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活血有当归
妇科良药效堪威
当归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妇女都知道它,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说它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以及妇女难以受孕;还可以用于咳嗽气喘,外科疮疡等。当归的味道是甜甜的,兼有一点辣味,闻着还有一点芳香气;当归的药性是温和的。它的突出功效是补血活血。过去医生们认为,当归头破血,当归身和血,当归尾止血,全当归补血,现在几乎不再这样区分。有统计表明,在25种使用频率最高的中医处方中,当归出现的几率排在第8位,所以前人说“十方九归”。我国甘肃省岷县出产的当归,根大、身长、支根少、气味浓厚,驰名海内外,故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说。
当归药膳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各15克,羊肉250克。将三味同入锅内,加清水煮,待肉熟时加入调料,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此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名方,具有暖胃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尤宜于产后妇女体质的恢复。
2.当归红枣粥:当归15克,红枣10枚(擘、去核),粳米50克,砂糖适量。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水煎浓缩,取水煎液100毫升;再加入红枣、粳米、砂糖,加水300毫升,煮至米开汤稠。此粥补血调经、益气健脾,可作为妇女保健药膳日常食用,亦可用于月经不调、产后便秘,还可用于营养性贫血、产后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3.当归狗肉汤:当归20克,狗肉100克,慢火隔水炖,后加入可口调料。肉熟后弃药喝汤吃肉。当归补血活血,狗肉助阳温胃,两者合用,温养脾胃,恢复体能。本膳可作为胃下垂、慢性胃病、贫血,以及虚寒体质者的保健食品。每日或隔日1剂。
养生经验方
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服。本方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凡劳倦内伤,证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女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便可使用本方;亦可用于过敏性紫癜,或鼻衄、便血等症。
2.乾坤膏(《清太医院配方》):当归、生地、黄芪、党参各120克,龙眼肉、枸杞子、升麻、肉苁蓉各60克。以上用水煎透,炼蜜收膏。每次服10~15克,温开水冲服。此膏补气养血、生精益肾,主治由营卫虚弱、气血亏损所致的肌肉消瘦,骨蒸劳热,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3.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2.5克,川芎9克,桃仁3克,炮干姜2克,炙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其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用于治疗妇女产后腹痛、恶露不下及产后发热等病症,是用于妇女产后的重要方剂。研究认为,生化汤具有促进产后乳汁分泌,调节子宫收缩,减轻因子宫收缩造成的腹痛及防止产褥感染的作用。
4.当归美容方(经验方):当归50克,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约1000毫升,过滤后备用。面部美容:洗净面部后,用脱脂棉蘸少许当归液,在面部色素沉着处不断涂擦,使皮肤尽量吸收当归液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疗的效果。护发:洗头后,将少许当归液倒在手上,反复揉搓头发,可以达到护发的效果。
地黄——地黄炮制有生熟
滋阴补血功效殊
《神农本草经》中将地黄列为上品,名为地髓。从东汉时起,用地黄、蜂蜜煎膏服用以图养生长寿之风,尤为盛行。唐宋文人白居易、苏东坡、陆游、谢灵运等笃信地黄之补力,每每作诗吟诵。地黄主产于我国北方,以河南省焦作地区(怀庆府)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称怀地黄,为四大怀药之一。
地黄为甘寒之品,入于心、肝、肾三经,尤以补肾功能最为突出,自宋代以后,始有生、熟之分。临床所用地黄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等;另外,入药用的还有地黄炭、鲜地黄汁等。鲜地黄,为新鲜的地黄根或根状茎,性寒凉,功效清热凉血,主要用于温热病;其干燥者,为干地黄,长于凉血滋阴,多用于阴虚内热病;经加工蒸制后,为熟地黄,专于补血滋阴,用于精血不足。据调查,在25种最常用的滋补药中,地黄仅次于甘草,位居第二。
地黄药膳
1.鲜地黄粥:鲜地黄250克,粳米50克。将地黄切成细丝或薄片,加水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再添水煮沸过滤,两次药液共计200毫升,待用。粳米熬粥,熟时加入药液,搅匀,即成。本膳主治阴虚内热,久咳,盗汗,口渴,目赤等。
2.地黄乌鸡汤:地黄120克,乌鸡1只(1500克左右,公母均可),饴糖120克。将乌鸡宰杀去毛与内脏,洗净;将地黄酒洗切片,和饴糖拌匀后装入鸡肚内缝好,置瓦钵内煮至烂熟,佐餐食用,有补血养肝作用。本膳主治肝血亏虚或产后血虚等引起的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的贫血,化学、物理损伤及由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
3.地黄固本酒: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白茯苓、西洋参各60克,上好白酒2公斤。上药共捣碎,先置瓷器内,加酒浸泡3天,然后用文火煮沸,使酒液变为黑色,酌量空腹饮。此酒补虚乌发、光润容颜,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养生经验方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24克,干山药、山萸肉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蜜制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服。此方是一首复方制剂,方内药物有机结合,有补有泻,共同达到滋阴补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与人参有类似的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细胞免疫反应有调节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所以,对预防老化和早衰也有一定作用。
六味地黄丸作为流传上千年的名品中成药,具有有病可治、无病可防的特殊药效,已成为当今社会服用最多的保健中成药之一。据调查,10位30~60岁的中国人,就有8位曾经或还在服用六味地黄丸,所以六味地黄丸被老百姓誉为“保健神品”,是当之无愧的。
六味地黄丸广泛地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预防医学方面。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肿瘤、男女不育症、前列腺增生、心律不齐、肾病综合征、特发性水肿、支气管哮喘、性功能减退、便秘、失眠、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放化疗不良反应、脱发、白内障、骨髓炎、骨结核、血栓性脉管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心性视网膜炎、突发性耳聋、小儿发育不全、小儿脑瘫等。
