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蓝迪国际智库报告.2016 (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

蔡建华

Jianhua CAI

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蔡建华,现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蔡建华自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上海市计划生育科研所从事计划生育药物的研发组织工作,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之后在上海市科委工作,担任上海市科委发展计划处处长、科技成果奖励办公室主任,负责并组织上海科技规划制定、科技政策研究、研究资源分配、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产业推进等工作,设计相关科研专项,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筹建了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并以此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平台,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展建设。

2005-2009年任中国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培训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组织开展了人口领域的南南合作工作,开发了生殖健康咨询师国家职业。

2009-2015年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主任,从事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出国团组培训,开展了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

自2015年10月起,在合并之后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党校)担任党委书记、副主任(副校长),负责研究工作和项目合作。

常修泽

Xiuze CHAN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常修泽,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顾问等。

常修泽教授长期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理论与经济决策研究。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常修泽教授长期致力于制度经济学领域人的发展理论、广义产权理论和中国转型理论的研究。著有《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包容性改革论》等学术理论著作,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

常教授主持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为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曾分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2004,2005)。

常教授是1949-2009年《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选者,美国传记研究中心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入选者,近年多次应邀到海外讲授其“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中国第三波转型理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东晓

Dongxiao CHEN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东晓,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咨询专家,东盟地区论坛(ARF)专家名人小组(EEP)中方专家,曾担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可持续发展系统改革(2016)高级别独立顾问组(ITA)专家。

陈东晓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6-1997年间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访学。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美关系、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外办、外交部、财政部和国台办等数十项课题。2012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陈东晓主要著述包括《全球安全治理与联合国安全机制改革》等。他也是《国际展望》和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CQISS)的主编。

陈东晓是上海市政协委员,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中方顾问,上海市外办及上海市台办咨询专家等职务。

迟福林

Fulin CHI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迟福林,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迟福林1968-1976年在沈阳军区技术侦察支队任宣传干事;1977-1984年在国防大学政治部任宣传干事、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教员(其中1978-1979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4-1986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1986-1987年在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1988-1993年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和海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主持两个机构全面工作;1991年至今历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院长。

迟福林多年致力于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在政府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上述研究领域,共出版包括《转型抉择》《市场决定》《改革红利》《第二次改革》等中英文专著40余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主笔或主持研究形成研究报告70余本,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迟福林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研究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贺文萍

Wenping HE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贺文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贺文萍自2004年以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专家,中国亚非学会、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和中国亚非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中国—非洲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专家顾问、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专家顾问、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贺文萍是南非斯泰伦博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以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2009-2011)。印度非洲研究学会Africa Review学术期刊国际编委;并应邀担任新华社、中国国际电台《环球资讯》国际时事特邀评论员,以及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评论嘉宾。曾赴美国耶鲁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瑞典北欧非洲研究所、德国发展研究所以及巴西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07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为“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学者。2016年2月受法国外交部邀请为“国际精英计划”访问学者。此外,多次赴美、英、德、挪威、瑞典、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贺文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政治、中非关系、非洲国际关系和南南合作等。主要著作和论文有:《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研究》(专著)、《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合著),论文“大国在非洲的卷入”“国际格局转换与中非关系”“非洲对外政策和中非关系”以及英文论文The Balancing Act of China's Africa Policy,All-weather Friend”:The Evolution ofChina's African Policy, China's Perspective on Contemporary China-Africa Relations, Overturning the Wall:Building Soft Power in Africa, The Darfur Issue:a New Test for China's Africa PolicyChina's Aid to Africa:Polic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ole等200多篇中英文论文、研究报告及评论。

黄平

Ping HU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黄平,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与中东欧智库网络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理事、外交学会理事。

黄平1991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美国研究所所长。期间曾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社会转型管理政府间理事会副理事长(1998-2002)、教科文组织重大科学项目国际评审委员(2003-2005)、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副理事长(2004-2006)和国际社会学会副会长(2002-2012)。

