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到主人的征服之路
沙皇俄国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为13世纪末期由臣服于金帐汗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而成,因首都设在莫斯科而得名。在外受蒙古人压迫,内有各路封建王公贵族互争雄长的环境下,这个新生的小国开始了卧薪尝胆的自强之路。14世纪开始,莫斯科大公国因为陆续兼并其他王公贵族的领地而逐渐坐大。他们的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1340)从宗主国蒙古金帐汗国那里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的称号,并获得了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开始领导俄罗斯诸侯。一百多年后的1480年,厚积薄发的莫斯科大公国趁着金帐汗国势力日衰,公然拒交赋税,引得金帐汗阿合马大怒。阿合马于1480年亲自率兵联合波兰一起来教训这个不老实的小弟。时任莫斯科大公的伊凡三世也亲自领军,与阿合马对峙于乌格拉河。结果,蒙古人因天寒地冻和波兰的援军迟迟不到而撤军。此后不久,阿合马就在内讧中被杀,金帐汗国解体。蒙古人对俄罗斯长达二百四十年(1240—1480)的统治就这样结束了。
到了16世纪初期,莫斯科大公国仍然只是蛰居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一个小国家,周边依然存在着几个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小汗国,消除这些游牧政权可能带来的威胁就成为它早期扩张的主要动力之一。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并自立为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从这时候起,沙皇俄国之名才见于史册。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俄国熊”向当年把他们踩在脚下当奴才使唤的蒙古人亮出了深藏已久的獠牙。五年后的1552年,伊凡四世亲自率领大军消灭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沙俄吞并。1581—1598年,俄国人摧毁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失必儿汗国,扫清了通往东方的最后障碍。此后十年间,他们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开垦荒地,修筑城堡。托博尔斯克、秋明、塔拉……一座座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斯拉夫特色的据点拔地而起,通往西伯利亚辽阔土地的大门就这样被打开了。
伊凡四世画像
早在灭亡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俄国人就从与毗邻的失必儿汗国的交往当中得知,在乌拉尔山的另一边有一块辽阔而神秘的土地——西伯利亚。那里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和铁矿,还有黑貂、水獭、狐狸、灰鼠等珍贵毛皮。掌握了这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聚宝盆,其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是无可估量的。所以对物产丰饶的西伯利亚,俄国人早已是垂涎三尺。在这笔巨额财富的诱惑面前,西伯利亚鹅毛般的大雪和凛冽的寒风也无法阻挡俄国人继续东侵的步伐。他们乘船策马,跨过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他们虽然悄悄地来,却绝不会“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潇洒离去。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林立的城堡和一亩亩麦田!
就这样,在征服失必儿汗国之后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俄国人依靠这些土木混合结构的堡垒据点,步步蚕食。截止到17世纪中叶,俄国基本上拿下了西起乌拉尔山,东到鄂霍次克海,北濒北冰洋,南到喀尔喀蒙古,总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的西伯利亚地区。沙皇俄国从一个蜷缩在东欧的地区国家,迅速膨胀为横跨欧亚的全球领土第一大国,创造了世界领土扩张史中的纪录。
当时的西伯利亚,也不是一块渺无人迹的处女地。在俄国人染指这里之前,这里就已经生活着阿尔泰、汉特、涅涅茨、雅库特(国内称鄂温克族)、尤卡基尔、克里亚克、楚科奇等30多个民族。这些名号繁杂的族群隶属于古亚细亚、突厥、通古斯等不同的族系。他们或经营畜牧业,以放牧牛羊、养殖驯鹿等为生;或世代渔猎,划着原始的独木舟于江河湖海上捕捉鱼类和大型海兽。他们架鹰驱狗,背负弓箭,在深山老林里射杀紫貂、猞猁等野物,获取它们身上的珍贵毛皮,并将之制成衣物御寒。如有富余,他们则通过与其他民族物物交换来满足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他们虽然生活方式迥异,语言也不通,但共同点还是有的:那就是受严酷自然环境和落后社会生产力的双重制约,人口基数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上仍停留在氏族部落阶段。
17世纪西伯利亚地区主要俄国据点简表
16—17世纪西伯利亚土著居民的武装力量(右:汉特人步弓手,中:雅库特人的重骑兵,左:楚科奇人武士)
他们如同星辰一般散居在西伯利亚的辽阔土地上,种种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没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整体。所以,在沙俄东扩的浪潮中,尽管他们也曾做出英勇的抵抗,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导核心和与之相关的制度,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许多原住民部族也因此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1462—1689年沙俄疆域变迁图,见证了其版图的急速膨胀
任何一国走上领土扩张的道路,都离不开雄厚军事实力的支撑,那么,作为西伯利亚的征服者,当时的沙俄军事力量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