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经济问题
2.1 复习笔记
1.生产可能性和机会成本
(1)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将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1表示。
图2-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生产出的A、B两种产品产量的组合。
(2)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递增
如图2-1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一定量的其他的产品为代价。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总是递增的,反映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上,即:凹向原点。这是因为在所有的生产活动中,资源的生产率并不完全相同。如生产的某种产品越多,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额外资源的生产率就越低,而且一单位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
2.资源的有效利用——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
边际成本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物品或多提供一项劳务的机会成本。一般而言,边际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边际利益是一个人从多消费一单位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利益,可以用一个人愿意为增加一单位物品或劳务所支付的最大值来衡量。一般的原则是,人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越多,由此得到的边际利益越少,并且对额外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也越小——边际利益递减原则。它的基本原因就是:人们喜爱多样性。人们消费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越多,此时会转而更喜爱其他产品。
一般而言,理性的人总是根据边际量进行选择。人们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如果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边际利益大于这种物品的边际成本,就增加该物品的生产;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利益,就减少该物品的生产;如果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就维持现在的生产。
3.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
①技术变革是新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更好的方法。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资源的增长,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2)经济增长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
经济增长将导致产出的增加,因而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不断向外推移,如图2-2所示。生产可能性扩大的量取决于人们用于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的资源的量及效率。
图2-2 经济增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
4.贸易收益
(1)贸易的好处
人们可以生产自己消费的所有物品,也可以集中生产一种物品(或是少数的几种物品),然后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用自己的一些物品交换其他人的物品。集中生产唯一的物品或少数几种物品称为专业化。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并相互交易而获益。
(2)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人可以以低于其他人的机会成本完成某项活动,那么,他在该活动中就具有比较优势。形成比较优势的原因可能是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其他资源特点的差异等。
绝对优势指生产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都低于其他人的情形。尽管有时某些人可能存在着绝对优势,但是一般而言,每个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拥有比较优势是不可能的。因此,当存在比较优势,即每个人的机会成本不一致时,从专业化和贸易中总可以得到利益。
在任何一个既定的时点上,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决定了个人和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但仅仅是通过反复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服务,人们也可以在这项活动上变得更有效率,这种现象称为干中学。干中学是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动态比较优势是一个人(或国家)由于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化分工,从而由于干中学的作用而成为具有最小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的生产者。
5.经济协调
人们通过专业化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并相互贸易而获益。为了使专门生产几百万种不同物品与劳务的几十亿人得到这些利益,贸易必须是有组织的,需要以某种方式协调各经济主体的活动。两种竞争性的经济协调体制已经被采用:中央计划经济和分权化市场经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可能看起来是最好的体制,因为它代表了国家权力。但现实经济中,许多国家采用分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使分权协调发挥作用,需要四个已经演进了多个世纪的互补的社会要素:企业、市场、产权和货币。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将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3表示。
图2-3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生产出的A、B两种产品产量的组合。
2.生产效率
答: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投入量下,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以用于反映实现最大产出、预定目标或最佳营运服务的程度,也可以用于衡量经济个体在产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润等目标下的绩效。当一种物品的产量只有靠减少另一种物品的产量才能增加时,此时经济实现了生产效率,且此生产点必然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3.边际成本
答: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成本。例如,对企业而言,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设C(Q)为生产Q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则Q与(Q-1)单位产量之间的成本C(Q)-C(Q-1)就是边际成本。在产量水平较低的阶段上,边际成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增加。这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4.偏好
答: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和厌恶程度。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5.边际利益
答:边际利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效益,在本章中特指消费者从多消费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利益。一般而言,随着消费产品或服务数量的增加,会出现边际利益递减的现象。边际利益递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们喜爱多样性。
6.边际利益曲线
答:边际利益曲线是用于描述从一单位产品中得到的边际利益与该产品消费数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一般而言,边际利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主要原因在于边际利益递减原则。当人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越多,增加消费所带来的边际利益越少,并且人们对额外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也越小。
7.配置效率
答: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地,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经济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8.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的增加来测度。GD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体现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
