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前言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找到一个象犹太人这样从深重的灾难中崛起的民族,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惟一被打散而脱离原居住地,又在2000年后恢复聚集地的民族。他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有二千多年处在流离失所,浪迹天涯,屡遭屠戮的痛苦经历之中。这样的历史在世界民族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以色列人常说“我们民族的历史就是世界的历史,是从洪荒开始的历史”。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大多还处于原始的茹毛饮血、筑巢而居的蛮荒时代,人类如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一样混沌未开,一片迷蒙时,古犹太人就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由于水是维系人与牲畜生存的基础,所以古犹太人将目光投向了苍天,因为只要有了雨水,他们就可以储存备用,牧草就能生长,人、畜就不会渴死饿死。于是,雨神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万物之主。他的名字叫“耶和华”,因敬畏而讳其名,称他为“阿特乃”,意思是“我的主”,直到今天犹太人仍这么称呼。除雨神之外,他们也崇拜石头、山峦、月亮、太阳和动物。

据《旧约圣经》记载,4000多年前,古犹太人部落首领亚伯兰意识到,他可以从耶和华那里获取力量,从而将犹太人团结起来。于是,他将“耶和华”描绘成无所不能之神,并说犹太人是耶和华的子民,声称,他已得到耶和华的旨意:“我必叫你成为大国,赐福给你,叫你的名字为大,而你也要让民众得福。”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即“万民之父”的意思。根据“耶和华的旨意”亚伯拉罕率众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到了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当地迦南人称他们为“哈卑路人”(Habiru)意为“过河而来的人”后被称为“希伯来人”(Hebrew)。迦南在《圣经》中被称为“流着奶和蜜之地”,它成为古犹太文明的培育地。

相传亚伯拉罕老年得子以撒(希伯来语为“笑”的意思)。以撒在40岁娶妻后,得一对双胞胎儿子。第一个出生的,混身是毛于是给他取名叫“以扫”(“有毛”的意思),第二个是抓着哥哥的脚后跟出生的,便给他取名叫“雅各”(“抓住”的意思)。长大后的兄弟二人性格迥异。以扫深得父亲的欣赏,雅各受到母亲的喜欢。根据祖先传下来的规距,部落首领的职位要由长子继承。聪明、机灵,工于心计的雅各,为了获得长子的名分,在一次以扫饥渴难奈之际,用一碗红豆汤换得忠厚、粗犷的以扫的长子权。后来又在母亲的帮助下,骗得父亲的祝福,试图成为希伯来人的首领。以扫在得知真相之后,便谋划着要在父亲去世之后杀掉雅各。为了躲避以扫的报复,雅各逃到了舅舅的部落,并娶了他的两个女儿利亚和拉结。雅各和他的妻子及其侍女共生了12个儿子,他们是犹太人传说中12个支派的始祖。

雅各在舅舅家生活了十几年,孩子们渐渐长大,他所拥有的羊、驴、骆驼成群,仆婢众多,可他却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雅各不顾舅舅的反对,带着全家人踏上了归乡的路。

根据《旧约圣经》中的记载,在雅各率家人到达约旦河畔的雅博渡口的晚上,一位天使从天而降,与雅各摔跤,直到黎明也难分胜负,天使便在雅各的大腿窝的筋上捏了一把,使雅各伤了腿。但雅各仍带伤与天使摔跤,看看渐渐放明的天,天使说“让我走吧,天亮了。”雅各提出只要天使给他祝福,他就让他走的条件。天使在给雅各祝福时,知道他叫雅各后,就说:“你以后不要叫雅各了,就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摔跤的人”)吧。”然后天使给雅各进行了祝福。从此以后,雅各的子孙后代又得名“以色列人”,与“希伯来人”一样,成为古犹太人的称谓。雅各后来继承亚伯拉罕的权利成为犹太人的领袖。

雅各时期,迦南发生大旱,常年不雨,禾苗枯死,颗粒无收,许多人饥渴而死。于是,犹太人在雅各的率领下迁居到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中部,古代亚非商旅往来的要冲之地——歌珊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气候宜人,在当地居民的影响下,犹太人加速了由流动的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的过渡。雅各的12个儿子也在此繁衍发展成犹太人的12个部落支派,人丁兴旺。他们占有土地,发展商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此同时,生育日繁,人口迅速增多,活动地域也逐渐越出歌珊,犹太人在埃及生活的400年中,大批被称为喜克索斯人(埃及语的意思是“外来的统治者”)的游牧部族从迦南涌入埃及,征服了尼罗河三角洲。这一切势必招致埃及人的嫉妒和排斥。公元前16世纪中叶,底比斯的王公集结埃及各地的力量,最后把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尼罗河盆地,恢复了埃及的独立,并迅速向外扩张,武力征服了今天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犹太人在埃及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大批犹太人沦为奴隶,然而,犹太人的生命力却异常旺盛,他们照常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于是,埃及法老下令:所有犹太人的新生男孩儿都必须溺死。以达到灭绝犹太种族的目的。犹太人的居住区哭声遍野,刚生下儿子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扔进尼罗河,肝肠寸断。雅各的后代面临断绝的境地。