黄平在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城乡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全球化、中国道路、现代性等领域有长期的专门研究,出版过《寻求生存》《未完成的叙说》《误导与发展》《与地球重新签约》《公共性的重建》(上、下)、《中国农民工反贫困》(中英文)、《西部经验》《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梦里家国:社会发展,全球化,中国道路》《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 China Reflected等著作,翻译过《现代性的后果》《亚当·斯密在中国》等重要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欧洲研究》发表过论文,在英、美、法、荷、日、越、泰、印等国发表过文章,并担任过《读书》杂志的执行主编(1996-2006),他也是《社会蓝皮书》最早的核心组成员并担任过副主编,曾任《美国研究》和《美国蓝皮书》主编,现为《欧洲研究》《欧洲蓝皮书》主编,The British Journal ofSociology, Current Sociology, Comparative Sociology,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Global Social Polic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国际编委。

黄平在布鲁塞尔、巴黎、北京等地组织过四届有中欧领导人出席的“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华盛顿、伦敦等地举办过“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等国际问题圆桌或高端对话,负责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央部委委托课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委托的课题。黄平任总策划的作品多次获得过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一等奖;他也是国家“四个一批”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金鑫

Xin JIN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


金鑫,现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金鑫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员。2003-200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先后任中联部国际信息中心副处长,中联部办公厅秘书二处处长,当代世界出版社副社长,《当代世界》杂志总编辑,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参赞,安徽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金鑫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先后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央党建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和中联部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和有关部委内部刊物发表论文和内部报告上百篇,出版著作9部,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和省部级成果评比中获奖,有多篇调研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专著《中国问题报告》曾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部有影响的著作”“2004年度全国十大政经图书”。《世界问题报告》获评“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中国民族问题报告》以其对涉疆涉藏等问题的预测性分析和前瞻性思考受到学界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好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金鑫同志牵头组织撰写的一批相关调研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李绍先

Shaoxian LI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绍先,中国著名中东问题专家,现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李绍先1985-1988年间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获政法专业硕士。1988年至2014年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李绍先从事中东问题逾30年,是国家中东问题研究领域重要智库的负责人之一,为中国中东政策和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建议。

李绍先组织开展了宁夏大学中阿院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国际关系、能源合作、经贸合作、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博览会机制、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诸多领域的工作,研究报告得到了中办、中央外办、国安办、教育部、外交部、中联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李绍先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问题顾问、特约评论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因主持研究关于新疆问题的研究报告,李绍先曾获国家二级英模称号。主要著作包括《李绍先眼中的阿拉伯人》《海湾寻踪》等。

李希光

Xiguang LI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希光,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网络信息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喜马拉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应急专家委员会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中巴经济走廊网总编辑。

李希光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新华社高级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华盛顿邮报》科学与医学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早在1990年,李希光就曾随巴基斯坦杰出学者丹尼教授乘船来到卡拉奇,沿印度河采访考察古丝绸之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李希光已在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阿尔泰游牧路线行走5万多公里,被誉为“走遍丝路第一人”。

2010年以来,李希光分别受扎尔达里总统、吉拉尼总理、穆沙希德参议员等邀请,先后六次率领团组深入巴基斯坦访问考察,并带领清华巴基斯坦研究团队每年与巴基斯坦国家科技大学或国家信息科技大学共同召开中国—巴基斯坦联合智库年会。李希光对巴基斯坦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他多次与巴基斯坦领导人深入交谈,曾当面向穆沙拉夫总统、扎尔达里总统、侯赛因总统、吉拉尼总理等深入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2015年3月,巴基斯坦侯赛因总统专门听了李希光的演讲《一带一路与伊斯兰世界》。2015年夏天,李希光与穆沙希德参议员率领中巴远征队全程考察了中巴经济走廊。

