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作品精选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con1

序言

你所不知道的林徽因

1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用一句坚定又清醒的话语,干脆地回应了自己与徐志摩的绯闻。

其实,不少人正如徐志摩一样,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喜欢或不喜欢这个传奇的女人。

喜欢她的人钦羡她有如上天所赐的出身、美貌、智慧和才情;欣赏她在爱情战场上披荆斩棘,赢得众人喜爱,却还能保持清醒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伴侣共度人生;佩服她弱女子外表下的强大灵魂,始终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在事业上不懈追求。

不喜她的人抨击她的“名媛”行为,像花蝴蝶般地穿梭于民国众多才子之中:惹得徐志摩对她念念不忘,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梁思成把她当公主捧在手心宠爱。

坊间还有流传她与同期女子因才华相妒而心生芥蒂的传言。李健吾曾直言,“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仇敌”,冰心甚至写了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公开讥讽在男人身边团团转的林徽因。林徽因得知后,立刻托人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送给冰心……

世人对林徽因的认识,总是在争议之中。

关于她的溢美之词及捕风捉影的八卦漫天飞舞,她身上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无限放大,而更丰富的她则常被忽略。那么,真实的林徽因是怎样的呢?

抛开那些花边新闻,她是一位在父亲、母亲间为难周旋的女儿,家庭环境的不如意使她敏感早熟;一位拥有完满婚姻的妻子,不被爱情冲昏头脑,始终保持人格独立;一位面对儿女,有着无限柔情的母亲——曾为儿子赋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位富有创造才情的作家,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翻译等方面独树一帜;一位有胆识、魄力的建筑师与设计师。

她并未活在别人的流言蜚语里,而是一心一意、坚定地走好自己的理想道路。她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热烈丰盛。

2

在不了解她的人眼中,林徽因是一个只谈风花雪月的江南女子,写一些脱离柴米油盐、不着边际的诗句,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

殊不知,文学对于林徽因而言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且往往是灵感来时才欣然命笔,更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曾说,“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一事业的献身精神。”

她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子,少女时期便深知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同龄人尚未确定人生志向时,十六岁的林徽因早早地立下心愿——投身建筑事业。

为此,她不远万里赴美留学,但由于建筑系学生常常需要熬夜,考虑到女生的体质,建筑系并不招收女生。林徽因二话不说,立刻选了与建筑相关的美术系,并选修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

她十分聪颖,仅花了三年时间便完成了四年学业,且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被聘为建筑设计课兼任讲师。

学成归国后,她成了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与丈夫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建筑系。两人采用的完全是英美式的教学方法,极受学生喜爱。

体弱多病的林徽因对待学生总是竭尽心力,时不时熬夜指导学生作图,带学生外出实地考察。

她把建筑形容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常与梁思成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15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凡是男人能爬上去的地方,弱不禁风的她也总能想方设法上去。

考察的日子艰苦难耐,可从小养尊处优的她既享得起福,也吃得了苦。就像她在日记里写下的那样:


“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


后来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坚持工作。用了几年时间,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重要著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学养与才情背后是几十年所付出的远超寻常女子的努力,当然,这与她的成长环境也不无关系。

3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一个显赫的书香世家,父亲林长民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后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除去政客的身份,他还是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擅诗文,工书法,与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当时的文化圈“大咖”都是好友;堂叔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

受到家庭环境的熏染,林徽因聪明、浪漫、有灵性,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胡适将她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深知自己的学养与父亲的教育息息相关,坚信“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因此,成为母亲后,她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儿女们眼里,她是一个用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


“我的妈妈是一个不太寻常的母亲。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她爱自己的女儿,但她给我的爱可能比一个普通的妈妈更多、更深……”

“她这位母亲,几乎从未给我们讲过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故事,除了给我们买大量的书要我们自己去读外,就是以她的作品和对文学的理解来代替稚气的童话,像对成人一样来陶冶我们幼小的心灵。”


夜里,小小的起居室,煤油灯下,林徽因给孩子们讲解庄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等经典,教他们读诗,为他们领读英文作品。

每逢假日,不同领域的学者来到他们的小屋,纵横天下,品茗坐论。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林徽因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修养、态度与风骨。

儿子梁从诫曾回忆道:


“有一次我同母亲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并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人念书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重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1953年,欧美同学会上,身患严重肺病的她指着吴晗,大声谴责其破坏文物建筑,身体颤抖,泪如雨下,“你们拆的是那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在许多人眼里,林徽因如林妹妹般温柔孱弱,却不知她的温柔是有度的,在国难面前,她柔弱的身体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勇士般坚韧果敢,宁死不屈。

舍身而取义,是她骨子里的刚强,亦是她用实际行动给后代做的榜样。

4

有人说,对于女子而言,能被同为女子的人称赞漂亮才是真的漂亮。

林徽因无疑是个真正的美人。

与她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

与其关系不和的冰心都忍不住赞一句,“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也曾说了句酸溜溜的话,“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她生得一副好皮囊,却不是徒有其表的花瓶,有主见,有才情。面对赞美,她只是轻轻地回了一句:“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她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美人,还是一个爱生活的高手。

美的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她的品味、设计和生活态度。但凡见过她的人,都对她的气质与穿着打扮印象深刻。

1927年与梁思成结婚时,她亲手设计了一套婚礼服,兼具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趣味,别出心裁的式样与韵味吸引了大批国外新闻摄影记者的注意。

女教授全震寰曾在书中写道:“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每次她来到学校,学校立刻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

林徽因长得漂亮,穿得漂亮,更要活得漂亮。

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她依旧积极乐观,懂得如何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小情趣——

给屋子铺上粗木地板,在靠窗的墙上做一个简单的小书架,下面的木凳子上铺上一些饰布,还常常往家里的陶制土罐中插上大把的野花。

除此之外,她还有许多杰出的设计。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国徽设计中许多新的构思都由她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时,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林徽因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笔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过上百次。

她还曾与中国景泰蓝有一段生死之缘。

她与梁思成在北京逛古玩摊时,被一只景泰蓝花瓶吸引。摊主告诉他们,景泰蓝就快绝根了。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成立美术小组抢救景泰蓝。

如今,景泰蓝已被认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立于世界手工艺品之林,却鲜有人知,有一位重病缠身的弱女子曾呕心沥血,找出历代装饰资料,学习研究,设计绘制了一批新的图案,为推动中国景泰蓝文化的发展献出了自己最后的精力。

5

看了以上内容,你是否也发现了一个自己未曾了解到的林徽因?

为了更全面、多维度地还原真实的林徽因,破解误读,十点读书携手蓝狮子图书,推出了这套可接受个性化定制的林徽因选集,不仅囊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还收录了她与亲友间的信件,以及她关于建筑的文章和手稿。其中不少是其他选集未曾收录的佳作。

我们还发出众筹邀请,希望能集众人之力,再现这位民国才女真实的一生。幸运的是,在短短的26天里,我们便得到了3021位读者的支持。

在此感谢参与活动的各位小伙伴,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选集,因为有你的付出,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十点读书

201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