正当犹太人惨遭涂炭的历史时期,侥幸逃生,被埃及公主收养的犹太男孩儿摩西,渐渐长大成人。他决心拯救受难的犹太人。一天,摩西宣称耶和华授命他率领同胞离开埃及,返回到美好宽阔的“流着奶和蜜之地”的迦南。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摩西的率领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犹太人胜利走出埃及。“出埃及”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它不但意味着犹太人摆脱异族奴役的自我觉醒,同时也是古代犹太民族开始形成的一个关键性标志。此后,每当犹太先知警告犹太人不要丧失独立或抛弃信仰时,总是让他们回忆迁出埃及这段历史。

正是他——摩西,这位卓越不凡的民族英雄奠定了古代犹太民族形成和犹太教创立的基础。

摩西率领衣衫褴褛的犹太人在穿越西奈沙漠的艰难行进中,面临饥饿、干渴、疾病、劳累以及强敌追击阻拦的威胁,不少人动摇了决心,怀念起他们在埃及虽被奴役却能维持生存的生活。加之他们多年来在埃及受多神信仰的影响,对本族主神耶和华的尊奉笃信产生了动摇,以至在征途中摩西隐居西奈山修道40天的时间里,他们学着埃及人的样子,用自己的金首饰铸了一头小金牛,放在营地中央,宰杀牲畜,供奉金牛,男男女女围着金牛又唱又跳。下山后的摩西看到这一叛教行为,怒不可遏。假托耶和华之名对离经叛道的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

为了统一精神信仰,摩西不得不重返西奈山。40天后,摩西精神饱满地托着两块石板返回,他声称石板上刻的是耶和华在西奈山上向他传授的十条诫律,是耶和华与犹太人订立的约法:

一、除了耶和华之外,不可信仰别的神;

二、不可为自己雕制和崇拜任何偶像;

三、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尊名;

四、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前6天做工,第7天歇息,任何工作都不能做;

五、当孝敬父母者,福寿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伪证;

十、不可贪婪他人的一切。

摩西让犹太人的12个部落在西奈山下设立祭坛,宰杀牛羊,将牲畜的血一半洒在信徒身上,一半洒在祭坛上,以示与耶和华立下誓约。以后犹太人时时事事都必须严守“十戒”。由此,摩西创立的人类最早的一神教——犹太教在西奈半岛诞生了。“摩西十戒”不仅成为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

经过40年的荒漠飘零,艰难跋涉,靠着虔诚的信仰,犹太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园——迦南。

以耶和华为惟一崇拜之神的犹太教诞生了。“没有信仰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犹太教不仅把犹太人团结了起来,还为犹太人的发展、向外蔓延奠定了基础。

在犹太人的宗教观念中,“特选子民”、“应许之地”的思想特别浓厚,它们成为犹太教的核心内容之一。

“特选子民”意即犹太人是上帝从万民中挑选的特等选民,负有上帝委托的特殊使命。深信这一说法的犹太人认为,作为忠实的信徒的犹太民族体现了耶和华的旨意,因而被选作特别恩宠的第一选民,成为人类中“与万民有别”的最优秀民族,并赐福予他们,其他民族也因他们而得福。“特选子民”的思想观念使犹太人产生一种盲目排他的民族优越感、自大感,而他们为上帝所授予的“拯救万民”,成为“人类榜样”的崇高使命又塑造了他们世界主义理想的价值观。

“应许之地”意思是迦南早就是上帝应允赐给犹太民族永远居住的一块乐土。事实上,这块“应许之地”并不肥沃,但却反映了四处漂泊的犹太人对土地的渴望。而这也仅只是一块在精神上被授予而在事实上并未完全占有的土地。所以几个世纪后,犹太人又根据耶和华的旨意,重新征服了这块“应许之地“。并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其后,耶路撒冷的耶和华大圣殿成为犹太教的圣地。

