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素养:改变世界前先改变自己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卢维斯(美国)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美国)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本)

跳蚤效应: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生物学实验。

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地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效应说明,“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自身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

害怕失败会导致失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打破自我设限的心理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有成功的信心,你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态度决定高度,人生不设限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在这样的境地中,有的人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氏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的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以至于有些罪犯自述,他之所以纵火、杀人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亲眼目睹别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如同五雷轰顶,那是他最感满足之处。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总有期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无论贫富贵贱,有谁会站出来说:我不想成功,我不愿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成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的,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你绝不能认定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因为,如果你不抓住自己的梦想,那就没有人会这样做了。扼杀你梦想的还有另一个陷阱,就是那种认为眼下还不能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适当的时候。你要相信,根本不存在开始一件新事情的最佳时刻。每当你推迟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你离它也就又远了一步。

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假使我们将自己比做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其实,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别人如何打败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是否在别人打败你之前就先输给了自己。很多人失败,通常是输给自己,而不是输给别人。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专家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罗伯特刚说完,他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然后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在生活的艰难跋涉中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可以输给别人,但不能输给自己。因为打败你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

一个不输给自己的强者,是不忘自己的人生权利、在困境时也能选择积极心态的人;他是能正确对待失败,永不放弃的人;他是有傲骨而没傲气、看重自己做人的尊严胜过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宽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驾驭时间,高质量利用时间和能跟时间赛跑的人;他是对财富有正确的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他是理解爱情真谛、拥有强大情感支撑的人。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被挖掘出来的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习惯了自己的现状,懒得去改变。但是当受到外界刺激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潜能就爆发出来了。

一位名叫史蒂文的美国人,因一次意外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已经依靠轮椅生活了20年。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喝酒成了他忘记愁闷和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3个劫匪要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反抗,被逼急了的劫匪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很快燃烧起来,求生的欲望让史蒂文忘记了自己的双腿不能行走,他立即从轮椅上站起来,一口气跑了一条街。事后,史蒂文说:“如果当时我不逃,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当我终于停下脚步后,才发现自己竟然会走了。”现在,史蒂文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身体健康,与正常人一样行走,并到处旅游。

史蒂文残疾了20年,竟然因为一次意外而奇迹般地康复了,这说明了什么?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甚至自己也说不清。我们习惯了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想做出什么改变,也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些看起来自己做不到、但是经过努力却能做到的事情。当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所以竟能在瞬间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著名作家柯林威尔森曾用富有激情的笔调写道:“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靠近日常生活意识的表层的地方,有一种‘过剩能量储藏箱’,存放着准备使用的能量。就好像存放在银行里个人账户中的钱一样,在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能试着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是不是可以比现在的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更好呢?掌握挖掘自己潜力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积极归因。当自己取得进步时,可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样会激发自己继续挑战自己的欲望;也可以把自己的进步看成是自己实力的体现,这样你会对自己以后进行的挑战更有信心,因为你相信自己的实力。

习惯往往是人们拒绝去挖掘自己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自发地使我们的潜能指引思维和行为朝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好习惯会激发成功所必需的潜能,坏习惯则在腐蚀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潜能宝库。

人一旦习惯了安逸的环境就变得迟钝起来,很难看清外界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累积到足以让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所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要养成好的习惯,主动挖掘自己的潜力,如可以尝试一些自己以前从未做过但是很有兴趣的事情。也许经过尝试,你会发现自己做得很好,这就相当于又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唤醒潜能,拆掉思维的墙

人究竟具有多大的潜能?开发的极限是什么?谁都无法回答。看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比现在卓越,因为我们并没有达到自己的人生极限。

现代科学显示,一个正常人只运用了全部能力的10%,甚至6%。有人估计人能记忆的东西相当于5亿册书那么多,但通常人们所展示出的记忆力还不及10%;人的想象力也不过展示了15%;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均未得到充分利用;人本应活到150岁,现在平均还活不到70岁。人的很多潜能尚未见过“天日”,就伴随生命的终结而无影无踪了。这不仅仅只是人类的遗憾,更是人类的巨大悲剧。

