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年俗文化丛书·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bleed

福文化起源

丰衣足食是人生第一福

吃饭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穿衣使人温暖荣耀,因而丰衣足食可以说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第一等要事。衣食不能得到满足,不啻世间第一大不幸。

衣食的定义并非只是绫罗绸缎和口腹之欲,这只是最基本的“衣食”定义,是保证一个人在肉体上能生存下去和在社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对这些东西,文人雅士总是羞于启齿。自诩清高的雅人们总是不愿沾染半点儿人世间的烟火气,贵人们总是高谈阔论誓以建设国家、改变世界为己任。殊不知,若无衣食可能连空谈的力气都没有了。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中,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民以食为天。古代政治家反复强调的“农本”“贵粟”思想,就是表明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的头等大事。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常衣食匮乏,因而把丰衣足食作为生活中最大的福气。“丰衣足食”最初在《盐铁论》中出现,也是为鼓励民众生产而提出来的。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丰衣足食都是人们对生活状态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从古到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幸福一直都是人们不懈的追求,物质财富在人们的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把“丰衣足食”作为人之首福也就理所当然了。


寿比南山是齐家之福

人生在世,离了衣食等物质基础便不能生存,没有别人认可的社会地位也算不上什么福气,那么,若是以上两方面都满足要求了,就一定有福气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古往今来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极力追求却不得其法的问题——寿命。诚然,每天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出门便是高车驷马,一路受人敬仰,让人艳羡,若一不小心“中道崩殂”,那终究也是谈不上什么福气的。鉴于此,福便有了它另一重含义:长寿。“寿比南山”就成了人们对福的向往的一种表现形式。

“寿比南山”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由于年代久远,“南山”到底指的是什么山,历来是众说纷纭。说其为秦岭终南山的有之,说南岳衡山的有之,说祁连山的有之,说海南鳌山的亦有之,还有人说是佛教用语。不过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而《诗经》为先秦时期的作品,因而此说法靠不住。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南山”即是指终南山,终南山为秦岭主脉,地处西安城南,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还得了一个“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要说这寿之福与它没关系,估计谁都不信。

古人讲究“天命”,而人就是上天的造化,其寿命当然也是“天命”的一部分,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寿终正寝,追求长寿是中国人“天命”意识之中的具体体现。人世间如此美好,倾尽一生时间也不能知其一二,每个人都渴望能圆满地度过一生,完成上天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在每人都只有一次的生命当中尽量度过更多的岁月,也确实是一种福气!


平安为福之根本

中国老百姓在逢年过节时,都喜欢在家里贴个“福”字,因为“福佑平安”,以此祈愿新年平安,岁岁平安。贴春联的年俗延续到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些新变化,比如贴春联的地方已从家门窗户扩展到了汽车的前后窗上,甚至车轮上。春节期间,可以处处看见贴着春联的汽车。联语大都与祈求行车平安、保驾驶吉祥有关,成为别具特色的汽车春联。 可以说,平安二字寄托了中国老百姓的良好愿望,平安是福即是中国老百姓内心最切实的表达。

平安是福,语出《庄子》中的“平则福”。可见,从远古开始,平安就一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诉求。人们也一直在说“平安是福”,然而,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平安是福”也一直只是我们挂在嘴边却抛在脑后的一句口头禅。没有经历过一番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可能不能深切体味。

唐代诗人岑参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无论是显贵还是卑微,无论是政要还是平民,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对每一个人来说,平安都是最渴望的,也是最难得的。但人们在平时并不能强烈地感觉到平安的存在,因为这两个字看起来极其普通,只有当失去它时,人们才会感觉到它的珍贵。

人们常把平安与健康相联,从健康角度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只有健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享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只有在平安的环境里,生活才能安定,才能幸福,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试想,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即便锦衣玉食,又何曾给人带去过幸福的感受呢?

平安是福,简简单单四个字,却饱含了沉甸甸的人生感悟。人的一生只有平安,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享受生活。只有在平安的环境里,才能享受幸福。因此,说平安是福的根本,一点也不为过。


俭能让福更长久

人生福禄与否,冥冥中也许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警示后人要时时记得以俭为宝贝:不只是生活中应该懂得节俭的道理,而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应该懂得节俭,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吃喝上节俭,可以养护脾胃;在嗜好上节俭,可以集中精力;在语言上节俭,可以调养气息;在应酬上节俭,可以养身安神;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少生烦恼;在欲求上节俭,可以清心养德。凡事俭省一分,便增益一分。这虽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为处世之道。

身在福中要知福。要清楚知道自己现在过的这种不愁衣食的生活,是一种难得的福分。不要小看这福分,更不要浪费这福分。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仍要尽量节俭。这样才不会养成奢靡放荡的习性,将来若是遇到困难才能有足够的准备去应付。

俗话说:“多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那些经历过艰苦的人,尽管现在生活富裕,仍念念不忘过去的艰苦日子。也只有这样,做人才会知足,才会安分安心,才会不敢松懈地继续努力,也才可以保障既有的财富充盈。

旧时,许多长辈告诫子女们说:“老天爷给每个人安排了一定的福分。如果你小时候把福分享用光了,老的时候就会穷苦。”这句教诲对今天的每个人都适用。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福分,慢慢享用,不要挥霍。“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年轻时候苦一点,年纪大的时候,就多一点享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