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如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国民素质迅速提高。但是,由于不同区域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差异性的存在,致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了失衡发展的病态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的东、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城市与农村地区,以及偏远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聚集区之间,教育事业发展失衡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教育失衡发展对整个国家发展必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拉大了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内部不同地方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造成贫困地区更加贫困、富裕地区愈加富裕的恶性循环;容易激发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致使“择校”现象不断升温,发生抢生源、乱收费和违规办学之类的教育腐败事件;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遭到侵犯,引发区域人口失衡、经济失衡、文化失衡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因而,促进区域教育、城乡教育、民族教育、群体教育及校际教育之间的公平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急需探索与解决的重大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树德立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系统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来认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围绕中心干体育,不断挖掘和充分展现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独特而积极的贡献。学校体育作为整个国民体育事业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体育建设人才、促进国民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职责。因而,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对于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消除知识鸿沟,以更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教育公平,就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由于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失衡发展的影响,在教育失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区域、地方之间以及同一区域、地方内部之间不同学校发展失衡的现象。学校体育发展失衡的直接体现就是体育场馆资源占有的失衡,而一切体育活动的实行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体育资源基础之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依赖于一定的体育场馆资源。所以,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均衡占有。然而,“不同区域、地方之间的校际体育场馆资源占有失衡的程度如何”“具有什么样的失衡表现和特征”“造成校际体育场馆资源失衡的原因又有哪些”“怎样解决不同区域、地方之间的校际体育场馆资源的占有失衡问题从而实现均衡发展”等问题现实存在,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推动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更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本书正是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失衡的大背景出发,立足于均衡发展理论,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失衡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今后解决学校体育失衡发展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进而实现学校体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配置”,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相关概念、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来源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失衡进行了总体阐述。第三部分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失衡与竞技化”,对各类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有失衡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失衡的表现、特征、原因、影响以及竞技化特征。第四部分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非均衡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有失衡的现状,构建了针对性的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管理模式,旨在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均衡发展。第五部分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非均衡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有情况与发展模式的评定构建一种衡量标准,做到科学合理地对不同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占有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选择科学、全面、可行的发展模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重庆文理学院的熊禄全做了大量的材料整理工作,为本书的完成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及访谈专家的观点,在此深表谢意!鉴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均衡发展研究又是一项前瞻性较强的课题,其涉及的学科广泛、知识复杂,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孔庆波
2015年5月12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