李希光教授著有《写在亚洲边地》《谁蒙住了你的眼睛——人人必备的媒介素养》《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初级新闻采访写作》《软实力与中国梦》《舆论引导力与文化软实力》《对话西藏:神话与现实》《新闻教育未来之路》《发言人教程》等。在《科学》《求是》《红旗文稿》《人民论坛》《华盛顿邮报》等发表过有影响的文章。

李希光曾获联合国艾滋病防治特殊贡献奖、巴基斯坦总统奖和全国十大教育英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李向阳

Xiangyang LI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向阳,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

李向阳1979-1983年在中央财经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2009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

李向阳先后发表了《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前景》《全球气候变化规则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国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机制》《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等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市场缺陷与政府干预》等多项专著。

李向阳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2009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工程。

李永全

Yongquan LI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永全,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副会长,《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杂志主编,《俄罗斯发展报告》(黄皮书)主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亚中心执行主任。

李永全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199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长期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以及俄罗斯历史和当代国际问题研究。1999-2004年及2009-2011年间任《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并曾荣获中国新闻奖。2005-2009年间,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主要著作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原则及其国际意义》(俄文专著),《俄国政党史——权力金字塔的形成》(专著)(1999年出版,2006年第三次印刷)、《莫斯科咏叹调》(2005)。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政论作品百余篇。

主要译著有: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В. Болдин, Крушениепьедестала)(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尼·雷日克夫《大动荡的十年》(Н. Рыжков, Десятьлетвеликихпотрясени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肖洛霍夫《他们为祖国而战》(М. Шолохов, ОнисражалисьзаРодину)(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伊·列昂诺夫《独臂长空》(И. Леонов,Былназванчеловекомизлегенды)(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等。

刘世锦

Shijin LIU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中国发展改革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现任中国发展改革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世锦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1986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2001年,先后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2002-2005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2005年3月起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2015年至今,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刘世锦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200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20余部。

刘世锦是近年来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的直接领导者和主笔者,包括与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等研究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进入增长阶段转换等判断的著作《陷阱与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选择》;较早引入中国经济新常态重要观点的著作《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等。

刘世锦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报告的起草者之一,是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以及城市顾问。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奖励,包括两次获得经济研究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等。

卢山

Shan LU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


卢山,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卢山200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赛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担任总裁助理。2000-2001年任中国计算机报社副总编,2001-2002年任赛迪信息技术评测公司执行总裁,2002-2003年任中国计算机报社执行总编,2003-2004年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团委书记、中国计算机报社执行总编,2004-2006年任中国计算机报社常务副社长、执行总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团委书记,2006-2009年任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团委书记,2009-2014年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其间,2012-2014年挂职重庆市,任重庆南岸区委常委、副区长。2014年7月至今,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2015年12月至今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卢山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总体设计、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共享等方向研究。曾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电子信息系统可靠性及测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山是全国青联第十一届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第四届青联委员,曾先后获得2000-2001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吕祥

Xiang L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吕祥,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美国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兼任中国世界政治学会副秘书长。

吕祥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起先后在国家旅游局、三联书店和私营部门任职,曾任IBM公司战略传播顾问,涉及传媒、企业战略传播和产品营销、投资咨询等多个领域。2011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世界政治研究中心。2012-2013年,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担任访问学者。

吕祥早年学术研究集中于哲学领域,先后出版《希腊哲学中的知识问题及其出路》(2016年,该著经修订并更名为《希腊哲学的悲剧》再版)、《现象学与哲学的危机》等专著和译著,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哲学论文。

近年来,吕祥集中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战略问题,主要涉及国家战略传播、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对外战略等领域。专著《内观美国》将于2017年出版。

穆显奎

Xiankui MU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穆显奎,现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组组长,军队专业技术三级,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法》专家组顾问。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主任;中国军事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编修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化工作条令课题组组长。

