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这一回和下一回,有件大事来了。贾元春得皇帝宠幸,选为“凤藻宫尚书”,封为“贤德妃”,而且盛宠有加,让她回到贾家去探亲,在小说里,这是件大事。现实中,讲到曹雪芹的身世,他的祖父曹寅也曾四次接驾康熙,亏空了不少银两,还好康熙知道是为他用掉了,暗地里又给补起来,所以一次接驾是不得了的花费。皇妃回家省亲,贾家要盖个大观园,盖那么大的一个花园来欢迎元妃;还到苏州去买个戏班子,特别唱戏给元妃听。元妃回来了要举行法会、念经,就特别延请了尼姑道士,在园子里盖了庙给他们住。

大观园在《红楼梦》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象征(symbol)。“大观”,大观全局,曹雪芹从高高在上的天眼,来看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大观园里那些花花草草,那些女孩子们都是花花朵朵,以宝玉为“诸艳之冠”,马上要演出大观园的一出戏来。像天眼看着园子里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看着这些人生命的过程。大观园也是曹雪芹心中一个理想国,宝玉的理想世界。在大观园里,是他跟那些女孩子们最快乐的青春岁月,大观园是宝玉和这群姑娘们的儿童乐园,度过他们的青春期(adolescence)最快乐的日子。

大观园的那些意义要怎么写?又来了!我想,有好多方式可以写大观园,你可以很客观地描述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什么什么,写了个半天,恐怕读者越看越糊涂。这么大的园子全是些花花草草,怎么讲得清楚?要选一个什么角度来写,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功力了。

曹雪芹选什么角度?他选了贾政。贾政带了一群他的所谓“清客”到大观园。从前,这些大官家里,总喜欢招来一些名士、清客,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一番,贾府里也有这么一群人。贾政就带了这么一群人进园,做什么呢?中国人嘛!每个景、每个亭子要题字,题对联,题匾额,这都要有学问的,古文根底、旧诗词根底很好才行。贾政本人《四书》读得很通,他自己谦称诗词不行(恐怕也是真的),要清客来题诗,又交代把宝玉带进来。宝玉不过十几岁的小孩子,做对联什么的,那群清客比宝玉题得好得很多,为什么要宝玉呢?实际上的原因是:元妃还没出嫁的时候,宝玉识字是她亲自教授的,她不光是姐姐,对这个小弟弟也有母亲的宠爱和责任在里头,让宝玉来题写,当然是为了取悦元妃,显显他的才。贾政也知道宝玉的才在诗词上,虽然也狠狠地骂他秾词艳诗,专门搞这套东西,很不以为然,不过这时候派上用场了。当然,这是曹雪芹的刻意安排,让宝玉上场,读者就跟着宝玉的眼光来看大观园的第一次亮相,这个意义是不同的。

宝玉看大观园,他的评论,这里好,那里不好,这里怎么样,那里怎么样,他题的那些诗词,都是他对那个地方的形容。以后,谁是大观园的主人?怡红公子。怡红院的主人,就是大观园的园主。在大观园里,他总领群芳,所以要他来品题大观园。这些题字题词,都是宝玉对大观园的理想。

曹雪芹就是博学,什么都通,又会看病,又懂建筑,画画也懂,无事不通。所以他写个《红楼梦》也是百科全书。我去过苏州好多次,也看过那些园林好多次,曹雪芹写园林的架设,就是江南风格。大观园在南京,有许多苏州庭园的借景,大家要慢慢看、细细看。中国园林的布置,处处有讲究,植物也有讲究的。潇湘馆种什么?竹子!林黛玉的笔名叫作潇湘妃子,大家都知道娥皇女英的故事,林黛玉喜欢哭,眼泪掉在竹子上变成斑竹,斑斑点点的斑竹。潇湘馆的竹子“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很漂亮的。怡红院里边呢,又有海棠,又有芭蕉。海棠是红的,芭蕉是绿的,红绿对开。一红一绿,是《红楼梦》里边最常用的颜色,这些都有讲究的。

贾政引了宝玉,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去看,要他题,他就题出来。宝玉当然显显他诗词的才,那些清客当然也会逢迎拍马,他讲一句,下面就叫好。到了潇湘馆的时候,看到那个亭子,“有凤来仪”这么讲一下,大家叫好,不得了,都是在逢迎他,逢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让贾政高兴。贾政表面呵斥,其实心里面高兴的,宝玉平常在父亲面前老鼠见到猫一样,吓得根本什么话都不敢讲,赞美他几句以后,就得意起来,也敢放胆说了。

然后,到了稻香村这里了。本来呢,不管潇湘馆也好,怡红院也好,花草布置都非常合适,都精心想过的。到了稻香村这里,弄了个农村似的,又有桑树,又有榆树,又种蔬菜……贾政一看这个地方很朴实,有点归农的味道,很高兴,就问宝玉这地方好不好,故意考他。宝玉说,不及有凤来仪,比潇湘馆差远了。贾政就骂,无知蠢物,只会朱楼画栋,喜欢那种华丽东西,这种纯朴的地方就不懂,可见得没有好好念书的关系。宝玉以往从来不敢对父亲反驳的,这下子牛脾气来了,反问他父亲:“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意思是说,你懂不懂天然两个字?下面那些清客紧张了,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抢着讲了一顿。宝玉很不以为然,说:“此处置一田庄……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还没讲完,政老爷受不了了,气得喝命:“叉出去!”你给我滚。