另外,六味地黄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应激能力,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作用。因此,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常能补充不足的“阴”分,调节人体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应用本药的临床指征,应为肾阴亏损所引起的头晕、耳鸣、腰痛、盗汗、遗精、消渴、失血、失音、淋证、虚火牙痛、喉痹、失眠、小儿发育不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
2.琼玉膏(《丹溪心法》):生地黄640克,党参60克,茯苓120克。以上3味,加水煎煮2次,药液滤过混合,浓缩,加蜜280克,搅匀成稠膏状。此膏补气养阴,用于心肺气阴两虚所致的干咳气短、口咽干燥或痰中带血等。每服15克,1日2次。忌食葱、蒜及烟酒等刺激物。
3.崩漏经验方(原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经验方)治妇人崩漏不止:熟地120克,党参30克,浓煎服,可以转危为安。好学深思之士,用脑过度,头眩欲仆者,用熟地二三两,煎服有效。青年嗜色,老年常发哮喘,用普通定喘剂无效,必以熟地、肉桂同投,其势始杀。
4.早搏煎(《四大怀药与六味地黄丸》):熟地黄30~60克,五味子15~30克。心气虚加党参、黄芪;心阳虚加附子、肉桂;血瘀加当归、丹参、川芎、三七;痰浊加栝楼、半夏。水煎服,1日1剂。治疗18例,总有效率为83.3%。
5.熟地补血汤(经验方):熟地24克,当归12克,杭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以上4味,加水煎煮2次,分服,1日1剂。此汤补益精血,主治贫血症。
生、熟地轶事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对熟地理解之深和运用之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称熟地“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净,故能补五脏之阴,而又于多血之脏最要得”。由于他应用熟地得心应手,所以医学家给他起了一个雅号,谓“张熟地”。用熟地解救难民,就是他的创意。公元1596年秋,张景岳路过一个村庄,得知村中青壮年应征从戎,老幼妇弱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张氏见此惨景,急忙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饥民,并教村民到野外采挖生地,蒸晒成熟地代粮充饥。当张氏辞别父老乡亲时,村民们夹道相送,感谢他用熟地充饥的救命之恩。
当代河南安阳有一位名中医孙一民,善用鲜药治疗顽疾,他用鲜地黄汁、鲜小蓟汁、鲜蒲公英汁、鲜茅根汁,组成“四鲜汤”,治疗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效果较好。
据报道,用鲜地黄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明显。取鲜地黄汁100毫升,加入冰片1克。先用双氧水清洗耳道,然后滴入药液2~3滴,每日或隔日1次。
芍药——诗经吟咏芍药名
养血柔肝并止痛
芍药是有名的花卉,“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李时珍曾说:“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其实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之诗句,说明2500多年前,芍药就作为礼品赠给即将离别的情人,故芍药又名“将离”。
《神农本草经》中芍药无赤白之分。至南北朝陶弘景始将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芍药,味苦酸,性寒,归肝脾经。前人有“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之语。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上,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高血压的头晕目赤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月经色紫且夹有血块者。白芍在养生保健中还有美容与保护皮肤之功能。
芍药药膳
1.白芍灵芝饮:白芍、菌灵芝各10克,煎水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味,饮服。此饮养阴健脑,主治神经衰弱。
2.白芍羊肉补血粥:白芍、熟地、当归(炒)各5克,黄芪10克,精羊肉(剁细)150克,粳米100克。先将白芍、当归、黄芪、熟地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2小时,去渣留汁,再下羊肉、粳米,煮至肉烂粥熟,加作料调味即成。此粥益脾补肾、大补气血,可作为妇女日常保健品,也常用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闭、产后缺乳、产后便秘、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等。
养生经验方
1.少林口乐(《中国中成药保健品集粹》):白芍等。少林口乐被国家体委评为24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饮料,荣获1988年运动营养金奖,能消除疲劳,有益于人体健康,可用于阴虚而致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12克,甘草9克,水煎服。功效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脾不和引起的肝区痛、胃脘痛、腹痛、痛经等。研究认为,白芍与甘草同用,对胃肠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的松弛作用,可以治疗中枢性或末梢神经性的肌肉痉挛及其引起的疼痛,对于脑血管痉挛所致的发作性头痛,可作为预防性治疗用药。
3.芍药润燥丹(《辨证录》):白芍、山药各30克,炒栀子10克,炒芡实60克,水煎服。本方功效为养肝补肾、清火止遗,主治情绪急躁,易动肝火,头目昏沉,早泄遗精。
芍药轶事
相传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与芍药有一段故事。
华佗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药材。一天,有人送他一棵芍药,种植在屋前,他尝遍了芍药的叶、花、茎,觉得没有什么药性,因此,从不用它治病。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忽然听得有人啼哭,只见窗外有一位美貌的女子,华佗感到纳闷,便走出门外,想看个究竟,出得门来,却只见芍药不见人影。华佗心想,难道芍药就是那位女子?转身回到书房,刚刚坐下,就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门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感到奇怪,便叫醒妻子,说了此事。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道:“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就是治病的良药,唯有这棵芍药被你冷落在一旁,想必是你没有查清它的用处,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说:“我对它的花、叶、茎了解得一清二楚,怎么能委屈它呢?”妻子说:“你只尝了它的地上部分,你尝过它的根吗?”华佗无言以对。时隔数日,妻子月经来潮,血流如注,小腹绞痛,自己挖起芍药根熬汤喝了,不过半日,一切症状皆无。华佗得知后,非常感谢妻子,终于认识到芍药是一味止血良药。从此,华佗的家乡——亳州,种芍药之风日盛。
何首乌——依功取名何首乌
古人作文传到今
何首乌,直接切成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入药为制首乌。生的有点苦涩味;制熟的味甜,偏于温性。它的作用是滋补肝肾,养血填精。其性能不寒不燥,不腻膈,不碍胃,又有养血祛风之功。其补养精血的功力是熟地与黄精所不及的。生首乌滑肠泻下及消炎作用较好,可用于风疹瘙痒、肠燥便秘、瘰疬疮痈;制首乌滋补肝肾作用较好,可以用来治疗血虚眩晕、失眠、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不论是生首乌还是制首乌,都可以用于高血脂和高血压病。常用量为10~50克。
