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26:五败十字军骑士的车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基因库”到“货源地”

事实上,早在1616年,努尔哈赤就派遣得力干将达尔汉和硕翁科罗,率兵2000远征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萨哈连部,先后拿下11个村寨,招抚“使犬部”等数十个当地部落,同时又发兵400至库页岛使当地土著内附。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俄国叶尼塞斯克城堡建成的那一年,后金汗国在刚取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后,调转矛头,两次攻击了广泛定居于牡丹江流域和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的“东海三部”之虎尔哈部,前后掠走人口4000余众。1621年到1625年,尝到甜头的后金再接再厉,三次发兵虎尔哈部,总共捕获人口3500多人。就这样,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成为后金补充人口的“基因库”。此时,后金的北部陆上国境也推进到了今天日本海沿岸的海参崴、双城子一带。

17世纪黑龙江流域部族分布图

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病逝,其子皇太极继位。比起自己那个只会上阵抡刀子砍人和抢东西的阿玛,这位身材壮硕的新汗王显得更有一个政权建设者应当具备的头脑。对内,他改变其父晚年轻漫汉人文士的态度,对汉人谋士予以重用。对此前被视为奴隶的下层汉人,也令他们“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随之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推进汉化的新政,缓和了境内的民族矛盾。由于当时归附后金的蒙古人和汉人官兵日益增多,皇太极便在满洲八旗之内,又增设了蒙古旗和汉军旗。这使得使八旗制度臻于完备,武装力量不断扩大,常备军从努尔哈赤时代的6万多人猛增至10余万。

皇太极画像

《皇清职贡图》中的东北少数民族猎手

文治成绩突出的皇太极,对外武功相比其父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位期间,后金攻灭了黄金家族直系后裔、漠南蒙古实力最强的察哈尔部;两次攻入朝鲜;八次攻入明朝塞内,三次直逼明朝首都北京城,一直深入到山东地区,整个华北都为之震动。在这些战争中,后金掳掠了大量的人口,极大地充实了自身的人力资源。随着对明朝战争规模的扩大,军费支出也日渐增加。故此,虽然后金针对北方地区、以掳掠人丁为目的的军事行动依然存在,比如1633年(后金天聪七年)征讨黑龙江下游赫哲族乌扎拉部的行动,但是“取其生口而劳役之”已非征伐之要务,“使彼输诚向化,获其物产而用之”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皇太极在宣谕征伐黑龙江的将领时就说得很清楚:“兹地人民语言、骑射与我国同,抚而有之,即皆可为我用。”体现了皇太极的政策:“恩威并用,征抚并行”。

这一新政策出台,效果立竿见影。就在天聪八年的五月初一,居住于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多科屯一带的索伦部首领巴尔达齐,亲率44人组成的代表团来到后金都城盛京(沈阳)表示臣服。当时,索伦部是黑龙江地区一个强大的部落氏族联盟,分布地区大概是南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至外兴安岭,民族成分包括今天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其中又以达斡尔族最富有,鄂温克族最强悍。这位带头来给后金上贡的巴尔达齐,就是达斡尔人。

巴尔达齐此行带来的贡品是“1818张貂皮和若干张狐皮”。对于这个态度恭顺的新人,皇太极给予了他莫大的恩典——将一名宗室女子许配给他为妻。巴尔达齐由此成为后金的“额驸”,一跃跻身于后金贵族,备受礼遇。不到一年后的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4月,巴尔达齐带着弟弟额讷布等人来朝。正在察哈尔前线督战的皇太极特意捎口信给盛京方面说:这孩子是咱家的女婿,要好好招呼,让他们吃好喝好(昔巴尔达齐为我婿,照旧礼杀牛迎接,吃食亦照旧供给)。此后,巴尔达齐更常常收到皇太极赏赐的毡帽、衣裤、箭袋等生活用品。对于这个偏远地区的小酋长来说,这些赏赐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实际用途。

于是,更多的索伦部族开始效仿巴尔达齐,连散居在黑龙江下游的鄂伦春、赫哲族和费雅喀人也都前来进贡。以1635年7月为例,从黑龙江来进贡貂皮的酋长团队总数达到66人。这些来自各路山头的小头目,三两成群捎上些皮草山货等土特产就“来朝贡献”。皇太极照样是来者不拒,“依例封赏”。通过这种“上贡”“赏赐”的互动,后金与索伦部的宗藩关系就这样开始形成,黑龙江流域也初步被纳入后金的势力范围之内。到了后来的清朝初年,双方更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而严格的“贡纳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末。

“盖奴酋擅貂参之利,富强已非一日。”对于后金政权而言,毛皮和人参等珍贵药材,绝不仅仅是用来赏赐有功之臣、显示皇族地位、收买人心的工具,更是后金在对外贸易中能获得巨额利润的重要商品。其买卖所得成为后金庞大军费支出的重要来源。同时这项贸易还给后金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暗中投靠过来的关内明朝晋商集团。以“敢为天下先,要钱不要命”而著称的晋商集团,在走私东北山货到内地的商贸活动中挣得盆满钵满,由此傍上后金这个新主顾。他们不仅竭尽所能地给后金搞来了水牛角、干制大毛竹、火药等重要军事物资,还将自己的商号变成了后金收集明朝军事情报的“交通站”。后金回馈他们的方式,就是为他们的走私活动提供充足的货源。而这一重要货源地就是黑龙江地区。所以,对于索伦部那些头领们,后金政权是尽可能摆出和颜悦色的面孔,广施小恩惠,诱使他们乖乖上贡。