随着早期教育的普及和终生学习的推广,人们的心理发育提前,衰老期会推迟,即成熟期延长,日后从小到老每个阶段的潜能都将放出奇光异彩,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将达到空前的发达。人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和愿景,会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潜能包含两层意义,一层意思是指潜力。所谓“潜力”,指那些露于外而未发的才力。以智力、能力等来说,你本有歌唱天才,而且你也喜欢,你发现了自己天赋,但你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歌唱家,而只是“大材小用了”,完全被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甚至从来不敢想自己会成为大歌唱家。这时你的歌唱能力就只能说是一种“潜力”,需要你进一步发掘、发展才能修成“正果”。潜能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那些蕴藏于大脑之内尚未开发的智慧、智谋、智略等。这层意义上的潜能一般不能为人所知,只有等待日后开发出来,但也许会跟你肉体一起消失,成为一抔黄土。举一个例子,假设还是刚才的那人,他可能具有天生的体育才能,只不过这一才能深藏于大脑之内,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无法意识到更不用说发挥这种才能,有潜能而没有发挥出来就等于没有潜能。因此,潜能要转化为实际的才能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自己,设计自己。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取决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难以改变。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才能爆发出来,潜能一旦被激发并能加以关注和引导,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渐渐磨去棱角,一事无成。

因此,如果人的潜能不能被激发并发扬光大,那么,其固有的才能不但不能保持,还会变得迟钝并失去它原本的力量。

爱迪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就是先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恺撒、罗斯福未必能做的事情,也许“我”能够做,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潜能,就有可能取得成功。潜伏在绝大多数人的体内的潜能都是巨大的,但这种潜能酣睡着,只有被激发,才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舍恩定理:成功垂青自信的人

美国哲学家、美国“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

对事业怀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

自卑是人生大敌,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难有作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事业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会相信你。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阻挠成功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

自卑是成功的拦路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打败自卑。

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坠入犯罪的深渊,或走上自杀的道路。

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自己的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会产生变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消除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大障碍。

肯定自己,战胜自卑

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以己之长去比别人之短,就能发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观地认识短处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最引以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炫耀于心中的“荣耀室”,从而反复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断地渗透到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养出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的那份自信。

1.正确地评价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就是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过,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

2.正确地表现自己

心理学家建议: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3.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

盲人尤聪,瞽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两种积极的补偿:其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修补这些缺陷,这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扬长避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读达尔文、济慈、歌德、拜伦、培根、亚里斯多德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促成于人的缺陷。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因势利导,就会使自己摆脱自卑,逐渐成熟起来。

自信创造惊人的奇迹

让别人相信我们,首先就要自己相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别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

自卑只能自怜,自信赢得成功。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权占据一个空间。“没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无法让你感到自惭形秽。”

有个小男孩名叫汤姆·邓普西,他生下来就只有半只右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他父母亲常会告诉他:“汤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为什么不能呢?你没有任何比别人差劲的地方。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样能做到!”

后来汤姆要玩橄榄球。他发现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要踢得远多了。为了能实现这个愿望并发挥出这种能力,他找人为他定做了一双鞋子。

他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一份卫锋队的合约。但教练婉转地告诉他:“你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去试试其他的职业吧!”最后他申请进入新奥尔良圣徒队,教练看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收了他。两个星期后,教练完全改变了想法,因为汤姆在一次友谊赛中因踢出55码远的好成绩而得分,这使他获得圣徒队职业球员的身份,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所在的球队得了99分。

最伟大的一天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满了人,有6万多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几分钟,球队把球已经推进到35码线上。“汤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当汤姆走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这等于说他要踢出63码远。在正式比赛中踢得最远的纪录是55码,由巴尔迪摩雄马队毕特·瑞奇查踢出来的。汤姆闭上眼睛对自己说道:“我一定能行!”只见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万多球迷屏住呼吸,看见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寸的地方越过,汤姆所在的球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疯狂呼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道。这居然是由只有半只右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但汤姆只微微一笑,他想起了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不知道我有什么不能做的,也没人这样告诉过我!”