何首乌药膳
1.仙人乌发粥:制首乌30克,大枣10枚(切开、去核),枸杞15克,黑糯米120克,冰糖适量。制作时,将前四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粥成,再加冰糖调味即成。此粥功能益气补血、滋养肝肾,适宜于妇女及老年人日常保健,以及肝肾气阴两亏之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健忘、潮热盗汗等。每日1剂,早晚趁热各服一小碗,连服1个月。
2.首乌熟地炖兔肉:何首乌15克,熟地10克,女贞子6克,兔肉250克,黄酒10毫升。先将兔肉切成块,洗净。将兔肉与药物放入炖盅内,加入一碗半沸水,炖盅加盖,放锅内隔水炖。水烧开后,用中火续炖2.5~3小时。熟后,将药渣捞出,放入少许香油、食盐和味精,调匀后即可食用。本膳具有养颜补髓、生血调经的功效,可用于肝肾虚弱之目眩头晕等症。
3.首乌鸡蛋汤:何首乌100克,鸡蛋2只。先将何首乌洗净,鸡蛋煮熟去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食蛋饮汤。此汤有补益精气、养颜止带的功效,用于精血亏虚所引起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或妇女未老先衰、腰膝酸软、带下量多质稀等。
4.首乌枸杞酒:何首乌120克,熟地60克,枸杞150克,黄精、当归各30克,白酒2500毫升。将前五味洗净切碎,入布袋扎紧,置陶瓷容器中,加入白酒,每日振摇几次,浸泡7天后,即可饮用。每次饮10~20克,每日2~3次。此酒有补肝肾、健脾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养生经验方
1.首乌延寿丹(清代《世补斋医书》):何首乌210克,豨莶草、桑椹、黑芝麻、金樱子、旱莲草、菟丝子各30克,杜仲、牛膝、女贞子、霜桑叶各15克,忍冬藤、生地各8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此方补髓益精,强身健骨,养阴退热。用于老年人治疗肝肾虚弱,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健忘不眠,须发早白,血压偏高,小便失禁等,颇为适宜,是老年人的保健方,长期服用有培补精血、乌发强身、延年益寿之功。
原卫生部中医顾问秦伯未先生说,首乌延寿丹有四大优点,即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并罗列出六项适应证:①年高稍有劳动即感疲劳。②年高即觉头晕、耳鸣。③年高脉搏和血压容易波动。④年高步履乏力,多立腰膝酸软。⑤年高四肢筋骨不舒,似风湿而非风湿。⑥年高而无症状,但检查为动脉硬化,或心律不齐、强弱不均。
2.首乌决明子汤(经验方):何首乌15克,草决明、山楂、泽泻、牛膝各10克。以上五味共用水煎,取汤温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用。此方具有补肝肾、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适宜于高血压、高血脂的中老年人保健。
3.何首乌丸(《圣济总录》):何首乌500克,熟地黄、牛膝、赤芍各120克。以上四味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早晚各服1次,空腹服下。此方能养阴血、壮筋骨,适用于中老年人血虚风痛,筋骨不利,早衰发白,大便不畅。
4.七宝美髯丹(明•邵应节):何首乌1000克,菟丝子、牛膝、茯苓、枸杞、当归各250克,补骨脂120克。以上七味,共研为末,用蜂蜜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克,空腹服下。本方具有补肝肾、养精血、乌须发、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本方有抗凝血、耐缺氧、抗贫血和增强机体免疫与应激能力等作用。选用本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满意。
何首乌轶事
古时候有位叫何田儿的人,生而阉弱(生殖器发育不良),身体虚羸,未老先衰,不及中年,就须发皆白,58岁还未娶妻。但他敬慕道术,常随师上山,修炼功夫。有一天,他醉卧山野,忽然看见有两株相距三尺余的蔓藤相交,一会儿又分开,一会儿又相交,何田儿惊讶地看呆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奇妙的植物!遂即连根挖下带回家中。他问遍邻居乡亲,无一人认识这是什么植物。
后来有一位老人对何田儿说:“你既然年老无子,何不把这种神草拿来服用?”何田儿遂将挖回来的植物晾干后研为细末,用酒冲服,10天后,身体渐壮,精力旺盛,须发变黑。后来,他娶妻生子,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能嗣。他的儿子廷秀也天天服用,父子二人都活到160多岁。后来,廷秀有了儿子,也同样服用这种草药,他们到了130岁,须发还乌黑无白。这件事传到村子里,很多虚弱的老人服用后果然奇验。
何田儿为了让人们记住这种使人须发乌黑、具有延年益寿功效的草药,就给他孙子起名叫何首乌。唐代李翱写了一篇《何首乌传》,记述了这个故事。从此,何首乌便以功效卓著名闻天下,成为养生保健的佳品。
阿胶——阿胶补血滋阴良
山东东阿美名扬
阿胶是以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因其主产于山东东阿县而得名。
谈到阿胶,城乡人都知道它是一种补血药。前人将阿胶、人参与鹿茸并称为补益药的“三宝”。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1915年我国阿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功能滋阴润燥,补血止血,安胎;主治血虚心惊,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等。用时捣碎,烊化冲服,或以开水黄酒化服。近年来,阿胶又有不少新型制剂,如阿胶膏、阿胶补浆、阿胶口服液、阿胶泡腾片等。但因阿胶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以及呕吐泄泻者应当慎用。
阿胶药膳
1.阿胶鲤鱼粥:炒阿胶15克,鲤鱼(洗净)300克,粳米50克。先将鲤鱼宰杀后,去鳞及肠杂,洗净后下锅,加清水1500毫升,煮至鱼烂,剔去骨刺,再下粳米,煮成粥,将成时加入生姜丝、大葱末、鲜橘皮、盐等,再煮15分钟,下阿胶,使之溶化,搅匀,加调料至鲜即可。此粥健脾养血、止血安胎,用于妇人伤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流术后下血不止,月经过多,子宫出血等。每日1剂,趁热服用。
2.阿胶黄芪大枣汤:阿胶9克,黄芪18克,大枣10枚(切开)。先用清水煎煮黄芪、大枣,水沸1小时后,取汤去药渣,将阿胶纳入药汁中煎至溶化,每日服用1剂。此汤补气养血,可用于贫血症。
3.阿胶炖鸡肉:阿胶50克,鸡肉200克,桂圆肉25克,红枣5枚。将鲜鸡肉洗净去皮、切粒,桂圆肉、红枣(去核)洗净,各物一同放入炖盅内,加沸水适量,盖好,隔水文火炖1小时即可食用。此膳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用于血虚之眩晕、心悸,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或阴虚咳嗽,或肺结核咳血等。
养生经验方
1.阿胶补血膏(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阿胶、熟地、党参、黄芪、枸杞、白术。煎为膏剂,每瓶重200克。每次取10~15克,含化或用温开水化服,1日3次。此膏具有滋阴补血、健脾益肺、益气生血的作用,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所致的血亏目昏,虚劳咳嗽,心悸健忘,产后虚损,妇女崩漏等。
2.神箭牌驴胶补血冲剂(中成药):治疗阳痿40例。每次1包(20克),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96.6%。
治疗不孕33例。每次1包(20克),每日2次。白带多者加用乌贼骨20克,水煎冲服;痛经者用制香附30克,水煎冲服;闭经者用益母草30克,水煎冲服;头昏腰痛者用天麻20克,水煎冲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经1~4个疗程治疗方有效。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