1636年,为了彰显和明朝“平起平坐”的地位,在五行上把明朝克死,同时也为了在心理上降低汉人对己方政权的敌意,后金汗国更名为“大清帝国”,由一个专营抢钱抢人抢地盘的“强盗集团”,蜕变为一个具有稳定、完善组织结构和配套制度的政治集团。年号由“天聪”改为“崇德”。“女真”族名也被改为“满洲”。皇族姓氏则由之前明朝所赐的“佟”变成了“爱新觉罗”。一手缔造家业的努尔哈赤被尊为“太祖皇帝”。同年,皇太极命满洲镶蓝旗71岁老将吴巴海领军驻守宁古塔,并在这个后来以流放罪犯而闻名的苦寒之地设置了副都统辖区。其治所位于今黑龙江省海林县,其直接管辖区域相当于今吉林省大部和黑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兼管黑龙江流域各土著部落的贡貂等事宜。受此浩大声势的触动,次年4月,黑龙江另一位著名的索伦部首领、鄂温克杜拉尔氏族的头人博穆博果尔也融入到同胞们进贡的潮流当中。虽然他一度表现积极,甚至还派人参与了清军追杀叛乱者喀木尼汉部落首领叶雷的行动,不过很快博穆博果尔的忠诚度就开始下降了。从崇德二年到崇德四年(1637—1639年),他仅仅入朝两次,也没有按照规定如数缴纳贡品。不仅如此,这位“黑龙江库尔喀部索伦,以材武长其部”的首领,在“非有豪酋雄长抗衡上国”的黑龙江流域还深得当地民心,以至于“江南江北各城屯倶附之”。他更聚集了一支拥有步骑6000余人的部族联合武装,俨然一副要和满洲人分庭抗礼的架势。刚刚从汗王升格为帝王的皇太极见此情形,开始“虑其势盛不可制”。他清楚地认识到,为了让此时专注于伐明战事的帝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也为了让大清的招牌还能在黑龙江镇得住人,必须要把博穆博果尔这股反抗的力量压下去。

1639年(清崇德四年)12月,皇太极派遣索海、萨穆尔喀、穆成格等将领率3000余人分兵数路“往征索伦部落”。1640年(清崇德五年),清军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博穆博果尔将手底下6000多号人,分驻于多陈等4座木城里抵抗。清军在开战初期稍微受挫,但随后就凭借武器装备和组织上的优势大占上风。原先跟着博穆博果尔一起造反的那些大小部落见势不妙,便开始挨个向清军缴械投降。到了当年7月,力不能支的博穆博果尔选择了逃跑,带着家小亲随沿着黑龙江往上游撤退。清军再次进击博穆博果尔,一直追到一个叫奇洛台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赤塔附近,最终将博穆博果尔及其余部拿获。博穆博果尔本人被清军押解回盛京后处死。

平定博穆博果尔叛乱一战,可视为入关前清帝国对黑龙江流域征服行动的高潮。此役俘虏参与叛乱的索伦部各氏族男女老幼6956人、牲畜1100多头(匹)、珍贵毛皮5400多捆。依照惯例,这些人丁大多数都被南迁到盛京附近,编入八旗的“牛录”中以补充人力。其他索伦人也被迁离原居地以防他们再聚众生事,唯独达斡尔人获准留居旧地。这一点要归功于作为“纳税模范”和“皇亲国戚”的达斡尔头人巴尔达齐。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这位酋长自始至终保持着对皇太极的忠诚。即使在叛军最嚣张之际,他所统领的部众依然“未曾附逆”。基于这一点,皇太极不仅没有将他们强行迁徙,甚至对巴尔达齐趁着清军战胜的机会,兼并其他索伦小部落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整个黑龙江中游地区几乎只剩下达斡尔人一家独大,到了康熙年间,“达斡尔”一词就和“索伦”并称了。

1643年(清崇德八年)9月21日,在位十八年的皇太极病逝,庙号“太宗”,谥号“文”。在这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帝王生前留下的文案中,提及经略帝国北部边疆有这样一段文字:“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的确,清太祖在位时期,后金政权的北界仅到今天吉林省的北部,而到了皇太极时代,才算是从形式上把整个女真地区都统一了起来。包括上游石勒喀河在内的整个黑龙江流域的大小部族,都向“博格德汗”蒙古族及东北土著民对清朝皇帝的尊称。俯首称臣。但是,清帝国此时正忙于和明朝作战,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南方战线上。虽然对索伦人的叛乱采取了果断而严厉的惩罚性处置,其出发点却也不过是为了后方的安定。再者,对清帝国的统治者而言,长城以内的“温柔富贵乡”显然比“北大荒”更有吸引力。纵观太祖、太宗两朝用兵黑龙江,目的也仅在于获取该地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充实自己,并不是为了将之“纳入版籍”。所以,哪怕是在彻底平定博穆博果儿叛乱后的有利形势下,清帝国也没有在黑龙江地区通过设置行政区划或者留驻军队的方式,建立有效的直接统治,而是仅仅满足于当地土著的“臣服”。同时,由于清朝历年来对当地的征伐掳走不少人口,使得当地本就不多的人力资源更加匮乏。所以到后来面对俄国人侵扰的时候,当地的土著既没有相关的组织整合他们的力量来抵御外敌,自身又缺乏足够的实力,终于使得俄国人在很短的时间里鸠占鹊巢。

就在皇太极去世的这一年冬季,黑龙江上出现了一小股当地居民此前从未见过的武装。这些人金发碧眼、面貌丑陋,武器是几乎人手一根的长管子,队伍里还有一根搭载在车子上的铁质粗大管状物——俄国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