穆显奎专业领域为军事战略管理、国防军事立法、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美问题、中亚问题、台湾问题等。曾获三等功11次;获叶剑英军事科学奖;获全军军事科研特别奖8项;获军事科研一等奖98项;获军事科研二等奖45项;获军事科研三等奖16项;获军事科研优秀奖69项;获军事科学院优秀党支部书记,军事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军事科学院优秀主任等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卷》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卷(主编张爱萍); 《国防动员学》(主编迟浩田); 《中国军事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

潘家华

Jiahua PAN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潘家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城市与环境研究》主编、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

潘家华曾任湖北省社科院长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发展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等。曾任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减缓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三次(1997-2001)报告共同主编(剑桥大学出版社)、主要作者,第四次(2003-2007)和第五次报告(2010-2014)主要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以及英文期刊《科学》(2008,10)、《自然》(2009,10)、《牛津经济政策评论》(2009,10)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译)著300余篇(章、部)。

2010年2月,潘家华应邀在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体学习时讲解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曾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2011中国年度绿色人物。

沙祖康

Zukang SHA

中巴友好协会会长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


沙祖康,现任中巴友好协会会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

沙祖康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1971-1974年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科员,1974-1980年任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科员,1980-1985年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随员、三秘,1985-1988年任中国外交部国际司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2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参赞,1992-1995年任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参赞、副司长,1995-1997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中国裁军事务大使,1997-2001年任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2001-2007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2007-2012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经济和社会事务),2010-2012年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筹备会及峰会秘书长,2015年至今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沙祖康在长达43年的外交生涯中,涉足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人权、人道等广泛领域。他作为中国政府和军方的顾问,参与了中国政府在许多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决策,是中国一系列重大军控和裁军倡议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沙祖康作为中国政府代表,1993年在沙特的配合下,与美方谈判,妥善解决了“银河号”事件。作为中国外交部高级官员,他于1993-1994年参与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处理。作为外交部长唐家璇的主要顾问,他于1998年参与处理南亚核危机,参加五国外长关于南亚核问题联合声明的起草和磋商,并为此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172号决议做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大使,他参与了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对2003年“非典事件”的处理。

沙祖康于1997年组建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并担任首任司长,在中国履行军控、人权国际条约过程中,他多次承担中国政府各部门、军队和民间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提出履约报告,配合履约视察和联合国工作组及报告员的调查访问,倡导成立中国非政府组织,推动国际组织在中国设立代表处。

作为一位杰出的谈判者,沙祖康也参与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等军控和裁军领域重大国际条约的谈判和审议,参与起草了联大和安理会通过一些重要的关于军控和国际安全的决议,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积极倡导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与安全。

孙玉清

Yuqing SUN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


孙玉清,现任大连海事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玉清1986年本科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1989年硕士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管理工程专业,1997年博士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1989年起留校任教,历任科研处副处长,“21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10年任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部党校常务副校长。2014年至今,任大连海事大学校长。

孙玉清主要从事轮机工程、船舶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研究。曾多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多次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

孙玉清是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第五届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航运50人论坛执委。

孙壮志

Zhuangzhi SUN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


孙壮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大学、新疆大学兼职教授等。

孙壮志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国际政治,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与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著作有《中亚五国对外关系》(1999)、《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2001)、《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2003)、《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研究》(2011),论文有《上合组织新发展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机遇》(2012)、《中亚新形势与上合组织的战略定位》(2011)、《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合作的重要平台》(2011)等。

王镭

Lei W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研究员


王镭,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变革管理计划(MOST)中国国家协调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镭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荷兰社会科学研究院(ISS)获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硕士学位。

王镭专注于研究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投资、税收等问题。曾在荷兰蒂尔堡大学法律系、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国际经贸制度研究。在《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经济评论》《国际转移定价》(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出版的专著《WTO与中国涉外企业所得税收制度改革》(社科文献出版社),填补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税制研究的空白,被商务部列为WTO研究重点推荐书目。