3.黄连阿胶汤(《伤寒论》):黄连、阿胶(烊化)各9克,黄芩、白芍各6克,鸡子黄2枚(冲服)。此方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阿胶轶事
清朝咸丰皇帝中年无子,懿贵妃怀胎时患有贫血证候,御医尽力而无效果。当时的户部侍郎陈宗妫是山东东阿镇人,他推荐用山东邓氏树清堂所产的阿胶,化汁后服用。懿贵妃服用后贫血痊愈,并保住了胎元,足月生下一男孩,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皇帝为此钦赐进贡阿胶的树清堂主人四品朝服黄马褂和进宫用的手折子,专为向宫廷进贡阿胶时使用。嗣后,宫廷每年指派四品钦差监制阿胶,制成后带回宫中专供皇室使用。由于熬制阿胶需九天九夜才能完成,所以阿胶又被称为“九天贡胶”。
龙眼肉——龙眼味甘性温平
养血安神长精神
龙眼肉又名桂圆肉、元肉,《神农本草经》又称“益智”,言其“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它是甘甜而性温的药用食品,古代常被当做贡品,进献给皇帝享用。
据考证,我国人工栽培龙眼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1000多年前,才由我国传到印度和南亚一带。我国主产地在福建、广西、广东、四川、台湾等地,以福建莆田所产者为最佳。
龙眼肉归心脾二经,功效为补血安神,养心健脑。临床上龙眼肉主要用于血虚体弱,产后血亏,心悸不宁,失眠健忘,发落不长等。龙眼肉为补血益心之佳果,益脾长智之要药,凡因思虑过度引起的健忘、失眠、惊悸,单用龙眼肉或配以其他药,均有良效。这是因为它能养心健脾,心主神而脾藏意,心脾康健了,气血充足了,大脑有充足的营养了,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会产生智慧。
龙眼肉药膳
1.龙眼枸杞粥: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粳米60克。将药食洗净,同时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粥熟,加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此粥能益气养血、滋补肝肾,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气血虚亏所致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眠不安等,也可用于营养性贫血、产后缺乳及高血压等。每日1剂,可以常服。
2.龙眼龙牡汤:龙眼肉20粒,生龙齿12克,生牡蛎、灵磁石各15克,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煮汤,饮汤,龙眼肉亦可食用。本膳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如见心悸怔忡、心绪烦乱等。
3.蒸龙眼:取龙眼剥肉,每次用250克,于饭锅中蒸之,30分钟后取出,放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第二天再蒸再晒,约五蒸五晒后即可食用。每蒸1盅,可服用5天,每次略加冰糖,用开水冲后服用。整个冬天,约服10盅。蒸龙眼的最大功效是可以防止脱发,并可使人的面色红润,手脚温暖。
4.龙眼羊肉粥:龙眼肉30克,羊肉50克,粳米100克。将羊肉洗净,各物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煮,肉烂粥熟,调味即成。此粥有温中健脾、益气养血、补肾壮阳的功效,宜于中老年人或妇女日常保健。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妇女月经量少质稀等可服;营养性贫血,产后缺乳,亚健康状态者亦可服用。
养生经验方
1.取坎纳离法(古代服龙眼肉法):五更时,将干龙眼肉放入口中,用舌和齿将龙眼的肉与核分离,这叫做“舌搅华池法”,然后吐去龙眼核,把肉细细嚼烂,嚼至如泥膏状,连同口中津液,汩汩咽下。咽毕,再如前法嚼食第2枚,共服9枚,约需1小时许,服毕方起。然后在辰巳(7~11点)、未申(13~17点)及临睡时,再重复上法嚼食一次(1日共4次)。如此服食法,“痨症勤行,一月自愈”。
2.龙眼安神方(经验方):龙眼肉20粒,酸枣仁、茯神各10克,灯芯草1克,水煎服,可加糖调味。本方功效为养心安神,主治心悸失眠。
3.龙眼补虚方(经验方):龙眼肉20粒,何首乌、当归各6克,红枣5枚(去核),水煎服,可加糖调味。本方功效为养血补虚,主治产后体力不复,心肝血虚等。
4.减速汤(《施今墨临床经验集》):龙眼肉30克,仙鹤草30克,地锦草15克,水煎合冰糖服之。本方功效养血宁心,主治心动过速。
百合——润肺宁心取百合
神思恍惚服之妥
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的肉质鳞片。百合具有养阴润肺,宁心安神的功效。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湖南省资江河畔有一个隆回县,这个县有个紫阳区,以盛产龙牙百合而享有“中国龙牙百合第一乡”之称。紫阳区种植龙牙百合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紫阳的龙牙百合以个大、瓣大、肉厚而白、营养价值高而著名。产品大多出口东南亚,被日本客人奉为“长寿之品”、“吉祥之物”。
百合药膳
1.百合粥:百合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粳米如常法制粥,待粥将熟时,放入百合煮沸,加冰糖调匀。此粥有补肺益脾、止咳定喘的功效,凡因肺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咳嗽,气喘,乏力,少痰,食欲不振或时有虚热内燥者,可作为辅食调养。
2.百合柿饼鸽蛋汤:百合150克,柿饼2个,鸽蛋12个。先将鸽蛋煮熟后去壳,百合洗净,柿饼切小块。把用料全部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百合软熟,加适量冰糖调和即成。此汤具有润肺、益气、清痰、泻火的作用,适宜于肺燥咳嗽日久、干咳痰稠、声音嘶哑、咽干口燥,或咳嗽气短、睡眠不宁,或肺结核低热干咳,或小儿百日咳,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燥热盛者。
3.百合绿豆汤:百合100克,绿豆300克,白砂糖200克。先将百合、绿豆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用大火煮至绿豆开花时入白砂糖调味。此汤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各种暑热症,亦可作为夏季保健饮料。
4.百合冬瓜汤:百合50克,鲜冬瓜100克,鸡蛋清1个,盐、香油、味精各少许。将鲜冬瓜切片,锅内清水烧开后,放入冬瓜片、百合,待冬瓜熟后,放入鸡蛋清、盐、香油、味精即可起锅。此汤清凉祛热,可治便秘、小便赤热等。
养生经验方
1.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百合15克,地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滋阴凉血。本方主治热病之后,百脉不和,情志不遂,多思惊疑,欲食而不能食,欲行而不能行,如热无热,但多无器质性病变者。
2.加味百合乌药汤(焦树德经验方):百合30克,丹参30克,檀香、川楝子、草蔻各6克,乌药、高良姜、香附各10克。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溃疡病所致的长期胃痛,属于虚实互见、寒热夹杂、气血皆病者,常能取得满意效果。
3.支气管扩张方(《邓铁涛医学文集》):百合、白及、海蛤壳各30克,百部15克,水煎服,1日1剂。此方具有固肺敛肺的功效,主治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
4.百合生地龙齿汤(经验方):百合20克,生地、生龙齿各18克。先用水煎生龙齿50分钟,后下百合、生地,再煎45分钟。每日1剂,分2次服用。此方滋阴养心、镇静安神,主治心阴虚所致的失眠、心烦不宁。
百合轶事
古代,山东兖州的徂徕山有座光化寺,里面住着一位书生,平日读书习文,很少外出。某年盛夏的一天,他到寺院廊下观看两厢的壁画,忽见一位十五六岁的白衣美女,飘然而来,书生邀她来到居室,两人情深意密。临别时,书生赠给白衣美女一只白玉指环。白衣美女走出寺门百余步便消失了。书生赶紧向前奔跑几步,却见地上长出一株百合,开着硕大的白花。书生将百合挖出一看,其根大如拳头,外表像块玉石,抱回家细细观察,尚未见其奥秘,待把表层剥开,突然发现白玉指环藏在其内,这才悟到原来那位白衣美女就是百合花的化身。
