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胡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才梦

和张爱玲一样,胡适在上海就读的,也是一所新式小学,叫梅溪学堂,它是胡传一位朋友亲手创办。

一般来说,天才都有所师承,否则它就无处生根——很显然,胡适或张爱玲的才情,都源自他们的父亲。张廷重虽说是个败家子,但他喜爱阅读,这个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爱玲,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或《红楼梦》的喜爱,完全源自父亲张廷重。其实张爱玲对写作的热爱,也完全来自父亲的鼓励。父亲一向对她的作文非常得意,曾经鼓励她学做诗。张爱玲很听话,一共做了三道,有一首叫“咏夏雨”,其中的两句被私塾的朱老先生做了圈点。张爱玲很得意,过了很多年她仍然记得那两句诗:声如羯鼓催花发,带雨莲开第一枝。这两句诗曾经得到张廷重的激赏。

《西风》杂志社获奖征文集:《天才梦》。

用现在的话来说,张廷重应该是个典型的文学青年,甚至在女儿五岁的时候,就给她四块钱让她去买《醒世姻缘传》。张爱玲在《对照记》中说:“我父亲一辈子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末了拖长腔一唱三叹地作结。沉默着走了一两丈远,又开始背另一篇,听不出是古文时文还是奏折,但是似乎没有重复的。我听着觉得心酸,因为毫无用处。”其实也并非如张爱玲所说的“毫无用处”——起码他影响了张爱玲,在家读私塾时,她就模仿报纸副刊样式编了份“家庭副刊”,内容全是家庭琐事,撰稿和编辑全是她一人,而且还有插图。张廷重看到十分开心,有亲友上门,便献宝似地拿出来给客人们欣赏一番,嘴里说:看看,这是小煐做的报纸副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八岁那年,她开始写一部小说《快乐村》,一个发生在高原民族的故事。后来又写了部《摩登红楼梦》,将《红楼梦》中的人物放在现实里再活一次,近似于戏说,比如安排秦钟与智能坐火车私奔,自由恋爱后结婚。又写贾母带宝玉及一干姐妹去西湖看水上运动会,还吃冰淇淋。一本《摩登红楼梦》装订成上下两册,张廷重饶有兴趣,亲笔代拟了六个回目,看样子很像一本书了。只有黄逸梵不太满意,说:这个自杀不对,如果一个人要自杀,不会大老远地跑到西湖去自杀。但是因为西湖这个美丽的场景,张爱玲就是不肯改,她认定一个美人一定会选择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结束生命。此后不久,张爱玲果然以一篇散文《天才梦》获得《西风》杂志征文大奖,她在文章开头这样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与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相同,胡适父亲胡传也是颇有建树的文学青年,一个极有思想的读书人。胡适发蒙读书,第一部教材就是父亲编的四部韵文《学为人诗》,第二部教材也是父亲编的,叫《原学》,是一部略述人生哲理的四言韵文。读懂读透家父亲自编写的两本书,胡适一下子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头,别的比他大的孩子正在发蒙读“人之初,性本善”时,他已经读完《诗经》、《大学》、《中庸》、《易经》、《礼记》等,成为同龄人中的小小先生,“糜先生”的外号就是从这时候传出去。后来进入上海的梅溪学堂,穿着一身蓝呢的夹袍,绛色呢大袖马褂,戴着顶瓜皮小帽子,一个十足的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这个小乡巴佬当然什么也不懂,初入梅溪学堂,上海同学像看怪物似地看着他。他不懂上海话,不曾正儿八经“开笔”做文章,也从未上过英文和算术,所以校方只得将他暂列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级的一个班。这样过了六个星期,机会来了,教《蒙学读本》的老师提到书中一句话:“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音,其臭如兰。”老师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

下课后胡适拿着书走到老师面前,有点怯生生地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师当下就红了脸,他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乡巴佬竟然这么厉害,就问:“你读过《易经》? ”胡洪骍点点头,老师当即在纸上写了三个字“孝弟说”,然后说:“你写篇文章给我看看。”胡洪骍凑了几百个字交上去,先生看了,就说:“你带上书包跟我来。”胡适拿着书包跟在老师后面,一直走到走廊前面的二班,老师让他进去上课——这就是说,一天之内,胡适跳过了四个班,成了第二班的学生。

上庄故居新落成的胡适塑像。

面对同学们惊奇的目光,胡适非常得意,他的事业其实远未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手创办一份报纸——《竞业旬报》,为了吸引读者,当然也为了提倡白话文,他决定从事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真如岛》,就在《竞业旬报》上开始连载——两个海派文化人,就这样在上海滩开始文字生涯,最后成为海上文坛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