王镭积极组织和从事对外人文学术交流,设计和实施一系列高层次对外培训、研讨项目,包括周边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研修班、非洲总统顾问研讨班、国际知名汉学家研讨班等,宣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外人文沟通。

王镭致力推进中外深度研究合作与高端智库交流,与欧盟合作组织实施了中欧人文社会科学大型共同研究计划(Co-reach)。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在经济、法律、社会学、环境等领域,开展系列中欧合作研究项目。Co-reach模式被中欧双方誉为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同时,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印度、韩国等建立了高端智库对话交流机制,探讨加强互信与合作共赢之道。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拉美开发银行等合作,围绕全球经济、科技创新、政策规制、人道发展、文化多样性等领域重大议题,开展机制性交流,发出中国声音,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王镭同时还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编委。

王灵桂

Linggui W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灵桂,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法学博士,研究员。

王灵桂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8年8月至2005年4月,历任《经济日报》社会部和国际部实习记者、记者、主任记者;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处长、副局长;2010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任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正局);2014年11月至今,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王灵桂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伊斯兰教史》(专著)、《一脉相传阿拉伯人》(合著)、《一脉相传犹太人》(合著)、《中东怪杰》(合著)、《天使与魔鬼共舞:一个中国记者的黑非洲采访札记》(独著)、《对综合安全观的现实思考》(独著)等,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150余篇。

王荣军

Rongjun W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荣军,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王荣军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1月至6月在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院进修;2000年2月至5月在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政府与行政学院做访问学者。

王荣军主要从事美国经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和美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的最主要领域是美国的经济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问题,在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视将政策和对策研究建立在理论性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美国对外政策的研究建立在对其国内经济和政策背景的深刻理解之上。近期主要著作有《美国长期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14)、《TPP发展中的美国因素》(2013)、《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前景》(2012)、《当代美国经济》(2011)、《中美贸易“再平衡”:路径与前景》(2010)等。

王文

Wen WANG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新华社特约分析师等,并在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王文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北京大学。2005年加入人民日报工作,曾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社评),在20多个国家从事采访工作。

2013年年初,王文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三年多来,他撰写、牵头的研究报告多次获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连续三年参加G20峰会,与G20国家多数领导人均有面对面交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是其中受邀参加并发言的十位学者代表之一。

王文被评为“2014年中国智库十大代表人物”(中国网),获“2011年中国新闻奖”“2015年中国最佳评论作品奖”(中国政府网)、“2015年中国改革发展领军人物”(中国发展网)等荣誉。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两年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评定的“全球智库150强”,也被官方任命为2016年G20共同牵头智库、“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等。

王文的专著、编著与译著包括《美国的焦虑》《2016:G20与中国》《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G20与全球治理》《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学》等。

王益谊

Yiyi WANG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益谊,现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益谊1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

王益谊研究了全球标准生态系统内的国际、国家、学协会类标准组织的战略政策、运行模式、机制规则和重点领域等。研究了标准比对的通用方法与技术,总结出国际标准研制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概念体系、标准化的基本作用机理、标准化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则等,参与起草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十余项基础国家标准。开展了标准化效益评价研究,承担了ISO理事会有关战略政策问题的研究,研究通过标准化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建设了行政审批标准体系,参与了《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年版)》的制定,作为主编出版了年度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

王益谊承担了我国标准体制与机制改革的系列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改革强制性推荐性标准、发展团体标准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起草了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主持了标准与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政策和机制的研究与建设,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标准与专利有关问题的研究,主持起草了《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并作为第一起草人制定了配套国家标准。

王玉主

Yuzhu W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玉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区域合作项目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亚太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中心主任;太平洋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咨询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玉主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任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编辑部主任、《当代亚太》杂志执行主编,2009年起担任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2011年晋升为研究员。2010年起为商务部东亚合作专家组成员,泛北部湾合作中方专家组成员。