9.技术变革
答:技术变革是指新产品开发和更好的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方法。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源泉之一。技术变革影响着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决定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及社会生产效益提高的主要源泉。
10.资本积累
答:资本积累是指资本资源的增长,包括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个企业的资本量扩大,一国经济的潜在生产力增长,或者市场上的资本数量向着最优资源配置均衡水平进行调整。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源泉。
11.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部门所拥有的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可以以低于他人的机会成本来完成某项活动。
比较优势学说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所无法回答的下述问题:在一国任何产业部门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该国是否应参与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基本论点是: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在多种产品中择优,即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不能什么都不生产,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就是“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这两类国家经过分工与贸易,都可获得利益。
12.绝对优势
答:绝对优势指一个国家(地区)所具有的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即从事某项活动比其他国家(地区)更有效率。如果每个国家(地区)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再进行交换,就将使各国(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将会得到提高,社会财富也将会得到较快增长。
绝对优势学说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各国间贸易的动机应建立在成本差异上。如果国外供给的商品比本国制造的更便宜,最好的办法是用本国最擅于生产的东西和它交换,这样也就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可以使两个以上国家的资本和劳动力从生产能力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能力高的部门。这既能实现资源的再配置,又能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最大的贸易利益。
13.干中学
答:干中学又称学习效应,是指企业人员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掌握技术知识及其对生产产生的影响。在专业化分工中,如果重复地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在这项活动中就会变得更具有生产力,这就产生了“干中学”效应。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逐步积累起有关生产、设备运转、技术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这些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也会逐步提高,并且逐步发现许多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样就会使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因此,经验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干中学是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
“干中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在其开创性论文《边干边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经过一些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
14.动态比较优势
答:动态比较优势是指人们可以通过专业化学习、投资创新以及经验积累等后天因素人为地创造出来的比较优势。在现实经济中,一个人(或国家)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并由于干中学的作用,可能成为具有最小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的生产者。
15.企业
答:企业是指一个利用生产要素并组织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单元。企业协调大量的经济活动,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规模太大,它就不可能即使获知协调活动的所有信息。因此,企业自身内部进行分工和交易。
16.市场
答:在日常用语中,市场这个词是指人们买卖产品的地方。在经济学里,市场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市场是指任何一种能使买卖双方获取信息并相互交易的安排。市场因为便利了贸易而得到发展。如果缺少有组织的市场,可能会错失从贸易中得到潜在的巨大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富有进取心的个人和企业都从市场中获益——时刻准备出售或购买专门化的产品,但是只有的那个产权存在的时候市场才会起作用。
17.产权
答:产权是人们对支配的有价值的所有东西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社会安排。如果产权得不到实现,对专业化和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的激励就被削弱了,而且,一些潜在的专业化和贸易的利益也就丧失了。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及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18.货币
答:货币是指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的任何产品和符号,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作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等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享有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其基本职能不变。
二、复习测验题
(一)第1部分
1.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说明稀缺性?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了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某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的任何产量组合点(如本章“复习笔记”中的图2-1中的C点),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因而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经济中资源的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说明生产效率?
答:对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产量组合,尽管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因而是缺乏效率的。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稀缺性,是无法实现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此时增加一定量的某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其他产品的生产。因此,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产量组合反映了生产效率。
3.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显示每一个选择都涉及权衡?
答: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表明了增加一定量的某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其他产品的生产,可见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已经达到了生产效率;但是并不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的每一点都能达到配置效率,因为线上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因此要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状态就要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进行权衡,找出帕累托最优的生产点,因此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每一种选择都涉及权衡问题。
4.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说明机会成本?
