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学会掌控情绪
情绪好,命运才好
人生没有新鲜事,人心并不难测,人的行为也很好理解。因为,不管你是什么人,年龄多大,在什么领域学习、工作,位于何地生活,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活得幸福。
有的人通过上好大学,获得高学历,找到好工作;有的人通过努力获得官位;有的人通过办企业赚钱;有的人通过升职加薪;还有的通过两情相悦,靠近幸福。
可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上了好大学,有了高学历,有了好工作;有了官位,升了职;赚了钱,有的企业还上了市;有了女朋友,结了婚,有了孩子,不但幸福感不强,有的甚至没有幸福感,还有很多痛苦?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绝大多数时候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碰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总是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总是怕丢面子,否定自己;总在不满足中纠结、困扰。似乎,人生快乐的日子总是稍纵即逝。情绪,是我们生命感受的晴雨表,情绪好了,生命就美好;情绪不好,纵然有美好的事发生也无法感受到。
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不仅要明白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不良情绪根源在哪儿,更要知道驾驭自己各种情绪的方法。如是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的确,任何时候,我们都太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了,无知是绝大多数人痛苦情绪的来源。
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人脑不是只有一个,而是由三个脑组成,代表着人类不同的进化阶段。这三个脑分别称作:1.新皮质——理性脑;2. 哺乳动物脑——边缘系统;3.爬行动物脑——脑干和小脑。它们彼此通过神经与其他两个大脑相连,但都拥有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大脑是人的思想、情绪、行为的发源地。人性是思想、情绪和行为在各种环境中的综合表现。所以简单地讲,完整人性包含三个部分——爬行动物、哺乳类动物和人性。也就是说,人是集蛇性、猴性、人性的混合体。
人脑的第一要务是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它本能的状态就是发现环境的、身体的、关系中的各种危险和潜在危险,标记危险,避免危险。所以我们会经常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
人本来就有“冷血动物”——蛇性的一面
蛇性的特点是:自生、自养、自灭。蛇是这样一种爬行动物,其生命的主要行为是逃离危险,获得自己的需求。所以被称作冷血动物,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它们没有总结、分析、判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感恩的能力。
人在危机情景中,特别是在关乎安全和生存的情况下,主体受爬行动物脑操控,很容易呈现蛇性的行为——不加思考,行为的主要表现是条件反射性般的逃避或进攻,多疑敏感,而且凶残。
著名寓言故事《农夫与蛇》对蛇性的描述非常生动精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农夫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心生怜悯,就把它放在怀里。等到蛇被温暖、苏醒后,却咬了农夫。
很多人看了这个故事都觉得,蛇太冷酷、残忍,没有感恩之心。其实,蛇只是呈现了它的本能而已。当人处在危险中,内心充满愤怒、恐惧和悲伤时,也会呈现更多的蛇性,像蛇一样冷漠、无动于衷,不能换位思考,不会感恩,所以有恩将仇报的说法。
记得有位女性,尽管在别人看来,她的父亲很有才学和修养,非常爱她,但她却对父亲传递出的爱毫无反应,有时还表现出不耐烦,甚至还表露出希望父亲出意外的想法;她对母亲的言行也很厌恶,这一切都让人费解。
直到有一天她告诉了我她的过往,我才知道,在她少年时,父亲对她的性侵及暴力;母亲明明知道,却因畏惧父亲而无动于衷。
违反常理的反应,一般都潜含着不为人知的过往和伤痛。
我们的爬行脑部分——蛇性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危险中保护我们。比如,当我们的手碰到火炉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把手拿开;遇到危险时,会本能地逃离。
有位女士告诉我,她想和她爱人离婚。我问为什么,她说结婚这么多年才绝望地发现,她的丈夫是一个置她的生死于不顾的人。我说:“能告诉我具体发生了什么吗?”
她说:“有一天她和丈夫在路上走,突然后面来了一辆车,差点撞到他们。先生完全没有管她,自己一个箭步就逃到了路边,把她一人留在了马路上。现在想起来,如果那个司机真的撞上来,死的一定是我。”
我们经常看到电影里有人为了自己的所爱,置生死于度外,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男主角,为了心爱的女人,宁可选择牺牲自己。这位女士说:“我倒也不敢奢求人家为我牺牲生命,可他至少可以提醒我一下吧,或者推我一把,可他自己跑了。我想有一天遇到危险,让他选择,他肯定是保自己,牺牲我。
“女人是为爱情而生的,我这一生却碰到了这么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我死活的人……”
我静静地听着,心中升起无比的悲哀:有多少人基于电影情节,对比着自己的人生,然后感受着悲凉、没有被爱的孤苦。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对她说:“亲爱的,想象一下,当你走在街上,有一辆车忽然从你身边疾驰而过,你会怎么做?你会先想想:我是躲呢,还是站着不动呢?”
她沉思了一下说:“我不会想,我会马上躲开。”
“然后呢?”我继续问道。
“然后我会发现自己心跳加速,可能还会发抖,感到非常惊恐后怕。”她答道。
“如果你爱人和你在一起,你会提醒他,推他一把再跑吗?”
