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2)
其实,真相是,我只想多一点自由时间,看点自己想看的书,写点自己想写的文章,思考一点想思考的问题,陪一陪我想陪的人——我无数次对呆哥说过,这些年,我很努力地挤时间写作,却再也挤不出更多时间看更多好书,等有时间了,我要把囤积的那些好书一本本读完,专注笔记;不能再拖稿了,要把出版合同尽可能地按时履行,不仅是给这些年积攒的提纲一个成文的机会,也算给翘首以盼这么多年的读者一个交代;工作多年,积攒的问题也有一些,要梳理一下思路,给这些问题一个自圆其说的答案,并与感兴趣的人分享这些粗浅心得;坚持锻炼,再学习一些自己真正想学的课程,同我的女儿和儿子一起寻找生活的乐趣;多陪陪孩子们,他们的成长如此迅速,我再不舍得都拦不住,如果能用白天的时间写作、授课,晚上和周末就可以全无挂念地陪他们;还有年底就有通往家乡的动车了,我终于可以常常回到蔚蓝的海岸线上,带着孩子们,回去看他们的外公外婆,承欢膝下。
以及,在艺术学院兼职授课的这几年,我和我所带专业小组里的孩子们再次成为很铁的朋友。我带他们看外面的世界,听他们兴奋的感喟,甚至人手一瓶喜力,星空下谈谈对未来的期许。2014年夏,我为新版《纸婚》修订书稿,看到顾小影老师坐在课桌上给学生上课的那一节,突然忍不住微笑——九年过去,我读研时教过的学生们还有人坚持在教师节发祝福短信,而我已不再坐在课桌上侃侃而谈,嗯,我只是改成在课堂上发零食开茶话会而已。
是的,那一刻,我是快乐的——传道授业得到认同的时候,为人解惑得到信任的时候,感染一群年轻人同我一起殚精竭虑想策划的时候……我希望,带给你们勇气、力量和不服输的精神。我想告诉你象牙塔外的模样,想分享那些关于文字的经验,想和你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学业、写作、思考还是其他。
我想站在你前面,带你看世界,然后走到你身后,送你去远方。
是的,以上,就是我所有关于“放弃”的原因。我经历了一场很多人难以理解的转变,那是因为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我目标坚定、脚步踏实,我不是多么天赋异禀的作者,也不是堪称学富五车的老师,甚至不是最为耐心细致的妈妈,但为了我爱的人与事,我愿意舍弃那些浮华处诱人的光环,一点点学习,慢慢进步——哪怕从头开始,也在所不惜。
至于未来,路还长,咱们好好走,慢慢来。
我想站在你前面,带你看世界,
然后走到你身后,送你去远方。
谈恋爱,就是谈一场志同道合的“趣味”
谈一场志同道合的趣味,包括初相识时的彼此好印象,以及后来漫长的时日中,渐行渐珍惜的相互迁就、慢慢理解、试图融入、发现意趣,还有在这样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渐渐趋同的“三观”、共同前进的步伐以及相互支撑的底气……倘若如此,那么,这便是当时代走到今天,更靠谱一些的“门当户对”了。
“世界读书日”之后的那个周六,应团市委之邀去给一场叫作“书为媒”的青年众筹交友图书馆项目——俗称“相亲大会”——做嘉宾。
若放在以往,我多会婉拒。但偏偏这一年,是我自己结婚十周年。
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济南经十路边的一间咖啡馆里,读研二的我跟还是个职场新鲜人的阿呆哥面对面坐一起,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突然想起我的西方美学专题老师是对面这人的师兄,就随口问:“你是学美学的?”
“是。”他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在内心默念了一下“学哲学美学的都不是地球人都不是地球人”这样的祝福短语,又多问了一句:“那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他继续老老实实,“康德、王国维。”
我闻言老老实实地坐了五秒钟,沉默。
但这短短的五秒钟里,我思绪万千。
我奔腾的思绪咆哮着质问我:西方美学课上你最看不懂谁的书?康德!中国美学课上你最看不懂谁的书?王国维!这么BT的研究都做,这是多么BT的人生啊!不要沉默了,青年!拿出你的恶趣味来吧!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老师拖下水,“我的老师,某某某,是你师兄吧?他上课讲康德,我没听懂,你再给我讲讲?”
