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内科疾病(4)
4.膳食搭配应合理,宜多吃苹果、黑莓、蓝莓、椰子等水果。
5.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为宜。注意多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6.应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生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进食前一定要洗手,注意用餐时的环境卫生。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指由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导致的疾病。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由日本血吸虫所引起。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病变主要由虫卵所致。急性期是人体新近或初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后而呈现的急性发作,临床以发热、肝脾大及压痛、腹痛、腹泻或荨麻疹,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慢性期以腹泻或痢疾样大便为特点;晚期以肝硬化等为特点。本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华南地区,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本病中医诊断为“蛊虫病”。认为本病是因在水中行走或洗浴,以致感染虫蛊、水毒而为病。其病机乃虫毒由皮毛肌腠而入,先犯肺卫,继而内侵脾胃,生湿蕴热,或郁积肝络阻碍气血水液运行所致。以皮肤瘙痒,咳嗽,腹痛腹泻,胁下痞块,消瘦,腹水,大便检查见蛊虫(血吸虫)卵等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蛊虫病、慢性蛊虫病、晚期蛊虫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鲜荠菜60克。
[主治]急性血吸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
[组成]丹参根、马鞭草全草各15克。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脾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绿豆380克,大蒜2枚。
[主治]血吸虫病。症见腹泻,腹胀,乏力,食欲不振,肝大或胆管及胆囊炎症状。
[用法]将绿豆洗净,浸泡3小时,捞出;大蒜去皮,一并放入沙锅内用文火煮烂,加糖调味。每日3次,分服,连服7日为1个疗程,至少服用2个疗程。
偏方四
[组成]南瓜子1000克。
[主治]血吸虫病。
[用法]将南瓜子去掉杂质,放炒锅内炒黄,研成细末即可。每日60克,分2次加入白糖开水冲对服,15日为1个疗程。
偏方五
[组成]鸦胆子适量。
[主治]血吸虫后期腹水。
[用法]去壳取仁,每次10粒(约0.4克),装入胶囊内吞服,每日3次,儿童减半,40日为1个疗程,有杀虫作用。
【名医指导】
1.避免接触有钉螺的疫水和粪便等污染物。
2.急性血吸虫患者要卧床休息。
3.宜食用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米粥等调理。
4.忌食酒、醋、公鸡、春笋等发物。
5.患者粪便应单独处理,防止污染水源,造成流行。
6.血吸虫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种植蚕桑、玉米等旱地作物的农村及矿区。临床上以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为主要特征。
本病中医诊断为“黄胖(肿)病”。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湿热粪毒,钩虫由皮肤侵入,寄生于小肠,湿热虫毒内蕴,脾虚失运,气血亏虚。以善食易饥,疲乏,皮肤萎黄,浮肿,大便检查有钩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南瓜子(生)60克。
[主治]钩虫病。
[用法]煎水当茶饮。亦可炒熟食。
偏方二
[组成]核桃树花15克,鸡蛋3枚。
[主治]钩虫病。
[用法]共煮,鸡蛋熟后食蛋和汤。
偏方三
[组成]绿矾(青矾)250克,酒2.75千克。
[主治]钩虫病引起的贫血。
[用法]用酒浸泡绿矾,每次饮酒1杯,每日1次。
偏方四
[组成]南瓜子仁60克,仙鹤草25克。
[主治]钩虫病。
[用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每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
偏方五
[组成]干乌梅50克,食醋100毫升。
[主治]钩虫病。
[用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儿童每次3~5毫升,成人每次10~20毫升,连服1周。
【名医指导】
1.忌食生冷食物。
2.可适当多吃大蒜。
3.忌吃辛辣刺激、高热量食物。
4.禁饮生水。
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寄生虫病,主要由生食感染蛔虫卵的瓜果、蔬菜所引起。男女老幼皆可感染,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农村更多见。感染后一般无症状,但短期内吞食大量传染期虫卵,到达肺部微血管及肺泡,可引起肺泡出血、水肿。成虫寄生于小肠,部分可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若扭成团可引起肠梗阻;蛔虫可钻入胆道、胰腺等脏器,引起胆道蛔虫病、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本病中医称“蛔虫病”。由于吞食粘有蛔虫卵的不洁食物,化生湿热,损伤脾胃,蛔虫得以繁殖并寄生肠道,耗吸营养。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蛔虫从肠中逆行于胃而吐出者称“吐蛔”,在肠中引起剧烈腹痛而四肢厥逆者称“蛔厥”,在肠中相安无事者称“宿蛔”。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苦楝子树皮15克。
[主治]蛔虫病。
[用法]水煎服。
偏方二
[组成]葱汁、菜油各1小酒杯。
[主治]蛔虫病。
[用法]对服,1次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根皮、石榴皮各30克,白糖适量。
[主治]蛔虫病。
[用法]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2日。小儿酌减。
偏方四
[组成]川楝树根(烧黑)、白扁豆根各6克,使君子12克。
[主治]蛔虫病。
[用法]共研细末,分2次冲甜酒服。
偏方五
[组成]葱白5根,花生油30克。
[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将花生油煮沸,葱白捣碎,混合内服。
【名医指导】
1.卧床休息,可采用腹部按揉或热敷。
2.加强营养,增进患儿食欲,供给含高热量、大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3.忌食油腻、油辣刺激性食物。
4.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餐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蛲虫病