这时,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会。”
每个人在遇到突发危机的时候,都会在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本能地选择躲开。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对生命安全的保护之举,是我们的爬行脑——蛇性的职责,不在理智、道德和意识的控制层面。
记得汶川地震时,有位老师没管学生,自己先跑出来了,遭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指责。也有很多恋人,因为本能的蛇性使然,长久地陷在对彼此的怨恨和鄙视中。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突发危险的情况下,都可能做同样的事情——先顾自己,不顾别人;这不是选择,而是本能的反应。
人们由于对人性的了解有局限,从而产生了很多没有必要的痛苦。像上述这位女士就是这样。
你会问:为什么《泰坦尼克号》里的男主角会舍己救人?因为船的下沉有一段时间,不是瞬间发生的,这种情况下,人脑的功能——人性的部分被启动了,使我们能够做出让自己不会鄙视自己,也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人“很难经得起诱惑”——猴性的一面
记得有一年,我到张家界旅游,看到公园里有很多猴子。当时,一只公猴和一只很可爱的小猴待在一起玩,我随身带了好多橘子,于是就故意朝小猴的方向扔了一个,正好扔到小猴前面。但小猴没拿,只是看着大公猴。只见大公猴大摇大摆地走到橘子面前,捡起来就开吃。
我看了很不爽,心想:大公猴已经吃到橘子了,再给小猴扔一个吧。结果大公猴当仁不让地又拿了过去。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只母猴背上背着一只小猴,小猴在妈妈身上蹿上跳下的。我想,这当爹的不靠谱,当妈的也许会不一样。于是我给它也扔了一只橘子。谁知母猴一马当先,拿起来剥开就吃;小猴来抢,母猴躲来躲去,只顾往自己嘴里塞。见状,我又扔了一只,结果母猴又一把抢过来,迅速把上只橘子藏在下颌处,开始剥这只橘子,边剥边躲小猴,还不忘往嘴里塞,没有丝毫分享之意。这让我大为震惊,看来在哺乳类动物的世界,当妈的也不太靠谱。
分享这些信息的目的,并非想贬低人类,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和面对自己的各种属性。事实上,人在很多时候就像一只披了人皮的猴子,非常自私自利、随心所欲、见异思迁。
有一位女性的故事,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次,有位女性告诉我,她很鄙视她的爱人。我问她:“什么原因让你鄙视你的爱人,能不能告诉我一件具体的事?”
她说,她家里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但儿子非常喜欢吃杧果,可是杧果很贵,所以舍不得多买,一次就买几个。他的爱人也非常喜欢吃杧果,每次儿子吃的时候,他都问儿子:“爸爸能不能咬一口?”儿子尽管不情愿,但迫于压力,都点点头。但每次爸爸咬过之后,孩子都是满眼的泪,因为爸爸咬过一口的杧果,基本一半都没了。
我问她:“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
她说:“意味着我找了一个自私自利,甚至连孩子都可以不顾,也不能自律的人。”
“那你当初为什么嫁给他呢?”
“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长得也帅,非常有才华。”
我问这些特点变了吗?她想了想说没变。
“那你现在发现他是个极端自私的人,准备离婚吗?”我问道。
她一脸诧异地看着我,显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她说:“没准备。”
我又问: “那你准备怀着对他的鄙视继续生活吗?”
她陷入了迷茫。
“你是否可以确定,在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时刻,你都把孩子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虽然你没有与孩子争咬杧果。”我问。
她想了想,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也不是。”
人常常给别人的行为上纲上线,却很少审视自己。
如果我们能仔细地反观自己的所有行为,就不难发现,即便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选择都是以自己舒服、自己爽为第一选择。而对人的不满,也常常只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已。
我们常说,人很难经得起诱惑。当然,这里的人指的是动物性部分的人。比如,美味的食物对人有很大的诱惑,所以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而性的诱惑,对人是更大的挑战。在恋爱或婚姻中,频频出现的第三者和婚外情就与性诱惑有很大关系,许多家庭因此破碎,也有很多人因此而轻生,或伤害他人而成为罪犯。性的本质,只区分雌雄;从物种延续的需求来说,配偶多多益善。
所以,了解了人的动物性,也许就不会把发生的一切都当作爱与不爱或对自己的失败和否定来解读,而是看作人的“动物性发作”的表现。这样的理解,对有些人来说就会减轻痛苦的程度,避免悲剧的发生。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是不是也可以提高自己做人的修炼,收敛对自己动物性的放纵呢?
“猴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自己在群体中是否被接纳以及在群体中的地位,非常在意和敏感,因为这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好好生存,自己的后代是否能够延续。所以,人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是否受人尊重,是否接纳自己,也非常非常敏感和在乎;当求而不得时,便感到非常痛苦。
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动物的标准去理解和宽容他人
人性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临危不惧,先人后己;关怀爱护他人,遵守社会道德,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
所以,用人性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人的动物性的行为举止,想不失望、不痛苦、不绝望都难。
出路在哪儿?我们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动物属性,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动物的标准去理解和宽容他人。因为,我们每个人处在危机、情绪剧烈动荡、疲惫或想要满足自己急迫需求的时候,都可能蛇性大发、猴性大发。
事实上,每个人都做过“蛇”,也做过“猴”。每个人都是“蛇、猴、人”的三面体,我们都没有自己想象和希望的那样完美。
所以了解他人、放过他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人性的部分越来越多,动物性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可能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