答: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评价最高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行为的收益,而且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要获得更多一些某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一定量的其他产品为代价,因此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机会成本是一种比率,它是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时一种产品产量的减少量除以另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量。
5.为什么机会成本是一种比率?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反映了机会成本,它表示增加一种物品的产量时必须减少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因此,机会成本是一种比率。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机会成本也越大,即增加一种物品的产量所放弃的另外一种物品的产量也越大。
6.为什么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从而随着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机会成本递增?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机会成本是递增的。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于在所有生产活动中,资源的生产效率并不完全相同。某些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生产率高,但把它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时其生产率下降(即单位资源的产出量减少),从而机会成本增大。如果社会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将每种资源配置给更适合其发挥作用的生产。那么它能发挥最大的生产率。
(二)第2部分
1.什么是边际成本?如何衡量边际成本?
答:(1)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定量的活动所带来的成本。例如,对企业而言,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或者说,边际成本就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
(2)边际成本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常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来衡量。
2.什么是边际利益?如何衡量边际利益?
答:(1)在本章中,边际效益特指消费者从多消费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利益。
(2)边际利益是一个人从多消费一单位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利益,可以用一个人愿意为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金额来衡量。
3.从一种产品中得到的边际利益如何随这种产品量增加而变动?
答:一般而言,随着产品或服务消费数量的增加,会出现边际利益递减的现象。边际利益递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人们喜爱多样性。
4.什么是配置效率?它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有何关系?
答:(1)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都具有生产效率,但是并不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的每一点都能达到配置效率,因为边界线上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因此要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状态就要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进行权衡,找出帕累托最优的生产点,即MRSXY=MRTXY。
5.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条件是:
(1)经济实现了生产效率,即一种物品的产量只有靠减少其他物品的产量才能增加;
(2)从最后一单位产出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三)第3部分
1.经济增长由何而来?
答:经济增长来源于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技术变革是新产品开发和更好的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方法,技术变革使得经济能够在既定资源下产出更多。资本积累是资本资源的增长,包括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的增加使得经济获得了更多的用于生产的资源。
2.经济增长如何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经济增长将导致产出的增加,因而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不断向外推移,如本章“复习笔记”中的图2-2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大的量取决于人们用于技术变革和资本积累的资源的量。
3.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
答:当一个社会将更多的稀缺性资源用于新技术的研发,或用于资本设备的生产,这些资源将增加未来消费的可能性,但是同时是以牺牲现在的消费为代价的。因此,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就是现在消费的减少。
4.为何中国香港比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答:与美国相比,中国香港选择将更大比例的资源用于资本积累。这使得中国香港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香港通过放弃一些消费从而生产了更多的资本品,实现了与美国相当的人均产出。
(四)第4部分
1.什么使一个人具有比较优势?
答:如果一个人可以以低于其他任何人的机会成本完成某项活动,那么,他在这项活动中就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差异来源于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其他资源特点的差异。
2.区分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答: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的标准不同。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率,比较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两种理论所主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同。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3)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一方面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另一方面,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学说所无法回答的下述问题:在一国任何产业部门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该国是否应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的基本论点是: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在多种产品中择优,即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不能什么都不生产,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就是“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这两类国家经过分工与贸易,都可获取相对利益。
3.为什么人们要进行专业化和贸易?
答:相对于自给自足而言,人们专注于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贸易,这样可以扩大消费可能性。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消费可能性大于自给自足下的消费可能性,并且更为丰富。因此,专业化和贸易符合人们的个人利益。亚当·斯密最先在《国富论》中指出: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自愿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相互协作,却实现了社会利益最优。
4.从专业化和贸易中的获利是什么?
答:对于社会而言,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是可用于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增加了。对于个人而言,相对于自给自足,每个从事专业化生产并与他人交换产品的人都可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5.从贸易中获利的来源是什么?
答:贸易得益可分为来自交换的得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得益两部分。来自交换的得益扩大了本国居民消费选择的范围;来自专业化的得益使得世界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进行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率。
6.动态比较优势是如何产生的?