麦门冬——滋补强壮麦门冬
养阴润燥益心经
麦门冬因常栽于门前阶边,为护阶之草,故有“门”之名;它的如韭如麦之叶,经冬不凋,故有“麦冬”之称。
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门冬的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本品甘寒质润,具阴柔之性,但滋而不腻,清热而不伤正气;善补肺胃之阴而润燥,又能清心经之热而除烦;还可以用来治疗肺燥咳嗽、经枯乳闭、肺萎吐脓、血热妄行、津枯便秘等。但气虚胃寒者不宜用之。
麦门冬药膳
1.麦冬粥:麦门冬20克、粳米100克。先将麦门冬放入砂锅内,加水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再将粳米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米熟,兑入麦门冬汁,稍加冰糖,煮至粥成。此粥清心润肺、养胃生津、退热除烦,是夏季保健良品,还可用于阴津不足所致的心烦不眠,或津枯便秘等。
2.麦冬石斛瘦肉汤:麦门冬15克,石斛10克,猪瘦肉60克,红枣5枚。将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熟后,文火煲1~2小时,调味食用。本膳具有清热养胃、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糖尿病胃阴不足,症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量多等。
3.麦冬白术饮:麦门冬(去心)10克、生白术6克。将两味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改文火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饮用。其功能健脾益气、生津止渴,用于肺脾气阴两虚证,如食欲不振、咽干舌燥,或习惯性便秘,或小儿厌食症等。
养生经验方
1.麦冬玄参甘桔汤(经验方):麦冬60克,玄参50克,桔梗、生甘草各30克。上药共为细末,和匀过筛,制成10包。每日1包,沸水冲饮。此饮具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咽燥热等症。
2.麦冬沙参五味汤(经验方):麦冬、沙参各15克,五味子、玉竹各10克,水煎服。此方滋阴安神并止咳,主治阴虚内热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干咳、咽燥、盗汗等。
3.梨膏(《中药制剂手册》):秋梨3200克,麦门冬、百合、贝母各32克,款冬花24克,冰糖640克。水煎浓缩成膏,加入蜂蜜适量,熬至滴下成珠。每服15克,1日2次。本膏主治阴虚咳嗽、咽干口渴、音哑气喘或自汗盗汗等症。
麦门冬轶事
据《十州记》载,相传在秦始皇时代,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绿叶像韭菜,花瓣淡紫色,非常雅致。秦始皇便派人请教精通医术的鬼谷子,此为何草?鬼谷子说:“此乃东海瀛洲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此草盖其身,可以复活,一株草可以救活一个人。”秦始皇闻之,遂派方士徐福为使者,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东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这不老之药就包括麦门冬。
黄精——本草上品有黄精
返老还童保安宁
黄精自古作为补益健身药之上品,有轻身不饥、益寿延年之效。黄精,味甘,性平,无毒,入肺脾肾三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主治阴虚咳嗽,肺痨咳血,筋骨软弱,内热消渴,脾胃虚弱,体倦乏力,以及精力不支等。黄精润肺、健脾、益肾之功可以达到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的目的。
黄精药膳
1.黄精粥:黄精20克,粳米100克。将黄精洗净,切碎,加清水1400毫升,浸2小时,再煮6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加入黄精汁,再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粥成后,加入适量调味品。此粥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的功效,可治疗食欲不振、体质虚弱、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少痰等症。
2.黄精炖肉:黄精50克,瘦猪肉200克,葱、姜、料酒、食盐适量。先将黄精、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加入调料,炖熟,吃肉喝汤。本膳具有养脾阴、益心肺的功效,适宜于阴虚体质的调养,以及心脾阴血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
养生经验方
1.九转黄精丹(《和剂局方》):黄精、当归各等分,用黄酒浸透蒸熟,干燥粉碎,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3次,白开水送服。黄精补气养阴,当归养血话血。气血双补,水火相济,固精壮神,开胃健脾,安五脏,进饮食。因本药在炮制过程中,要九蒸九晒,故有“九转黄精丹”之称。《清宫秘传》云:九转黄精丹可治劳疗伤,为延年益寿方。认为此药不泻肚,不动火,能引火归原。不论春、夏、秋、冬,或三九,或三伏,俱可常服,服多服少,量体取药。
2.黄精健脑丸(经验方):黄精、枸杞、山萸肉、茯苓各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服两次,1次1丸。此方补肾填精、健脑益智,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头晕耳鸣,健忘神疲,腰酸足软等。
3.补脑汤(浙江名中医魏长春方):黄精、玉竹各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水煎服。此方为魏老60余年的经验方。此方对智力低下、记忆力不足、老年智衰、脑震荡后遗症等损及智力的病症有良好效果。
黄精轶事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在江西临川一带,有一大户家的婢女,不堪主人欺虐,逃入深山老林。饥寒交迫时,她经常挖一种野草的根茎充饥,吃后很长时间不觉得饥饿。有一夜,她宿于树下,忽闻风吹草动,她以为是老虎袭来,危急之中,一脚登地,跃身上树,状如飞鸟,飘然凌空。几年后,她被村里人坎柴时发现,欲救她下山回家。但在山上生活习惯了的她,不听众人劝说,一会儿跳上绝壁,一会儿跃上山顶,乡亲们认为她已成仙,便用药饵诱她下山。待她醒后,人们问她靠什么活成如此轻健,她便领众人到山里,指着一种植物说,就是吃这种草才活了下来。经老人辨认,她食的草就是百合科植物——黄精。
据文字记载,明代正德年间,无暇和尚(北京人)24岁时,在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两年后他到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因九华山寺庙在唐代末年被毁,他便选中东崖峰顶一个向阳的石洞修持,没有粮食,就去挖黄精、党参及野果充饥。几十年后,他打算以全部心血抄写全套《大方广佛华严经》。每日刺舌尖出血,用血调上金粉,一字一字地抄写,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抄完了81卷经书,他圆寂时126岁。崇祯皇帝派朝中的王尚书去九华山进香,遍查附近山洞,才发现已经坐化了3年的海玉,其肉身已干枯,身旁放着血经81卷和1卷身世自传书。崇祯皇帝派人送去御笔“应身菩萨”的匾额,并赐以金粉涂身。
石斛——石斛甘寒养胃阴
清退虚热又利咽
石斛为兰科植物,由于生在石上,体瘦不肥,色黄如金,有的旁枝如钗,故又名金钗石斛。
石斛,味甘淡,性凉,其功用为润喉清音,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消炎明目。石斛素有“千金草”之称,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卓著的滋补食疗功效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石斛虽然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但在明代以前,用之不多。到了清代,随着温病研究的深入,石斛才被广泛应用,至叶天士、王孟英辈,竟以石斛为家常茶饭,流传至今而不衰。