王玉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合作问题、东盟问题以及中国东盟关系问题等。主要成果包括:《中国东盟关系中的相互依赖与战略塑造》《东盟热与冷思考》《中国东盟合作关系:回顾与展望》《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贸易: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新雁行模式”促中国东盟共同繁荣》《轮状体系转活东盟定位》《中新贸易的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政治经济学》《泰国新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外资、外债管理与经济稳定》《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与发展》等。

吴崇伯

Chongbo WU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东南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吴崇伯,现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东南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南亚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经济师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厦门大学总支主委。

吴崇伯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作为访问学者,1992年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习,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际商学院学习。2005年1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

吴崇伯一直从事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亚太地区财政与金融、东南亚经济、港澳经济、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先后多次到美国华盛顿大西洋理事会、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地区台中东海大学、香港特区香港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到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进行学术考察与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战略伙伴框架下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发展与对策研究》《东盟国家核能发展战略与新动向分析》《福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挑战与对策思考》《印尼海洋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海洋经济合作研究》《印尼新总统新海洋战略观与海洋经济战略研究》《关于深化与沿线国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建议》、A Study on Sino-Indonesia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等,承担和完成的课题包括:外交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研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研究——海西经济区(中央政策研究室牵头)、深圳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等。

杨光

Guang Y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西亚非洲》学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第一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

杨光1975-1978年间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1982-1984年间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1989-1990年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访问学者,1997-1999年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杨光自1978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是国际能源安全、西亚非洲经济发展、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等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主编或参与出版了《中东市场指南》(1993)、《石油输出国组织》(1995)、《中东的小龙:以色列经济发展研究》(1997)、《21世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挑战》(1999)、《西亚非洲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002)、《中东非洲发展报告》(1998-2015)、《西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6), Globalization ofEnergy(2010), Secure Oil and Aternative Energy(2012), Security Dynamics of East Asa in the Gulf Region(2014)等研究著作,《世界规模的积累》《新现实》等翻译学术著作,《中国的第三世界国家战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安全的依赖:石油进口安全的国际经验》等长篇研究报告,以及大量学术论文。

翟崑

Kun ZHAI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翟崑,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东盟地区论坛(ARF)中方专家名人、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交学会理事。

翟崑1995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

翟崑1998年起就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历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2011-2014)、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2008-2011)。2014年9月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翟崑长期从事全球和周边形势研究,国内和国际区域合作研究,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家战略规划和项目设计。撰写了大量报送中央领导的内部研究报告,目前主要从事“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和国际形势研究,中外文化与传播,跨国青年交流以及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实践;并受多个地方、部委、企业等委托,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咨询设计,研究评估,交流互访等,被相关部委和中央媒体指定为“一带一路”的政策解读和咨询专家。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突破中国崛起的周边困境》《成全缅甸,成就中国——中缅走适应性共赢之路》《中国经济年鉴一带一路卷》(2015)等。

张丽娜

Lina ZHANG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原巡视员

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原正司长级特派员


张丽娜,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原巡视员,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原正司长级特派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张丽娜197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96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财政学硕士学位,2015年上海交大金融EMBA班毕业。2001、2009和2014年分别参加中央党校厅局级干部班学习。

张丽娜1978-1984年在商业部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所工作,1984-1998年间,历任国家体改委理论组、综合司、办公厅副处长、处长,1998年任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副巡视员,1998-2001年任西藏自治区经贸委副主任,2001-2003年任国务院体改办产业司副巡视员。2003-2016年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历任副巡视员、巡视员、司长。

张丽娜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制定,曾参与市场流通、产业和企业、宏观和公共服务及社会领域改革工作。近几年参与了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行业协会脱钩改革、城镇化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及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案制订和实施工作。落实和启动中英两国政府财经对话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张丽娜熟悉改革理论及政策,曾参与了改革不同阶段的相关重要工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之一。

研究成果包括参与新中国商业30年总结工作并纳入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参与编写并出版《中国改革开放(1978-2008)》,参与廖季力主编的宏观平衡调控专著,主持世界银行重大课题“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并出版相关著作,主持了亚行以及其他相关国际课题的研究。

