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欲望少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1)
自古以来,欲望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欲望若没有节制,无休无止,无尽无边,就会成为痛苦与烦恼的源泉。欲望越强烈,人会活得越痛苦。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述欲望与苦乐的关系:一个口袋里没有钱,心里也没钱的人不算苦;一个口袋里没钱,心里却装满了钱的人是最痛苦的,而一个人口袋里有钱,心里却没有钱的人是最快乐的。因此,人要想活得快乐,就应该学会节制欲望,让心里少装一点欲望。
1.欲望太多会让人迷失本性
几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背负了许多已经获得,又舍不得放弃的东西,同时,还牵挂着没有到手,但又充满渴望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欲望。适度的欲望可以激励人不断进取,但过分的欲望就是贪念,就是贪婪,就是一种毒药,会让人迷失在物欲横流之中,搞得眼花缭乱,却找不到自己,得不到轻松。
有两个人听说在东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树。只要你站在树下许愿,树上就会结出你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决定前往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结伴而行,在大风大浪之中相互团结,乘风破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小岛,也找到了那种神奇的树。
第一个人来到一棵小树面前,闭上眼睛,虔诚地许愿,当他睁开双眼时,发现树上真的出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碗白花花的米饭,还有几道可口的菜。他十分高兴,坐在树下很知足地吃了起来。吃完之后,他许愿想要一种能治好妻子病的药,结果真的得到了那种药,然后他拿着药,准备离去。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同伴,于是去寻找同伴。
当他找到同伴时,发现同伴正在那里许愿,树上有大把大把的金币滚落下来,砸在他头上。树下的金币堆积如山,快把同伴掩埋了,他也不在意。同伴怕他跟自己抢钱,就把他打发走了。没走多久,他又担心同伴,于是折了回来,结果发现同伴已经被成堆的金币埋葬了……
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哪个人不是痴迷地追求金钱和财富?就像那个不断许愿获得金币的人一样,拼命地把钱往口袋里装,最终贪婪成性,负累的是自己。而那个节制欲望,懂得知足的年轻人则不然,他懂得珍惜真情,而非金钱,因此,他在如愿以偿之后是那么快乐。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米尔顿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能成为国王。”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你所求的越多,往往失去的也越多。当有一天,你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快乐,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时,你就明白了:原来过度的欲望是幸福的毒药,毒害的是自己的身心,毒害的是自己的灵魂。
其实,人的一生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也不需要太多的名望。房子再豪华,我们也只睡一张床;山珍海味再多,我们也只有一张嘴,一天也只能吃那么几顿。如果在短暂的生命里,你的眼里只有钱而没有其他,没有享受生活,没有珍惜真情,那么当你死去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浮云,你带不走,更享受不到。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快乐地活着。要想快乐地活着,就应该节制欲望,不让欲望埋葬我们的幸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他并不否认人应该有欲望,他只是告诉人们:欲望要有所节制。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去看画展,展厅里正在举行拍卖会。父亲认为,拍卖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但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于是决定带女儿参加拍卖会。
父亲蹲下身来,对女儿说了竞拍的规则,并让女儿选了一幅即将被拍卖的作品作为竞拍的目标。然后,他问女儿:“你觉得这幅作品值多少钱?”女儿说:“1000元。”父亲说:“好的,我再给你200元的筹码,如果你能在1200元内拍下那幅作品,他就是你的,钱由我来付。”
竟拍开始了,小女孩显得有些紧张,因为对手有好几个,大家并没有因为她是小孩,就让着她。当叫价到达1000元时,小女孩紧张极了,当叫价超过1200元时,她还想继续叫下去,但是被父亲制止了。
拍卖会结束后,父亲对失落的小女孩说:“今天你虽然没有得到那幅作品,但是你已经学到了很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你必须学会给自己的欲望设置一个底线。很多人不知道给自己的欲望设置底线,所以被欲望操纵了,结果成了欲望的奴隶,彻底迷失了自己。”
有欲望没有错,错的是欲望之火迅猛地燃烧,一发不可收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欲望之火,我们既不能让这团火熄灭,也不能让它烧得太过猛烈。因为欲望之火熄灭,意味着人不思进取,没有斗志,没有追求;欲望之火烧得过于猛烈,意味着欲望让人痛苦,让人迷失。
欲望过多,就是贪婪,它就如同杂草一般,在心中任意滋长,让人心智大乱,变得盲目而冲动,变得没有人性。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事情:一些人为了赚钱,卖假货、走私贩毒、偷窃、抢劫,无所不用其极。还有一些女性,为了赚钱,不惜出卖肉体,出卖灵魂。这就是他们自我迷失的表现,这样下去,即使他们获得了财富,也是为人不齿的,他们失去的将是自己的尊严,失去的是纯真的快乐和温情的真爱。
贪婪会把人带入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失去自我。贪婪会让人心变得险恶,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让亲朋好友反目成仇。贪婪的人也许能一时得意,但终将会落魄失意。贪婪的人总是苛求获得更多,直到有一天从欲望之巅摔回现实的地面,摔得“四肢残缺”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迷失是多么可笑。例如,在股票市场上,人的贪婪之心一览无余,赚了钱还想赚更多,最后可能失去了全部。所以,还是醒醒吧,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学会珍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生活。
2.心灵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一个有名的僧人,他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经常背着一个布袋,游览四方,随处寝卧,于是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由于经常游历山村原野,布袋和尚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有时候他还会帮农家劳作。在这种朴实的劳动中,他体验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升华了自己的思想修养,给世人留下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奇思妙语。有一天,当他和农夫在一起劳作时,心有所感,于是作了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偈语诗,但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意义。农夫插秧的时候,总是插几支秧苗,便会往后退一步,往后看看,再往前看看,看自己走的路线直不直。整个插秧的过程,农夫看似慢悠悠的,看似一直在后退,其实一直是在前进。当他们插完秧,退回到田岸上时,所有的秧苗都插好了。这不正是他们的收获吗?
