世人盲目追求,竭尽所能、不惜代价而要拥有的事物!也可以说,我们众生一生都在名相与形色上追逐、游戏!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尘世攘攘,皆为利往!所以唐僧成了众妖志在必得之物!其实,我们不都是小妖吗?
悟空象征了六识的意识。象征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念。作者把心身意识演化成小说,将心猿意马,化出代表“心”的孙猴子。这个孙猴子最聪明,也最为妖怪捉弄,其实是他自作聪明罢了!我们谁能管得住意识?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一条金箍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一个筋斗云就翻过了十万八千里;一会上天,一会儿下地;打了龙宫,又大闹天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刚刚才想着“肚子饿了”,马上又想到“太空梭”……总而言之,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乱七八糟,没有什么不想的。好讨厌啊!打起坐来,它就捣蛋。你要静,它偏动,真是麻烦!
不过话说回来,唐僧取经主要还就靠这只猴子护驾,才能大功告成。他虽然不听话,调皮捣蛋,可是既能收妖又能降魔,本事大得很呢。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念也是一样,虽然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乱想一通,可是你们看,什么电影、电视、电子、电脑,乃至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不都是它想出来的?要成佛作祖,得道证果,关键也还是在它。
我们都知道孙猴子又叫“孙悟空”,为什么叫他“孙悟空”?《西游记》可不是哄小孩的故事书,现在告诉你们,这是一本哄大人的书,因为大人们都没看懂,都以为它是神怪故事。其实它是一本道书,许多修行道理都藏在故事里,连他们的名字都不是随便叫的。你看,“悟空”就是悟了空性,道理上明心见性了,然后还要老老实实修持,所以孙“悟空”又叫孙“行者”,乖乖地随着唐僧,一步一步地往西天行去。路途的坎坷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最要命的是他那难改的猴性,也就是所谓的“积习难除”,一发脾气,就不干了,跑回老家去,和猴子猴孙们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碰到这么一个神通广大又猴性难驯的齐天大圣,怎么办?哈!没关系,有“紧箍咒”,咒语一念,老孙就只好乖乖地又回到唐僧身边,继续这段千辛万苦的道路。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系念法”,用“紧箍咒”把猴子拴住。
不论净土宗、天台宗、禅宗、密宗、华严宗等,都各有其特殊的修法,这些不多说,但总而言之,各宗各派的各种修法都是以“系念”为基本法则。为什么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因为大家心里那只猴子还没拴好。
八戒象征什么?当然是贪婪了。人的大欲,特别喜欢男女饮食。所以菩萨制定了八关斋戒以对治贪欲!呵呵,这个八戒还是迷恋高老庄的美娘,真是无可救药!贪吃贪色,能转过来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
代表意气的是一匹龙马,驮着唐僧一路取经。
沙僧象征愚痴,整部《西游记》就属他的着墨最少,全无出彩之处。有他没他都无所谓,堪有凑数之嫌。一个晦气色的沙僧,代表没有主见的情绪,只能挑着行李,担起这个皮囊跟着猴子、猪八戒跑。虽然他忠心耿耿,但只知道扛包提担,全无一点主张,除了说他没脑子还能说他什么呢?沙和尚挑行李,代表带着业障重担跟着走;他叫“悟净”,修行就是净化业障。
牛魔王象征嗔恚。就是易于发怒,而且牛脾气一犯上来翻天覆地,一发不可收拾!真是一把无明火,能烧三世功德,请君警惕啊。
菩提老祖象征智慧。他可能就是须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在《西游记》里,他远比如来更让人可敬。大智如愚,所以连如来都不知道猴子的师父是谁,顶!
镇元大仙象征压抑。你看他本领虽高,但独处一隅,郁郁寡欢。天天守着人参果树,乏味之极,哪有一丝风采和光芒!
如来有两重象征意义,首先如来不是一个人,它是一个形象比喻,换句话说如来是标志着涅槃的境界。这个娑婆世界有谁证得了佛果?他就是如来!同三世诸佛是同一个境界,没有分别。所以在《西游记》里西天的如来象征着大彻大悟的佛祖,所以佛陀传授真经给师徒四众,用以传播世间,度化众生。这个是正面的形象。我们要注意了!但是如来在小说中另一面却是完全被世俗化和功利化,代表着绝对权威,或者说象征着世间法的领袖、地位、权力、上层建筑,这其中包含了手段、阴谋、世故、虚伪、欺诈等阴暗面。请看走下西天的如来就爱实施欺诈,先是骗了猴子,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不仅违背自己制定的戒律,怂恿手下的弟子强收贿赂人事,还一再放纵妖魔鬼怪下界为非作歹,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这哪里是西天佛祖的所作所为?怎么看释迦牟尼都像是个势利庸俗的骗子,一个大一号的玉皇大帝!着实令人厌恶。
铁扇公主象征懦弱。老公在外面有了婚外情,她却只能暗自神伤,不敢发作,呵呵,你手里不是有扇子吗?一把将老牛和狐狸精扇到九霄云外岂不爽快潇洒!
