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最后是飞翔:我的跑步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果没有信仰,就把跑步当成信仰。

远方的目标在一点点临近,

我不再理睬外界的纷扰,

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提高、

每一刻成长,

外界的一切已不能羁绊我的脚步,

我全身心地沉迷在生活馈赠的美好体验中,

在人生旅途中画出了一道道漂亮的轨迹。

作者简介

毛大庆

优客工场(中国)创始人,万科集团前高级副总裁。他通过跑步治愈了抑郁症。现在的毛大庆是狂热的马拉松爱好者,无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参加全世界各地马拉松比赛。他还积极推广马拉松运动,2015年成立“毛线团”公益跑团。

跑步治愈了我的抑郁症,跑步解救了我,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经常说,如果没有信仰,就把跑步当成信仰。跑步是一件可以持续进行的事情,不是羽毛球、高尔夫球可以取代的,尤其马拉松更是哲学性的东西。人到了一定时候要问问能不能征服自己,这比征服他人、征服对手、征服世界来得更难。

跑马拉松现在是我最热衷的事,很多事情可以不做,但是马拉松我是肯定不会放弃的。当我开始跑步,在围绕周身的阵阵微风中洗濯与陶醉时,身心芜杂倦怠便全部卸下了,剩下的只有快乐和放松,那种愉悦真是我在做其他事情时从没体会过的。在身体慢慢适应了奔跑后,心里也不再有剧烈的迷惑,我终于理解了马拉松的终极奥义——它让我卸下那些日常的包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独属我的那一份奔跑的快感。远方的目标在一点点临近,我不再理睬外界的纷扰,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提高、每一刻成长,外界的一切已不能羁绊我的脚步,我全身心地沉迷在生活馈赠的美好体验中,在人生旅途中画出了一道道漂亮的轨迹。

除了能从跑步中获得某种“禅宗”修行的意味,不得不惭愧地说,我跑步的原因有些功利。2012年,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别人眼中乐观积极的我,居然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恐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这种性格不像是会得抑郁症的。崔永元看上去也不太像是会得抑郁症的,我专门和他交流过,后来也找过大夫,医生说的种种都证实我确实得了抑郁症,还不那么轻。医生给我开了一口袋药,那些药盒上写的功能挺吓人的,都是治疗幻觉呀,恍惚啊……在将吃没吃这些药的时候,我认识了田老师,田老师就忽悠我,开始跑步。

田老师和万科结缘已久,从王石爬山开始。我知道田老师名字很久了,但是没见过这个人。第一次见,介绍人说这是管理咨询顾问,是跑马拉松的老同志。开始说管理咨询顾问,没当回事,一说跑马拉松的,我吓坏了,心中安慰自己跟我没啥关系。

听说田老师来给我们讲跑步,我从来没想过要跑步,心想该上哪讲哪讲去,把他弄来干吗?这时田老师已经进来了,就在办公室门口,我双手抱拳,失敬失敬!那会儿跑步跟我没啥关系,我正抑郁呢。

后来郁亮逼着我们跑,不跑不行啊,总经理不跑,别人会有意见。万科形式主义得厉害,总裁要跑,谁敢不跑?组织大家跑!别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带来许多好的东西。我得带头去跑,可我跑不动啊,为了应景,就找几个小孩陪着总裁跑;我不愿意跑啊,他们一跑,我就躲厕所里了,等他们跑回来,我再溜出来。

一来二去,我觉得这事想办法也躲不开。田老师就说,这跑步你跑跑试试,我心说我跑步就从来没及格过。我心里烦,天天都要跑项目、喝大酒、拿地。最初也是被田老师强行拽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

现在跟大家谈这件事情,关键是想说人很多时候不太认得清自己,也看不见自己另外存在的很多面,很多时候沉浸在一个非常窄的格局里,关于公司啊,奖金啊,拿地啊,房地产啊,政府调控啊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中。

在我跑步之后,感觉很轻快。慢慢地,我真的开始跑马拉松了。

在我跑步之后,这些感觉一下都没了,现在我想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很轻松。慢慢地,我真的开始跑马拉松了。