双桨向后不停地划动,船儿却不断向前行进;弯弓射箭时,弓总是向后弯,箭总是向后拉,但是松开手时,箭却飞速向前,威力无比。人世间,充满了进与退的玄妙,也充满了舍与得的智慧,关键在于你是否明白其中的真谛。
有时候,前方也许是一个死胡同。与其义无反顾地向前冲,碰得头破血流,不如理智一点,后退一步,另辟蹊径,也许你会找到更广阔的天空。有后退的勇气,才有前进的希望。输得起,才能赢得起。暂时向现实妥协,向命运低头,并不代表你是失败者,也不代表你是懦夫,相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才是智者的思维,才是成功者的处世之道。
著名影星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也没有电影公司请他出演角色。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请他出演,但片酬只有100万美元,而且还是演一个反面角色。这时李连杰犹豫起来,他对电影公司说:“我需要慎重考虑,才能给你们答复。”就在他考虑的这段时间内,对方却改口了,在原来片酬上降低了25万美元。
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李连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电影市场是一块金字招牌,赚的钱并不少。可以说,他进军好莱坞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打出自己的名气,让自己走向世界。经过再三考虑,李连杰决定出演,可是卑鄙的片方再次趁火打劫,又降低了25万元的片酬,这一次,李连杰答应得很爽快。
就这样,李连杰以很低的片酬接了他个人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扣除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他几乎没有什么钱。但是他并不在意,他知道,只要给自己一个出演的机会,他就能用实力证明自己。后来,那部影片上映了,他获得了7.5分,是整部电影中获得评分第二高的演员。
很快,很多电影公司主动找上李连杰。从那以后,李连杰的片酬步步高升,他的第四部影片的片酬已经高达1700万美元。
当李连杰谈起进军好莱坞的往事时,他感触颇多,说出了布袋和尚的那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表示,当初正是受这首诗所启发,才学会了退步。
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面前,你若能退一步,将会获得一份安然自在;在对错是非面前忍让三分,将获得一份悠然自得。这种无欲则刚、以退为进的做人智慧,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很多人有一种固定的思维,认为只有前进才是进步,只有向前冲才是进取。比如,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没完没了地忙碌着;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咄咄逼人,不肯让步;在大富大贵之时,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一味地贪图享乐。殊不知,这其实是欲念太多在作祟,欲念太多,人才会变得只想拥有,不想失去,只想前进,不愿后退。
布袋和尚的诗告诉我们,做人要淡泊名利,要保持内心的清净,还要虚怀若谷,适时低头审视自己,回头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如此,才能从水田中看到那片真实的天空——低头便见水中天,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布袋和尚的诗还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把名利、荣辱看淡一些——心灵清净方为道。现实中,很多人行走四方,奔波在名与利之间,只想拥有更多。却不知,在得到的同时,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一直在降低。其实,人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心灵,多听一听内心的声音,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扰。
3.心快乐了,生命才会快乐
快乐是生命自然舒展的云彩,善待自己,就应该让自己的心快乐,只有当心快乐了,生命才会快乐;只有当心快乐了,生命才会舒展开来,绽放出最美的花朵。那么,怎样让心快乐呢?其实,这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你的心是否快乐,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乐由心生,心灵的快乐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感觉。
著名女作家三毛曾说:“真正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当你苦苦追寻快乐的时候,不妨摸摸自己的心,问问自己:那里是否有一种轻松,那里是否有一种幸福,因为那里才是你快乐的根。只有你的心快乐,你的生命才会快乐。
有一个关于“快乐藤”的故事:
传说在终南山一带,有非常丰美的水草,那里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植物——快乐藤。得到这种藤的人,就会快快乐乐,笑逐颜开,从此不再有烦恼。
有个年轻人遭遇了种种变故,每天愁眉不展。苦闷之际,他得知快乐藤的故事,便决心去寻找快乐藤。于是,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发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虽然他顺利找到了这种藤,但仍然快乐不起来。
这天晚上,年轻人在山下的一位老人家里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年轻人忍不住叹气,他问老人:“我已经得到了快乐藤,但是为什么我不快乐呢?”
老人一听乐了,说:“其实,快乐藤不只是终南山才有,每个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乐的根,无论你身在何方,都能快快乐乐。”
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顿时一惊,问:“那么什么是快乐的根呢?”
老人说:“心才是快乐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