后来希伯来王国灭亡,犹太人离散各地,而“应许之地”的观念却因返乡复国的强烈愿望而大为增强。犹太人认为,耶和华曾向他们的祖先雅各保证过,无论以后犹太人流散到哪里,他最终一定会佑助犹太人返回这块“应许之地”。耶路撒冷也将成为上帝主宰世界的中心。这给后来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耶路撒冷之争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犹太教作为犹太人的民族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神教。对自称为耶和华“特选子民”、负有上帝神圣委托的犹太人来说,犹太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民族文化的表达形式。它既表现为宗教观念、宗教文献和宗教仪式,也表现为社会政治体制别具一格的文化习俗。早期犹太民族的历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犹太教的发展紧密关联、相伴相随的,相应地,犹太教无疑成为古代以色列——犹太文明的核心和支柱,是其艰难逆境中永不枯竭的精神慰藉之源泉。

及至以色列和犹大两王国灭亡后,深重的民族灾难极大地刺激了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进一步促进了犹太教一神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而这一发展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先知运动”密不可分。

先知是犹太人的精神领袖,是犹太教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是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思想又远远超出诗人的思想;他们能言善辩,但他们又不仅仅是雄辩的演说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敢于坚持他们所认为的真理。

先知的声音代表了民族的良知。他们的思想以著书立说的形式被记载和流传了下来。这形成了犹太教的主体教义。如《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先知书》、《圣徒传》、《犹太教法典》等。这些宗教经典的完成不仅促进了犹太教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使犹太人的生活有了规范,这对流散中的犹太人能在近2000年的长时间中保持民族的同一性起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在社会矛盾激化之际,常借上帝耶和华之口揭露时弊,呼唤正义,劝谕世人,极力鼓吹复兴耶和华的独尊地位,反对并要求清除种种偶像崇拜的污垢。他们向犹太人传达上帝的预言和旨意:犹太民族要遭受亡国和流放之苦,但上帝不会忘记他的特选子民。历经苦难的犹太民族最终会回到上帝对他们应许之地,建立自己的国家。犹太人必须固守这一信念,否则就不可能获得拯救。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苦难和快乐的岁月里,犹太教以后之所以征服异族、征服世界,就是因为有一大批犹太先知云集在周围,真理才战胜谬误,屈辱才换成笑容,圣殿被烧毁又重新建起,犹太人被追杀又重新聚集,生生息息,不断壮大。先知们以自己对犹太教的忠诚和杰出的智慧促进着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发展、壮大,甚至所向披靡;他们用自己的智慧鞭挞人们、启迪人们,拯救宗教又发展宗教,同时还形成了犹太民族的智慧之源。

犹太人的杰出智慧就是因为拥有了智慧绝伦的先知们。

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王国建立后,在首都耶路撒冷出现了训练“先知之子”的学校。这种学校靠人们捐款集资办学,学生自己动手建造校舍,采用小组教学和自愿学习的方式。祭司和先知成为最早的老师,他们向学生传授律法、祈祷和礼拜仪式等知识。到公元前6世纪犹大王国灭亡后,犹太教会堂成了人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并出现了专职的教师,教授法律、历史、文学和希伯来语等知识。为了保持民族精神上的统一,对耶和华至高神的笃信与虔诚,对摩西律法的通晓和信守,对犹太人历史和伟人的反思和崇敬,对世俗生活中的“必须”和“禁忌”的遵循和规避,对生产技能与动植物知识的介绍、普及,都是犹太教育中的基本内容。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学者比国王伟大,在犹太人重要经典著作《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名话:“学习是最高的善。”强调了学习在犹太人伦理规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犹太人爱学习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在犹太教中,教义和律法本身十分强调人与“上帝”的立约和沟通,认为不熟悉教义、不研读律法,就会失去精神信仰的支柱。因此,认真学习《圣经》,从小接受宗教教育,成为每个犹太人的责任和义务。

《旧约圣经》中有一个特殊的篇章《箴言》,它以长辈训导子女的方式讲述犹太人关于修身、持家、处世、办事、修养等格言和谚语,它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使智慧的人增长学问,使聪明人得到智谋,而要获得智慧和知识又必须笃信上帝,因为“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敬畏上帝、履行律法、获得智慧、学习知识,这几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汇合成犹太教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最初接受的是母亲的基本道德教育。孩子稍大后,父亲开始向他传授有关犹太民族的传说、宗教信仰和祖先训诫等方面的知识和某一专业技能。《箴言》中说:“我的孩子,你要听从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母亲的法则。”

