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没有秘密:华为如何敬畏和坚守常识(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下一个倒下的不会是华为

华为用26年的时间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其原因是什么?我得到的题目是,“下一个倒下的是谁”。我不是算命先生,不敢胡乱预测,但是我们看到,不断有企业倒下,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亦是如此,如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等。所以,我并不是危言耸听,下一个倒下的是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是组织的活力,组织的活力意味着企业的动力。很多企业在刚创业的时候要什么没什么,但是有激情、有冲动、有玩儿命精神。企业借此就能够由小到大,乘着外汇市场的东风快速走下来。但是我们最怕的是,当一家企业什么都有,却没有精神、追求、梦想、冲动了,企业的组织活力就会下降,这是核心的问题。

第二是人力资源惰性。人身上充满了正能量,也充满了负能量,我们要激励正能量,当然也要约束负能量。什么是人的正能量,它和组织的关系是什么?实际上每个组织,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必须要思考:怎样把人的正能量有效地激发出来,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没有确切定义。其实对于这个命题,华为一直在思考。我认为,华为是一家怕死的公司,在中国,怕死的企业长寿,很多企业不怕死,但最终都陷入发展困境。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我觉得至少从目前来看不是华为,为什么呢?在我们书里,有这样几幅图片,从图片来看,华为的员工在异国他乡,身体倒在泥泞的土地上,为华为的“战车”扫平前进的障碍。对此,网民有这样的评价:“如果这样的公司倒下,天地不容。”因为他们在玩儿命,在把自己的力量和公司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华为人身上所散发的狼性,我觉得26年来,华为人的狼性没变,他们是狼,不是喜羊羊。我们对狼性会有一些本能的误解,但对华为人来说,其狼性就是敏锐的嗅觉,就是关注客户、市场。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倒下更多是因为对客户的傲慢。而华为人一直秉承自己的基本原则,永远做“乙方”,永远以“乙方”的心态面对大大小小的客户。华为在成长初期对客户保持着一种敬畏,当它日渐成长为巨人时,它还是对自己的客户保持着一种敬畏。所以,华为人永远信上帝,信上帝就是信客户,这就是嗅觉。在华为,任正非一贯主张扫除那些眼睛永远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人,他永远追求客户至上,他所需要的是屁股对着老板、眼睛盯着客户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才能感知客户、市场、精神追求的变化。一旦闻到热味、看到机会,就会本能地扑上去,不需要开会、讨论、沟通。所以,华为人的狼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意识。

现在,奋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如果谁讲奋斗,人家会觉得他很可笑,但奋斗是一个普世的价值,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丛林中,领地是有限的。当一家企业做大以后,它就会侵占其他企业的领地。所以当市场容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一种狼性。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它不同情弱者,其坚守的唯一规则就是优胜劣汰。对企业内部来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关于狼性到底是不是人性,大家见仁见智。但任正非认为,狼性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性。

华为要保持这种狼性,要坚守“三感”: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责任感,基层要有饥饿感。组织的狼性是在组织内部培养的,一谈到狼性,我们就会想到攻城略地。但事实上,狼性无处不在,小改进、大改进,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都是狼性的体现。

谈到奋斗,很多人说,老外也会奋斗,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他们全是“富二代”,因为他们的先辈奋斗过,所以他们有资格享受先辈们奋斗的成果。但我们看看现状,尤其是在一些福利国家,全民腐败,所以还要那些“富二代”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在华为,员工很少有“富二代”“官二代”,都是一帮“屌丝”,屌丝们要改变命运只有一条路——奋斗。那些成功的企业哪个没有奋斗过?因为中国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只有贫穷和良好的美德,我们没有什么可享受的奋斗成果。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我觉得狼性就是正能量,奋斗也是正能量,而且它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所必需的。

其实,人是有惰性的,刚才我讲人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人也有惰性,比如说贪婪、自私、懒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组织的疲劳症就会开始出现。员工的疲劳尚在其次,如果老板、领袖患上了疲劳症,就会产生三头主义、关联交易、生活腐化等现象。华为董事长孙亚芳说,华为不想成为世界第一,但它不得不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未来能够阻碍他们前进的唯有内部腐败,是组织的疲劳、员工的疲劳和领袖疲劳。这一方面表现为怠惰,另一方面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现象实际上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批判自己的负能量,正视正能量,然后坚持组织对体制的长期建设,有利于企业建立组织的机制。与其说华为的文化是狼性文化,倒不如说它是海盗文化。

华为致力于打造银饭碗,但饭碗里没饭。其实,我觉得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就是把这些秀才变成战士。华为员工基本上都是知识型员工,90%以上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在华为,他们变成了战士,而不是奴隶、奴才。我们知道,知识型员工的团队意识很差,怎么将其变成一支铁军,把干部变成蒙古将军,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战士有了,部队有了,将军也有了,我们还需要一个成吉思汗那样的领袖。在非战争年代,企业的将军、国家的将军都不可能有变化,但是我们的经济将军却会不断更替,所以华为是有一点儿悲壮的,它让自己的将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扩张、攻城略地,而我们的人力资源还要对其进行管理,把它变成战马,而不是野马。华为只是力出一孔地关注客户,坚持力出一孔,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其实,在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分钱容易,奋斗不易,使一支队伍不堕落、不懈怠,保持那种狼性,保持奋斗精神其实是很难的。