老龙王象征傲慢。看他对猴子敷衍不耐烦的样子,根本瞧不起这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再看他水淹陈塘关,根本不理老百姓的死活,真是傲慢之极啊。
我们晓得佛经上那位有名的哪吒太子,在《封神演义》上的记载,他“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而后魂魄飘荡到他师父太乙真人那里求救。他师父教他托梦给妈妈,为他建个行宫,塑个金身,使他受些香烟,便好去托生天界。
“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就代表他放下了不净的身见,把这污秽不净的身体彻彻底底地放下了。“接受香烟,便好去托生天界”,就表示修炼真精之气,以超凡入圣。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时候他需要一个“金身”,也就是说,虽然他放下了不净的身见,但又执一个净的身见。他还没参透“净”与“不净”不隔一条线。
后来被他父亲发现了这座哪吒行宫,恐怕会遭到“妖言惑众”的罪名,因此叫随从士兵把哪吒太子的金身打个粉碎,又放火烧了行宫。
哪吒太子的魂魄只得又飘荡到太乙真人那里求救。好,这下子,连净的身见也打破了,于是就得了莲花化身。他师父着仙童取了荷花,权充面部,又取荷叶以为躯体,再拿荷叶梗作成骨节,然后把他魂魄罩住,往这上面一推。好了,莲花化生的哪吒太子出来了。这时候他手拿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好不威风啊!这“风火二轮”就代表了生命的真精(阳)之气,生生不已的生命能。我们研究人类这个生命,这个“身”的种子是什么呢?照现代医学常识来说,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光从这一点上看,这当然是不净的。再加上多生累劫种种颠倒不净的心念、行为,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污秽不净的身子。当我们起心动念要做不净想的功夫,使身体硬是呈现出这种烂臭的样子,只要心念专一,“不净观”就会现前,因为一切唯心造。如果我们再一转念,要作净想时,对自己马上又反映出菩萨的神态,身心立刻又有一种变化。此中道理好似禅宗公案里,一位屠夫的悟道偈“昨夜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这是屠儿悟道的偈子,普通人只当作文学作品看。至于悟个什么道,这里面就大有机关,很难懂了。或许有人会说现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渐修”的方法,而那首偈子是“顿悟”后的见地。两者似乎不必扯在一起。其实渐修与顿悟一点都不冲突。你把这两种观想功夫作成功了,由不净观变成净观,然后就要参了——“净”与“不净”不隔一条线,都是由我心念而起。
但是一般人并不以为然,通常是对着镜子,越看自己越可爱。所以佛门修持这个“膨胀脓血”的(白骨观)不净观,所以“实见此不净”。通常我们只是理论上知道身体不净,这是理论,而不是真看到了自己身体上的种种不净。经过这个观法的修持,我们身体不净的本相就会如实呈现心中。另外顺便一提的是白骨精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白骨累累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和佛法的修持有着很深的关联!可以说如何勘破情关与欲网,就要我们一下子看透人生背后永恒的真相!