如果我们能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你一生中有没有为自己的潜能大吃一惊过?事实上,人通常比自己认为的要好得多。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这样就能发挥出心智的力量,并且会产生有效的行动。

带着自信上战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名列前茅,实力雄厚,赛场失误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有些人平时战绩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赛场出现的戏剧性一幕,令所有观众体会到了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中国选手邱健在最后时刻上演奇迹逆转,以总成绩1272.5环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28金。

雅典奥运会上,美国名将埃蒙斯在决赛最后一枪中脱靶,将金牌拱手相让给我国选手贾占波。四年后,历史重演,在决赛最后一枪前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出了4.4环,令人难以置信。而原本排在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尤里·苏霍鲁科夫最后一环打出了9.8环。这样,原本排在第三位的邱健以最后一枪10.0环奇迹般的上演逆转,延续“雅典神话”,以0.1环的微弱领先优势获得金牌。

决赛开始前,预赛成绩埃蒙斯排名第二,而邱健排名第四。

决赛第一枪,预赛排名第一的拉伊蒙德·德贝韦茨仅打出了7.7环,埃蒙斯打出9.7环超越对手成为首位。此后,埃蒙斯一直牢牢处于第一位的领先位置,在第9枪结束后,埃蒙斯领先近4环排名首位,邱健以落后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0.1环排在第三位。

最后一枪,邱健打出了10.0环,乌克兰人打出9.8环,而埃蒙斯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4环。这样,我国选手邱健延续了中国选手在此项目中的逆转奇迹,获得金牌。

赛后邱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被问及打最后一枪前如何控制心理状态时,邱健说:“我经历了数年的心理控制训练,我们知道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心跳会加快,但我知道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平静,例如深呼吸,不要想比赛结果。”

谈到戏剧性的结局时,邱健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到观众欢呼时,我感觉我可能得了银牌,但我的教练告诉我得了金牌。”

谈到自己的幸运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贾占波的幸运时,邱健说:“我和贾占波都很努力,金牌属于我是因为美国的埃蒙斯最后一秒时没有保持平静,但我保持了平静。”

正是由于在关键时刻能够平静地控制自己的心态,邱健在历经17年的努力后,终于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成功永远青睐自信的人

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

自信,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素质。自信,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所有这些大自然的力量中,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或许就是自我暗示的力量了,但是对这种力量的无知导致大部分人在应用自我暗示原则时,没有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它变成了一种阻力。

不自信的人,通常不能正视别人的眼睛,眼神游离,生怕一旦眼神接触就会被别人看穿。比如,在教学或教室中,后排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显眼”,他们怕受人注目从而占据后排座,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乏信心。

自信的人勇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新事物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虚心,能够接受批评,坦然承认错误;言行一致,言谈举止表现自如。自信的人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毫无疑问,自信还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反之,因为缺乏自信常常让很多优秀的人在关键的时刻迷失了自我。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自信能为你带来巨大的力量,并让你真正相信它同时积极将其转化为物质力量。

卢维斯定理: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第一,做人首先要谦虚。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第二,谦虚要有个度。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第三,要处理把握好谦虚的尺度。对自己不懂或懂得不够的要谦虚学习;对工作职责中本应该由自己完成的要尽自己的才能去完成,不能因过分谦虚而失去显示才华的机会。

谦虚不是装傻和装蒜

正如卢维斯所预料的那样,人们通常总是在某个思想误区里去理解“谦虚”,老以为谦虚就是把“自己想得很糟”。当有人问一些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说,“我不也太知道啊;我也没有把握;我会尽量做得好些吧;让我来试试吧……”,所有这些措辞都含有一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成分在内。似乎不这样“谦虚”表达就不行了,有时明明自己能行的知道的事情,也会这样故弄虚玄“谦虚”一下,以防被别人扣上不谦虚的帽子。

因此,卢维斯定理有针对性的单刀直入,首先对这种虚伪的“谦虚”作了解剖和否定,果决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按中国孔子的话说,就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为什么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呢?装傻和装蒜其实都不好,都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那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伪谦虚者,往往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逻辑误区: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相对而言就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就会招来别人的攻击或批评,说你傲慢或骄傲。也难怪,陷在这样的误区里就不敢把自己想得太好,宁可把自己想得糟些。但是结果呢,真的变得谦虚起来了么?也未必。很多人可能受到这种伪谦虚的劣根性影响,反而丧失了最本真、最可贵的品德——探索和挑战的精神。

一位有着多年美国生活积累的教授,曾经对美国的中学生和中国的中学生进行仔细比较后发现: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中国的中学生远远不如美国的中学生。可能是怕老师打击报复扣分数或者固有的传统陋习作祟,中国的中学生往往缺少上课反问老师和与老师争辩的勇气与举动,凡事都循规蹈矩、趋势附庸,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处处生怕得罪了老师,内心缺少主心骨和独立见解。无怪乎,在这种教学学术氛围里是很难出现脱颖而出的奇才的。还要说到的是:没来由的或者过分的“把自己想得很糟”,往往会使员工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胆小、怯场、动辄脸红,说话娘娘腔、行动婆婆妈妈……总之,很多灾难性的弊病汹涌而来。因为,自信心丧失了,最根本的动力出了毛病。

谦虚是完全不想自己

谦虚到底是什么呢,要如何给它一个定义才算正确?

