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内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哲学——华为发展的理论和思想(5)

在任正非看来,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来提升竞争力,来创造发展的机会,但是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兼顾稳定,过于频繁的变革,不断对边角进行打磨,会破坏稳定性和原有的平衡。另外,任何一次变革哪怕再微小,也会增加成本,这些成本不断累积和增加,往往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任正非认为,只要产品适合市场,能够迎合市场的基本需求,那么就没有必要将其打造得无比精致,没有必要一次次浪费时间和资金去改良。为了将这种想法贯彻执行下去,任正非提出了变革的七个反对原则,而排在首位的就是反对完美主义。

这种情况在华为手机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作为手机市场的后起之秀,华为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比较成熟的技术、生产线以及品牌形成的市场,华为手机从设计生产之初,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可是当产品最终出现在市场上时,还是有人指出了华为手机中的一些缺陷,并建议华为继续加以改进。

经过几年的发展,华为手机如今已经成为性价比比较高的手机,各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华为手机的所有改进都是适度的,而不是盲目追求完美。这也是为什么当很多人都在吐槽华为手机哪里不好、哪里有问题时,它却悄然地挤入中国手机市场的前列。完美主义往往依据的是主观上的设想,而只有市场才是最大的试金石,只要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只要能够受到市场的欢迎,那么就没有必要花费巨资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完美修饰。

任正非一直都是一个低调务实的人,他非常反感将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高大上的处理,反对用完美主义来衡量企业的成就。就像在人事任免中,很多人会对一些有明显缺陷的人指手画脚,认为他不适合担任干部,可在任正非看来,只要对方专业技能突出,而且不存在品德修养上的问题,不会危害公司的利益,那么就没有必要在骨头里挑刺,就没有必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而且在他看来,完人并不存在,公司也没有必要花费力气来培养完人。另外,如果公司里的人都是多面手,都没有任何缺陷,那么反而会给人事安排带来麻烦,整个企业的管理也会陷入瘫痪。

“华为公司从创办到现在,从来没有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我们就没有动力了。我们要推行各项政策时,只要大的环节想明白就推行,然后在推行过程中慢慢优化。华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新增长点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长点,一定要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可运行性。”在任正非看来,最美的状态并不是完美无瑕的,而是对缺陷的适度控制,因为有时候,缺陷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而正因为坚持不做完美主义者,华为才能在缺陷中不断进步,才能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并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之一。

9.泡沫经济时代,更要发展实体

工业是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如果低端都没有了,天上怎么会掉下个林妹妹呢?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实体,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欲望。虚拟经济、银行啊这些只是工具。不能把工具当成了目的。就像一朵玫瑰花,你随便估高价,我也不会买。

——任正非

2016年5月底,一条华为公司将离开深圳的传言引爆了整个传媒市场,虽然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很多华为当权人物都站出来辟谣,声明华为不会离开深圳,不过仍旧有证据表明,深圳对华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华为也许不会将总部搬离,但很有可能会向其他城市转移部分业务。

对此任正非的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任正非却并不喜欢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他曾直言不讳:“这是活力分布的时代,高房价最终会摧毁城市竞争力。”在任正非看来,高房价就是一个虚拟值,是人为炒作的结果,他认为“虚拟经济是工具,工具是锄头,不能说我用了五六十把锄头就怎么样了,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我们还是得发展实体企业,以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中心,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

其实这么多年来,任正非都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实体企业家,而他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实体经济的岗位上,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创业门路。一路走来,任正非经历了实体创业的最好时代、股市经济的最好时代,也经历过房地产和网络经济的黄金时代。但任正非始终没有动心,一直都脚踏实地地经营华为公司。

任正非曾经讲过一件事。过去,华为公司的大楼下有一个股票交易所,交易所的生意非常火爆,每天都有大批人围在那里炒股,但是任正非以及华为的员工从来没有下去购买过股票。因为他们明白股票市场就是虚拟经济,是一大堆的泡沫,虽然很多人在牛市上一夜暴富,但更多的人都在熊市中败光家产。这种理性和克制力是难能可贵的,毕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一直保持非常开放的姿态,股票市场非常发达,它对于炒股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任正非能够保持好自己的工作状态以及投资方向,这本身就非常不易。