蛲虫病是因蛲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患者以5~9岁儿童为多见,多由误食具有感染性的蛲虫卵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本病中医亦称“蛲虫病”。由于服食粘有蛲虫的不洁之物,致蛲虫寄生于肠道下端,袭扰大肠、肛门。以肛门奇痒,夜卧不安,在肛周或大便中找到蛲虫或蛲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花椒末3克,菜油适量,鸡蛋1枚。
[主治]蛲虫病。
[用法]将花椒末调入鸡蛋内,用菜油煎熟后放在清洁皮纸上,贴于肛门口,历时3~4小时,虫即在其中,每日1次。
偏方二
[组成]雄黄、花椒各等份,菜油适量。
[主治]蛲虫病。
[用法]雄黄、花椒共研末,用茶油调匀,涂擦肛门,早、晚各1次。
偏方三
[组成]紫草、百部各20克,凡士林100克。
[主治]蛲虫病。
[用法]研末,调凡士林,外涂肛门周围。
偏方四
[组成]使君子适量。
[主治]蛲虫病。
[用法]炒熟口服,每岁1~2粒,每日1次,连续服10余日。
偏方五
[组成]石榴皮9克。
[主治]蛲虫病。
[用法]以水1杯煎至半杯,待温时晚上灌入肛门,灌后排大便,每日1次,连续3日。
【名医指导】
同蛔虫病。
丝虫病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对人致病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
本病中医称“丝虫病”。主要因携带丝虫幼虫的蚊子叮咬后,虫毒入侵,结于肢体脉络,化为湿热并瘀滞于内,损伤脾肾,导致脂液失摄。以发热,下肢皮肤红肿灼痛,睾丸肿痛,小便混浊,下肢及阴囊肿大,检查发现虫体或微丝蚴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水蒿(黄蒿)、蔓金藤各3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将叶子捣碎,用火烤热包患处。
偏方二
[组成]杜鹃(映山红)根、砂糖各30~6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用砂糖为引,每日1次。
偏方三
[组成]马鞭草18克,紫苏叶15克,青蒿12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洗净切碎,加水约150毫升,煮沸续蒸,浓缩成80毫升,为成人1日量,早、晚2次饭前服,7~10日为1个疗程。年龄在1~10岁、11~15岁,则分别按成人量的1/3、2/3服用。
偏方四
[组成]威灵仙30克,白酒6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加水同煎,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芹菜根、荠菜、糯稻根各30克。
[主治]丝虫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同蛔虫病。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卫,一般以实证居多,如虚体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葱白1把,淡豆豉10克。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将葱白、淡豆豉用开水泡服,每日数次。用本方应注意保温,服药后周身微微汗出即愈。
偏方二
[组成]紫苏10克,老姜3片。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三
[组成]生姜6克,葱白2根。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四
[组成]鸡蛋1枚,冰糖30克。
[主治]风寒感冒。
[用法]将鸡蛋打开,混合冰糖,临睡前开水冲服,取微汗。
偏方五
[组成]葱白头5个,生姜15克,糯米1把。
[主治]风寒感冒,周身疼痛。
[用法]取河内长流水,将糯米煮成粥,葱、姜捣碎,入粥煨热服,每日2次。
【名医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2.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和降低体温。
3.出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净汗液,并更换衣服。
4.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亦可含溶菌酶片。
5.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给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增加营养,加强体格锻炼,避免受凉。
7.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有流行趋势时服用板蓝根、金银花或连翘等中药汤剂预防。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
本病相当于中医“暴咳”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其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等脏腑,临床表现以实证为主。
【必备偏方】
偏方一
[组成]猪胆粉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共研细粉,装入胶囊内。每日1剂,分3次服。
偏方二
[组成]穿心莲(榄核莲)90~120克,十大功劳茎120克,牛蒡子3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偏方三
[组成]金钱草3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四
[组成]鲜萝卜500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五
[组成]鱼腥草全草30克,光叶水苏全草、桔梗各15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名医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对流风。
2.保证充足的水分,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输液补充。
3.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发热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4.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促进毒素的排泄。
5.高热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防止发生惊厥。
6.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过热。
7.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8.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9.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常于气候变冷时反复发作。本病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相当于中医“久咳”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途,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六淫邪毒是其诱因;脏腑功能虚损是发病与否的主要内因。本病病位在肺,与肝肾关系密切,并可涉及心、脾。病性多虚实夹杂,痰浊壅肺为其基本病理,痰有寒热虚实不同。正虚多以脏腑气虚为主或兼阴虚。久咳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变由肺累及于心、肾、脾,病由气及血,出现心肺同病,则为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