答:当一个人(或国家)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并由于干中学的作用,成为具有最小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的生产者时,动态比较优势就产生了。干中学发生在人们从事专业化学习、投资创新及经验积累等活动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干中学会导致生产某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减少。
(五)第5部分
1.为什么我们需要企业、市场、产权和货币这类社会制度安排?
答:人们通过专业化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并相互贸易而获益。为了使专门生产几百万种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几十亿人得到这些利益,贸易必须是有组织的,需要以某种方式协调各经济主体的活动。
市场是任何一种能使买者与卖者得到信息并相互交易的机制。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个人决策。市场因为便利了贸易而得到发展。如果缺少有组织的市场,人们很可能会错失从贸易中得到潜在的巨大利益的机会。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和企业都从市场中获益——时刻准备出售或购买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但是,只有当产权存在的时候市场才会起作用。
产权是指人们对支配的有价值的所有东西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社会安排。如果产权得不到实施,对专业化和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的激励就被削弱了,而且,一些潜在的专业化和贸易的利益也丧失了。如果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偷窃别人的产品,那么,时间、精力和资源就不是用于生产,而是用于保护财产。
此外,货币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的任何产品或符号,使得市场上的贸易变得更有效率。
2.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市场是任何一种能使买者与卖者得到信息并相互交易的机制。市场对于协调家庭和企业选择行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家庭和企业的选择行为。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产品价格会上升,家庭的需求会减少,而企业的供给则会增加;当产品供过于求时,产品价格会下降,家庭的需求会增加,而企业的供给会减少。总之,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使产品供求趋于均衡。
3.在市场经济中,从企业流向家庭和从家庭流向企业的分别是什么流呢?
答:从产品市场上看,产品和服务从企业流向家庭,而家庭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从家庭流向企业;从要素市场上看,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从家庭流向企业,要素报酬(工资、地租、利息、利润)从企业流向家庭。
三、计算与分析题
1.用图2-3计算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像以下那样增加时,他打一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
图2-3 考试成绩与打网球之间的权衡
(1)每周由4小时增加到6小时。
(2)每周由6小时增加到8小时。
答:(1)如图2-3所示,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每周由4小时增加到6小时,他的经济学成绩将从75分降为70分。他额外增加2小时打网球时间的机会成本为经济学成绩下降5分,因此,他打1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为2.5分。
(2)如图2-3所示,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由每周6小时增加到8小时时,他的经济学成绩将从70分降为60分。他额外增加2小时打网球时间的机会成本为经济学成绩下降10分,因此,他打1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为5分。
2.Wendell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第1题中已经给出,边际利益曲线如图2-4所示。
图2-4 打网球的边际收益曲线
(1)如果Wendell有效地利用他的时间,他的成绩怎样?他又会用多少时间打网球?
(2)请解释为什么Wendell取得好成绩时情况会更坏呢?
答:(1)为了有效利用时间,Wendell必须使打网球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每周由4小时增加到6小时,他额外增加2小时打网球时间的机会成本为5分,因此,他打1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为2.5分。
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每周由6小时增加到8小时,他额外增加2小时打网球时间的机会成本为10分,因此,他打1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为5分。
当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每周由8小时增加到10小时,他额外增加2小时打网球时间的机会成本为20分,因此,他打1个小时网球的机会成本为10分。
综上可以得到Wendell打网球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曲线如图2-5所示。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A点,从而可知Wendell打网球的时间为7小时,再从图2-3中描点可知,他的经济学成绩大约为66分。
图2-5 打网球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曲线
(2)如果Wendell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花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上,则他将有更少的时间用于打网球。Wendell从打网球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将远高于边际成本,此时,如果他降低一些成绩,花更多的时间打网球,他的境况会变得更好。
3.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如表2-1所示。
表2-1 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
(1)画出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Sunland生产1磅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Sunland生产1加仑汽车清洁剂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答:(1)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6所示。
图2-6 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Sunland生产1磅食物的机会成本是0.5加仑汽车清洁剂。如图2-6所示,当食物的产量从0增至100时,汽车清洁剂的产量从150降至100,从而可知对于Sunland而言,他多生产第一个100磅食物的机会成本为50加仑的汽车清洁剂。类似地,可以得到Sunland多生产第二个、第三个100磅食物的机会成本都是50加仑的汽车清洁剂。因此,Sunland生产1磅食物的机会成本是0.5加仑汽车清洁剂,这也可以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得出,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0.5,因而Sunland每多生产1磅食物,就必须放弃0.5加仑的汽车清洁剂。
(3)Sunland生产1加仑汽车清洁剂的机会成本是2磅食物。具体求解方法参见本题(2)问。
4.Sunland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第3题的表中已经画出,其偏好如表2-2所示。
表2-2 Sunland的偏好
(1)画出Sunland对汽车清洁剂的边际利益曲线图。
(2)如果Sunland实现了配置效率时他生产的汽车清洁剂的数量是多少?