六耳猕猴象征独影意识!其实也可以说他是猴子精神分裂的产物!但是严格说起来他比猴子还复杂、还厉害!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只六耳猕猴!唯识有三境,哪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怎么是“独影境”呢?就是“独头意识”所发生的境界。“独头意识”也叫“独影意识”,这两个名词虽然翻译不同,但是一个意思。现在西方文化里,心理学研究的“下意识”也翻译叫“潜意识”,心理学只到这一步,实际上于第八阿赖耶识和第七识他都没有懂。在我们看来,心理学所讲的“下意识”“潜意识”不过是只懂得“独影(头)意识”而已。
怎么叫独头、独影呢?它不靠前面五官,而是做梦的时候那个意识,梦就是“意识”的变化,梦的境界叫“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为什么独一个头?因为只有意识在动。因为眼睛没有动,你的眼睛还闭着睡觉,耳朵也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可是在梦中你也听见其他的声音——那是梦中的声音,那是梦中看见的、梦中感受的、梦中吃东西的味道也很好,梦中的前五识都在动,跟第六识配合起来,这个叫“独影意识”。第六意识单独放出来,不靠我们的前五根,也不靠前五识起作用,所以叫作独影意识或独头意识。独影意识的呈现,在第六识里分两种,一种是带质的,一种是非带质的。我们做梦时,大部分梦是独影境,有些梦是带质境,不一定。所以有时候做梦眼睛在动,那时眼神经、眼识、眼根已经有一点醒了,滴溜溜在转;那种转的状态下眼睛没有完全张开,但是开了一点缝,已经看到某一个东西有一点影子,那么,配合意识的独影境形成梦,是其一。第二是有些病会让人出现独影境,比如说夜游症、梦游症等,梦游症的人夜里睡着了还会起来做事,严重的还会起来开车子,自己可以把汽车打开,还到外面兜风一圈,回来以后车子停在车库,然后关门睡觉,第二天早上他自己都不知道前一天晚上自己在梦中做了什么,这种属于梦游症。梦游症的人更是属于带质境的非量境界,可它也是独影境,起码有些是属于独影境。因为他在梦中有个幻想,可为什么一醒来就忘了呢?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没有梦,人人都有梦,但几乎所有的梦都是醒起来以后你已经忘记了。所以修行修得好的人,醒梦一如,打坐时既不是带质境也不是独影境,第六意识现量境永远清明、明了。我们喜欢做功夫的,特别要注意在打坐境界里出现的放光动地、菩萨佛祖,乃至妖魔鬼怪,这些统统不要理会,因为这些全属于独影意识!
观音菩萨象征盲从。在《西游记》里菩萨都是如来的帮凶。
玉皇大帝象征无能。他只会发号施令,实际上自己一点本事也没有,孙猴子大闹天宫,弄得他灰头土脸、威风扫地。
其实,《西游记》里不仅是人物带有象征意义,就连物体和事件也都有说法。
紧箍咒代表束缚。其实那是悟空作茧自缚,从头到尾也没有什么金箍在他头上。后来,取经回来悟空求菩萨除去金箍,菩萨嘲笑他说:“说你聪明吧!你比谁都傻,你摸摸头上看!”悟空一摸,真的什么也无!呵呵,又被如来和菩萨骗了一回!
无字经书最有象征意义。还用我说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正的佛法是脱离文字之上的智慧,正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唐僧师徒西行历经千难万险所为的就是这部无字真经。究竟什么是无字经?就是“一念不生”。你能一念不生,自然归于空寂。一切佛法就是这样,并没有旁的。你若不能一念不生,那么,你还要多作功德,多栽培菩提善根,多修菩提道路。等你六度圆满,万行具备,到那个时候,自然会一念不生,空寂现前。
为什么说佛没有说法?经上是这样说,疏上也是这样,究竟佛有没有说法?如果说佛没有说法,那么,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经文,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果说佛有说法,为什么佛自己不承认他说过法?如果说佛有说过法,那是谤佛。可是你离开经典一个字,那就是魔说。这又怎样讲法?佛为什么不承认说法?因为凡有言说,即阻实义。真法是没有人说得出来的。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法。虽然开权显实,但是这个实,若能显得出来,那就不是实。
《大藏经》第一念佛品上说:“佛告舍利弗。不能通达一切法者,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语言皆为是邪,乃至少有语言,不得真实。”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说:“凡不能明白一切法的人,都被言语所覆盖了。”为什么?因为法执没有空。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佛知道一切语言都是不对的,都是错误的。有语言就有所覆,有所覆就阻碍了众生本有的智慧。乃至有一句话或有一个字,都是不真实的。为什么?凡是说出一个字来,就有所执着。所谓“一法不立”,那就是一字也没有了。
所谓“会的不难,难的不会”,学佛法也是这样,所以如来开始已经把最上乘的无字真经传授给师徒四众。无奈凡俗之人智慧有限,理解不了如来的本义,偏偏来找佛祖纠缠、理论,如来只好再将有字经文传承于世,这就是最后一难晒经的由来。
九九八十一难象征九九归真,真正的成佛圆满。真有八十一难吗?没有,就是一个啊!所有的艰难险阻都是为了磨炼猴子的斗志,谁让他太聪明!吃一堑长一智,真正的智慧是放下,放下是空,所以猴子叫悟空。
这部小说讲的,就是东方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宗教思想的系统,天人合一的东西。孙悟空保护了唐僧取经,取经代表着修行修道。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成功了。每种磨难,代表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现象。如有个妖怪住在无底洞,无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的欲望,永远填不满。《西游记》是彻头彻尾的佛道之书,是修道者的修行指南,值得我们反复地探索、玩味。聪明的你又看出了什么端倪……
别忘了通天河里的老乌龟,你说他象征什么?是贪嗔痴一体的无明。贪是妄图千年不死,嗔是一怒掀翻师徒四众,痴是做了乌龟还执迷不悟!