要想保持这种狼性,企业需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组织的自我批判;第二,个人的自我批判。外在的市场、客户只是一个影响因子,而不是决定因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组织的活力还是来自组织本身。从华为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讲,其胜利可以归为三点:

1. 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员工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这家企业就会变成一些人的利益小团队。以股东为中心,企业就会被绑上资本的枷锁。其实,对我们企业好的只有一个人,是谁呢?政府要税收,供应商要货款,员工要工资、奖金,只有客户给我们送钱,所以我们要善待客户,眼睛盯着客户,这是常识。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成长初期,对待客户是“读我千遍不厌倦、我对客户如初恋”,但成长起来以后,企业却摒弃了这种理念。

2. 以奋斗者为本,既不能让奋斗者流汗,也不能让奋斗者流泪。企业当然会为客户好,但也不能让奋斗者吃亏,否则没有人愿意做奋斗者。所以,华为认为,要给奋斗者以合理的回报,因为他们是公司财富的创造者。

3.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指的是精神上的,不是让华为人把钱都埋在祖宅的地下,不是让他们做苦行僧。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华为26年来一直就是这么干的,用华为人的话来讲,跟在这些领先企业背后,一路狂追,追着追着发现前面没人了,新加坡的企业问任正非,华为为什么会成功。任正非说,不喝咖啡,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奋斗上,这就是现在的华为。

我们来看个案例,这是华为董事会、监事会的宣誓,他们的宣誓内容是,“只有无私,才会公平、公正,才能团结好一个团队;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坚持原则;只有无私,才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去除自己的不是;只有无私,才会心胸宽广,境界高远,才会包容一切需要容纳的东西,才有能力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人说,华为是在作秀。

在华为“心声社区”中,更多的是对公司的批判,对公司问题的揭发,比如我们研究的管理问题。所以,华为在不断地根除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批判。

华为有一份《管理优化》报,其作用有二:第一是知识共享,第二就是自我批判。2012年华为员工奖金125.7亿元,但高管层却未能分摊一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完成2012年的绩效。任正非、孙亚芳以及其他11位董事会成员在2012年都是零奖金,这就是狼性,也就是对这个组织的惰性保持警惕。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比内部的一些机制、操作手段、制度还重要,因此,一些必要的警醒也非常重要。

在华为时,我的办公桌右下角放着一张垫子,这就是华为的垫子文化:困了,拉开垫子就睡觉。虽然我到华为报到后唯一买的办公用品就是这张垫子,但非常欣慰的是,如今我到华为看看,这张垫子还在。如果华为人都睡在很舒服的席梦思床垫上,在每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华为大学平整的草地上,跷着二郎腿、喝着咖啡,下一个倒下的肯定就是华为。我觉得企业精神不能堕落,否则,这家企业便不可救药了。

狼性不是培训出来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1. 在文化上,我们张扬狼性,所以到底以什么为本,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选项非常多,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是以客户为本,我觉得二者是两个不同的选项,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统一。

2. 绩效管理。华为对员工的绩效考虑,就是在甄别一个人的狼性。

3. 薪酬管理。为那些具备狼性的人付酬,为奋斗者付酬,昭示狼性基因,尤其是在狼性基因不断衰落,“80后”“90后”,甚至“00后”人身上的狼性基因越来越少的时代。但是我觉得,狼性基因很难复制,企业只能从任职资格管理、流程管理、控制野性、末位淘汰、消除懈怠等方面做出努力。所以我们讲,狼性文化可以张扬,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问题,我们很多企业在制度上都出现了问题,使奋斗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谈到组织管理,我想到了三个核心问题。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华为26年的发展一直践行着这三个常识:

第一,各尽所能。

第二,按劳分配。

第三,多劳多得。

在你所在的公司中,员工都各尽所能了吗?尽到什么程度?你所在的公司实施的是真正的按劳分配制度吗?有多少是按劳分配的,有多少是按学历分配的,有多少是按工龄、年龄、职称、职务分配的?您所在的公司真正做到了多劳多得吗?我觉得这三个常识就是人力资源的机制和活力的源泉,这会让奋斗者不吃亏,激励奋斗者,激发正能量。

关于末位淘汰制,我一直在讲激励正能量和抑制负能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当然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正能量上,但我们可能还要关注一下,要抑制哪些负能量。抑制负能量就是少劳者少得,长期不为公司做贡献的人应该被淘汰,因为不淘汰这些人,就是对奋斗者的不尊重。所以,企业既要解决扬善的问题,也要解决惩恶的问题,中国的国企改革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您所在的公司是否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如果做不到,表明我们的组织在退化,下一个倒下的有可能就是你所在的公司。

企业要为能输出正能量的人提供机遇,为长期不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做出约束,抑制他们的负能量。也就是说,激励人的真善美,抑制人的那些负面的东西。所以,核心问题就是赏罚,我们在评价制度上要由人评价转向由制度评价,由人发工资转向由制度发工资,只有激发公司的那些正能量,整个组织才能在未来实现长治久安。

(本文为2013年6月29日第7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的演讲记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