张兴凯

Xingkai ZHANG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兴凯,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教授。兼任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朝阳区委员会主委。

受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非煤矿山组专家、法律组副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非煤组副组长、法律组委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卫生专家,环保部新化学物质评审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工业与信息化部安全生产专家,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检测检验技术委员会主任。

张兴凯长期从事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市青年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等资助,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攻关(支撑)项目或课题,参加了山西襄汾“9 ·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等多起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抢险、重庆开县“12·23”特别重大井喷事故等多起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尾矿库抢险与灾害评估分析。

2000年以来,张兴凯在公共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等领域取得4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2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部,出版合著教材5部,组织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7项。

代表论著有《对中国安全生产的几点认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地下工程火灾原理及应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代表科研成果有“矿井火灾风流非稳定流动的通风原理”“爆破烟尘的行为理论及环境效应评价”“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等。

张宇燕

Yuyan ZHANG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宇燕,现任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员。

张宇燕1986-1997年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1992年1月至1993年1月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术秘书,研究员;2000年3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2009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曾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经济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其中《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获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并著有《全球化与中国发展》《国际经济政治学》《键盘上的经济学》等。

2005年2月23日,张宇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讲解《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

张宇燕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被中宣部等部委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

郑功成

Gongcheng ZHENG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郑功成,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咨询委员、民政部咨询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以及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

郑功成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工作后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灾害保险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担任国家立法机关组成人员,其理论及政策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有着广泛影响。一些政策研究成果为国家相关立法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背景和依据。

郑功成教授迄今独著或主编出版有《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五卷本)、《科学发展和共享和谐》《中国社会保障30年》《关注民生:郑功成教授访谈录》《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中国社会保障论》《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灾害研究丛书》(12卷本)、《灾害经济学》《中国救灾保险通论》《中国灾情论》《多难兴邦:新中国60年抗灾史诗》《慈善事业立法研究》《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中华慈善事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系列)、《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下)、《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理论与经营实务》等30多种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

郑功成教授获得过中国第六、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十一、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学术奖励,荣获过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多届中国图书奖以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郑功成教授是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会委员,获得过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北京市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称号,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者。

智宇琛

Yuchen ZHI

蓝迪国际智库研究主管


智宇琛,现任蓝迪国际智库研究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非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智宇琛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学学士学位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国际经贸及和平与安全事务研究,尤其在中资企业在非洲能矿合作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等领域发展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智宇琛具有多年央企发展战略部门负责人工作经验。在此期间,正值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关键时期,他在战略制定、企业上市、质量提升、国际合作、法律事务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包括:为推进传统勘察设计企业向现代化系统集成商转型,多次与德勤、埃森哲等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合作,主持编制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组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根据战略发展要求组织制定集团化组织机构设置及定岗、定编、定责方案并顺利实施;参与制定集团“A+H”整体上市方案并组织实施;与中国船级社合作建立由传统设计质量体系向现代化研发和系统集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转型实施方案并顺利通过ISO系列国际质量认证,与德国莱茵等机构共同制定国际铁路标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通过认证;曾作为特别授权中方谈判代表主持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GE)合资谈判;主管法律事务部期间,妥善处理了各类诉讼和法律纠纷,并根据国务院“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要求主笔编写整顿重组报告并上报国务院。

智宇琛先后发表了《美国“非洲机遇与增长法案”的实施及其对非洲国家的影响》《莱索托的外资引进及未来挑战》《试析我国央企参与非洲“三大网络”建设》《中国企业在非洲:现状、问题和建议》《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及对中法非三方和平与安全合作的启示》等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16年,出版学术专著《中国中央企业走进非洲》,系统分析了非洲各国政治经济情况,并提出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战略建议。2017年著述出版《“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在印度洋四大战略经济走廊》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