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会试风波 屈居二甲

王守仁满心在研学《武经七书》,琢磨绥靖边境的对策。

为了边境安定,剿抚鞑虏,王守仁探索是否可以胡萝卜与大棒,大棒就是严整武备,胡萝卜就是输出文明,在野蛮人中传播文明,传播中华文化,比如办一个草原儒学院之类的机构,用仁义礼智信来对野蛮人进行洗脑。有没有这个先例呢?应该有!鞑靼的先辈们曾经窃据神州大地,但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并没有灭绝,这就说明前朝这个残暴政权并没有能灭绝中华文化。不管是学做圣贤,还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王守仁都要做一门功课,就是把中华文化从古到今,拧成一条绳,从前到后把它捋顺理清。从伏羲到周文王、周公,到孔子、孟子、曾子、子思,一直到宋代的二程、朱熹,再到大明,这中间的元代不能断代,王守仁搜索资料,元代有大儒,一是中原的许衡,二是江西的吴澄。许衡曾经当过元代的国子监大学校长,专门教授鞑靼子弟“四书五经”。查到这个资料,给王守仁开办草原儒学院的想法浇了一盆冷水,却对他的进士考试大有帮助。

弘治十一年十月,王守仁、倪宗正和张仲春三人为当年新举人谢迪举办接风宴。谢迪为了参加明年的会试,提前来京投奔哥哥内阁大学士谢迁。谢迪的到来提醒王守仁,该全力投入明春的考试准备了。备考之前,王守仁想把这段时间以来创作的诗赋做一个总结,抄写誊录,装订成诗集,名《学兵一得》。诗以言志,高兴时可以欢歌,忧伤时可以悲吟,把心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融化为一个个汉字,锤炼成一句句精美的诗句,倾诉成一首首蕴涵七情六欲的诗歌,烦恼喜悦一一倾吐干净,落得个肚肠干净、心胸平静。王守仁发现,这几年,写诗作赋成了自己身心安静的一剂良方。

梦阳边贡 两位诗友

李东阳的书房里,已经先到的有六品官户部主事李梦阳和八品官太常博士边贡。

王守仁一进门,对着李东阳鞠躬行礼,口称:“西涯先生,请指教!”说着把自己的诗集双手呈递给李东阳。西涯是李东阳的号。李东阳招呼道:“伯安来了,给你介绍两位新朋友。献吉,廷实,这是王守仁,字伯安,余姚才子。”王守仁一边对着李梦阳和边贡一一拱手致意,一边听李东阳的介绍,“这是李梦阳,字献吉,陕西才子,弘治五年解元,六年进士。这是边贡,字廷实,年龄不大,有实在学问,圣人的老乡。边贡二十岁已经名列秋榜。弘治九年进士。对了,伯安,你今天可是棋逢对手,诗遇识家。献吉少年时有首诗,与你在金山寺那首‘打破维扬水底天’有一样的少年气派。献吉,不妨对伯安说一说你那首诗。”

李梦阳已经不屑于回顾少年的童蒙之作,有些犹豫,边贡认为李梦阳是不好意思,就起身站立着,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一步一步登高楼,手扶栏杆望北斗。不是青天遮望眼,望尽天下十八州。”

王守仁一听,确实和自己的金山诗一样的境界,一样人小气派大。自己虽然已经不屑于过去的幼稚之作,但是他心里知道,今天还真是结识了一位与自己旗鼓相当的诗友。

三人序齿确定称呼,李梦阳与王守仁同岁,生月大,为兄,边贡年方二十三,为小弟。李梦阳弘治六年金榜题名后,不幸父母双亡,回家为父母守孝六年,今年刚进京当值。李东阳和边贡正在传看着李梦阳的诗作,王守仁马上喜欢上了李梦阳的两首诗,一首是《秋望》,一首是《石将军战场歌》。李梦阳和王守仁一样,青年才俊,操心国家边患,忧心军中无人。

李东阳看过李梦阳的战场怀旧诗和王守仁的学习《武经七书》述怀诗,很有同感,内阁首辅徐溥年高退休,年富力强的刘健接任首辅,已经把治理黄河有功的刘大夏提拔为兵部尚书,这位尚书莅任伊始,就不辞劳苦,前往边境视察。李东阳透露的这个军情,多少宽慰了年轻人的忧国之心。李东阳五十二岁,坚守着诗会的规矩,只谈诗学,不说朝政。

胸有成竹 考场显才

弘治十二年(1499)的会试主考官,由皇上在考前十天亲自选定,一是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李东阳,一是礼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程敏政。确定人选后,封闭出题。程敏政学问好,考题由他拟定。

《道德经》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程敏政出题本着军事家的原则,以奇、偏、怪为指导思想。

王守仁喜欢军事,这几年研究兵法。军事智慧要靠综合各种复杂的、微不足道的信息,归纳、分析以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今年的考题没有难住他。军事需用智慧,不需要耍聪明,他已经二十八岁了,不会像三年前那样,为了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干画蛇添足的事了。

会试,王守仁被录取为第二名。

考试结束,考生纷纷抱怨考题太偏太难,京师风传南直隶省的考生唐寅和徐经贿买主考官程敏政,御史华昶弹劾程敏政受贿卖题。工科给事中林廷玉作为同考官,亲耳听到程敏政说,可能是自己的家仆泄露了考题。

每年三月十五是殿试日子,是祖宗成例。皇帝亲自主考,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各部、院、寺、府主官,一共十四人,是评卷官员。这是国家大典,一级衙门,二级衙门,大九卿,小九卿,维持秩序的锦衣卫将士,壮声势摆排场的金吾将军,庄严得很,热闹得很。

考题就一道时事论述题,是弘治皇帝要求各位考生帮助他解答一个疑惑:即位多年来,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怎么一直没有达到尧、舜、禹三代那样的太平盛世,是世道变了,还是努力不够?

殿试前三名卷子由内阁确定,然后供弘治皇帝御笔圈点一二三。三位内阁成员中的两位是王守仁父亲的朋友谢迁和李东阳。但是这一年会试因为泄题风波,正在朝野议论的浪尖上,王守仁有这些关系,反而被故意压低了名次。殿试后,春榜上,王守仁列二甲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