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是生而富贵的皇亲贵胄,还是庸碌穷困的不得志者,无不尽其所能去珍爱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它承载着一个人所有的荣辱、财富、声誉、梦想等。“寿,久也”,自古寿者少,求寿者无限。古人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和神灵的崇拜,无不源自对失去生命的恐惧和对长生的渴望。
“寿”的概念出现之后,就衍生出很多相关的文化:祝寿、祈寿、养生、节日中的寿文化,与“寿”有关的字画、求仙祈寿故事等。民间的祝寿习俗如送寿桃、吃长寿面、敬寿酒……我们对这些过寿习俗习以为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缘由。民间还有很多隐晦的祈寿习俗,例如,小孩穿百家衣、戴长命锁,洞房花烛夜点长命灯,除夕守岁等,其中的意义便是祈求神灵保佑健康长寿。
古代更是有很多关于求仙祈寿的神话故事,且不说秦始皇派童男童女东渡求仙问药,只是八仙过海、麻姑献寿、蟠桃盛会、彭祖长生等故事就够大家品味一阵。民俗文化中也由寿衍生出南极仙翁、王母娘娘、麻姑、彭祖等寿神寿仙。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处处可见古人对长寿的渴望。虽然长生不死只是一种妄想,但是人们还是热情歌唱吟诵着,希望自己真能“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中国寿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便是尊老、敬老。敬老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传说汉代就开始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给老人更多特权,让老年人获得更多重视和尊重。这种尊老、敬老的习俗其实也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民间尊老敬老的习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给老人做寿。祝寿的礼节有很多讲究,除了设置寿堂,赠送寿礼,大摆寿宴,还要行大礼祝酒拜寿,拜寿的程式一套一套,不能有丝毫马虎。人们为寿星行礼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祈寿仪式,大概是想从寿星身上沾点喜气,希望自己以后也能长寿如此。
中国寿文化最具特色的就是特权阶级即皇帝强加给寿文化的色彩。封建王朝的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最多的财富,正应了拥有的越多就越怕失去这句话,在古代社会,皇帝可以说是整个社会中最怕死的人。他们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长生,如大摆祭坛祭祀寿星,到处寻仙问药。不仅如此,就连生活中的细节也极其重视,其生日称“万寿节”“千秋节”。
寿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对寿文化的起源与寿神的传说作了全面介绍,并为读者详细讲解了长寿吉祥物的常识以及民间祈寿的礼仪与禁忌,可供对寿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研究。本书禀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中华民俗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