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论高位
身处高位者实为三重仆人:君王或国家之仆、名声之仆和事业之仆。因此,他们毫无自由可言,无人身自由、行动自由,亦无时间支配的自由。这种欲望匪夷所思:宁愿牺牲自由也要攫取权力,抑或攫取统治他人的权力却丧失自我约束之力。
爬上权力巅峰需殚精竭虑,历经艰难困苦以换取更多艰难困苦,时常需卑劣做人,历经无数屈辱才最终换来尊严。立足之地如履薄冰,若想退出也无非是垮台或者黯然落幕,真是可悲可叹。“人若已非当年之自我,又有何理由苟活于世?”然而,人们绝无在欲退之时退出的可能,也不会在该退之时退出,甚至当他们已年老或病弱,本该退出公众视野,却难耐寂寞,正如一位老朽市民,仍要坐在街口,只能徒增众人嘲笑他衰老的口实。
确实如此,高位者的幸福只存在于他人的感觉中,如果要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是找不到幸福的。他们一想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到别人羡慕崇拜的目光,才会觉得幸福,虽然此时内心的感受正好相反。高位者对自己的悲伤最为敏感,对自己的过错却总是最后意识到。毫无疑问,事业越亨通,对自己就越陌生,陷入烦琐的事务中,根本无暇顾及身体或精神健康。“若人死之际为他人周知,唯死者不自知,实为大不幸之命运。”身居高位,你有权行善也可以作恶,而后者就是个诅咒。在作恶时,最好的情况是非己所愿,其次是能力有限。而行善的权力才是远大抱负的终极意义。行善的想法(虽然上帝也接受想法上的善)对人而言,只不过比好梦稍强,除非付诸行动。要想付诸行动,就得有权力和地位作为凭仗。人们最终想成就的是美德和功绩,这是安度余生的慰藉。既然人能参与上帝的功业,必当能分享上帝的安息。“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这样才有了安息日。
在你履任高位之时,须先设立最好的楷模,因为仿效正是最好的规范;一段时间后便回头审视,严格反省,看看是否行为无瑕。不可忽视那些前任犯下的错误,这并非是要你泼人污水,而是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因此,在改良时切不可夸大或丑化前事前人,仍需尊重旧律,再予以合理改革。凡事都要追本溯源,观察它们是如何由盛到衰,但一定要向两种不同时代讨教:参考古代以决定怎样做最好,参考当代以决定怎样做最恰当。你的行事风格需有章可循,这样众人就能提前得知该期待什么,但切不可太独断和强硬,如果你偏离了自己的信条,则须尽心解释。捍卫自己的职权,但绝不可激起权力之争,宁愿以沉默和事实捍卫职权,切勿大张旗鼓挑衅宣扬。同样,也应捍卫下属的职权。要这么想,坐镇指挥比事必躬亲更有尊荣。欢迎和鼓励任何关于本职事务的帮助和建议,切不可把能带来消息的人当成爱管闲事者赶走,要乐于接受他们。
权势之人的恶行有四:拖沓、腐败、粗暴和徇私。解决拖沓问题:确保言路通畅,守时,尽快完成手头之事,除非有必要,绝不将诸事混杂起来。解决腐败问题:不仅要控制自己不伸手,还要确保奴仆不受贿,也要约束行贿者,令其不能行贿。廉洁奉公的行为可约束收受贿赂者,而公开宣扬廉洁奉公、痛恨贿赂则能杜绝行贿行为。除了杜绝此错,也要避免他人疑虑。那些朝令夕改却未能给出充足理由的人,常会令人怀疑其腐败。因此,任何时候,如果你要改变看法或行为,需开诚布公,宣布时须表明自己改变主意的理由,绝不要偷偷摸摸去做。那些仆佣或亲信如果性格内敛,也没有其他明显缘由该受人尊敬,人们常会将他们当成向高位者行贿的后门。解决粗暴问题:这是一种招致不满、毫无必要的行为,严厉会让人心生畏惧,而粗暴只会让人心生怨恨。即便是责备下属,也应该庄重以待而不可辱骂嘲弄。至于说到徇私,它比行贿受贿更糟糕,因为行贿只是偶尔的事,但如果被死皮赖脸的纠缠或随意的人情牵着鼻子走,便永远都无法脱身,正如所罗门曾言:“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古话所言极是:“高位可暴露人心。”它能令有些人更高尚,有些人更卑微。“没坐上皇位的人才是公认最该当皇帝的。”塔西佗曾如此描述加尔巴,而说到苇斯巴芗,他却是这么说的:“他是唯一一个获得权力后变得更高尚的皇帝。”当然,前者谈的是治国才能,后者谈的是礼貌热情。获得尊荣却变得更好,足以证明他们灵魂的高洁和慷慨。因为高位是或者应该是德行之位,就像在自然界,万物未居其位时疾奔不止,正居其位便冷静泰然。因此,野心勃勃时人会奔忙不息,居权位后便安然冷静。任何攀上高位的人都曾爬过险峻阶梯,如果非要结党,最好在正努力上位时择良木而栖,待到登上顶峰再行不偏不倚。对前任的所作所为需公平以待,审慎温和,如若不然,当你卸任时,也必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你有同僚,请尊敬他们,宁可在他们不愿见你时召唤他们,也绝不可在他们有理由认为需被召唤时忽略他们。在私人谈话和私下答复别人请求时,不要总让人留意到自己的地位,不如让他们说:“此人执行公务时真的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