这种坚持的背后,就是对商业经济和资本市场运作规律的精准把握,他觉得实体经济才能够支撑起国家的未来,而虚拟经济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是泡沫太大太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害无益。现在的房地产动不动就突破几万一平方米,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概念就能炒到几亿、几十亿,在任正非看来,这些都是不健康、不正常的表现。

虽然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房地产、股市、互联网经济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可是过度依赖这些虚拟经济,不仅会压缩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还会将国家经济带入泥潭。他坚持认为实体经济才是企业最好的归宿,也是企业家最应该去做的事情。现如今,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很多珠江三角区的企业都开始搬到成本更低的南亚小国,比如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有些企业则干脆转行,进入房地产和互联网,结果导致整个实体行业变得更加萧条。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任正非始终坚持做实体经济,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因此华为也成了最具竞争力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营企业。而很多进入虚拟经济的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和变化中,早早地被淘汰出局。虽然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难,但是相比于虚拟经济领域而言,行业内部的变动和更新换代还是比较平稳的。

任正非希望将华为打造成一个创造财富和资本的企业,而不是一个追逐资本,或者被资本所操纵的企业。有人说华为应该上市,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并有效增加企业的财富和价值。但是任正非并不这样看。他觉得上市不过是一种增加虚拟财富的手段,是一种融资的手段,这对于现金流充足、发展规模庞大的华为公司而言,现阶段上市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很多人曾经都问过任正非,华为会不会上市,任正非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他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五六十年内,华为也许都不会上市。如果看一看中国最大的那些公司,就会发现在整个中国,华为几乎成了一个有意躲避资本市场的异类。

但任正非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公司在现阶段应该把握好一点:“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尽管上市可能会立即带来几百亿上千亿美元的估值,但是任正非并不需要这些虚拟的钱,毕竟华为也不需要通过上市来完成集资,不需要通过上市来实现业务扩张,因此他对那些虚拟的股票估值根本没有任何兴趣。而且他担心上市后,股东会对公司的发展进行干涉,那时候公司有可能受制于股东的压力,被迫进行横向扩张,导致公司忽略和脱离原有的战略目标方向。因此对于任正非来说,现在还不是华为上市的时候,未来的一段时间也不是上市的最佳时间,一切都需要等到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成熟的阶段才行。

他也告诫中国的企业家们,最好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还是应该坚持在自己的实体经济领域内奋斗和拼搏,不要为短期的挣钱机会左右,不要急功近利,应该敢于放弃那些非战略性的机会,这样才能赢得未来。

10.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成功

中国现在又冒出来很多企业,其实也跟华为一样,也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

——任正非

中国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工业精神,就是一种专注度。在日本,很多企业都将其称为工匠精神,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专注一个产品的精神是很多日本企业得以生存并获得成功的基础。

任正非非常欣赏一家名为Hard Lock的日本公司,它虽然不过是一家生产螺母的小公司,但这家公司的工匠精神和耐性却值得敬佩。在过去20年时间里,这家公司一直都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生产螺母。尽管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由于非常专注,该公司生产的螺母是世界上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几乎全世界的高铁、飞机和轮船都在用它生产的螺母。在Hard Lock公司的网页上,写着一段非常自负的说明: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明确告诉模仿者,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合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

Hard Lock并没有像其他大型的跨国公司一样,拥有很大的生产规模,拥有惊人的利润和财富,但是它却依靠专注度替自己打造了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中国,由于市场不那么成熟,企业家也缺乏战略耐性,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家们经常的套路就是搞多元化战略,盲目扩张自己的业务,涉及一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多元化战略的结果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企业能够挣到更多的钱,能够深入其他市场,但实际上可能会分散业务重心,导致自己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一个坚实的品牌基础。在多数搞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中,如今都慢慢失去当初的锐气,在市场中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