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穿越边缘视野
这本书显然是适合于已读过或是将要读MBA/EMBA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在当下面临困境、困惑甚至失去方向的企业家们。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选,就不要再浪费时间,转而去做些你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书名叫《策略在反面》,它并不是提供一个卖书的噱头,或是简单地让人们逆向思维,从对立面来探索问题的答案,而是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尤其是最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发现,来观察现实,从而重新再凝练并发展出新的逻辑、新的思想体系,以此来指导企业家和MBA/EMBA学子们,去开启面向未来的思维。
当今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进入了一个最好时代和最坏时代交织的时期。“失礼反求诸野”!面临高不确定性的政商环境,传统策略的招式已经失灵,人们或许应回归到体育竞技形式求解。篮球和足球激动亿万人心,因为其竞技过程的高不确定性,也因为明星球手刹那间的判断显示出他们无与伦比的天分。研究刹那间神一样的判断,学者们发现,明星球手除了专注,还有眼观八方的边缘视野(peripheral visioning)。优秀的球手除了盯着篮筐和球门,还善于利用眼睛余光扫描周边态势的变化。是单刀直入还是传球助攻,球场上瞬间的决策全靠边缘视野!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教科书中没有的边缘视角。每一篇文章的切入点都有看头,每章分析的结尾又都意味深长。
从球场到商场,在变幻莫测的动态竞争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双灵活能力”并举——专注极致与边缘视野。没有边缘视野的专注能够创造一时的鼎盛,却也可能将企业引入无法逆转的绝境。有鉴于专注的盲目风险,人们陆续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例如,强壮管理(robustness management),但它往往沦为低效率的粗壮管理。又如,坚韧组织(resilient organization),但它可能成为顽固不化的变种。再如,警觉能力(vigilant capability),然而警觉与惊恐只有一线之隔。本书展示了不一样的“边缘视野”逻辑,让我们发散思考,却又聚焦在四个主轴上。
布雷斯威克(Egon Brunswik)用“透视镜”比喻人们处理信息和选择决策的过程。他为决策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也留给后来人更多的问题。例如,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决策受到各种暗示线索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判断哪些暗示线索的来源更有价值。如果我们不知道暗示线索的来源,我们还是不能在实践中利用布雷斯威克的“透视镜”决策模式,因为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开放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线索。本书提出的四个方向来源值得重视,它们就是创新、公共政策、危机管理和社会趋势。这四个方向未来一定会被不断修正,就如其他所有科学的证伪过程。但是,它们的价值就在于尝试把决策的理论框架通俗地嫁接到具体实践中。在抽象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探索应用方法,这是作者长期以来的治学态度,也是我极力推崇的态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翻阅此书时,相信你会获得同样的印象。作者把他总结的四项边缘视角比喻为佛学曼荼罗的“四曼”(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我们了解,“四曼”代表佛身、法身、化身和行动实践,又可解释为分别代表觉性法则、真理法则、愿力法则和行动法则。当作者把策略思考和佛学“四曼”结合比较时,我们不由自主地发现佛学背后的系统论思维,从世界观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体系统思维浑然一体。在此书中,你会读到许多类似的交叉比较,也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其实可以鲜活地解释。
2015年的动作片《突破点》(Point Break)讲述了一群为极限运动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异类人。站在乱石嶙峋的雪山之巅,他们中的一位总能看到可绝处逢生的滑雪线路,成败经验、勇敢态度和边缘视野造就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为何选这条线?”同伴问他。“因为它很美!”领头的人回答。
处于极限竞争环境中的商业领袖也需要同样的“双灵活能力”,既有丰富的边缘视野,又能聚焦到一条出其不意的生命线上。决策学的教科书可以提供理性判断的解释;而学习审美判断,本书可能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自我邀请鲍勇剑教授来复旦EMBA项目任教以来,他的课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最佳教授。这不仅在于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循循善诱及激荡思维的魅力,还在于他不断地研究、观察、学习、再研究、提炼并建立自己的一套独立的思想方法体系。其敏锐、犀利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的洞察与思考,也来自于多项学科理论的支持、基于案例和逻辑的实证与推定,因此特别具有说服力。听他的课、读他的书,常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慨。
这本书算不上艰涩,但若是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积累,尤其是与时俱进的学习,也难以享受到其中的思辨与哲理。所以这本书只是写给那些准备去迎接未来不确定的挑战、勇于变革创新、善于以边缘视野来占取“未知的无知”时代的优势的企业家和MBA/EMBA的学子们的。
陆雄文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