多年后回忆起来,我是多么后悔当时自己的恶趣味啊……因为,从那以后,对面这个人巴拉巴拉不停地讲,从康德、王国维讲到卡西尔苏珊·朗格,然后是《文心雕龙》王阳明……我说谁能给我块砖拍死我啊!
所以,首次相亲的后半截,就变成了我给他讲我们学生生涯中那些不靠谱的段子,他不停地哈哈大笑,我想到的竟然是:总算不用再听“康德”这两个字了……
多年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团市委书记听,她乐得一天能跟我提好几次“这就是典型的书为媒啊”“叶老师就是要嫁个懂康德的男人”……然后叶老师好心纠正:《纸婚》里说过了嘛,虽然康德我欣赏不来,不过第一次去该同志的宿舍,发现满架子书整整齐齐,质量还挺高,就想,为书卖身,也算是桩雅事了吧?
这一卖,就是十年。
十年过去,当年看康德的那个小伙子已经不怎么看康德了,而当年那个不喜欢康德的姑娘依然不喜欢康德。他们结婚十年,阅读书目逐渐发生变化,现在回溯,竟然还分割成了几个时间段,并自然与生活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个阶段,刚结婚那两年,当呆哥已经是一名公务员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研究生。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增进文字材料水平,看的是我一眼都不想多看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我一边翻着各种文化产业类研究书籍写毕业论文,一边抓紧最后的逍遥时光看小说。那段时间我可真不待见他啊——看那么无聊的东西,挣那么一点点薪水,眉飞色舞地说起自己写的材料怎么怎么突破了……我心想除了领导还有谁看那些材料?至于生活,那些窘境基本都记录在小说《纸婚》里,除了冰箱里没盖盖子的米饭碗,其实还有放进冷藏室的冰棒和贴着制冷管放置的黄瓜……我们的“纸婚”基本就是一个没有生活常识的人天天被他媳妇数落,数落完了他媳妇自己还冤得要命,转身看看书桌上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书,真是发自内心地想打开窗全都给他扔出去!
直到不久后,当我自己成为一名公务员,当我也走上文字岗位,当我发现文字材料这种东西虽然无聊可想写好也很难的时候,你能想象我对呆哥产生了由衷的崇拜吗?同是调研报告或政论文章,我看看他写的,再看看我自己的……然后默默地把我那份塞进了废纸篓……
到这时,我渐渐开始明白,都说政治类文章是八股文,但依然有人能写好、有人写不好的缘故,其实除了对行业语境的熟悉,还有对行业知识的积累,甚至是对政治、社会问题的认知——简言之,你只有站在足够的思维高度上,才能用足够深入的方式思考问题。
对于在基层和省直机关都工作过的我来说,暂时不太缺乏对“百姓话语”的了解,而是缺乏社会层面的宏观认知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深度。以及,这不仅是公文写作的支撑,也是我写作话题类小说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所以,渐渐,在文学作品之外,经由呆哥推荐,我开始看很多以前不怎么涉猎的书籍,关于社会阶层分析、民主政治论述、专题调研报告、金融经济动态……渐渐,卧谈会的主题从数落对方的不顾家,转变为对某个问题的感想、对某本好书的推荐。
也是渐渐,我在工作中的想法越来越多,这些想法促使我对相关问题加以关注、不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工作领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也对这个世界有了越来越客观的认知,对自己的写作方向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定位。
直到几年后,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不再颠扑于尿布和奶瓶间的时候,我终于从“被推荐读书”的角色,转变为我们家的图书采购员——在每年N张的图书订单上,有叮咚的绘本,有我一直在读的纯文学作品,有做分析要用的各类畅销书,也有很多可能不够畅销但的确是好书的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书籍……当呆哥案头90%的书是由我采购并经常因为书目选得好而获得表扬后,最直接的变化是:我们的“三观”变得越来越一致。
到这时,琐碎生活中的小口角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重要,因为转眼就会被忘记。能记得的,反倒是彼此对同一问题相同的看法、类似的解决办法以及在困境中互相开导的支撑,与坚持一起走过的勇气。
这不是“秀恩爱”,而是婚姻或生活过程中,漫漫成长路上,一点渐渐生成的领悟,包括感激。所以,在“书为媒”的活动现场,我才说:与其说两个人在一起谈恋爱,不如说,是在谈一场志同道合的趣味。