答:(1)Sunland对汽车清洁剂的边际利益曲线如图2-7中的MB所示。
图2-7 汽车清洁剂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曲线
(2)由第3题可知,Sunland生产1加仑汽车清洁剂的机会成本是2加仑食物,因此,Sunland对汽车清洁剂的边际成本曲线如图2-7中的MC所示。边际利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A点,从而可知Sunland实现了配置效率时他生产的汽车清洁剂的数量是75加仑。
5.农场种植小麦和生产猪肉。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画出农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并加以说明。
(2)农场采用新的技术能够使他们用更少的资源去生产更多的猪肉。请你用图说明采用新技术对农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
(3)随着农场采用在题(2)中所提到的技术,他们生产一吨小麦的机会成本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呢?请解释和用图说明你的判断。
(4)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农场是否比以前更加有效率呢?
答:(1)农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8中的AB曲线所示。由于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
图2-8 农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如图2-8所示,技术进步将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从AB移至AC,猪肉的最大产量将增加,而小麦的最大产量保持不变,同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仍将凹向原点。
(3)随着农场采用新技术,生产一吨小麦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因为新技术意味着为了多生产一吨小麦将放弃生产更多的猪肉。如图2-8所示,纵轴表示小麦的产量,横轴表示猪肉的产量。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变得更为平坦,即斜率的绝对值变小了,斜率绝对值的倒数变大了,而小麦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图中曲线斜率绝对值的倒数来表示,因而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增加了。
(4)只要农场始终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行生产,则技术变革前后它的生产都是有效率的。如果它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则技术变革前后,它的生产是无效率的。
6.Tom每小时能够生产40个球或者是生产4个球拍。Tessa每小时能生产80个球或者4个球拍。
(1)计算Tom生产一个球的机会成本。
(2)计算Tessa生产一个球的机会成本。
(3)谁在生产球时有比较优势呢?
(4)如果Tom和Tessa都专注于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他们按照1个球拍换15个球的比例进行交换,谁会从专业化和交易中获益呢?
假如Tessa买了一个制造球拍的新机器,使她每个小时能够生产20个球拍(她每小时依然能够生产80个球)。
(5)现在谁在生产球拍时有比较优势呢?
(6)Tom和Tessa还能够从交易中获益吗?
(7)Tom和Tessa还会按照1个球拍换15个球的比例进行交换吗?