现在用法为:①必须在热性病热退后津液未复时用;②阴虚证可用;③脏无他病而口干胃液不足者使用。
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所以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嗓音,与他饮用石斛茶是分不开的。据披露,已有三十多年播音史的宋世雄,请教我国著名中医教授刘渡舟保护嗓音的方法,刘老对他说:“清利咽喉,保护嗓子,用胖大海不如耳环石斛效果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等,也常饮用石斛茶。具体方法是,取金钗石斛10克,水煎约半小时,倒入保温杯中,慢慢饮用。
石斛药膳
1.石斛米粥:鲜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取鲜石斛加水200毫升,久煎取汁100毫升(因石斛耐煎,久煎方可有效),去渣,将汁倒入砂锅内,加入粳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至米开粥稠即成。每日两次,温服。此粥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用于温热病伤阴引起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以及泛泛欲呕等。
2.石斛沙参炖猪肉:瘦猪肉200克,石斛、沙参、麦冬各10克,无花果3个。先将瘦猪肉洗净,切成中块;其他洗净切片。将所有用料放入炖锅内,加入沸水一碗半,隔水炖之。先用大火炖30分钟,再用中火炖50分钟,后用小火炖1个半小时,即成。加入熟油、食盐、味精,即可食用。此膳有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及温病伤阴所出现的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症。
3.利咽生津茶:金钗石斛、甘菊、竹茹各30克,青果5个,麦冬、桑叶各9克,鲜藕10片,黄梨2个,荸荠5个,鲜芦根2支。将所有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汤汁,加冰糖调味备用。此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利咽开音的功效,可作为演员、教师的日常保健饮料,也适用于津亏燥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喜欢冷饮、咽干声嘶、大便燥结、尿少色黄,甚或燥热伤肺所致的咽痛干咳、咳而胸痛等症。每日1剂,代茶饮之。
养生经验方
1.石斛夜光丸(《瑞竹堂经验方》):金钗石斛、麦门冬、生地、熟地等25味。功效为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内障目暗,视物昏花等。如老年性白内障、瞳孔散大、青光眼、青盲,以及时时流出冷泪(泪囊与泪管病)等,近年来,还用该药治疗闭经、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绝经期综合征等。大蜜丸,每服1丸;水蜜丸,每服6克。均每日2~3次。
2.鲜石斛饮(经验方):鲜石斛、鲜生地、麦冬、天花粉各30克,共研为末,分6次温开水冲服。此饮具有养胃阴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口干舌燥而渴者。
3.鲜石斛退热饮(经验方):鲜石斛、地骨皮、青蒿各10~15克,水煎服,用于长期阴虚低热者。
石斛轶事
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浙江乐清县的一个小镇,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洪水退后,小镇上的居民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男女老少面黄肌瘦,浑身无力。有一天,一位捉蛇者路过此地,经过仔细观察,他说:这种奇怪的病是因为上游山洞里的毒蛇的蛇毒污染了溪水,而使大家患病。捉蛇者进入山中将毒蛇置于死地,但他自己却被毒蛇缠咬得遍身鳞伤,气息奄奄。镇上的一位老郎中诊脉后说:此人有救,但需要“还魂仙草”才能挽救生命。
还魂仙草,就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铁皮石斛”。铁皮石斛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背阴处,不仅十分稀少,而且还有一种凶猛的“飞鼠”守护着。药农不敢贸然去采,因为飞鼠会咬断采药人爬山用的绳索,一旦绳索被咬断,药农就会坠崖而亡。
这一次药农们为了救人,连夜打着火把上了山。天微明时,将一位身手矫健的药农慢慢放下了悬崖。悬崖上的飞鼠被惊醒了,它们成群地向绳索飞扑过去,竭力啮咬。崖上的人们把点燃的火把向飞鼠投去,人与飞鼠展开了搏斗。
经过几番拼搏,药农终于在山中采到了3棵粗壮的铁皮石斛。人们捧着铁皮石斛飞快地奔下山。此时,捉蛇者气如游丝,眼看就要断气身亡。老郎中接过铁皮石斛,赶紧用铁钵研碎取汁,把药汁一滴一滴地喂入捉蛇者嘴中。说来奇怪,将要断气的捉蛇者渐渐有了生机,而后竟慢慢睁开了眼睛,人们悬着的心才平静了下来。
枸杞——一位老妪行如飞
只因长年服枸杞
枸杞为茄科多年生灌木,其果实、叶、根、皮均供药用。枸杞子,性味甘平,有滋补肝肾、填精明目之功。枸杞叶,性凉味苦甘,有补虚益精、祛风明目之功用。其根皮为地骨皮,性寒味甘,有清热除蒸凉血敛汗之功。春季采其叶,夏季采其花,秋季采其子,冬季采其根,一年四季,各取所用。
枸杞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佳品,无论老幼,均可食用。凡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视力减退,牙齿松动,耳鸣耳聋,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或未老先衰、精神不振者,可单用或配方使用,也可入药膳食之。
枸杞药膳
1.枸杞山药大米粥:枸杞15克,黄芪、怀山药各30克,大米100克。将前3味加水,煮沸15~20分钟后取汁,将大米加入药汁中煮粥食用。此粥有健脾养胃、补肾健脑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精力减退、形体消瘦、须发早白,对防治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
2.枸杞当归羊肝汤:枸杞15克,当归25克,羊肝250克,红枣5个,生姜5片。先将羊肝去筋膜,洗净,用滚水脱去血水,枸杞、当归、红枣、生姜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食用。此汤有益气补血、养肝明目的功效,用于血虚头晕、视力减退等,并可防治夜盲症。
3.枸杞人参酒:枸杞35克,人参3克,熟地10克,白酒1000克,冰糖40克。将前3味切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几次,浸泡14天后,取其酒,加入冰糖,混匀即成。此酒滋阴补血、乌须发、壮腰肾、明目、活血化瘀,适用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
养生经验方
1.蒲辅周先生云:枸杞苦平甘寒,苗叶清上焦心肺虚热,根皮清下焦肝肾虚热,其子(枸杞子)补肾润肺。苗与根皮去三焦客热,解骨蒸肌热,泻肾火,降肺火,凉血,去胞中火。
2.张锡纯先生自五旬后,每夜觉心中发热,必饮凉水,至天明饮水一壶。惟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凉水即可少饮一半,且晨起后觉心中格外清静,精神格外充足。
3.笔者常用此方治疗脱发:脂溢性脱发加入生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斑秃则加入侧柏叶、松子仁、女贞子。服药以2个月为1个疗程,常能于2~3个疗程见效。
4.肥胖:枸杞子30克,每日当茶冲服,早晚各1次,长期饮用有效。
5.男性不育:枸杞子50克,浸入500克白酒中,两月后取酒饮用。每次饮30毫升,早晚各1次。此方对于男子精子活动率低下者也有效。
6.神经衰弱:枸杞子20克,红枣(切开)10枚,水煮。饮汤食枸杞与枣。
7.视力下降:枸杞子30克,杭菊花15克,猪肝(或羊肝)适量,加水炖熟。喝汤,食枸杞与猪肝,对视力疲劳有良效。
枸杞轶事
