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中国改革的起点、目标与演进方式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改革的起点、目标和演进方式。以此来检视中国过去30多年来的改革,可以窥见中国改革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转型经济体的共通性。

其一,从改革的起点看,1978年中国改革发展的基本背景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扭曲所导致的低效率已经暴露无遗,而以往依靠行政性分权方式来纠正苏联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经过了1977年和1978年的恢复性增长,积贫积弱的现实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的改观,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300美元左右,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成为上下共识。

其二,从改革的目标看,由于受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及计划经济思想所限,当时对现代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再加上没有先例可循,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是一种“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哲学,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和路线图。随着改革一步步深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才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进而再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这是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施行“激进疗法”的原苏东国家最大的不同,后者特别是俄罗斯一开始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就是建立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

其三,从改革的演进方式看,1978年中国改革路径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经济中心主义和单一的经济改革。邓小平就曾经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这在很长一个时期甚至直到今天依然在政府治理理念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二是渐进性。它不是像前苏东国家那样实行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大爆炸式的、休克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依赖于以经济改革为主的一系列逐步的、渐进的转变[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方颖、赵扬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页。。这两个基本特点都与前面提到的初始经济发展条件太差有很大关系,在改革之初有它们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性,归结于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避免经济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否则,以中国当时只有300美元左右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当务之急,如果经济再大幅下降会让老百姓无法承受,必定导致社会动荡。

在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不同路径的比较中,我们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厚此薄彼。在各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基本初始条件下,所谓的最佳选择都是相对的。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单一经济改革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激进变革可能引发的社会失序和动荡。但是,这也使得很多问题和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累积起来,很多人身在其间却浑然不觉。而俄罗斯的激进式改革虽然没有取得如中国这般显著的经济增长绩效,短期内也造成了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震荡,但是却通过配套有序的整体改革,初步奠定了相对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制度框架,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各方面发展势头包括民生方面的成绩比较显著,于2012年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当然,俄罗斯的转轨和转型也并没有结束。

综合以上可见,中国改革最初的现实考虑是由于初始经济禀赋和财富水平过低,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不可能进行一步到位的全方位系统改革,并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严重扭曲,政府和大众对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等现代社会发展目标的确认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中国走的是一条经济改革优先推进,并通过试错、试验、试点进行干中学的转型发展路径。

那么,中国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改革政策和措施是中国独特的吗?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效,物质产品从短缺到充裕,人们生活从贫穷到小康,国门从封闭到开放,国家从落后到崛起,从受歧视到被重视,靠的是市场化的改革开放,具体来说就是推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的松绑放权型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在一个逐步向国际社会开放兼容的环境下,执政者充分考虑到当前人们思想觉悟有限(通常导致个体逐利、寻租、钻营、投机取巧)及信息高度不对称(往往导致弄虚作假,假大空,说一套做一套,且直接干预基本无效)这两个最大的现实约束条件,基本满足了任何一个经济机制良好运行的四个先决条件:承认个体利益、给人们更多的经济自由、实行分散化决策、引入各类激励相容机制,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和激励的问题,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逐步得到确认和推广。这些都体现了经济学的内在逻辑,也是被东亚乃至西方发达国家一再验证的共同经验。此外,中国还实行地方政府分权鼓励区域竞争及采用渐进改革体制平稳转型,特别是正确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条件下的改革推动发展,发展让老百姓不断获利(满足并不断放松了参与性约束条件)而促进稳定,从而创造了加大改革力度的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