2013年5月12日,当地时间下午2点13分,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因为在一周后,万科的郁亮成功登顶珠峰,完成了他3年来的梦想。而这一天,我在布拉格,顺利完成人生第一个全程42.195公里的国际马拉松。在前一年此时,我绝对想不到自己能有这样的“壮举”,甚至从未考虑将跑完马拉松全程列入我的人生梦想。是一群跑友和伙伴让我爱上了这项考验耐力的运动。在这一年中,不管是工作日傍晚夕阳西下的朝阳公园,还是周六、周日迎着第一缕阳光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42.195公里的距离,也随着内啡肽带来的一次次快感,悄然成为我的目标。

终于,在这座米兰·昆德拉的旷世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描绘的浪漫之都,在这座承载着波希米亚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座林立着巴洛克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千塔之堡,我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极其特别的梦想。回忆起那个难忘的过程,最感人的不是完成比赛,而是我们同路的6个跑者间的相互鼓励。我特别感谢北京的知名跑者宋满丽大姐,正是她的全程助跑,让我在漫长的5个小时中不用再忍受寂寞的煎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感受;也正是她一路上的专业指导,使我更好地调整节奏,更合理地分配体力,更加自如地应对跑步过程中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在接近终点1公里的时候,她看我体力尚可,便开始鼓励我不用管她,可以冲刺到终点。我疑惑地问她为什么不一起冲刺呢,这时她才跟我道出实情——原来她路上有些中暑,在35公里处我休整喝水的时候她就躲在一旁吐了,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她坚持陪着我跑……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感动,感动一路相伴,使我从未想过停歇与放弃,过程中短暂的痛苦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感动善意隐瞒,让我在临近终点的关键时刻心无旁骛;感动全程鼓励,让我用坚持与追逐,在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河畔完成一次全新的超越。终点撞线的时候,没有预期中的精疲力竭,我觉得我还能跑个几公里。回过头看,真正坚持下来,依靠的决不仅仅是体力。

对跑者来说,首马是最难忘的,但在我定下“六大满贯”的目标后,大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一般的马拉松我还真看不上,但是那次与女儿的北极马拉松之旅,让我知道了,居然还有这么有趣的马拉松!

来到北极,我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经历。2015年初,我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离开万科,重新创业。看着茫茫雪原,带着所有纪录片中得来的幻想,我找到了爱上马拉松的原因,一次又一次不同环境下的挑战成了伴随我飞逝的人生最好的伴侣,同时我也很清楚,这是没有回头路的状态了,创业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虽然原来的工作圈子汇聚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人,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着实令人很享受。但是慢慢地我也发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甚至觉得我们这么一群人交流的就是整个世界了。当我跳了出来开始创业之后,我觉得世界又变得广阔无垠了。仔细想想,不是世界变小了,而是自己看世界的视角变窄了。以前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时候,每天就是拿地、设计、预算这些事,我自信可以干一辈子,而且可以干得很好。但现在,每天我身边都围绕着一帮非常有趣好玩的人,他们有着我从没有过的想法,做着我从没有做过的事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让我每天都去了解最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眼界。现在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了,你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甩在后面,再也追不上了,你也就止步在那里了。我感觉紧跟时代的过程,就是丰富自己生活内容的过程。每天我都被一群有最新思维的人围绕着,自然我的生活内容也跟着丰富起来。