卢维斯紧接着是这样定义谦虚的:“而是完全不想自己。”这话真的一语中的。谦虚的尺度既然难以把握,要么把自己想得太糟了,要么又把自己想得太好或者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那么卢维斯干脆让人们“完全不想自己”,要人们都忘却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忘我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得失、荣辱、成败等个人利益都暂时抛开,置个人的一切于度外,结果会出现什么奇迹呢?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了,没有了拘束、怯场,也没有了做作、虚伪,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他人的身心中去了,人们都是个诚实的观望者和虔诚的倾听者,步履轻盈自如地走进了他人的心灵……并且,人们在努力寻找着与他人合拍、搭脉的共振频率,寻求着与他人的合作或同行。

从卢维斯的角度去看,谦虚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想自己,忘我了就是谦虚了,没有再受到个人利益的左右和干扰,已经进入了一个崇高的境界。此时,绝对不会明明知道却说什么自己不知道,也不会不懂装懂先声夺人;知道实事求是,知道有理不在声高。然而在现实中,要做到真正的忘我也是不容易的,利益、身体、社会关系等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人们。怎么办?这里可能需要磨练和决心,需要学习刻意忘我,特别在一些公众场合,不妨刻意让自己暂时试试忘我。同时,把自己的眼睛睁大、耳朵竖直,学习做一个观望者和倾听者。如果能够心静如水,做到忘我地观望和倾听,那离一个真正的谦虚者就不远了。

怎样学会谦虚?特别在自己不懂或懂得不够的领域做到谦虚?不妨就牢记卢维斯的话——“完全不想自己”试试,多看多听,按捺不住再有感而发、适当发言也不迟。注意了:在需要暂时忘却自己的时刻,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记起,尤其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糟。

用谦逊的天平衡量自己

有人曾说过:“伟大只不过是谦逊的别名。”虚怀若谷的人,不会被头上各色各样的光环所蒙蔽。他清楚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失败与成就,他能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更能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他人的批评,甚至为批评自己的人鼓掌。

19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去瑞士度假,每天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正用心画画,旁边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妇女,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些什么。过一会儿,她们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谦逊是爱好劳动、尽心竭力、坚定顽强的亲姊妹。夸夸其谈的人从来不是勤奋的劳动者。脑力劳动是一种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谦逊好像是天平,人用它可以测出自己的分量。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现代人常见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把对于某种复杂事物的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当做知识。”

因此,我们要养成善于正确看待自己优缺点的习惯。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都要明白,你还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要求你这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

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地融会到一起。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他就会将纪律当做真正的自由,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有一种姿态叫谦逊

做人要谦逊,不要自作聪明,不要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智慧。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谦逊的目的,并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谦逊的人,他们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人是很怪的。有的人依恃着才能、学识、金钱等,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做人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产生不文雅的名声。

一般来说,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徒”,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堪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整个曹营中勇不可当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贬得一文不值。他贬低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称别人是酒囊饭袋,称自己“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更有甚者,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对这种人,曹操自然不肯收留。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边走边骂,最后被黄祖砍了脑袋,做了个无头“狂鬼”。

狂妄与无知是联系在一起的,“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评事谁也看不起,只有自己最好;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不是吗?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现时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功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势。然而,狂妄的结局就像祢衡那样,是自毁,是失败。

人们常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多少人乐意信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不论是庄子还是老子,都劝人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

特里法则: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为正视错误的人将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

敢于认错,其本身具有很大价值。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谅解。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行为。

改正错误从承认错误开始

歌德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当问题发生时,应首先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找替罪羊。改正错误是走向正确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遮掩、回避,只会使错误越犯越多,带来更多的损失。正视错误,往往会得到错误以外的东西。