犹太人重视学习,重视教育的传统是犹太文化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

犹太人崇尚知识,在他们的家庭中也可见一斑。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与中国家庭相仿,男子外出挣钱养家,女子在家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确保子女完成学业。富有人家是这样,贫困之家也是这样。一个犹太孩子,除需要外出求学外,每天还要作多次祈祷;每七天要过一个安息日;每年有十几个节日,父母通过这些对孩子进行着宗教的民族的、也是文化的教育。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是非犹太人所无法比拟的。犹太传统婚姻也体现着犹太人尊重知识的精神,困境中犹太人最懂得优生优育的道理,才智一般的犹太人尚难立足社会,更何况才智低下的人呢。犹太人的“门当户对”不完全是财富与门第的匹配,而是人的素质的匹配。富人愿为子女寻找有才华的青年或品行好的拉比家的子女,而不管他是贫是富;贫穷的父母宁肯变卖家财也要为子女找一个有知识的人家。

犹太人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流落于世界各地。他们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犹太民族杰出的科学创造力,源自这个民族特有的开放式的社会文化背景。许多犹太家庭主动与其他民族接触,大量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养料,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视野更加开阔,汲取的知识养料更加丰富。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就是天文地理的教育,而“以色列没有地理,只有历史”。因为以色列是个地域非常狭小的地方,但几乎每个地方都堆积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比如说,以色列北部有一个叫泰尔的地方,这里的历史大约可以堆积四五十层。这里的统治者曾被推翻、被征服的历史事件特别多。

中国军人有去烈士陵园凭吊的习惯,而以色列军官学校则把军官学员拉到马塞达。在死海边,有一座相对特别高的山,山上有一个大城堡名叫马塞达。公元70年前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等城堡都被攻陷,只剩下马塞达。一万名罗马人的奴隶士兵曾经围困马塞达长达三年之久而无法攻破城池。在城堡行将陷落时,守城堡的以色列人认为,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了不当罗马人的奴隶而集体自杀。公元73年4月15日,所有守城的人经过抽签只留下10个男人,由这10个男人把所有守城的人都杀死,然后再自杀。这当中,只有3个女人逃跑了,她们遂向罗马人报信,并把这段历史留传了下来。罗马人进入城堡后,发现,马塞达只剩下一堆废墟。现在的以色列军官学校的学生每次都是步行爬到山顶的马塞达,并庄严地宣誓:“马塞达绝不会再陷落!”意指以色列绝不会再遭到灭亡。

正是在靠着精神的辉煌创造,靠着不屈不挠的生存信仰,靠着生活的正确理念,靠着知识的无穷力量,一次一次被剥夺生存权利的犹太人,一次一次从灭绝的厄运中逃离。正是在这种把握自身命运的种种尝试与挫折之中,犹太人在世界文明的殿堂里,点燃了一堆令人肃然起敬的圣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犹太人的教育抛弃了很多浮华的东西。犹太人教育的根本前提是:一切教育都是为了民族的生存,也就是“爱祖教育”。所以,以色列法律规定,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只要身体没有残疾,只要没有病,只要不是同性恋,只要没有宗教方面的特殊限制,就必须当兵,服完兵役后再去上大学。因此,以色列的大学生大都显得比较“老成持重”。正是由于其“老成”,他们的学习观念与那些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创造力也极为出色。犹太人特别重视传统教育,比如孝道。因此,他们有比较强的家庭纽带。历史上对犹太人的迫害非常厉害。在欧洲,就有法律明文禁止犹太人不能拥有不动产。这就意味着,当犹太人失去享有不动产的权利后,惟一的财富就是头脑中的智慧。犹太人只好做别人不做的事情。因此,在欧洲历史上,凡是做“抽象概念”事情的人通常都是犹太人。

在这种条件下,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中,犹太人走到哪能里,他们都是高智商的典型代表。在以色列,开拖拉机的、养鸡的全是大学毕业,最次的也是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类似于中国的大专文凭)。犹太人无论“流浪”到世界的什么地方,他们总是带着观念来,带着观念去。他们非常清楚不动产是带不走、也守不住的。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犹太先哲曾这样教导犹太人: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也只是一只“驮着书的骡子”。犹太人重视知识的应用和独立思考是来自于他们的基本信仰和生活经验。他们认为学习是以思考为基础的,而思考又是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教育特别注重与孩子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使孩子在同成年人交谈讨论中,引导他们投入学习和研究。所以,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提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而善于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拥有永恒的探求心境,更是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为他们的成功与发展作了充分准备。美国大萧条后,工商界、金融界、新闻界等行业中出现了一批成功的犹太人。而在世界范围内,有像罗思柴尔德、蒙蒂菲奥利等犹太人富豪,有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有成就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据统计今天在美国的亿万富翁之中有20%的犹太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中有20%是犹太人;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0%是犹太人;犹太人在家中打一个喷嚏,世界上所有的银行都将连锁感冒;五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控制所有银行的黄金市场等等。

犹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他们民族中的每一个人流落于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如鱼得水般地开创他们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