答:(1)Tom生产一个球的机会成本是4÷40=0.1个球拍。
(2)Tessa生产一个球的机会成本是4÷80=0.05个球拍。
(3)Tessa在生产球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她生产球的机会成本比Tom低。
(4)两人都会从专业化和交易中获益。
Tom专业生产球拍,Tessa专业生产球,则Tom每小时能生产4个球拍,而Tessa能生产80个球,两人每小时的总产量为4个球拍和80个球。
如果两人都不发挥其比较优势,从事专业生产,两者都各自花半小时分别生产球和球拍,则Tom每小时生产20个球和2个球拍,Tessa每小时生产40个球和2个球拍,两人每小时的总产量为4个球拍和60个球。
因而专业化带来了总产量的增加。在专业化下,Tom可以用2个球拍交换Tessa的30个球,则交易后,Tom将拥有2个球拍和30个球,而Tessa也将拥有2个球拍和50个球。显然两人的境况比各自单独生产要好。
(5)现在Tessa生产球拍具有比较优势。Tom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为40÷4=10个球;而Tessa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为80÷20=4个球,因而Tessa生产球拍的机会成本较低,从而具有比较优势。
(6)两人仍然能从交易中获利。此时,Tom专业化生产球,Tessa专业化生产球拍。如果两人都不发挥其比较优势,从事专业生产,两者都各自花半小时分别生产球和球拍,则Tom每小时生产20个球和2个球拍,Tessa每小时生产40个球和10个球拍,两人每小时的总产量为60个球和12个球拍。
在专业化下,Tom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为10个球;而Tessa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为4个球,Tessa可以用1个球拍交换Tom的介于4~10之间任何数个球,比如Tessa可以用每1个球拍交换Tom的8个球,而且Tessa用5个球拍去交换。则交易后,Tom将拥有5个球拍(按其机会成本来说,5个球拍相当于50个球),而Tessa也将拥有40个球和15个球拍。显然两人的境况比各自单独生产要好。因而专业化带来了总产量的增加,双方都能获益。
(7)Tessa愿意按照1个球拍换15个球的比例进行交换,因为她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为4个球。但是,Tom不愿意用15个球换一个球拍,因为Tom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是10个球,Tom可以低于10球/球拍的成本来生产球拍。Tom愿意支付一个球拍的价格将低于Tom生产球拍的机会成本,但高于Tessa生产一个球拍的机会成本,即介于4~10之间的一个数,如(6)问中所说。
四、思考题
1.在你学习了阅读材料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图2-9中的高中毕业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的哪一点达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解释并作图说明。
图2-9 高中毕业生的选择
(2)假如学费上涨了,高涨后的学费是如何改变教育的机会成本和如何改变在图2-9和图2-10中学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
图2-10 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3)你认为人们获得了有效数量的教育了吗?为什么?
答:(1)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资源配置有效率的点是教育性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
教育性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成本可以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得到,边际成本等于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绝对值的倒数。而边际收益取决于人们关于教育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的看法。向上倾斜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向下倾斜的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教育性产品与服务的有效数量。如图2-11(a)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C点达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图2-11 教育性产品与服务的最优数量
(2)如果学费上涨了,则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下移动,教育性产品与服务的最高数量将减少,而消费性产品和服务的最高数量将不变。此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变得更为平坦,这意味着教育性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成本将上升。更高的机会成本将导致教育性产品和服务消费量的减少。
(3)如果某人支付了教育的边际成本与其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等,则此人极可能获得有效数量的教育。但是如果某人没有获得与其承担的边际成本相等的边际收益,或其错误估计了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则此人很有可能没有获得有效数量的教育。
2.内战前,美国的南部和北部以及英格兰之间进行交易,南部将棉花卖给北部和英格兰并从北部和英格兰买回加工后的产品和食物。在内战期间,林肯所采取的第一批行动之一是封锁港口,这也禁止了交易。南部被迫自己增加生产军需品和食物。
(1)南部在哪方面拥有比较优势?
(1)画图说明在内战前南部地区的生产、消费和交易量。南部的消费量是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之上,还是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呢?