据北宋《太平圣惠方》记载:有一使者到西河办事,路见一年似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在棒打年约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见状,深惑不解,问那少女:“此老是何人?”少女却说:“他是我的曾孙。”使者又问:“那你为什么打他?”女子道:“因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至使八九十岁,已老态龙钟,所以我要惩罚他。”使者听了大惊,问其吃的什么药?女子道:“药么,唯有一种,却有五个名,春天叫天精(枸杞叶),夏天叫枸杞子,秋天叫地骨皮(枸杞根皮),冬季叫仙人杖,亦称西王母杖。一年四季吃枸杞,可以使人与天地同寿。”使者听了连忙记下,并名之为“神仙服枸杞法”。
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家、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李清云,生前披露自己的长寿之道有三:一是长期吃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时间到了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患上视物模糊、精神不振的病,宫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他母亲也曾患过这样的病,用枸杞根皮治好了。御医们忙将这个方子献给慈禧,慈禧立即令钱将军回家取药,钱从家中取回一大包枸杞根皮,自己煎汤送上,慈禧服用几天,眼睛渐渐明朗,精神也开始振作,便问钱将军用的是什么药,如此灵验?钱将军说是地骨皮。太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吃了地骨皮,也可与天地同寿了!”慈禧服食的益寿膏、长寿丹、益寿丹等,其中主要药物就是枸杞。
相传,诗人白居易晚年还写下一首咏枸杞的七言古诗寄怀遣兴,诗中有:“枸杞枸杞悦我目”、“枸杞枸杞健我足”、“枸杞枸杞得我心”句,还云:“日日笑饮枸杞酒,老来不惮关山越。”将枸杞的滋补作用描述得直朴真实。
关于枸杞的补益强身作用,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唯其性味,时有异义:有曰性温,有曰性凉,有曰性平;但从临床疗效分析,似以性平为宜。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枸杞论述较多,他认为:“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他而用之(指叶、根、子部分),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并说:“世人但知黄芩、黄连、苦参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参以治下焦阴火,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
张景岳所拟定的左右归丸、左右归饮各首方剂中均有枸杞,由此可证明枸杞是一味平补之品,若非平性,焉能既补阴精又补阳气。
女贞子——冬青之子名女贞
乌发明目补肾精
女贞子又名冬青子,味苦,性平,入足少阴经,有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乌须发的功效,被医家视为养阴之佳品。晋代苏彦《女贞经》云:“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清代医学家张志聪有另一种说法,他说:三阳为男,三阴为女,女贞禀三阴之气,岁寒操守,因以得名。历代文人常藉之抒情言志,使女贞子颇负盛名。
女贞子药膳
1.女贞子粥:女贞子15克,大枣10枚(擘),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女贞子先煎20分钟,取药液用;加水适量,放入大米、大枣,用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即可食用。此粥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骨蒸劳热,目暗不明。
2.女贞子酒:女贞子90克,黄酒500毫升浸之,密封,7天后饮用。每次饮20毫升,早晚各1次。此酒对筋骨无力、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者,疗效较好。
养生经验方
1.二至滋膏(《证治准绳》):女贞子、旱莲草各500克,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浓缩,加砂糖和匀,再浓缩收膏。此膏用于肝肾阴亏之失眠、耳鸣、遗精、盗汗等。明代王三才说:二至丸,清上补下第一方,价廉而功效极大,常服屡有奇效。初服便能使无夜起之累(夜间小便多),不旬日体力加倍,又能变白须发为黑,强腰膝,壮筋骨,强阴不走。酒色痰火人服,尤更效。
文献报道二至丸的用途集中在妇科疾病较多,如治疗先兆流产、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输卵管结扎术后的腰痛、妊娠恶阻等。
2.头昏合剂(原武汉市中医院院长、当代中医滋阴派专家黄寿人先生经验方):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何首乌、黄精各120克,黑大豆、桑叶各90克,水煎服用。本方治疗眩晕,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须发斑白,脱发不长,均有良效。
另有肝肾膏一方,用治肝肾阴亏之病,症见两胁隐痛,头昏神疲,腰软食少,口苦干燥,目胀发昏,舌赤,脉细数等。方为: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玉竹、熟地、桑叶各1斤,水煎收膏服用。
女贞子轶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名叫贞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美丽勤快,可惜丈夫征战沙场,多年杳无音信,后来传闻丈夫已在战争中死亡,贞子昏然而病,饮食不进,寝寐难安。弥留之际,她嘱托婆婆在其坟前栽棵冬青树,以此表达对丈夫的忠贞之心。婆婆在她死后,果真在她坟旁栽上一棵冬青树。
其后,冬青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几年后,战争平息,丈夫突然回到家乡,闻听母亲诉说详情,心中悲恸不已,遂扑在坟旁,泪洒冬青。由于劳累过度,心中郁闷,使他头昏目眩,卧床不起。郎中诊为阴虚内热,伤及肝肾,但服了几付药,未见效果。
不久,贞子坟前的冬青树忽然开花结果,因念其妻之情,便采果而食。不料,食用几日,病便痊愈了。为此,冬青又名“女贞”,以示纪念。
桑葚子——桑树一身尽是宝
补肾止咳疗虚劳
桑树一身尽是宝,桑叶、桑枝、桑葚、桑根白皮无不入药。桑叶,性味甘苦寒,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常用药;桑枝,微苦平,功效祛风湿、利关节,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要药;桑葚子,也称桑椹子,古称文武实,甘酸寒,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作用;桑根白皮(简称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是治疗肺热咳嗽、急性水肿以及咯血、衄血的必用药物。
桑的药膳
1.桑葚酒:桑葚500克,高粱酒1500克,置入瓷瓶或玻璃瓶内,加封,1个月后即可饮用。此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痛,也能祛除四肢麻痹或局部疼痛。老年人饮用,加入木瓜、五加皮同浸,效力更大。
2.桑葚粥:鲜桑葚5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一同入锅煮粥,先武火烧开,后文火煮至粥熟。此粥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的效用,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失眠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血虚便秘等。
3.霜桑叶粥:霜桑叶6克,淡豆豉10克(捣碎),小米50克。锅中加水两碗,放入霜桑叶、淡豆豉煮沸10分钟左右,去渣留液,加入小米并添加水煮成粥,临睡时温服,每日1次,可连服5天。此粥具有止汗功效,可用于自汗盗汗。
