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创业就是失去现在要未来(3)
很多人之所以不理解万通的选择,对万通与泰达的合作前景不看好,是因为他们觉得冯仑这个决定很“傻”,他们认为民营企业不应该让国企控股。事实上,没过太久,大概一年半以后,冯仑的选择就被证实是正确的了。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冯仑的眼光非常独到。当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剧烈的周期性波动,但万通却因为与泰达的合作而稳若泰山,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更为可喜的是,由于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和浦东之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三极,万通也因此拥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此,冯仑还在《傻根精神永放光芒》一文中调侃道:“我们的傻,其实也是有‘根’的。”
经济学家张维迎也曾指出,中国最大量的资源都由国有企业占据着,但它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创造出相应的效率。然而,万通与泰达的合作却打破了原有的局面,开创了优秀的民营企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与国有资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新形式。
万通的第二个创新,是模式创新。顺利地发展了十多年后,万通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开始启动“万通新战略”。这一举措宣告万通改变了传统的全能开发商的模式,正式走上房屋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道路。在收入来源上,万通地产将改变单纯依赖开发收入的模式,逐渐向开发、经营与服务收入三者并举的模式转变,并最终实现以经营和服务收入为主的模式。
万通这一模式的转变,主要是受美国纽约商业模式的启发。两百年来,纽约的商业模式不断演变,由最初的“地主+工头”,变成“厂长+资本家”,再变成“导演+制片”的商业模式。这给了冯仑很大的启发。他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制度将会与美国接近,所以选择美国模式才是明智的做法。这也正是他转变公司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因。
从万通来说,我们是按照纽约的地产公司来发展的,因为北京这个地方很特别。我如果在河南,就完全可以照着厂长、资本家的模式做。但我在北京,完全有机会可以成为像纽约这样的一个地产公司,所以叫“美国模式”。实际上是着眼于未来,现在北京的GDP大概是八千美金,很快也会超过一万多美金。美国模式的这套在北京慢慢地可以生长,包括定制服务,那是更超前的一个模式。所以用商业模式上的一个变革来应对未来竞争的挑战,是一个地产商必须要想清楚的。你不能老跟香港人学,或者按财经记者给你的指导,说土地储备好,咱就储备好,说今天要把楼价忽悠起来,那就忽悠起来。这个东西是不对的,一定要按照行业规律,用商业模式的变革来应对这个市场经济带来的市场挑战。
在选择美国模式之前,万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全世界所有房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彻底研究了一遍。经过研究,万通发现中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采用的都是香港模式,尽管如此,万通仍然选择了美国模式,因为冯仑认为在中国美国模式比中国香港模式更适用。
一次论坛上,冯仑在发言中明确表示,中国现在整体的金融创新全都参照美国。万通在未来的十年里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美国模式的道路。后来,在《万通地产给投资者的回答》一文中,冯仑对美国模式作了解释,并肯定了万通坚持美国模式所取得的成功:
美国模式说简单了,是一个商业不动产的模式,也就是说在高度的分工和专业化的条件下,依托于发达的不动产金融,使商务不动产的持有成本降低,流动速度加快,资本回报率提高,这是美国模式。举个例子,下一步我们在一些城市,可以把拿地、报建、施工这一部分都外包出去,而我们只是从产品规划、招租、财务安排上来介入,把核心能力集中在这儿,最终资本回报率会大大超越按照传统方法做商业不动产的模式。美国模式在万通实践的这几年已潜力凸现,在未来的几年,大家将看到我们用这种模式做出的产品和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业绩。
从冯仑的话中可以看出,冯仑对美国模式抱有非常大的信心。这都是万通坚持创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商业模式带来的结果。
抓住“看得见的未来”
企业家遇到的真正困难的挑战并不是创业之初的艰难,而是取得一些成绩以后,面对未来的选择。具体说,就是要弄清楚往哪个方向投资才是正确的。冯仑认为,在这种时候,企业家正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亦即判断未来的能力尤为重要。据冯仑观察,在他所接触到的成功的企业家中,除了赚钱的具体行动能力以外,他们身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正确判断未来的能力,这种未来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把握的、看得见的未来。
当一个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的时候,实际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钱以外的能力,这时候体现为你对未来的看法,体现为你对社会的看法是不是准确。
作为一个企业家,冯仑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董事长或者创业者应该做的工作,只有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特别强调“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个神秘的地方,其实就是趋势和未来。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个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上帝,他必须把自己变成先知,变成耶稣。不要以为做不到这种程度,只是企业领导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体验、去观察人类社会,最后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事情发生之前就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干净利落地出手。这要求企业家具备独到的视野、非凡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
冯仑的这个观点,与李嘉诚不谋而合。李嘉诚非常重视判断力的作用,他说:“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材料,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里所说的判断力,当然也包括判断未来的能力。当一个企业已经非常强大的时候,它的大方向——具体而言,就是它的投资方向——变得越发重要。而大方向是否正确,取决于企业领导对于社会趋势及未来的判断力。
在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中,很多次成功,都是准确判断了未来的结果:最初塑料花的投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而塑料花业务的停止,也发生在该行业的竞争恶化之前;后来到大陆的多次投资,都是走在相关风潮开始之前。毫无疑问,李嘉诚作为一个大企业家,与其说他是一个管理者,不如说他是一个把握住了趋势和未来的战略家。
冯仑很敬佩李嘉诚,并在多个场合以及文章中提起过。像李嘉诚一样,冯仑自己也是一个重视趋势、善于把握未来的战略家。他说:
聪明人总是站在高处以便看得更远,聪明企业的做法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万通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
如今,冯仑已经从万通地产隐退,从其产生的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可以看出,万通系成员几乎也已全部退出。但是,曾由他们执掌的万通地产所坚持的发展战略,就是“以前瞻力运营城市的未来”。在商业领域里,企业家们所公认的一条商业法则便是,战略眼光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行业地位和生命力。可事实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却不多。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新公司在行业内诞生,但同时也有无数的企业面临死亡。万通地产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房地产行业屹立二十多年而不倒,其敏锐的前瞻力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地产项目的投资开发上,万通地产将其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其所在的城市,而不像其他的地产商,哪里有赚钱的机会就往哪里奔。万通正是通过对城市未来的把握和运营来实现项目的成功运作的。
比如,当中国经济进入“第三极”阶段时,即刚刚有意发展滨海新区时,万通地产便预见到,这些地区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区,于是确立了以京津地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开启了以滨海新区为主的战略布局。正因为如此,万通成为了首家进驻滨海新区的全国性品牌之一。
一直以来,万通的目标是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勤奋,必须努力了解别人的历史以作参照,必须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从各个方面站到未来,通过未来的视角来安排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