有趣的是,我身边的朋友,大抵都是一群幸福感较强的人——我们一起喝下午茶,有时候会聊到彼此的婚姻或者家庭。
我闺密周阿宝的先生是位在大型国企做中层的青年才俊。才俊穿上工装就是白领骨干精英范儿,晚上回家脱了工装就趴在桌前玩变形金刚、遥控机器人或者小兵人。周阿宝对他这种永葆童心的状态哀叹了几年后终究还是见怪不怪了,反倒是每逢《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上映的时候,只要有空,便会陪她先生一起去看零点首映。而她先生晚上应酬结束后回到家,会换上运动装备陪她去暴走,有时候也提前订好场地,两口子一起去打羽毛球……运动什么的其实常常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起走走、一起聊聊,谈谈运动的心得,说说职场的困惑,扯扯突然想起的八卦,也给偶尔发生却是谁家都无法避免的各类误会一个相互理解的机会。
还有个朋友小蔡老师,科班出身的中学美术教师,业余喜欢拍照、画画或手工。自从认识她,每到换了新发型或者买了漂亮裙子,我就恨不得长在她身上,不停念叨“蔡蔡老师你什么时候有空给我拍好看的照片放书里放海报上,还有我要换头像”……直到有一天,小蔡老师在海边游泳的时候,价值数万元的摄影设备和手机被偷了个精光。作为她的忠实粉丝,我们几个好友都惊呆了。然而最令我们吃惊的是她先生在短暂纠结后说的一句话:“咱家的存款也不多……还是先买相机吧,这个每天都要用,至于手机,随便买个能打电话的就行了……”比互相埋怨和“事后诸葛亮”更可爱的,是你知道对方最在意什么,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而往往,建立在认同志趣基础上的宽容,才是生活中最美的督促。
至于其他人,我的编辑和她先生的工作都跟出版有关,一个策划图书、一个营销图书,忙起来的时候轮番带孩子,因为彼此懂得而少了很多的抱怨;另外两口子一个喜欢做蛋糕一个喜欢吃蛋糕,业余开了个私房点心铺,她家先生化身送货小哥每天下班后骑着电动车穿越城市去送货还自得其乐;还有两口子喜欢养小猫小狗,目前家里有五条狗、七只猫,据说打算一起拍部跟宠物有关的微电影……
就好像永远分不清“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其实究竟是“因为走近而相近”,还是“因为相近而走近”,这也是个挺复杂的命题——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爱恋就有形形色色的发生原因与相处模式,相同趣味并不是百年好合的保证,但它的确是为恋爱也为生活加分的重要因素。
没有人能承诺你一场天长地久,甚至初相识时也未必有充足时间了解彼此真正的志趣所在。但,人生是条挺长的路,就算以后结了婚有了孩子,谁说恋爱就不能谈一辈子?
因为,谈一场志同道合的趣味,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包括初相识时的彼此好印象以及后来漫长时日中、普通生活里,渐行渐珍惜的相互迁就、慢慢理解、试图融入、发现意趣;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还有在这样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渐渐趋同的“三观”、共同前进的步伐以及相互支撑的底气……
倘若如此,那么,这便是当时代走到今天,更靠谱一些的“门当户对”了。
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爱恋就有形形色色的发生原因与相处模式,相同趣味并不是百年好合的保证,但它的确是为恋爱也为生活加分的重要因素。
你相信“爱情”吗
倘若那个人,他也感念所有你予他的时光——他知道你的辛劳,肯定你的奋斗,愿意在你迷茫的时候出谋划策、在你痛苦的时候竭力开解、在你欢乐的时候倾听分享……哪怕他永远学不来浪漫,也无暇分担太多家庭劳务,但,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2015年9月9日,我和呆哥结婚十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是我曾经规划过很久的日子——从六年前开始,我就对定居澳大利亚的闺密说,等我十周年结婚纪念的时候,我想办法凑足两周假期,和呆哥一起去看你。到时我们一起去大堡礁潜水吧?我们去歌剧院听歌剧吧?还有你婆家的游艇,开出来给姐办个Party吧?
闺密欢天喜地地等了六年。
这六年里,我们隔着一条赤道,各自有了一双儿女。
从理想到现实,她给我留言:我贷款买了间大点的房子,你来的时候带上孩子们,有地方住。原定的一些项目不适合小朋友,来了再说。
我前阵子给她回复:呆哥的护照办不下来,你看等呆哥退休再去找你玩的话,你的House会不会变得更加奢华一点给我住?
她郁闷地回了我几个字母: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