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①
空山梵呗静②,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③。绝顶茅庵里④,老衲正孤吟⑤。
云中锡⑥,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⑦?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⑧,何日得投簪⑨?布袜青鞋鞵约⑩,但向画图寻。
【笺注】
①西山:山名,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有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秋爽:秋日的凉爽之气。
②梵呗:佛教徒作法事时念诵经文的声音。
③疏林:稀疏的林木。
④茅庵:茅庐,草舍。
⑤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唐戴叔伦《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盌,斜阳送客舟。”
⑥锡:即锡杖,谓僧人出行。
⑦卧游:指欣赏山水画、游记、图片等代替游览。
⑧槐安:槐安国或槐安梦的省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后因用来比喻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香乐》:“尽遣余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⑨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
⑩布袜青鞋:多指隐者或平民的装束,借指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典评】
纳兰的这首《水调歌头》是题画之作:上片侧重景与境的描写。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可以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得到安慰。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隐士生活为许多古代士人所倾慕。空山不见人,青枝茂密,绿叶扶疏,一个简朴的小茅棚里,老僧正微闭双目虔诚地念诵经卷。他是念诵的《金刚经》还是《多心经》不可而知,只听到梵音声声在静谧的山林中悠远回荡,把寂静的夕阳无限拉长。诗人对这种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看着这幅画作,禁不住神游开去,觉得官宦日子真是受罪。这种心态类似于今天的城市白领梦想着去乡下承包一块土地,开垦自己的一块菜园,养一群鸡鸭。
纳兰为我们描述的美景,确实美若天外,让我们心生向往。有些东西,包括某些生活的方式,我们一生也不可能真正拥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去追求。向往美、向往一种极致的洒脱,到底比追求一些黑暗的、无聊的生活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