(3)画图说明内战对南部地区消费和生产的影响。
(4)内战有没有改变南部任何机会成本?南部所有产品的机会成本都上升了吗?或者所有产品都降价了?请画图说明。
答:(1)内战前,南部在生产棉花上具有比较优势。
(2)内战前南部地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12所示。它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A点,棉花产量为Q1,军需品和食物产量为Q3;南部地区在利用其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和北部以及英格兰之间进行交易,显然双方都要获益,因此南部地区的消费点不可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内部,假设消费点为B点,棉花的消费量为Q2,军需品和食物的消费量为Q4,棉花的交易量为Q1-Q2,军需品和食物的交易量为Q4-Q3。消费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图2-12 内战前,美国南部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3)假定内战不会影响南部地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北方的封锁意味着南部地区无法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因此,南部地区会增加其军需品和食物的产量,从而削减其棉花产量。如图2-12所示,美国南部地区此时的生产点可能为C点,此时的消费点也为C点。
(4)内战增加了南部地区生产军需品和食物的机会成本,但是降低了生产棉花的机会成本,其原因是北方的封锁迫使南部地区不得不减少棉花生产,如图2-12所示,其生产点从A点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至C点,生产棉花的边际成本降低了;相反,军需品和食物的边际成本增加了。
3.用糖或者谷类都可以生产酒精。巴西用甘蔗生产1加仑的酒精需要耗费90美分,而美国用谷类生产1加仑的酒精需要耗费1美元。美国农业部希望在2007年用所收成的谷类的20%生产酒精,比2006年增长了34%。
(1)美国在生产酒精上有比较优势吗?
(2)美国在2007年生产酒精时的机会成本会不会增加?
(3)美国能从购买巴西的酒精(或者甘蔗)中获益吗?
答:(1)美国在生产酒精上没有比较优势。因为在美国生产1加仑的酒精的成本高于巴西。
(2)由于酒精生产方面不存在技术变革,所以美国生产酒精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不会发生移动,因而随着美国增加酒精的生产,其机会成本会增加。
(3)美国能从购买巴西的酒精中获益。巴西以比美国低廉的成本生产酒精,因此,如果美国消费巴西产的酒精,则美国消费酒精的成本将降低。
4.“美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们因茶叶对健康有利而推崇喝茶。”《经济学家》杂志说(2005年7月8日,第65页)。文章指出:“尽管气候适宜,在美国种茶依然太过昂贵,因为种茶是劳动密集型的一项劳动。用所提供的信息:
(1)粗略画出在美国和在印度生产茶叶和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粗略画出美国在生育高峰前后的人们从茶叶中所获得的利益的边际利益曲线。
(3)美国是生产茶叶还是进口茶叶呢?
(4)人们对茶叶偏好的改变会影响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吗?
答:(1)美国和印度生产茶叶和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13所示。美国的生产点可能位于图2-13(a)中的A点,印度的生产点可能位于图2-13(b)中的B点。美国由于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较高,因而生产可能性边界较为陡峭;而印度因为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较低,因而生产可能性边界较为平坦。
图2-13 美国和印度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如图2-14所示,美国生育高峰前的边际利益曲线为MB0,随着生育高峰时期人们开始喜欢喝茶,生育高峰后的边际利益曲线右移至MB1。
图2-14 边际利益曲线的移动
(3)美国应该进口茶叶。因为相对于印度等国家来说,美国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较高,美国可以以低于其自己生产茶叶时的边际成本从印度等国购买到茶叶,对于美国来说,其利益是增加的。因此美国应该进口茶叶。
(4)如果印度生产茶叶和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则对茶叶需求量的增加会导致茶叶的机会成本增加。
在此条件下,人们偏好的改变会对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造成影响。人们对茶叶更加喜欢,将导致生产茶叶的机会成本增加。
2.3 考研真题详解
1.有人指出“经济增长是资源耗费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一场竞赛”。试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解释该观点。[北京科技大学2008研]
答: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资源。而地球上可用于生产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越来越少,这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动,地球所能承载的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发生技术进步,或者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者发现新的替代资源,就能抵消人们对地球资源的消耗,进而保证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向内移动,甚至向外移动,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什么是比较优势?举例说明。[北京工业大学2007研]
答:(1)比较优势的含义
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商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因此,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最为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示例
如表2-3所示,虽然英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投入都高于葡萄牙(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其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酒要高一些。也可以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的产量都高于分工以前。
表2-3 比较优势理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