寒冷的风吹过,像绵细的针,刺穿衣服,刺入身体,让我感到由内而外的战栗,我原来还在北极。

挑战北极的念头来自于嘉2014年挑战“北极熊”成功后的记述。2014年10月25—26日,在北极圈的格陵兰岛,零下数十摄氏度的极寒之地,CCTV5主持人于嘉第一天参加半程马拉松,第二天参加全程马拉松,顺利完赛,成为首批跑完北极圈马拉松赢得北极熊奖牌的中国人。用脚步丈量天地的尽头,成为我阶段性的、朝思暮想的追求,但又时常觉得它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于嘉2014年完赛后,对这一赛事有这样的描述:“对于大家提起北极所产生的美好印象——极光、北极熊、因纽特人冰屋……几乎统统没有,这里有的,就是1992年美军撤出岛时遗留的军事基地,还有一条全世界独一无二、以路况泥泞恶劣而著称的试车道,以及在这里举行的北极熊挑战杯马拉松赛。之所以说是挑战杯而不是普通比赛,其一是因为环境之艰难:从起点开始最初的7公里,是奔跑在万年冰盖上,打滑度之高,必须佩着冰爪方可奔跑起来;跑出冰盖后,是绵延不绝的雪坡,而且风雪会突然袭来毫无征兆。如前所说,这里曾经是测试汽车轮胎最大承受极限的地方。其二便是这挑战杯最为残酷之处,比赛连续举行两天,第一天为半程马拉松,第二天为全程马拉松,在这两场比赛规定时间内连续完赛方可获得北极熊奖牌。所以虽然此项比赛已成功举办13次,但获得北极熊奖牌的总人数不足任何一次正规山地马拉松完赛者的一半。而在2014年之前,没有任何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完成北极熊挑战杯拿到奖牌……”于嘉及其余5名中国人在2014年10月成为这个赛事最早出现的亚洲和中国面孔。

我,循着他们的脚步,也来到了这里。

2015年10月24日,我在早上乌黑的夜色下走出酒店,坐上由卡车改装的大巴,车载着裹得看不出面貌的一堆人向40公里外的起点驶去。一个小时过去了,天边露出鱼肚白,车子停在一个山坡上,我透过车窗看到不远处的冰川泛出幽蓝的光。

两根竹竿支着“START”标志,大家冻得连蹦带跳。下车不到5分钟,迎面走过来一个穿着海豹皮胖得如同北极熊的人,用大喇叭招呼大家迅速集合,比赛还有5分钟开始。紧接着,走过来一个拿着猎枪身形依然如同北极熊的人,向天开了一枪,比赛就这样开始了。

跑到41公里处的山顶,望着康克鲁斯瓦格机场周边唯一一个有人烟的、我们住的、也是终点所在的小村子,有一种从外星回到地球的感觉。离终点800米的时候,我超过一名澳大利亚选手,互相击掌后我向村子冲去。我女儿和先期到达的队友们在村口欢呼,伙伴们把国旗递给我,我和女儿拉着国旗冲过了终点并拥抱在一起。

42公里,838米爬升,27次起伏。最后,我的心里就一句话:终于活着回来啦!

第二天,我又陪着女儿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半马。

2015年的北极圈马拉松,共25个国家171名跑者参加挑战,71人摘得“北极熊”奖(男49,女22)。代表团中,英国人数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包括我在内的8个人获得“北极熊”奖。至此,中国人获得这一奖项的人数增加为12人。

离开格陵兰的早上,我一个人走在旅舍外的雪地上,任停顿的大脑寂静得如同四周的环境,心里给女儿写下一段话:陪你跑一场人生的马拉松,需并肩同步,不作让责,跑来从容但不纵容,信任却不放任,严谨但不严苛。

这次与女儿一起跑北极圈马拉松,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这跟我后来完成“六大满贯”时的喜悦截然不同,但都在我的马拉松生涯中留下了最好的痕迹。

更幸运的是,来跑北极圈马拉松,我找到了创业和跑步的交集,让我能更加坚定地投入创业,也更加无畏地调整自己参加更多的马拉松赛事。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所言:“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所以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级的美学艺术。喜欢的电影可以看了又看,喜欢的歌曲可以单曲循环,但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每一种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就是因为不能重新再来,所以生活才那么有魅力,人也更应该去想办法放弃那些沉重、枯燥的内容。生活也是一门艺术,既要努力奋斗,勇猛精进,也要有闲云野鹤般的恬淡心境。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在生命有限的时间去玩儿一些更有趣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通过跑马拉松和创业,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现在大家都叫我“庆庆哥”,我非常喜欢这个称呼。每天接触着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我也被那种朝气感染,也变得年轻了。现在,我已经完成将近50次全程马拉松,优客工场(UrWork)也已经成立一年多,我的内心很充实。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充满能量,这是生活给我最好的馈赠,而将自己的生活打造得丰富而精彩,就是对生活艺术最好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