4.桑叶菊花饮:桑叶、菊花各6克,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即可饮用。此饮品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也可当茶饮以清肝经、肺经之火。
养生经验方
1.桑枝酒(郑卓人先生经验方):炒桑枝100克,当归、菊花、五加皮各60克,苍术、地龙、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丝瓜络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子各10克,黄酒2500g,一同放入坛内浸泡,密封。10天后,将药渣取出,焙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毫升送服,两个月为1疗程,以微呈醉样为度。上半身瘫痪饭后服,下半身瘫痪饭前服。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以致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人向他推荐中国中医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先生医治,郭老按处方要求配好药酒,服用3个月后,果然肢体活动自如了。
2.桑葚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又名文武膏):桑葚1000克,捣绞取汁,煎熬成膏,每服1匙,开水冲服。本膏具有滋阴养血、乌须发、消瘰疬的功效,主治须发早白,便秘,瘰疬等。
3.桑葚苁蓉汤(经验方):桑葚、肉苁蓉各30克,黑芝麻15克,炒枳壳9克,水煎成汤饮用。此汤有滋阴润肠之功,用于阴虚血少之便秘。
4.桑豆加松节汤(《蒲辅周医疗经验》):桑枝30克(甜酒1两拌炒,入肝柔筋通关节),小黑豆15克(入肾补血),松节15克(通关节除湿)。三味慢火煎,早晚两次分服。此汤治慢性筋病颇有效,加牛膝、骨碎补各10克效更好。
桑树轶事
唐代《养疴漫笔》记载一例桑枝治嗽养生案,说的是有一学员叫仇山村,少年时咳嗽缠身,百药无效。成年后,老师授他一方,取桑树南向的柔枝一束,折成寸段,放入锅内,以水5碗,煮成1碗,盛于碗中,渴即饮之,服一月而愈。
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善于用桑叶治疗汗症,他先后拟定的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方,均以桑叶为止汗之主药。
黑芝麻——乌发健脑黑芝麻
齿落更生抗衰老
芝麻有黑、白、黄三种,药用的是黑芝麻。黑芝麻又名巨胜子、胡麻、狗虱、乌麻、油麻等。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黑芝麻的记载,说它味甘而性平,主治虚劳内伤病,可以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能延年益寿。后代医家认为,黑芝麻甘平多脂,有养肝血、滋肾阴、坚筋骨、明耳目、充胃津、增气力、补脑髓、长肌肉、催生化毒等功效,适宜于肝肾阴虚,血燥生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肢体麻木,须发早白,大便燥结等症。许多老年便秘的人会在晨间进服芝麻油一小杯,以滑润大肠。
芝麻药膳
1.白糖芝麻:取黑芝麻适量,洗净晒干,文火炒熟,碾研成粉,配入等量白糖,可在早、晚用温开水调服2汤匙,也可冲入牛奶、豆浆,或稀饭,或夹在馒头里食用,具有补血、润燥、补肝肾、乌须发之功。
2.黑芝麻粥:黑芝麻25克,捣碎,大米随量。将大米、黑芝麻淘净,入锅煮粥,每日食用。此粥具有补肝肾、润五脏之功,用于老年体弱者。
3.黑芝麻养颜粉:取黑芝麻粉、核桃粉、黑豆粉、炒米粉,加糖制成点心,既可用于营养缺乏的人,又可以作为养颜食品。这道药膳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可促使皮肤白嫩滋润。
4.黑芝麻酱:黑芝麻粉250克,何首乌250克(研粉),白糖少许,搅成酱状,用沸水冲服,每早晚各1盅,半年后白发转灰,灰发转黑。
养生经验方
1.谢海洲教授取黑芝麻30克,枸杞子15克,桑叶、决明子、菊花各10克,水煎服,主治肝阴不足,视力减退,用于青光眼、白内障等。另取桑叶、黑芝麻,配生熟地、当归、何首乌、黑桑椹、女贞子、旱莲草等,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
2.施今墨先生以桑叶6~10克,黑芝麻10~30克,治疗发须早白、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属肝肾阴虚者。加何首乌、生地,其效更著。
3.笔者喜用扶桑丸加味治疗脱发及白发:取黑芝麻、何首乌各300克,研成粉;另取桑叶300克,煮水,滤渣留液。将上药粉倒入,搅拌,煮成浆状。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有健脑醒神作用。
芝麻轶事
古代有刘、阮二人,为求长生不老遍访名山大川,山西五台山的仙女请他们吃长寿餐,竟是芝麻米饭。此后,两人沿用此法,体力充沛,面色红润,头发乌黑油亮,健壮无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抱朴子》称黑芝麻“服之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
苏东坡曾用黑芝麻同茯苓和入白蜜食用,日久气力不衰,而虚热渐退。他还写了一首《胡麻赋》,其中有句为:“乃瀹乃蒸,甘且腴焉,复填髓骨,流发肤兮。”人过四十,视力逐渐减退,目眩不清,视力发花,若能长期服用芝麻糊,则视力就会明朗,头脑亦会清晰。
龟版——曹操作诗龟虽寿
滋阴潜阳壮筋骨
龟的寿命很长,被人们认为是长寿的动物。老年人冬季常吃龟肉,能获长寿。上古时期,龟为四灵之一(即麟、凤、龟、龙)。古时人们还喜欢用龟作为名字,如龟年、龟龄、龟山、龟蒙等,蕴含着长寿的期望。日本人向来喜欢追随中国的文化,所以至今仍有许多人以“龟”为名,如白井龟太郎、龟山三郎等。
龟是一种滋补强壮良药,《神农本草经》说它的作用为“久服轻身不饥”。龟的甲壳、肉、血、肝、胆、蛋,甚至龟尿,都可供药用,但最常用的还是龟壳。古人用龟壳,上下壳皆用,称龟腹甲为龟版,龟背甲为龟壳。到了元代,朱丹溪发现龟版有显著的滋阴潜阳作用,上甲却逐渐不被重视。
龟的全身皆可入药。龟版,滋阴潜阳;龟血,滋阴补血,可治跌打损伤;龟尿,治疗耳聋;龟肉,滋阴补肾、清虚热;龟版胶,滋阴潜阳、补肾壮骨;龟胆汁,主治月经不调。
龟的药膳
1.龟肉山药汤:龟肉300克,怀山药、百合各15克。将龟肉洗净,切块,一同放入炖锅内,隔水炖3~4小时,食肉喝汤。此汤滋阴润肺、泻火安神,主治肺结核及阴虚火旺。
2.核桃杜仲炖龟肉:龟肉200克,核桃仁5枚,杜仲、肉苁蓉各10克,生姜3片,清鸡汤1碗。龟肉洗净,切块,杜仲浸泡后刮去粗皮,核桃仁用文火炒香。将所有用料放入炖盅,再加入沸水2碗,隔水炖之。先用中火炖1小时,再用小火炖2小时。炖好后,取出药渣,加入适量香油、盐、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补肾填精、养血益气,用于肾虚尿频,腰痛,精力不足等。
3.龟血炖冰糖:拳大乌龟3只,冰糖适量。每次取3只乌龟的血,用瓷碗装,加入清水与冰糖,隔水蒸炖,服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此方滋阴养血、通经活络,主治中风后遗症口角流涎、喉中痰鸣等。
4.龟蒜汤:龟1只,洗净切块,蒜头5枚,略加捣烂,一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用文火清炖,喝汤食肉。主治脚气,功效显著。每天炖食1次,四五日内肿胀消除。
养生经验方
1.小儿多动症方(经验方):六味地黄汤合龟版,即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龟版。分量可据病情而定。此方具有滋阴补肾、潜阳熄风之效,主治小儿多动症。
2.龟鹿二仙胶(《医方集解》方):龟版250克,鹿角500克,枸杞100克,人参50克,加水煎熬成胶。每日9克,用黄酒烊化,清晨空腹服之。此方益肾补气、滋填精髓,用于阴阳两虚、肾精不足所引起的精神疲倦,虚弱乏力,早衰健忘,腰腿酸软,遗精阳痿,耳聋失聪,头昏目眩等。
3.龟版阿胶汤(经验方):炙龟版、熟地黄各18克,阿胶(蒸化兑入)、牡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此方功效为滋阴补肾、养血止血,主治肾阴虚所致的尿血、腰痛、骨蒸劳热,如肾结核、慢性肾病等。
4.龟苓膏(经验方):龟2只,土茯苓1000克,一同放在锅内煮取浓汁,后去渣,再用生粉打成膏,状如糕饼,蒸熟,食用时可加入食糖调味。此膏有养阴利湿的作用,是民间治疗皮肤湿毒的食疗效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