这一段看起来,好像父子两个人的拌嘴,其实要表达的是两种理念。贾政,代表儒家那一套核心价值,儒家最要紧的是社会秩序,一切合乎礼教,甚至于自然,也要人为地把它规划清楚。宝玉呢,是个自然人,倾向道家的归真返璞,反对一切礼俗束缚。道家对儒家来说,非常有颠覆性。宝玉看到一个违反自然假象的东西,就不以为然。儒家跟道家人生观的冲突,对于宇宙、社会的看法,借着对大观园的解释,父子俩各说各理,互相冲突。贾政讲不过儿子了,气得以父权说:“叉出去!”叉了一会儿,又说你给我再回来,再往下走题联:“若不通,一并打嘴!”拿父权来压了。好了,又往下走,大观园一景一物,慢慢通过我们心中的旅行,由贾政、宝玉来做向导,游了一趟大观园。

还记得开始的时候,宁国府跟荣国府,是透过谁来呈现呢?透过黛玉眼中看见二府的气势。这回,是透过贾政和宝玉来看一遍大观园,尤其是宝玉的眼光,他那些诗词,都是他的观点所看到的。等到后面第三十九回、四十回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会再来看一遍,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书里头另一个高潮。乡下老太太来看大观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意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也是曹雪芹高明的地方。

好,一行人继续走,一个玉石牌坊出来了。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贾政不喜欢。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再要考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宝玉似曾相识的地方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也是个牌坊,他梦里见到的“太虚幻境”,上书“孽海情天”。我说过,大观园就是宝玉心中人间的太虚幻境,他梦中看到的那个太虚幻境,是真正的天上的一个仙境。太虚幻境与大观园,互相对应的。那个太虚幻境里,春花永远不会谢,仙子永远不会老,因为时间是停顿的,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停顿在永远的春天。大观园不同,大观园有春夏秋冬,时间是移动的,时间会毁灭一切,最后必定是崩溃的命运。所以宝玉他们的童年在这里,只有很短暂的几年,他的仙境是暂时的,他们慢慢长大,到了时候,“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百花不管多么鲜艳,都挨不过秋天。秋后百花淍零,晴雯死了,黛玉死了,迎春嫁了死了,探春远嫁,惜春当尼姑去了,大观园,散掉了。这个时候是写大观园的开始,刘姥姥那一回写大观园的极盛,到了最后大观园荒凉的时候,宝玉再回来,那时黛玉已经死了,他经过潇湘馆,听到里面有鬼哭。这三个阶段写大观园,写得非常好,大观园的盛衰,也就是宁国府、荣国府的盛衰,也就是人生春夏秋冬的过程。

《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一个突发性的意外,而是人生必然的过程,王国维也讲过“无常”的感受,在书里以各种方式呈现。所以宝玉看到这个地方,心中一动,但他还太年轻,很多东西似懂非懂,他慢慢领悟,最后他又回到太虚幻境,又看到那些女孩子的命运之册,才了悟到人生原来如此,却已经无语了。现在是大观园刚刚开始,大家慢慢看,大观园有很多很多场景,他们在吟诗作赋,赏月啖蟹,四季清欢,真是人间的儿童乐园,是他们最开心、无拘无束、没有任何成年人的负担的时候。宝玉心中最希望的是筵席永不散,所以在大观园里有好多场景,写得非常好,写它的热闹,写它的盛,没有前面的盛,托不出后面的衰,所以写极盛时下笔很重的,每一景都不放过,刻画得非常仔细,等于是工笔画一样把整个大观园画出来。它写实的本事到了极点,它的象征意义更大。所以,大家读之前心里要先有个概念,从写实与象征这两方面来细细体味。

元妃省亲前,大观园各个地方通通命名题写完成,苏州买来的小伶人、小戏子,还有一些尼姑道士通通来了。宝玉跟黛玉这两个小孩(那个时候年纪都很小)也在商量,你喜欢哪个地方,我喜欢哪个地方。黛玉看中潇湘馆,她喜欢那几根竹子。宝玉说,我也喜欢,其实我心中也希望你住在那里。为什么?宝玉喜欢怡红院,怡红院跟潇湘馆近,他们两个感情很好的。宝玉跟黛玉,两小无猜,是《红楼梦》里很可爱的场景。你看看,林姑娘她做女红,她不常做的,因为她身体不好,不让她多做这种东西,劳神!可她要替宝玉做一个小香袋,感情好嘛!他们一见面,就觉得似曾相识,两人是缘定三生,本来就有绛珠仙草跟神瑛侍者的一段仙缘,所以到了尘世,还要继续那种缘分。黛玉,当然有些小性子,对宝玉有少女式的情感。宝玉作诗回来受了奖赏,一高兴起来,把身上的东西都给下面的仆人拿走了,他也无所谓。黛玉一听,都给拿走了:我替你做的荷包也拿走了吧!宝玉逗她,不告诉她。黛玉生气了:以后还想我做不行了!宝玉掏出来,黛玉不好意思了,拿了就剪。这下子不得了,林姑娘又要哭,宝玉又要来劝,那个时候,有一种小儿女的情态。现在的男女谈起恋爱来,是不是还有这一套?可能也有吧!可能有些女孩子也要撒撒娇,男孩子要赔赔小罪。小时候黛玉经常要宝哥哥哄的,也就是这样不自觉地有了男女的感情,他们自己也不承认。这份情是慢慢发觉,无意中生起来的,两个感情很好是事实。不过,没办法,所有女孩子贾宝玉他都喜欢,他希望所有女孩子的眼泪都给他,成了条长河,他就慢慢漂下去。难怪黛玉常常要耍耍小性子。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男孩子,都过分早熟、早慧。十四五岁,十三四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学问也好得不得了。这些少爷小姐们当然都是理想的,我想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可能那么早熟的并不多。可能从前的教育,对整个人生的思考会比较早一点吧,他们都是对人生老早就有想法的,塑造的这些人物也配合了整本书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