吃五谷生百病。人不是神,总有自己的缺点,谁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会出现想隐瞒错误的想法,害怕承认之后会很没面子。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反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行为。因为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而且,由自己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更何况一次错误并不会毁掉你今后的道路,真正阻碍你的是那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改正错误的态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布鲁士·哈威,错误地核准付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在他发现这项错误之后,就告诉这位员工并且解释说必须纠正这项错误,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这位员工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请求分期扣回多领的薪水。但这样一来,哈威必须先获得他上级的核准。“我知道这样做,”哈威说,“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在我考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了解到这一切的混乱都是我的错误,我必须在老板面前承认。”

于是,哈威找到老板,说了详情并承认了错误。老板听后大发脾气,先是指责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疏忽,后又责怪办公室的另外两个同事。这期间,哈威反复解释说这是他的错误,不干别人的事。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吧。”这项错误改正过来,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自那以后,老板更加看重哈威了。

勇于承认错误,使哈威获得了老板的信任。其实,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使自身在良心层次如释重负下来,并且尽早解决由这项错误所带来的问题。

放下侥幸心,不怕犯错

众所周知,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员不敢保证自己在写程序时不会出现错误一样,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墨菲定律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想取得成功,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回避错误,而是要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让错误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关于这一点,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次,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味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细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

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万吨的油污染了附近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还有,在三里岛核反应堆发生意外后,许多核反应过程和安全设施都改变了。

每天进步1%,成功100%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12名球队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抄截、防守一共五方面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居然得了冠军,而且是最容易的一次。

有人问教练,为什么这么容易得到冠军呢?

教练说:“每个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1%,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篮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让自己每天进步1%,只要你每天进步1%,就不用担心自己不快速成长。

在每晚临睡前不妨自我分析: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做错的事?今天我有什么做对的事?假如明天要得到我要的结果,有哪些错不能再犯?

反问完这些问题,你就比昨天进步了1%。无止境的进步,就是你人生不断卓越的基础。

你在人生中的各方面也应该照这个方法做,持续不断地每天进步1%,一年便进步了365%。长期下来,你一定会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

不用一次大幅度的进步,一点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每天小小的改变会有大大的不同,很多人一生当中连一点进步都不一定做得到。

人生的差别就在这一点点之间。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差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差一大截。

如果你将这个信念用于自我成长上,100%地会有180度的大转变,除非你不去做。

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

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赢。戒骄戒躁,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竞争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脚踏实地,奋起直追,你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急躁情绪”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工作中有时犯急躁情绪”“希望今后注意克服急躁情绪”等。有的人甚至几年、十几年都犯“急躁情绪”。

急躁习惯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人心神不宁,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它会打乱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并常常会造成“忙中生乱、殃及他人”“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和“欲速则不达”等不良结果。急躁的人容易发怒,因而既影响了人际关系,又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从前有这样一对师徒,在一个三伏天,小和尚看到庙里的草地上仍然是一片枯黄,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儿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好啊!等天凉了,随时吧!”

中秋,师父买了包草籽儿叫小和尚去种。

在阵阵秋风吹动下,草籽儿四处飘洒……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父,不好了!许多草籽儿都被风给吹走了!”

师父不动声色地说:“嗯——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儿。随性吧。”

种子刚刚撒完,就引来了一群麻雀。小和尚急得直跺脚:“坏了,坏了!草籽儿都让麻雀给吃了。怎么办呢?”

师父心平气和地说:“别急。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吧。”

那天夜里,下了一阵暴雨。清晨,小和尚到院里一看,就三步并做两步地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可完了!草籽儿都让雨水给冲走了!”

