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没有秘密:华为如何敬畏和坚守常识(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键在于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活力之源

每一家企业都希望成为百年老店,都想成为长寿公司。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够做到,原因很简单,市场的容量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各类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有竞争就必然有淘汰,企业是否被淘汰,不是取决于其基业长青的愿望,而是取决于其自身的机制与力量,取决于其自身的抗体。

当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企业生存似乎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也很少有企业思考这个问题,“台风来了,猪都会飞”。问题是,任何宏观经济都有周期性,当企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思考生存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

纵观那些已经倒下的企业,其原因固然有外力的作用,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内部,在于其自身生长的基因,在于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的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良好的内部机制,进而长期地保持自身的内在活力。

那些所谓的成功企业,确实会因企业家的辉煌而辉煌,但大多数企业也确实会因企业家的衰落而没落。因此,企业的长寿不能依靠某一个或某几个只有短暂生命的企业家,尽管我们并不否认企业家及其精神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但企业家毕竟是有寿命的,他们是稀缺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少数精英。将一家企业的命运托付给一名企业家,无疑是极其危险的。

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企业生存之道,构建可持续成长的制度体系和内在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确实颇有创意,但只是权宜之计,况且市场经济不是小河沟,而是汪洋大海,水太深,也太浑。而且还有一个更现实的背景,中国企业家对企业及市场经济的了解是很肤浅的,这丝毫没有贬低中国企业家智商的意思。因为从邓小平先生的南方谈话开始,我们才与市场经济、产权和现代企业制度拥有零距离的接触,屈指算来才仅仅十余年时间。没有长期的企业实践做背景,悟道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那么,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何方?在先行者那里。资本家做企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最先领悟了企业的生存之道,领悟了企业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的本质。从整体意义上看,资本家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比我们更实事求是,更务实,更理智。比起我们的盲目创新,谦虚而系统地学习和继承他人已有的东西,既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当然,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引用几句名言警句,更不是引进一些管理技术和方法,而是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体系的确立。

要想理性地思考企业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客观的价值体系,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企业本质问题的思考。也就是说,要回到原点,回归企业的“基本面”,要在商言商。

当然,企业家的职能不仅仅是思考和学习,还必须实践,即通过现实的经营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和客户的变化,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与趋势,适应竞争对手的变化。否则,企业必将走向失败。

通过对企业生存之道的哲学思考,我们就能确立企业基本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进而保证其持续地生存下去。

保持内部活力的关键

中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企业并不缺少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问题是,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创造不出一流的业绩?为什么我们还没有世界级的一流企业?

问题显然出在机制上。没有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生成机制,没有与世界领先企业接轨的运作机制,一流的企业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我们缺乏的是培育与引导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与舞台,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良好的人力资源经营和模式,是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工具和方法。

企业的机制是一种力量——激励力与约束力,是能够使内部员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向着企业所期望的方向转化的力量。也就是说,这种机制之所以有活力,在于它能够时刻引导员工,使员工持续地增加自己的投入,使好人做好事,坏人也做好事,而且能够做更多的好事。

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中拥有多少人才,而在于其运营机制。一个好的机制不但能够不断地造就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还能够吸纳更多的外部人才,使人才实现高绩效。吸引人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让人才为企业所用。企业能否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并不取决于企业是否出手大方,而在于其能否构建一个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一个能使其发挥作用的舞台。

什么样的机制缺乏活力?答案无疑是“大锅饭”机制。因为在这种机制中,无论员工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创造价值与破坏价值、奉献与偷懒,得到的评价和获取的利益都是一样的,员工因此丧失了开发人力资源和提升职业化能力的直接动力。没有落差,没有倾斜,没有矛盾,没有激励,就不会有动力。这种机制对员工产生的导向是,减少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智力投入,使个人投入在低水平上保持与回报的一致。所以,“大锅饭”机制概括起来说,就是“干部能上不能下、工资能高不能低、员工能进不能出”。在这种机制下,好人也会做不出好事。

那么,什么是有活力的企业机制?

企业机制的关键在于,不能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只有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不吃亏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员工增加自己的投入,因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机制,其基本原理在于能够激励与回报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这就是有活力的机制与缺乏活力的机制的本质区别所在。从另一方面讲,扬善必须惩恶,企业在保证不让奉献者吃亏的同时,也不能让投机者获利,偷懒者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也就是说,使小人不得志,让好人不吃亏。

企业的机制必须依赖内在的制度和体系支撑,其中主要包括:

一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涵、以绩效为特征的优秀企业文化,它为企业提供的是生生不息的长期牵引力。

二是对全体员工的激励与约束体系,它为企业提供的是持续不断的内部动力。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在定性上,确定谁是奉献者,谁是偷懒者;在定量上,明确每一个人的价值贡献。其中的关键在于,由人评价人转向由制度评价人。企业必须通过公正的分配制度,给予不同的价值贡献者以不同的回报,并通过回报体系的设计,来激励员工的价值创造行为。

三是与世界先进企业接轨的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它为企业提供了长期持久的推动力。

牵引力、内部动力和推动力构成了企业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对于企业来说,它可以没有资源,但不能没有机制,且有活力的机制更重要。

外部环境变化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拥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基于以往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家开始思考企业的未来,关注更广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与之相伴随的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在与日俱增。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企业实力的增长,企业的内部实力和外部竞争力都得到了增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与整合资源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说,机会与挑战共存,风险与优势相伴。

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政策是不以某一家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环境的变化拥有自身的内在规律,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是政策主体的意志和多种要素博弈的结果,它们不可能为某家企业量身定制。

同时,任何环境的改变、政策的干预都不会强制和直接地干预企业的内部运作,不会直接限制企业进行理智的思考,而会或多或少地给企业留下“自由裁量”的空间。

因此,在外部环境与政策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基于自身的战略,积极地应对和规避来自外部的风险,保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受伤害。这种应对和规避没有善恶之分,面对外部的挑战和风险,为了保护企业的机制和活力,企业唯一的理智选择就是应对。

所以,企业必须敏锐地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理智地应对风险与把握机会。外部求适应:适应市场,适应客户,适应社会;内部求活力:创新机制,保持活力,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

在外部的挑战与变革面前,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会未雨绸缪,积极地预测和应对变化,从而使企业走向卓越;有些会随大流,跟随变化,从而使企业落入平庸;有些会漠视、逃避、抵抗变化或无所作为,从而使企业被淘汰出局。

变革的主要力量源于企业家对变革的狂热与偏执,这是企业发展永恒的推动力。作为心存高远的企业和企业家,在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面前,唯一的选择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创新精神,谋求一种有限的平衡。在顺应外部变化的同时,依靠企业自身机制的力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积累资源,储蓄能量,以面对未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