有两个情节值得我们再三思索,一个是齐天大圣和孙悟空,另一个是天真烂漫、勇敢无畏的小哪吒和托塔天王帐下的先锋三太子哪吒。这两个人反差极大,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哪个可爱?哪个可悲?您自然可以细细体会,作者给这两个人的着墨最多,反差也最强烈。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唤起我们的觉悟之心。吴承恩不可能去对抗那个时代,但他可以写书表达自己的意念。虽然他们成了正果,但我们还是怀念齐天大圣和小哪吒,不是吗?
编后絮语
玄奘正是被《西游记》给“玩坏了”的一个角色
胡适与鲁迅均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他们对《西游记》的解读侧重于“人性”意义和“游戏”目的。胡适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他还说,诙谐里面含有着尖刻的玩世主义。鲁迅也这样看,他也认为《西游记》“玩世不恭之意寓焉”“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二位大家,所见略同。在此背景下,来读读弥勒内院看门人写的这篇“趣解”之作,看有没有趣?
尽管,《西游记》“把那神话‘人化’过了”,但大家还是乐意将它首先视作一部神话小说。神话不只是一种悠悠古情或古人的迷信,也并非单纯由后人所发挥的一种想象,而是一种包容历史意义的记录和对人类心路历程的印刻。按常理看来,世上几乎所有的神话都是荒诞不经的,但是,至少它们在心理学上是真实的,因为其蕴含和表现了心理的真实性。《西游记》成书后广受欢迎,从知识阶层到底层民众无不喜闻乐见,读者众多。其巨大的衍射影响力量,直抵戏剧、电影,甚至跻身蒙童教育素材。其中因果,大有深究处。
都说玄奘取经是《西游记》故事的原型,可显而易见的是,玄奘正是被《西游记》给“玩坏了”的一个角色。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堪称中华民族的一位世界级文化英雄。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唐代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万余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17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可就这样一位笃诚果敢的高僧,到了《西游记》里,全然被玩成了一个废人,只有战战兢兢地匍匐于一资深猴子的庇护之下。怪哉!
孙悟空又如何?看动画片《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形象与教科书里的说法颇为一致,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如何如何。王朔有句话叫“看上去很美”,他没有说出的下一句或许是——看下去呢?看下去,孙悟空也被“玩废了”。当年大闹天宫横扫天将如卷席的孙大圣,居然连一只老鼠精、蝎子精都拿不下!东跑西颠,求爷爷告奶奶,成了横跨三界因人成事的公关嬉皮了?孙悟空最后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貌似成功人士,可是,说好的农民起义呢?受了招安,为天庭清理门户够有力度。总评曰:终归是奴才!
西天取经,本来是孤胆英雄玄奘一人所为,《西游记》搞成个团队行动了。好吧!问题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却跟佛经风马牛不相及。号称取经团队,四分之三的成员并不笃信佛教。就那唐僧,也透不出几分信仰的成色来。说这一团队是群口是心非、鱼目混珠的乌合之众,并没亏了谁。无论悟空、悟能还是悟净,他们加入团队的动机,没有一个是因为信仰佛法。关于取经动机,悟空、悟能、悟净各有各的小九九,殊途同归这个词,也被玩坏了。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这样定义“原型”概念:原型是一种预先存在的形式,是集体无意识中人类部分地域、文化的共同象征。青年英雄、智慧老人、变形者、黑暗对手,在我们的梦境和神话故事中,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反复出现。这些在历史上不断重复的人物形象、母题和意象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积淀和遗传下来的全部心理经验,即由遗传力量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禀赋”。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已经问世400余年了,是否已经镌刻到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的深层而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原型”了呢?我们不妨共同来思考。
延伸阅读
●吴承恩《西游记》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吴闲云《煮酒探西游:吴闲云揭秘西游》
●敦煌《妖怪记事簿》
●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颜翔林《第三批判:〈西游记〉的美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