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世界上最有趣最有用的定律(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感宣泄定律:请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窗口

由祥林嫂的喋喋不休说开去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作为《祝福》的主人公,以“喋喋不休地讲述阿毛事件”而为人们所熟知。由于第二个丈夫的死,特别是儿子阿毛的死,祥林嫂的心理处于极度的紊乱状态,正常的精神发展在屡次的灾祸中严重受阻,只有依赖倾诉——反复絮叨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宣泄她那被压抑且痛苦的情感。祥林嫂也是人,这种倾诉,更确切地说是宣泄,完全是创伤心理求得安慰的需要。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一反常态的絮叨、歇斯底里,乃至许多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不就是因为遭遇灾祸或不顺,对情绪的发泄吗?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因此也就需要情绪的宣泄。

有人认为,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未能满足的情绪,应该千方百计地压抑、克制,不能发泄出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若不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释放,它自身丝毫不会减少,就好像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还有,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实际上它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王先生是某公司的职员,有段时间经理总是批评他这不对、那不对。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被扣上“效率低”的帽子。不过,谁叫人家是领导呢?王先生有怒不敢言,在公司竭力压抑自己,并在心里自我慰藉说“能忍的人情商高”。

可是,每次下班回到家后,王先生总觉得心里堵得慌。于是,他就拿起笔练练字,想通过这种方式平静一下自己。谁料,等他写满一张纸才发现,纸上写的,除了经理的名字外,就是“龌龊”、“王八蛋”等一类不满和愤恨的话,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通过上面王先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情绪需要宣泄的时候,光靠自己的克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使不经意间,它也会向外流露,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祥林嫂的“说”,王先生的“写”也可以,这就像人类的本能一样。

及时疏导,别让坏情绪“决堤”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失败等不顺我们心意的事情。由此所产生的情绪,如同洪水一样,若不及时把它泄出去,就会给我们心理的堤坝造成强大压力。对此,我们不能采用堵的方法,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就更严重了。

也许你会问:“在心理上筑高堤坝不行吗?”要知道,如果这样做,势必使人在心理上与外界日益隔绝,造成精神的忧郁、孤独、苦闷及窒息等不良后果。同时,这股暗流达到一定程度,还是要冲破心理的堤坝,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从科学上来讲,对于这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霍桑工厂的谈话试验就是很好的例证。

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生产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薪资待遇等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与的研究小组,对工厂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是谈话试验。在大约2年多的时间里,心理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2万余次。在谈话中,专家耐心地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不做任何反驳和训斥,让工人们把不满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关于这个试验,心理学家分析,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各种管理制度有诸多不满而无处发泄,而专家们通过谈话恰好能让他们将这些不满发泄出来,对情绪起到疏导的作用,从而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工作效率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再如,中国一些小学为学生开设“情感宣泄”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心中的苦闷、遇到的困惑或者想发泄的事情。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情绪疏导,为他们提供宣泄的机会,其他同学还可以帮忙想办法、出点子,使学生们在互相帮助中学会如何摆脱苦恼,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情绪需要宣泄,但要注意合理性。这就好比我们用高压锅做饭,一方面要将气适当地放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把饭做好。如果只知道将气泄掉,那么,拿掉整个锅盖就可以达到目的了。然而,这样做却使饭夹生了。因此,情绪宣泄不仅要有建设性,还应该是无害的。

在宣泄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指责别人,而用诉苦的方式,更容易博得别人的理解。也可以找个不影响他人的适当场合,自己大哭一场,或者听音乐,做运动,自言自语,写写日记,养育鱼鸟,种植花木,找心理医生等,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