师父说:“冲到哪儿就会在哪儿发芽,随缘吧。”

十几天过去了,枯黄的草地居然长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绿色的苗儿!原先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泛出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

师父眯起笑眼,点着头说:“随喜,随喜!”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面所左右,而师傅的心态看似平和、顺其自然,其实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

无论办什么事都要保持冷静,从容镇定,不要急急忙忙,心慌意乱。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切慌乱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更加拖延时间,于事无补。虽然这些事在一定方面决定于一个人的性格,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涵养功夫。因此,在这方面要多多锻炼。

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做人做事还需忍耐,步步为营。凡是成大事者,都力戒“浮躁”二字。只有踏踏实实的行动,才可开创成功的人生局面。急躁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在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而稳步前进。所以,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只有专心做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精于射箭,且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据说连动物都知晓他的本领。一次,两个猴子抱着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楚王张弓搭箭要去射它们,猴子毫不慌张,还对人做鬼脸,仍旧蹦跳自如。这时,养由基走过来,接过了楚王的弓箭。于是,猴子便哭叫着抱在一块儿,害怕得发抖。

有一个人很仰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次三番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他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针眼。看了两三天后,这个学生有点疑惑,问老师:“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干这种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这个学生开始还能继续下去,可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呢?这个老师不会是敷衍我吧?

养由基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这样做很苦,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于是很不服气,不愿再练。养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后来这个人又跟别的老师学艺,最终没有学到射术,空走了很多地方。

其实,如果他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甘于从一点一滴做起,他的射术肯定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作家秦牧在《画蛋·练功》文中讲道:“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建造房子,这道理很浅显。但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从处世谋略上讲:“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唯多会之人最劳。”若什么都只是浅尝辄止,不肯钻研却又想马上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者并非定是庸才,他们中有许多人自身有着不错的条件,若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方针,是会有光明前途的。如果一味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就会成为高远目标的牺牲品。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满意现实的工作,羡慕那些大款或高级白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是想跳槽。其实,那些人大多看似风光,但其中的艰苦搏杀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没有十分的本领,就不应做此妄想。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成功之途。

唯有埋头,方能出头

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

许多有抱负的人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自己开始晚的、比自己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惊觉到在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时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而忘了播种。

因此,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要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登高下望,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多少困难,走过来多少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最终的目标绝不是转眼之间所可以达到的,在未付出辛劳艰苦和屈就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唯有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行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有时候,也不是我们对自己食言,而是缺乏成功所要求我们付出的相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很多时候,成年人和小孩子是一样的。成年人也喜欢玩乐,喜欢游戏,喜欢拖延,或许比小孩子还更缺乏自制力。当我们需要面对为成功而设计的计划时,当我们需要开始做出具体的行动时,痛苦就来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准备出国读MBA,这是你的近期目标;你的远期目标是当你拿到学位时,你要在国际大都市的跨国公司里谋得一个职位,然后从那个起点上进行新的人生奋斗,成为一个全方位的高级国际管理人才。这个目标无疑是美好的,但你得为实现这个目标开始付出努力。你得准备TOEFL,GRE,GMAT。当你需要坐在桌前面对英文资料时,你就会觉得辛苦。那种每天、每夜需要付出的实际努力,才是对你的真正考验。大量的记忆、重复枯燥的劳动会令你很容易就觉得厌倦,电影、书籍、娱乐、美食在时时向你发出诱惑。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你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向这些诱惑投降。

保持清醒淡定的头脑

做人要学会宠辱不惊。失败时须努力,得意时不要忘形,无论怎样的上升和降落,都泰然处之,以淡定的态度笑对人生。

许多人在运气好时,难免会自鸣得意。但一个懂得做人的人知道,当自己的人生处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忘形,千万别将得意之色在那些此时正处于低谷的人面前显露。这样你才能不伤人,也不会被伤。得意到了狂妄的地步,整个人飘到半空中,那就很容易摔下来,而且会摔得很惨。乐极生悲的例子总是屡见不鲜,因此,在得意之时,记得提醒自己保持头脑清醒。

李想调到市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自己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

原来,他认为自己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使劲向同事们炫耀他在工作中的成绩,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他得意忘形的样子让所有人看了生厌,一听见他的吹嘘就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还是他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他很惭愧,这段时间太高兴了,根本没有心思打理手边的工作。从此,他开始有意地自我收敛,与同事打交道时谦虚低调,常向前辈请教,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快,他成了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上级对他器重有加,下一次提拔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从李想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宝贵的教训:得意时不要高兴太早,否则失意马上就到。

有些人因为顺境连连而甚感欣慰,愉悦之情不时流露于脸上。然而,不能只知道高兴,应该想想怎么才能维持好运,永葆成功。

在得意之时,请压抑自己过度张扬的欲望,把过去的辉煌当做是一种人生经历,你不可能从那上面得到更多了,所以暂且放下它,去迎接你的下一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