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高峰独石当头起,冻合双溪水①。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
朔鸿过尽归期杳②,客里年华悄。又将丝泪湿斜阳③,回首十三陵树乱云黄④。
【笺注】
①双溪:此处指北京昌平境内的一条小溪。
②朔鸿:从北方向南飞的大雁。
③丝泪:微细如丝的眼泪。
④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
【典评】
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随圣上巡视昌平,这首词就是在此间完成的。此时的纳兰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并常以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以过人的文才武略而备受康熙赏识,所以皇帝无论南巡北狩,还是四方游历,纳兰都常伴其左右。
作为屡受皇帝恩赏、人人羡慕不已的年少英才,纳兰理应得意才对,况且此时他与妻子卢氏伉俪情深,感情甚笃,这段岁月当是他一生中最明媚、最快乐的时光。但是我们几乎很难从《饮水词》中找到写于这段时期的明朗快活的作品。
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人,他一出生就被安排到了天皇贵胄的家庭,注定富贵荣华,但他偏偏不爱锦衣玉食的生活,更是从内心深处厌倦了官场庸碌与俗气,无心功名利禄。“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或许也是他常感悲伤的原因之一。
这一首写于1676年的《虞美人》中尽是萧索之景、悲戚之情,而当时纳兰的仕途情路无不平顺,一番反差与对比在无形中印证着命运的乖谬与无常,这也是纳兰悲剧性格中的浓重一笔。
双溪是北京昌平境内的一条小溪,天寒地冻的时节,眼前尽是一派肃杀的景象,高峰兀立,巨石挡路。骏马在空旷的原野中嘶鸣,行人相遇来不及说上几句话就又各奔西东。正感叹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偏偏又行到了断崖处,只有小桥为路。天空中有鸿雁飞过,却不能代为传书,这一番遭遇令人心生感慨,思归之情油然而生。行走在异乡,最好的年华早已如逝水一般悄然没了踪迹,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淌下了眼泪,泪眼模糊中回首眺望,只见十三陵附近亭亭如盖的大树和被夕阳染黄的暮云。
这首词所写的本是一个常见的题材,无非人在行役途中的一番感慨长叹,但纳兰所展现出了一片更加情深意远的境界。以羁旅行役为主题的词并不少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所展现的是一种清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多的是一种惆怅,纳兰的《虞美人》则是一股锥心的悲切之感。这种痛不是歇斯底里的,而是绵长蕴藉的。